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习惯·卖火柴的小男孩
41564000000034

第34章 凿壁借光的故事

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出生在农民家庭里的孩子,他叫匡衡。

匡衡很小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学习,但是他的家里太穷了,连基本的吃穿都是问题,更不用说钱给他上学了。但是匡衡有一个亲戚认识字,好心的亲戚就开始教匡衡识字,渐渐地,匡衡就有了看书识字的能力。

匡衡没有钱买书,就只好找朋友借书来看。但是那个时候,书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谁都不愿意借给匡衡。于是,匡衡就去有钱人家干活,他不要钱,也不要吃的,只要书看。

几年之后,匡衡渐渐地长大了,需要开始承担家里的责任和义务了,他已经有了一副全劳力的身板了。匡衡从白天到晚上一直都在田里面干活,只有中午吃完饭之后,歇息的时候才有一点时间看书,这么短的时间,一本书往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

匡衡的心里很着急,他不想这样的进度去看,那样,根本就学不进去知识。有一天,匡衡在心里想,白天要干农活,没有时间看书,可以晚上的时间好好看书。但是,匡衡的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买油灯。那咋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但是他没有睡觉,他在背今天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匡衡刷的一下就弹了起来,因为邻居家的灯光给了他一个灵感。

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借着透进来的灯光,看书学习。

一代文学家匡衡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刻苦地学习的,就靠着这微弱的灯光,成为了一代伟人。

匡衡学知识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在那么艰苦的年代和条件下,他居然能坚持苦读,直到最后终于有了一番成就。在读书条件如此大好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勤奋学习,朝自己的梦想努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