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谁“偷”走了老师的健康
41237600000197

第197章 便秘的防治保健

便秘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或每周<3次)即为便秘。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便秘可以影响各年龄段的人,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青壮年人。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给人的生活带来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便秘患者调养注意事项:

(1)避免进食过少或食品过于精细,提倡均衡饮食,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高纤维饮食。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糙米、蔬菜,以及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

供给足量B族维生素及叶酸。含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管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豆类及其制品等。在蔬菜中,菠菜、卷心菜内含有较丰富的叶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增加易产气食物。多食易产气食物,促进肠蠕动加快,有利排便,如洋葱、萝卜、蒜苗等。

增加脂肪供给。适当增加高脂肪食物,如植物油能直接润肠,且分解产物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干果的种仁,如核桃仁、松子仁、各种瓜子仁、杏仁、桃仁等,含有较多的油脂,具有润滑肠道、通便的作用。

(2)避免排便习惯受到干扰。由于精神因素、生活规律的改变、长途旅行过度疲劳等未能及时排便的情况下,易引起便秘。

(3)避免滥用泻药。滥用泻药会使肠道的敏感性减弱,形成对某些泻药的依赖性,造成便秘。

(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到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快步行走、慢跑以及深长的腹式呼吸均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解除便秘。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规律。有便意时不要忽视,及时排便。排便的环境和姿势尽量方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坏排便习惯。睡醒及餐后结肠的活动增强,将粪便向结肠远端推进,故晨起及餐后是最易排便的时间。

(6)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水(每杯约250毫升水),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粪便排出。

(7)及时治疗肛裂、肛周感染、子宫附件炎等疾病。泻药应用要谨慎,不要使用洗肠等强烈的刺激方法。

小提示

有些泻药长期应用可造成结肠黑便病,引起平滑肌的萎缩,损伤肠肌间神经丛,反而加重便秘,甚至可引发癌变。因此,严重便秘者宜在医师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