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山体高大,保护区内最高峰素珠琏峰海拔5564米,最低点海拔1800米,山地自然植被垂直分带明显,且带谱完整,其森林植被为河西走廊水利的命脉。本区是我国干旱地区物种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维管束植物有104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裸果木、星中草、延龄草等1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有229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雪豹、藏野驴、白唇鹿、野牦牛等39种。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我国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土海洋中的绿色岛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境内,面积达33301公顷,1982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人文历史遗迹。
兴隆山是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现存的森林茂密的石质山地之一。区内山体高大,主峰海拔3021米,气候温凉湿润,森林植被和生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有500多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针叶林为该区最重要的植物景观,主要由大面积的老云山杉林组成,且多为原始林,对涵养水源和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区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林麝、猞猁等。
兴隆山还是着名的游览胜地,这里山势巍峨、峰岭峻峭、森林茂密、谷秀泉清,历代庙宇建筑遗迹甚多,被称为“甘省之名山、兰郡之胜景”。
世界风库——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
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境内,面积达80万公顷,1987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极旱荒漠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暖温带与中温带的过渡区,位居亚洲中部荒漠的腹地,区内的生态系统和物种具有典型性、独特性、珍稀性和多样性,植被类型主要有红沙、珍珠、泡泡刺、合头草等四大荒漠植被类型。野生植物有34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属亚洲中部特有种的有10种,区内有高等植物13种,属亚洲中部特有
种的有10种。区内有高等动物152种,其中雪豹、野驴、北山羊、金雕等26种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极草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及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大熊猫的栖息地之一——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文县、武都两县境内,面积达213750公顷,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
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岷山山系的边缘,最高峰海拔3530米,区内山重水复、地势险峻、风景秀丽,加之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植被垂直分带明显,高等植物约有3000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20多种。动物区系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陆栖脊椎动物有265种,其中国家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20多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宁夏自然保护区
“人进沙退”奇迹——白芨滩自然保护区
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境内,总面积达81800公顷。保护区于1985年经原灵武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自治区级,是一个以荒漠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的西南隅,南接黄土生陵区,地貌属于丘陵地带,分为低山丘陵、缓坡丘陵和沙漠低山丘陵,海拔高度1150-1650米之间。区内荒漠植被保存良好,尤其是中部核心区内分布的以柠条为的1.7万公顷天然荒漠灌木群落是国内面积最大最集中的特有类型,北部核心区内2万公顷以猫头刺为主的天然荒漠草原群落也是国内已建保护区中最大的一处。区内已知高等植物有49科149属262种;已知脊椎动物有22目45科115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黑鹳、荒漠猫、兔狲、鹅喉羚、鸢等22种。
本区北界距银川市不到10公里,西界距黄河5-1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银川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减少北部沙漠对黄河的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保护区内荒漠景观独特,并分布有距今3万-4万年的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宋代建筑马鞍山甘露寺、明代古长城等名胜古迹,对开展生态旅游也具有重要意义。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六盘山自然保护区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隆德、西吉、海原和泾源五县交界处,面积达67300公顷,1982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涵养林及野生动物。
六盘山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最高处海拔3000米。这里是多种植物区系成分的交汇地,为宁夏境内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高等植物有788种,高等动物有200多种,其中豹、猞猁、林麝等国家保护动物。本区雨量丰富、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西北部,跨石嘴山、平罗、贺兰、银川、永宁等市县,面积达15.7万公顷,1982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风沙区森林生态系及珍稀动植物。
本区地处贺兰山的中段东侧,并以山脊为界与西侧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区内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是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
代表。高等植物有655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沙冬青等6种;陆栖脊椎动物有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蓝马鸡等16种。
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半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塞上明珠——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境内,面积达13400公顷,1984年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沙漠自然生态系统,特有的沙地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繁衍的环境。
本区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亚洲中部和华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为荒漠和草原间的过渡,生物种类及生态具有明显的过渡特点。区内种子植物有453种,其中裸果木、沙冬青等11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脊椎动物有145种,昆虫有800多种,其中黑鹳、金雕、岩羊等12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陕西自然保护区
南北生物的过渡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太白、眉县、周至三县交界处,面积达56325公顷,1965年经陕西省人民政
府批准建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历史遗迹。
本区地处秦岭山脉中段,太白山顶海拔3767米,为秦岭的主峰。秦岭山脉为我国南北气候和植物的分界线,太白山则处于华北、华中和青藏高原三区生物交汇过渡地带,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高等植物有20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水青树、星叶草、太白红杉等21种;高等动物有27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豹等20多种。
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区,还保存着比较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该保护区是开展科学研究难得的“天然实验室”。
金丝猴的故乡——周至自然保护区
周至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境内,面积达52931公顷,198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
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秦岭主脊之北侧,最高海拔2996米,相对高差近1800米。区内植物种类复杂、资源丰富,高等植物有622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与省级保护植物20多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落叶阔叶林与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着14群,总数约1500只的金丝猴,是我国金丝猴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还曾多次发现白色金丝猴。
本区除金丝猴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羚牛、大熊猫等珍稀动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奇特的羚牛——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长安、柞水、宁陕三县交界处,面积达16418公顷,1980年经陕西省人民政
府批准建立,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羚牛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秦岭中段,秦岭主脊自西向东从保护区的中部通过,最高峰牛背梁海拔2820米,相对高差达180
0米以上。区内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据初步调查,有高等动物1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羚牛、黑鹳、豹等10多种。羚牛是本区的保护重点,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冷杉林和松林中,种群数量约100多只。
秦岭南麓的绿宝石——长青自然保护区
长青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洋县境内,面积达29906公顷,1994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5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在熊猫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秦岭中坡南段,海拔900-3071米之间。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多雨,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基本完整,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水青树、连香树等21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25种。本区为秦岭大熊猫的集中分布区,现有大80余只,约占秦岭大熊猫总数的1/3,保留着一具相对完整和相对稳定的大熊猫繁殖群体,是一处最有价值的大熊猫分布区。
“野生大熊猫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佛坪自然保护区
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佛坪县境内,面积达29240公顷,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在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最高峰鲁班寨海拔2904米,相对高差1900余米。区内峰峦叠翠、气候温和、森林景观原始古朴、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高等植物有158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独叶草、星叶草等20多种;高等动物有26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20多种。大熊猫是本区的保护重点,不但分布密度全国最大,且有棕色大熊猫在这一地区神秘出现,被誉为“宝中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