书城文学汉代琅华照寒烟
4175500000025

第25章 为官,离去:官场众生百态相

官场众生百态相

身为山东人的东方朔,至今在他的老家山东德州还有着和他相关的遗迹,其中东方朔的墓碑上面还有后人颜真卿的亲笔题词,笔法流畅,字迹刚硬。宋朝的词人苏轼来此一游时也忍不住赞叹道:“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由此可见,颜真卿对于东方朔还是很认同的。

在武帝时期,东方朔的主要职能,便是陪伴在汉武帝身边为其调笑所用,充当着小丑的角色,他空有一腔抱负却没有施展的平台。

《汉书》中写道:“然时观察颜色,直言进谏。”东方朔试图通过一条讨巧的路来快速接近这个帝国的权利中心,但他没有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以讨巧的角色进来的他,终生只能讨巧,不能转换角色了。这是东方朔的悲哀,所以他写下了《答客难》这样一首赋词,希望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无可奈何的悲怆。

“今世之处土,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答客难》节选东方朔

从古至今,多少贤人受到礼遇,上观许由,下视接舆,有像范蠡这样足智多谋的人,还有类似于子胥这样忠诚的臣子。天下太平的时候,与道义相符合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帝王为什么对自己还有怀疑呢?至于燕国启用乐毅为将君,嬴政任用李斯为丞相,郦食其说降齐王,他们这些犹如流水的劝说,都是因为需求才会有所得的。建功立业,四海升平,这是他们所遇到的好形势。君王为何要感到奇怪呢?俗话说,如果以管窥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钟,考察通常的规律,又怎么能知道发音的原理呢?就好像是老鼠袭击狗,猪咬老虎一般,是注定会失败的。在当朝,贤人只能忍受着君王的冷眼旁观,不但得不到机会,还要忍受非难,因为他们不懂通权达变,所以他们真的是无法明白用人不疑的道理啊。

在《答客难》的这段中,东方朔将内心苦闷一尽抒发,畅快淋漓。他自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却得不到认可,长期的压抑令他心生郁结,郁郁寡欢。他渴望有朝一日能遇到明君,看到他身上治理国家的长处,而不仅仅是把他当做一个逗笑的小丑。官场是中国文人表现才智的最佳舞台,但可惜东方朔虽然挨到了这个舞台的边缘,却始终无法登台表演。相比起来,另一位赋词家比他幸运多了,这位就是扬雄。

扬雄比之东方朔来说要幸运得多,在《汉书》中,有关扬雄的记载如下:“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

可见扬雄一开始上场就比东方朔有分量得多,所以在东方朔感慨人世不公的时候,扬雄则意气风发,在政治舞台上尽情释放光彩,但在这看似辉煌的表面之下,也有着文人厌世和谄媚的因素。从扬雄的《反离骚》这篇赋作中,就可以看出这位大文豪虽然有高贵的秉性,但他也有着犬儒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态度。

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

《反离骚》扬雄

可以看出,扬雄对于屈原跳江的行为是很不赞同的,甚至有些鄙夷的态度,虽然他也会为屈原流泪,但他更觉得君子应当识得大体,而不是动辄拿性命相要挟,这样做又何必呢?

扬雄的一些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与当时的官场气氛十分接近,中国文人自古就不喜欢坦诚相待,所以看到屈原的忠肝义胆,扬雄酸溜溜地评论一番自然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代儒士,却是有着这样的胸襟的确不能不让人汗颜,而作为宠臣的东方朔忧国忧民,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大汉朝的文治武功。

东方朔为官期间,正值汉武帝尚武风气最浓之时,面对边陲的匈奴,汉武帝多次发兵制服。长年的战争使得汉朝的百姓苦不堪言,对此,东方朔是看在眼里的,但是,他的多次隐晦劝诫犹如石沉大海而得不到重视。或许就是因为宠臣的身份令他的话得不到重视,而得到了重视的扬雄又从不会作此考虑。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可笑,想上的人上不去,想下的人下不来。

如果要对历史人物下一定的评论,那么,任何单纯的形容词都是肤浅的,因为人的多元化性格决定了英雄并不一定就侠肝义胆,正义者也许有着私心,而鼠胆小人也许有着一颗忠肝义胆,这一切都是因为历史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而历史中的人自然也会有着并不单纯的性格。

后人不能因为东方朔为武帝宠臣就忽视了他的报国之心,也不能因为扬雄的地位崇高,就看不到他身上的缺点。总之,可以发现他们有着相似之处,同样是身处朝纲之中,同样是宫廷的臣子,同样是才高八斗,同样是文思泉涌,只是不同的是在当时的统治者眼中,东方朔是个宠臣,是个哗众取宠的丑角,而扬雄是个文臣,是个能成大事的人才。

这一点不同决定了这两人不同的命运,在那个天下一统的封建时代,文人为官之后的遇与不遇都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江山社稷,百姓苍生都是天子握在手中的筹码,更何况他们小小的臣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皇帝的好恶可以决定一切,而正是汉武帝的喜好,令东方朔一生不得志,郁郁而终,令扬雄名扬后世。

所以这些文臣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衷,东方朔的哗众取宠,扬雄的唯唯诺诺,他们都只是那个时代下帝王手中的棋子,稍有不慎不但会前途不保,还有可能会丧命。所以,对于他们不尽良好的表现,似乎又应给予一丝体谅。

身为重臣的扬雄自然肩负起了为汉武帝歌功颂德的重任,于是在扬雄的一生中,汉赋自然是不可少的,但他的汉赋大多没有实际意义。只不过是铺陈开来,描写一些华而不实的景物,讨得汉武帝欢心罢了,相比之下,真正的宠臣东方朔可真是要比扬雄气节高出一些啊!但东方朔当初为了引起汉武帝的注意,牺牲形象成了弄臣,而今想要翻身太困难了,所以他写的赋词充满了悲怆和不满。

扬雄和东方朔,二人的文采不相上下,或者可以说东方朔更胜一筹,但是他们的人生在定位的那一刻便已经不可更改了。所以,在政治的舞台上,他们是天生的演员,演绎了自己角色的人情练达,世事洞明,步步高明地走向他们想要走去的地点,虽然过程或者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世事漫随流水,又岂能皆如人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