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一点饮食心理学
41100900000050

第50章 慢改变,慢生活

还记得孟子的“拔苗助长”的故事吗?一个宋国人因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没想到,才过了一会,他所有的禾苗就全都枯死了。想到这个故事,很多人都会笑,可是却不知道我们也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尤其是在培养一个新习惯的时候。

如今,很多城市都设有健身中心,很多人也办了健身卡。然而,大部分的健身卡都处于“浪费”状态。据统计,持健身卡的人,“每周去健身房三次以上”的有50.75%;“一周去一次”的有20.6%;“想起来才去”的有15.82%;“好长时间没去了,想不起来”的有12.84%。

关于其中原因,从事外贸工作的一个李姓会员的说法是“忙啊”,而他的教练,几乎每次在看到他的时候,都会和他说句“好久不见了”。有一次,健身教练看他快半年没来了,就发短信问他怎么这么长时间没来,小李的回复是“忙着搬家”(搬家搬了半年?)。而别的会员呢,答案也大多是“忙”,不是在忙家庭,就是在忙工作,要不就是忙休息。

健身的益处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还是难以坚持呢?难道一天抽出1个小时真的就那么难吗?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所以说,健身习惯难以养成的关键不是“没时间,忙”,而是对健身过程中的痛苦感受的畏惧。

知名美国医学杂志《预防医学》曾经发表了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埃克卡齐斯博士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健身难以坚持的人做了这样的解释:“人们会在制定新年新计划之后,上健身房去运动。但是,如果开始几次的运动过程让他们觉得痛苦,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选择待在家里看电视。人们不愿继续做让他们持续感到不愉快或不舒服的事情,这是很自然的。”

可见,好习惯需要在强烈的自制力和不间断的自我练习下才能养成;而坏习惯却总是如野草一般,在我们疏忽的时候蓬勃蔓延起来。因此,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我们就不能心太急,而要在不断地重复中慢慢地塑造出良好的新习惯。例如,一位美国妇女饭后剔牙习惯的养成。

她本来没有剔牙的习惯,但因为得了牙龈病,才去找牙医看病。这时,牙医告诉她,剔牙和刷牙一样重要,如果不剔牙的话,她的牙龈病会更厉害。为此,她决定开始剔牙。

其实,她早就有剔牙的打算,不过也只是“打算”,没有行动而已。这一次,她决定要用21天的时间来试试看。

第一天,是最困难的一天。她需要一遍一遍地提醒自己,餐后要剔牙,睡觉前也要剔牙。即便如此,下午吃过甜点后,她还是差点忘记了。

第二天和第三天,“剔牙”依然是件麻烦而令人讨厌的事情,她还是会在自己的多次提醒下,不小心忘记,甚至还一度想要放弃。

但是,从第八天起,剔牙似乎已经像洗澡一样成为睡觉前的例行公事了。而过完第21天,她忽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剔牙变得和刷牙一样容易了。为此,她开始洋洋得意,因为她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不管怎么说,在破除坏习惯的时候,我们总会遇到或多或少的不适感,如果我们跟这种不适感妥协,放弃改变,新习惯也就永远不会形成。饮食习惯的重塑也是如此,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中途放弃,只能在“乏味”、不间断的重复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