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也各不相同,由于这个缘故,就决定了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与人交谈时,聪明的女人不会用统一的说话方式来交流。与不同的对象谈话,就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采取不同的说话技巧
一个善于说话的女人是受人欢迎的,她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物来与人沟通,通俗一点,就是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说不同的话。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与各种各样的人谈话的方法:“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因此,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对其情况作客观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说话技巧。
针对不同的对象谈话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差异。对男性需要采取较强有力的劝说语言,对女性则可以温和一些。
(2)年龄差异。对年轻人应采取煽动的语言;对中年人应讲明利害,让他们斟酌;对老年人应以商量的口吻,尽量表示尊重的态度。
(3)地域差异。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也应有差别。如:对北方人,可采用粗犷的态度;对南方人,则应细腻一些。
(4)职业差异。要运用与对方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关联较紧密的语言与之交谈,对方对你的信任感就会大大增强。
(5)性格差异。若对方性格豪爽,便可单刀直入;若对方性格迟缓,则要“慢工出细活”;若对方生性多疑,切忌处处表白,应不动声色,使其疑惑自消等等。
(6)文化程度差异。一般来说,对文化程度低的人采用的方法应简单明确,多使用一些具体数字和例子;对文化程度高的人,则可采用抽象说理的方法。
(7)兴趣爱好差异。凡是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他的爱好这方面的事情来,对方都会兴味盎然。同时对你无形中也会产生好感,为你跑成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和不同性格的人说话
有句俗话叫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和方式要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在与别人交流时,聪明的女人会因人而异,讲究“求神看佛,说话看人”。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来回答他的问题。有一次,孔子的学生仲由问:“听到了,就可以去干吗?”孔子回答说:“不能。”另一个学生冉求也问同样的问题:“听到了,就可以去干吗?”孔子的回答是:“那当然,去干吧!”公西华听了,对于孔子的回答感到有些疑惑,就问孔子说:“这两个人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想来请教。”孔子答:“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的意思是,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我就给他壮胆;仲由好胜,胆大勇为,所以我要劝阻他,做事要三思而行。
可见,孔子诲人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注意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此能够使学生听进自己的话。教育如此,与人说话也是如此。所以在与人交谈时,我们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如: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洁、眼神锋利、情绪易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对话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如他喜欢婉转的,就说流利的话;他喜欢亢直的,就说激切的话;他喜欢学问的,就说高远的话;他喜欢家常的,就说浅近的话;他喜欢诚恳的,就说朴实的话。说话方式与对方性格相投,自能一拍即合。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俗话说得好,一句话使人笑,一句话使人跳。说话是否得体,要看身处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假如一个人说话随便,不看周围的情况,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就会很难堪,甚至会伤害到别人。
有个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仪表不俗,可就是不会说话。
岳父去世,家人大恸。他以酒相慰,对内弟说:“好事成双,再饮一杯。”朋友结婚,他前去祝贺。喜宴上,他慷慨陈词:“凭咱哥们交情,下次你再结婚时我还来喝酒。”满座人面面相觑,朋友哭笑不得。他却山吃海喝,浑然不觉。
因为这个年轻人说话太不合时宜,以后谁家有婚丧嫁娶的事情都不再欢迎他了。
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人的一种拙劣表现。人,总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生活的人,在不同人场合,面对着不同人、不同事,聪明的女人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
王丽在一家公司做秘书已经多年了,一次,她想请一天假,于是她走进主管办公室便说:“我想请一天假,是否可以?” 主管问她原因,她说:“有人约我郊游钓鱼。”其实主管也是个钓鱼迷,但他还是很恼火地板着脸说:“为什么非要明天,星期天不行吗?”王丽解释说,是男友约他出去钓鱼,她男朋友星期天不休息,主管只好勉强答应她的申请,但是以后对她产生了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成见。
公司的另一名同事小张吸取了王丽的教训,有一次,也想请假和男友去滑雪,她没有在办公室和主管请假,而是在中午吃饭时的轻松氛围内,跟主管请假,于是主管笑眯眯地同意了她的申请,还认为她很有生活情趣。
由上述可知,你的谈吐,以及说话话题的性质必须跟所处的场合协调。因此,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人,不同的事,聪明的女人应该从不同目的出发,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
说话要注意场合
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聪明的女人都深谙此道,所以在交际中才能够左右逢源,大出风头。我们虽然不一定需要那么高的说话技巧,但是,在适当的场合、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的技巧还是非常有用的。否则,再好的话题,再优美的话语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话随境迁的艺术首先强调的就是说话的场合。
所谓境,有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说话的具体场境。这里指的主要是说话的具体场境,即由一定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交际情景有机组合成为的言语交际场合。交谈时,说和听双方对话语的采用或理解,都要受特定场合的影响和制约。就说得一方来说,无论是话题的选择,还是话语形式的采用等,都要根据特定场合的需要来确定。
一位湘籍著名女歌星应邀到长沙做嘉宾,主持一个义演节目,她手持话筒,朗声说道:“那次在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大奖赛,我给‘娘屋里’的参赛选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里’的伢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他们打最高分。”
这话若是在私下场合对“娘屋里”的人说说私情乃人之常情,而在这义演的严肃场合,说得又是严肃庄重的大奖赛评选打分的问题,如此的偏重于“情感”而疏于“理智”的话语就不无失体之嫌,这样的话显然与自己主持人的身份不符。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评委,难道就是这样作裁判,这样为选手打分的吗?其公正何在?
