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波效应:眼睛比耳朵更会倾听
鲁迅先生曾经写道:“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画他的眼睛。”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中常常可以读出一个人的想法。在《红楼梦》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表面上是描写林黛玉的眼睛,但是在极大程度上描写出了林妹妹多愁善感的性格。人们常常可以通过他人眼神的变化察觉对方的意图,这就是“电波效应”。人的眼睛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完美艺术品,《人体秘语》的作者莫里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眼睛,它的直径大约只有2.5厘米,但是它就像从石器时代就有的最复杂的电视摄影机。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就有1.37亿个细胞,随时准备着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至脑部。这些细胞,在任何时刻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靠眼部和面部的动作做出不同意义的表情。我们也常常用眼神向对方传递信息,进行无声的交流。
当我们高兴、兴奋的时候,瞳孔就会扩大;当我们生气、消极的时候,瞳孔就会缩小。瞳孔的变化是人不能控制的,所以说瞳孔的变化更能真实地表明人的心理活动。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主要意思就是观察别人的眼睛便可知这个人的善恶。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用眼神表达出对事物的看法,眼神的变化可以真实地反映出自身的喜怒哀乐。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善于用眼神来交流,当女性目不转睛地看着对方时,很可能是心中有什么难以言表的情况或者苦闷。女性常常还会为了让眼睛看起来更有神而画眼妆,让眼睛看起来脉脉含情。
夫妻之间也常常会用眼神交流,他们之间因为默契而总能准确地解读对方眼神的含义。比如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丈夫惬意地点上一支烟,妻子皱起眉头,轻轻一瞥提醒丈夫:“最近老咳嗽,还抽!”丈夫就会立马掐灭烟头,用眼神回应道:“晓得啦,晓得啦。”
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接触时,不同的眼神接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将目光投向别人,被别人发现后急忙收回眼神的人,一般都是内向的;听别人说话时,虽然频频点头,但目光很少投向说话者,很可能表示对说话者谈论的话题不感兴趣;讲话时,将目光投向他人的眼部和面部是希望得到他人真诚的回应和理解;在听别人说话时,如果只将眼神投向自己手中的工作,这在说话者的眼中表示的是对他的不尊重和怠慢;说话时面带微笑,将眼神投向对方的面部和眼部,可以让对方产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面无表情地斜视他人,给人一种看不起别人的感觉;用目光将对方从头到脚扫视,是一种略带侮辱性的审视。人们用眼神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举不胜举,我们很容易从他人的眼神中得到信息。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灵活运用电波效应,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眼部神态。
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如果你想与对方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你就要学会合理运用谈话中60%~70%的时间去注视对方的两眼或嘴部的三角区域,这样可以使你的想法更容易被对方了解,并且可以表达你的诚意。
在谈话中,你想要对方认可你,需要用期许的目光凝视对方的双眼,认真倾听对方的话并时不时点头表示认同。回应对方时,态度要不卑不亢,面带浅浅的微笑,这样可以让对方对你的说话方式产生好感,谈话的气氛就会很融洽。15想要让对方觉得你在认真地听他说话,就要学会用眼神与其交流。电波效应告诉我们,眼睛往往比耳朵更会倾听!
