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秀才又不说话了,开始低头思考,想了很久,说:“百家姓里面好像没有大人的姓啊。”
上司更加觉得不可思议,说:“我是旗人。你不知道吗?”
秀才一听,突然站起来,说:“可否请教大人是哪一旗的?”
上司说:“正红旗。”
秀才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
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
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
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起身告辞。
第二天,县令接到上司的新令,他得到的职位要比原来小得多了。究其原因,便是因其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攻心的道理。
察言观色,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诠释,即“敏感度”,也就是情商中的“认识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人沟通的重要条件。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识他人的喜怒哀乐,才有机会与他沟通。
在与人交谈中,聪明的女人往往善于从交往的对象的面部表情来了解其内心的情绪变化,以做出相应的交际措施,而愚蠢的女人却不善此道,十有八九会把事情弄得很糟,甚至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有一则笑话,说得是一个以拍马著称的人,死后来到森罗殿见阎王。阎王一见到他便拍案大喝:“好刁猾的东西,听说你是拍马专家,专好拍人马屁。哼,我最恨像你这样的人!”那拍马专家一看阎王满面怒容,心想大事不妙,赶紧趴地叩头说:“冤枉啊,冤枉,阎王爷有所不知,那些世间之人都喜欢别人拍他马屁,我不得不这样。如果世上之人都能像大王您这样明察秋毫,公正廉明,那我哪里还敢有半句恭维?”阎王一听,面露微笑,说:“谅你也不敢拍我马屁。”阎王让人拍了还自鸣得意。
这则笑话充分说明了恭维话的巨大威力以及广阔市场,连阴间的阎王都吃这一套,更不用说世上的芸芸众生了。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察言观色,及时地改变先前的决定,及时地退或进,及时地把自己的言行进行恰当组合或分解,那么,沟通的成功率一定会很高。
揣摩对方的心意
揣摩对方的心意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不会揣摩对方的心意的女人,等于不知风向便去转动舵柄,世事圆通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在小风浪中翻了船。所以,聪明的女人平时要培养察言观色的能力,以便能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和珅是乾隆朝的大红人,深得乾隆的宠信。他从一个御前侍卫到军机大臣,可谓平步青云,空前绝后。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珅非常善解乾隆的心意。
一次北京乡试《四书》的考题,乾隆爷命题后,内监捧着《四书》送还内阁。恰巧和珅当值,便问起皇上命题的情况,内监不敢多言,只说皇上手批《论语》第一本,将尽批完时,始欣然微笑,针笔直书。和珅沉思片刻,遂猜想皇上批字为“乙醯”一章。因为乙醯两字包含“乙酉”二字,而那年乡试就是在乾隆乙酉年举行。和珅以此通知他的弟子们,结果正如和珅所料,那年的乡试考题果然是“乙醯”一章。
乾隆做太上皇时,一次召见嘉庆帝与和珅。两人入室,见乾隆坐在龙座上闭着眼睛,仿佛入睡,但口中却念念有词,也不闻是何种语言。久之,乾隆忽然睁目问道:“这些人什么姓名?”嘉庆不知如何对答,和珅却高声应答:“高天德、苟文明。”(此二人为白莲教的起义领袖)嘉庆听了莫名其妙,乾隆却缓缓地点点头,继续闭目默语。过了些日子,嘉庆密召珅问曰:“汝前日召对,上皇云何?汝所对作何解?”珅曰:“上皇所诵为西域秘密咒。诵之则所恶之人虽在数千里外,亦当无疾而死,或有奇祸。奴才闻上皇持此咒,知所欲咒者必为教匪悍酋,故以此二人名对也。”嘉庆自愧弗如。
由此可见,和珅是一个察言观色的高手,他很会揣摩乾隆皇帝的心理,对乾隆皇帝的脾气、爱好、生活习惯、思考方法了如指掌,可以充分做到想乾隆之所想,为乾隆之所为。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虽然隐秘,但不可能永远潜藏着,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显露出来。所以,聪明的女人只要善于揣摩他人的心思,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就能轻而易举地识别他人的本质,洞察世事人心。
聪明的女人听得出“弦外之音”
生活中,很多人说话的普遍特点是含蓄,要表达什么意图不会直接说出,会迂回委婉地讲出。听话人需要细心领悟与揣摩,听不出“弦外之音”的人会被视为智力低下的愚蠢之人。
所谓“弦外之音”,也就是人们俗说得“话里有话”,已经频繁地出现日常生活的各种场合。例如:同事看似在鼓励你,其实却否定了你的行为;朋友答应马上帮你做的事,其实却是在推辞;有些人好像什么都没说,但明白人却一切都清楚了……所以,为了弄清对方说话的真正意图,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听出弦外之音。