“说话要注意场合”,这是提醒你说话时要注意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时境对你的限制,更不要超越具体时境这种限制。很多人都有过因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失去统一、和谐而产生过这样的懊悔:“在那种情况下我不该那么说。”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必须保持统一,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说出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想要再收回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话时注意场合就成为非常需要关注的事情,要尽量做到“三缄其口”。
看场合说话的女人受欢迎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是人们在长期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话双方对于话题的选择与理解、某个观念的形成与改变、谈话的心理反应以及交谈结果,无不与场合有直接联系。这就要求你必须估计场合影响,并有意识地巧妙利用场合效应。
大文豪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立论》,讲的是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极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讨点好兆头。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于是这个人得到一番感谢。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于是这个人收回几句恭维。最后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于是这个人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在这个故事中,孩子满月是喜事,主人这个时候愿意听赞美之词,尽管是信口之言,而说孩子将来必死虽然是有据之言,必使主人火冒三丈。这就是因为言语与场合和喜庆的气氛不相协调。
老李和老赵平时爱逗乐子,几天没有见,一见面一个就说:“你还没有死呀?”对方也不计较,回一句:“我等着给你送花圈呢!”两个人哈哈一笑了事。
后来,老李因病住进了医院,老赵去医院看望,一见面想逗逗他,又说:“你还没有死呀?”这一次,老李立刻变了脸,生气地说:“滚,你滚!”把他赶了出去。
这老赵也真是,人家正在病中,心理压力很大。你在病房里对着忧心忡忡的病人说“死”,显然是没考虑场合,人家怎能不反感、不恼火?其实,老赵本来也是好意,想给对方开开心,只可惜他缺乏场合意识,不该在这种场合开玩笑,才闹出了不愉快。
所以,说话时无论是话题的选择、内容的安排,还是言语形式的采用,都应该根据特定场合的表达需要来决定取舍,做到灵活自如。要注意场合的庄重与否、亲密与否、正式与否、喜庆与否。
说话要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聪明的女人要把握相关要点:
1.自己人场合和外边人场合
常言说: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讲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但是如果对外边的人讲话,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办事嘛,通常是公事公办。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这个区分是很重要的,正式场合说话就应该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胡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谈话味同嚼蜡,有人讲话俗不可耐,有些人说话文绉绉,就是没有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3.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
比如这句话“我特地跑来看你”,就显得很庄重;“我顺便过来看你”,就有点随随便便看你来了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负担。可是,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者的心里蒙上一层阴影。在平常的日子里,明明“顺便看你来了”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有些小题大做,让对方感到紧张。
4.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通常情况下,说话应和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的时候,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的时候,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个人太不懂事了。
聪明的女人亲君子,远小人
与人交往,我们当然不能以伪诈为交往手段,但内心一定要识得伪与诈,让小人不能靠近你。说话是最容易让小人接近的方式,也是最容易让小人远离你的方式,是亲近还是远离,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你如何说话。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从身心角度来看,人要是有心事,就应该诉说出来,一吐为快,这样才不会在内心淤积,以致闷出病来。心理专家们的这种建议完全正确,但这里我们还有另外一条建议:“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乱说。所谓随便乱说,是指不区分心事的内容,不区分说话对象,见人就说,想说就说。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心事必须一吐为快,一定要想想:这件事能对他讲吗?之所以建议你如此谨慎处理自己的心事,是因为倾吐心事会显露一个人的脆弱点,这种脆弱点会改变他人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性格的某方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一旦你的脆弱面被人把握,在他日与你争斗时,这就成了你的致命伤。尽管这种情形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提防。
小林是某公司的业务员,他因工作认真、勤于思考、业绩良好被公司确定为中层干部候选人。只因他无意间透露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而被竞争对手击败,终未被重用。
小林和同事周勃私交甚好,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一个周末,他备了一些酒菜约了周勃在宿舍里共饮。俩人酒越喝越多,话越说越多。酒已微醉的小林向周勃说了一件他对任何人也没有说过的事。“我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有一段时间没事干,心情特别不好。有一次和几个哥们喝了些酒,回家时看见路边停着一辆摩托车。一见四周无人。一个朋友撬开锁,由我把车给开走了。后来,那朋友盗窃时被逮住,送到了派出所,供出了我,结果我被判了刑。刑满后我四处找工作,处处没人要。没办法,经朋友介绍我才来到厦门。不管咋说,现在咱得珍惜,得给公司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