面部行为心理学,是指根据人的面部微表情的变化而准确判断其内心活动状况的学说。人的面部有许多肌肉,心理活动可以很直观地通过面部肌肉表现出来。这种心理学常常被用于警方破案。
闻声识人:语调不同,对方的个性也不同
《礼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58%是通过视觉、35%是通过听觉(包括音质、音频、语调、语气、停顿等,这些被称为副语言)来实现的,我们实际的语言却只占到7%的交流作用。
这些结论强调了语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它一方面表明,人们对于一种事物的感受必然会表现在说话的语调上,我们可以通过对方的语调判断其情绪状态的变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声音作为人们交流的主要载体,温和、悦耳的语调能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如果我们能塑造出好的语调,就会更受欢迎,与对方交流的效果也就越好,从对方那里获得的信息也就越多。
就像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那样:“请开口说话,我才能看清你。”
罗西是著名的意大利影星。他经常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虽然他只会说意大利语,但是全球仍然有很多追随他的影迷。原因就是他的语调可以让所有人明白他的意思。
有一次,一些外宾要求他表演一段悲剧。罗西用意大利语表演起来,在场的客人虽然听不懂,但听着罗西时而悲伤时而痛苦的语调,许多客人被他感动得流下眼泪。这时,一位意大利人捂着嘴走出宴会厅,在走廊里放声大笑。原来,罗西根本不是在演什么悲剧,而是在念宴会菜单。
慧眼识人的心理操纵术:像福尔摩斯一样明察秋毫罗罗西表里不一的表演话语居然也能有这么大的功效,可见语调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调,这样才会更快地了解对方,也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般来说,对方的声音若尖锐响亮,往往表明对方正处于极度兴奋或愤怒的状态,也有可能是感到紧张。当对方的声音低沉而缓慢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方的情绪十分平和,在对方的地位比你低的情况下,对方的声音往往也是低沉的。习惯大声说话的人通常喜欢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他们支配他人的欲望很强烈,喜欢以自我的想法为中心。说话声音小的人大部分是性格内向或善于抑制自己情感的人,这种人喜欢不停地向他人说自己的想法,但是往往很难让人信服。
在谈话中,说话时音调没有起伏的人往往对谈话者很冷淡,在交际场合往往很难融进陌生人群中。当一个人处于精力不济或感到十分枯燥无聊时,声音也会渐渐变得单调。而说话的语调很有韵律且带朝气的人往往十分外向。人们在遇到喜欢的人或物时,说话的语调也会变得很有韵律。
如果一个女人的说话声音十分高亢尖锐,说明这个人对他人的好恶感十分明显,她的情绪起伏很大,一旦对一件事上心后,就会将旁事放到一边。这类人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如果男性说话时常常发出高亢尖锐的声音,这种人的性格比较容易兴奋,也容易感到疲倦。声音高亢的人一般都会对环境有过于敏感的反应,这类人对生活和工作极富想象力和创意,遇事不服输,讨厌向他人低头认错,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喜欢向他人表述自己的“高见”。面对这种人,不要轻易反驳他的意见,谦虚的态度会让这类人感到满足。
说话声音温和沉稳的女性往往性格十分内向,她们常常会根据身边情况的变化而抑制自己的情绪。这类女性一般都很有同情心,喜欢主动帮助他人,对自己的事情也是慢条斯理地努力向目标进发。声音温和而低沉的男性虽然看上去很温和,但是也有极为顽固的一面,他们往往会固执己见,不向他人妥协,不会去讨好他人。这类人虽然一开始很难相处,但是在交好之后你便会发现这类人是极为忠实、值得信赖的朋友。
说话声音沙哑的女性往往较有个性,虽然她们待人十分亲切礼貌,但是很难让他人感到她们的真实态度。她们很有可能在同性中很不受欢迎,但是异性缘很好。她们很有艺术气息,对于音乐、绘画等可能十分擅长。面对这类女性,我们在交往中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想法,要懂得倾听她们的想法,这样才能与她们和睦共处。声音沙哑的男性往往是十分有耐心又具有行动力的人,当他人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止步不前时,他们依然会劲头十足地向前迈进。这类人的缺点是太容易自以为是,容易因对细节不大注重而导致失败。这类人的优点是善于依靠个人能力开拓市场,极易成为众人的领导者,他们是面对失败更有斗志的人。
说话声音凝重深沉的人多思想比较成熟,对于人情世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类人责任心很强,一般都是很值得依赖和信任的人。
