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懂一点饮食心理学
41100900000037

第37章 夜间进食综合征

夜间进食综合征,可简称为“夜食征”,因常伴有饮食过多、失眠、早上厌食等症状,因而也叫“饮食过多—失眠—早上厌食综合征”。第一个描述此病症的人是阿尔伯特·斯坦卡德。

早在1955年,斯坦卡德就对该病症进行了描述:这种病症多见于中青年女子。其主要特征是从傍晚到夜间(主要指从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5点)进食过多,且摄入的卡路里总量要大于当日摄取总量的25%;而其睡眠时间不及常人的50%,经常失眠至深夜,半夜还常常醒来;次日早餐厌食,经常不吃早餐或者只喝一点饮料,有的甚至白天也不愿进食。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的话,夜食者一天吃进去的食物并不算多,不会发胖。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正如“马无夜草不肥”一样,人在夜间吃东西体重也增加得较多较快。这一点,日本科学家榛叶繁纪已在2005年证实。

榛叶繁纪是日本大学药学系的讲师,他与他的同事做了这样一系列研究。首先,他们用基因技术培育出体内不合成“BMALⅠ”蛋白质的实验鼠,然后给这种实验鼠喂大量的食物。结果发现,尽管这种实验鼠吃了很多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却依然没有长胖。

其次,他们刺激了普通实验鼠体内与合成“BMALⅠ”蛋白质相关的基因,让这些基因更加活跃。结果发现,一旦实验鼠开始进食,其体内的脂肪细胞就开始堆积了大量脂肪,甚至连通常不吸收脂肪的细胞也开始积聚脂肪。

由此,他们推断:“BMALⅠ”蛋白质直接影响了脂肪细胞的“扩张”,是身体肥胖的根源。那么,对于一个正常的实验鼠来说,“BMALⅠ”蛋白质又是如何来影响体内脂肪细胞积累的?

为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又让普通实验鼠持续12小时在光明和黑暗中交替生活,每4个小时从实验鼠睾丸的周边组织提取一次脂肪细胞,并对各种因素的变化进行量化研究。结果发现,“BMALⅠ”和其他一些蛋白质“喜欢”在黑暗环境中出现。其中,“BMALⅠ”蛋白质出现的频率最高,变化也最大。

后来,研究人员从人体内找到了“BMALⅠ”蛋白质,并发现22:00—次日2:00,人体内“BMALⅠ”蛋白质的量处于最大值;15:00左右,这种蛋白质的量最少,其含量只有最高峰时的5%。

据此,研究人员推断:生物体内能够促进脂肪细胞积聚的“BMALⅠ”蛋白质在夜晚最多,因而在夜间进食更容易发胖;如果能根据“BMALⅠ”在体内出现的规律控制饮食,或者抑制体内“BMALⅠ”的数量,就有可能预防肥胖或治疗肥胖。

抑制体内的“BMALⅠ”蛋白质数量,对普通人来说并不现实。而唯一能够控制的是,尽量在白天吃饱,避免在夜间进食。可是,这恰恰是“夜食者”难以做到的事情。正如一位夜食者的描述:

“最近一段时期,我总是在半夜醒来好几次,第一次在午夜12点左右,第二次是凌晨1点多,第三次是2点多,第四次是5点多。每一次醒来,我都必须吃些东西才能再次入睡,否则就会心烦意乱而彻夜难眠。也许夜间吃得太多了,早晨起床后我都没有食欲,不想吃任何东西,常常只喝一杯水就算吃过了。中午吃得也不多,但我的体重还是在飞快地增长,不到3个月,就已经增重了10斤。我知道这样的饮食是不对的,但根本无法控制自己。不吃东西会让我睡不着,那比吃东西更难以忍受。”

可见,夜食者在夜间吃东西并不是因为“贪吃”,也不是因为“习惯”。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挪威特罗姆瑟大学的科学家认为,“夜食者”在夜间进食的根本原因是荷尔蒙的结构被打乱而难以应付生活中的重重压力。

研究人员对5名“习惯”夜间进食的女子和5名普通女子进行了一个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夜食者”每天20点到午夜12点吃进去的食物相当于全天进食总量的一半,而午夜之后至少还要再进食一次。经过对这些女子进行身体各方面的检查发现,“夜食者”的血液中可的松的含量大大超出平常值。而可的松是标志经受压力水平的荷尔蒙。

可见,精神压力才是夜食征的诱因。对夜食者来说,夜间进食并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难以抵挡的冲动。她们的潜意识里是想要借助一些食物来调整情绪、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因而总是会情不自禁地选择能够刺激复合胺的分泌的高碳水化合物食品,而复合胺恰恰就是一种能够舒缓神经、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