星期天,王力军陪爸爸一块去给爷爷看病。忙了一上午,爸爸拿了一大堆化验单递给大夫。大夫仔细看了后说:“不用治了。回去以后呀,愿意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听了这话,王力军还挺高兴:“太好了,大夫是说爷爷没病呀!”可在回家的路上,王力军看见爸爸低着头,满脸的愁容,心里特别纳闷,爸爸是怎么啦?回到家后,爸爸把他悄悄地拉到一边说:“儿子呀,爷爷的病没治了,你以后可别再惹爷爷生气了。”王力军这时才明白大夫说话的真正意思,眼泪一下子滑落下来。
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中,出于种种原因,有时候对方的某些意思是通过委婉含蓄,或闪烁其词的话语表达出来的。对于这潜藏其中未明白说出的话,倾听者必须留意对方说话的语气、声调、用词、神态和谈话的背景,并通过这些仔细地去体会对方的言外之意,才能真正理解对方说话的意图和隐涵,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回应,以加强双方交流沟通的效果。这需要一定的功底。如若不然,听不懂别人话里隐藏的涵义,就很容易形成误解。
南朝时有个大臣叫刘裕,因平定叛乱有功被封为宋王。位高权重的刘裕并没有满足于加官晋爵这件事情,他想要做的是皇帝。但是,这样的话又不好自己说出来。
一天,他招待其他大臣吃饭,吃饭的时候他说:“桓玄阴谋篡位,是我举起义旗,讨伐顽凶,皇室才得复兴。想我这一生,南征北战,平定四海,大功告成。到现在年岁大了,虽说位极人臣,但心里头总觉得不踏实。我想奉还爵位,告老回到京师去做个富翁,安度晚年。”
很多人听他这样说,都争着恭维他,这些忙着对他奉承拍马的人没有一个将他的真实意图听出来。在宴席上,有一个叫做傅亮的人听到刘裕这样说,只是沉默不作声。宴会结束以后,他回到家里将刘裕的话又琢磨了一番,终于明白了刘裕话中的意思。
于是,他立即来到刘府拜见刘裕。他只和刘裕说了一句话:“微臣觉得自己应该立即回京城一趟。”刘裕一听立刻明白了傅亮的意思,于是他问:“你要几个人给你送行呢?”傅亮对刘裕说:“只要几十个人就够了。”
这样,傅亮回到了京城,到皇帝的住所拜见皇帝,开始逼迫皇帝退位,并写下禅让书,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刘裕。就这样,刘裕没有花费丝毫力气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然,聪明的傅亮也没有白白花费这些力气,刘裕一登上皇帝的位置就重重赏赐了傅亮。
傅亮的聪明就在于明白了刘裕话中的意思,并帮助他达成了心愿,自然也就得到了刘裕的欣赏。所以,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但要听清说得内容,更要认真思考,听出话外之音才行。这样不但能帮助说话者完成心愿,也能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听懂言外之意
俗话说:听锣听声,听话听音。任何信息,既有表层的直接意思,又有内在的深层含义。聪明的女人要学会边听边分析,准确领会对方的意图,既要敏感地体察信息的含义,又要防止过敏的主观臆测,以免误解而产生感情障碍。
有些时候,说话者是不能将自己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的,这个时候就要求你能够准确地揣测出说话者的弦外之音。
1971年国庆节,毛主席邀请来访的美国作家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斯诺是我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被我国第一个邀请上天安门的美国人,此举给美国政府一个暗示,斯诺在天安门上对毛主席说:“北京这么美,我想尼克松总统也应该来看看。”毛主席根据当时的国际发展形势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分析出中美双方都有打破多年隔绝的局面以及正式建交的愿望与可能。准确地“听”出尼克松总统有访华的意向,立即作出积极的回应。他对斯诺说:“尼克松总统如愿意来中国,无论是正式公开访问,还是私人秘密来华,我们都欢迎。不过,我还是要批评他的。”果然斯诺将毛主席的话转达给尼克松后,尼克松总统即派基辛格经巴基斯坦秘密来华,最后促使尼克松总统第二年的访华,为以后中美正式建交打下良好基础。正是由于毛主席的善于倾听,才能正确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最终促成了尼克松总统的访华。
由此可见,说话者含蓄的表达方式需要你听出其中的意思,如果你能够准确地听出说话者要表达的真正意总,那么就能和说话者做很好的沟通。
陈执中是宋仁宗时期的宰相。一次,他任命一个叫曾鲁的人为侍制,这个曾鲁是进士出身,而且是陈执中六弟媳的三舅。他的弟媳在听到这样的任命以后,知道自己的舅舅屈才了,于是想在陈执中面前讲出自己的意思,但又不好直说。有一次,当陈执中来六弟家的时候,弟媳就和他说:“丞相给我舅舅安排的事情他很乐意做,但是外婆却埋怨三舅说他在科举考试之后就荒废了学业,又加上丞相对他的情况不了解,所以没有被丞相委以重任,只是担任了侍制一职。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他好好学习,增长见识。”