说话音色很严厉的人性格多是具有攻击性的。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一旦发现有不对的地方,就会不留情面地指出,这样很容易让对方感到很难堪。这类人往往有很强的洞察事物的能力,他们的思想、看问题的角度都很特别,常常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所在。但是这类人遇事有些过于急躁,往往会舍本逐末。
说话音色刚毅的人大多组织性、纪律性很强,他们做事公正无私。这类人往往都很固执,不懂变通,为人处世总是不留商量的余地,往往会让有些人不喜欢,但是因为他们做事很公平、做人光明磊落而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和好感。
话声浮躁的人性格多是易怒的,这类人做事往往没有详细的计划,只是凭着自己一时的兴趣而行动,但是又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话音和缓的人多是待人宽厚、热情的人,他们有一定的同情心,善于理解他人;为人处世很圆滑,很少会受到他人的责备;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心胸很豁达,很少会因一点小事与人争吵。
《逸周书?视听篇》有一段话,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内心伪善的人,说话声音很小,而且结结巴巴的,这就是心虚的表现;内心诚实的人,说话掷地有声,而且富有节奏,这就是坦然的表现;内心卑鄙的人,因为心怀鬼胎,所以说话阴阳怪气,十分刺耳;内心宽容的人,说话声音温柔和缓,不紧不慢。
总之,声音的确会表现出对方的性格和人品等方面,所以我们要常常观察他人说话时的特征来了解对方的内心活动,并努力为自己塑造出得体、优美的语调,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言为心声,就是说,我们从一个人的话语中可以了解一个人对他人的态度、情感等。不单说话的内容可以表达出一个人内心所想的内容,人在说话时的语音、语调也可以真实地表现出人们说话时的内心活动。所以我们观察他人说话的语音、语调,便可以了解对方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习惯成自然:口头禅体现出人的个性特征
慧眼识人的心理操纵术:像福尔摩斯一样明察秋毫—“怕什么?”—“随便!”—“怎么会这样,我晕!”—“真没意思。”这样的对话是不是也常常出现在你的生活中,你也常常不经意间就会脱口而出?经常不经大脑就会说出的话、习惯性的用语,便称为口头禅。
其实,最初的时候口头禅是一种佛教用语,指未经心灵证悟就把一些现成的经言和公案挂在嘴边,装作得道的样子。演变至今,口头禅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代名词。
人说“言由心生”,口头禅与人的性格、生活遭遇、精神状态有关,称得上是个人标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口头禅往往是一个人性格的部分体现,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作用。
小王在办公室里是个极受欢迎的人,是大家公认的“开心果”。他热情、活络,而且总是左右逢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他那句颇有化腐朽为神奇力量的口头禅“还不错嘛”。一句“还不错嘛”无疑为竞争激烈的职场注入了一丝幽默愉快的气氛。
有一次,早晨七点五十九分,同事小李“噌”地冲进办公室,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气喘吁吁,半天没缓过气来。小王问:“怎么回事呀?你可是从不迟到的。怎么今天差一点就要迟到了?”
“还不是那个司机,”小李抱怨道,“我今天好不容易早出门10分钟,结果那个‘面瓜司机’给我来一路‘红灯’。Oh my God,还差一点点我就要迟到了。我的全勤奖,好险好险。”
“呵呵,还不错嘛,”小王笑着说道,“这司机很有趣哦,给你算好时间才来。”
“呵呵,也对啦。当减肥好了。”
小王的这句“还不错嘛”一天要说很多遍,遇到高兴的事,无疑是锦上添花;遇到烦心的事,小王的口头禅加上他那宽容、客观的劝解,无疑又是雪中送炭。如此看来,小王不受欢迎才怪。
口头禅人人都有,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暴露着我们的性格特征,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利用口头禅的暗示作用来判断他人的性格特征。
比如:当某人总把“我不行”“万一”“这个不太好办”这样的话语挂在嘴边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他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这样无论是邀请他合作,还是向其销售某种产品,都可以多采取鼓励的态度,先提高对方的信心再进行深入的交流。
相反,如果他总是爱说“交给我,你放心”“没问题”等之类的话语,则很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表现。这时就需要我们在与对方沟通的时候,说清楚事件的要点和难点,保证对方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