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中华国学经典)
40324900000012

第12章

【章旨】

此章利、用分言,有、无对举。老子连举三例,用车毂、陶器和居室,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具体的“有”和“无”的对立统一,实有之物会给人们带来各种便利,但是它有赖于自身空虚(无)部分的补充、配合作用。

本章阐明“有”与“无”,“利”与“用”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实体的作用人人皆知,不须多说,而空虚的作用容易被人忽视,因此老子在本章里强调空虚(无)的作用。结句点出“无”与“有”之配合作用,有画龙点睛之妙。

【原文】

卅辐同一毂①,当其无有②,车之用也。然埴而为器③,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④,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有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卅(sà):三十。辐(fú):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若干直木条,古代车轮的辐条,如同现代自行车的轮条。同:共,通“拱”,环绕。毂(ɡǔ):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内贯车轴,外承车辐。

②当:一说“处在”。另一说“配合”。无有:没有。

③然(rán):即燃,烧。这里具体指制陶器时在窑内燃火烧烤土坯。埴(zhí):粘土。器:指器皿。

④凿户牖(yǒu):凿,打孔、作洞。户,门。牖,窗。这里以“户牖”代替屋室的结构部件。

【译文】

三十根辐条环绕着一个轮毂,在那空虚处,使车子得以运转,成就了车的功用。烘烧粘土制作器皿,在那空虚处,使其可以容纳东西,成就了器皿的功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在那门窗墙壁内空虚处,成就了房屋住人的功用。因此,实体“有”之所以给人带来物质功利,是因为空虚处“无”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