弟媳的这番话,虽然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陈执中听出了话中的涵义。他知道是自己安排失察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于是重新安排给曾鲁一个比较重要的职位,让他的才学得以施展。
现实中,你少不了与他人言谈话语,同时也常常会感觉到别人的言外之意和重要暗示。因此,只要你能留心琢磨,对方要表达的弦外之音必能从他说话的帘幕下逐渐透露出来。
领会他人的真正意图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女性朋友不能够完全的领悟别人的意图,说话办事总是事与愿违,因此,我们要学会从言行举止和处事中观察一个人,发现他的思维方式与个性喜恶,掌握他真正的意图,以便更好地与之相处。
小王是刚出大学进入职场工作的新人,一心想要好好的表现自己得到老板赏识,却忘了其他同事的存在处处锋芒毕露,不懂得掩饰自己,每次开会都会向老板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很快的老板便注意到他了,而引起了同事们的不满。
“小王,你好聪明啊,我们想不到的你都想到了。”
“是啊,你工作能力真强,适应能力也特别好,头脑又聪明,可真是好啊。”
“谢谢。”
“不用谢,我们以后还要靠你在上司面前多多替我们美言几句呢?”
“那时当然,我一定会的,一定会的。”
对于同事们话语小王连想也没有想就一并接受了,时间一长,小王在同事们的恭维下和上司的宠爱下变得不可一世了。有时在公共场所顶撞上司,让上司觉得没面子。特别是有一次,他当着上司的上司的面说:“经理你哪里说错了,应该是这样的……”
“哦,是吗?”
“是啊,你看看……”
“是吗?还真是谢谢你。”
“不用。”小王还露出一副洋洋得意的表情。
终于有一天上司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有人说你经常擅作主张,和同事合作不好。希望你能注意一下。”
渐渐地,上司在出席重要场合时不在带着小王一起去了,而他在同事们的排斥之下终于辞了职。
人际关系中最难修的一门课,就是听懂别人话里的“弦外之音”。就像上述例子中小王听不懂同事和上司的弦外之单音一样,最终得到了上司的严重警告。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俗话说得好:“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聪明的女人说话因人而异,看碟下菜。这是说话的一个技巧,也是一个原则。
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游览,一路上十分辛苦。这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啃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可是,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便没有了责怪的意思,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可见,说话要看对象,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说话要看对象,即要针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这样才能有利于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
所谓“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生活中,每个人的身份、职业、经历、文化教养、思想、性格、处境、心情等都不相同,聪明的女人要针对不同对象和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用不同的言语表达,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说话的目的。
《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人去抓他。他的妻子在他即将被带走时,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因为,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随便以情断事的,皇帝以国为大,以公为重,只有以理断事和以理说话,才能维护好国家利益和作为一国之主的身份地位。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唯贤是举’,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处罚。”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他一套新衣服。
说话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许允提拔同乡,根据的是朝廷制定的荐举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规避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地位选择说话方式的绝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