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40093000000073

第73章 20年来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发展

(1999年4月24日)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20年来对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国际友人,各位领导,经济界、企业界、新闻界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即将迈入新世纪之时,我们欢聚一堂,庆祝和纪念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20周年,我的心情很激动,也感到很欣慰。回想20年前,当我们提出成立企协的建议时,当召开企协的成立大会时,我们中有多少人能说出企业管理的ABC,能想到协会这样一个社团组织在国家的经济生活特别是在企业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20年后的今天,当看到我国企业的飞速发展和发生的巨大变化,当看到企协组织已遍布全国,我们怎么能不感到欣慰和自豪!借今天这样的机会,我想就中国企业改革和管理及企协的发展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对20年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及企协发展的回顾

20年来,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企协在各阶段都发挥了有益的作用,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

第一,起步阶段。1979年至1984年,其标志为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这个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扩权让利,实行经济责任制,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通过试点,逐步推开。企业由过去那种没有任何经营自主权、没有自身的经济利益向拥有一定限度的经营自主权和一定比例的经济利益转变;由过去附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开始向经济实体转变,出现了政企逐步分开的理念与雏形。在这个时候,国家集中力量抓企业整顿,经过了恢复性整顿和建设性整顿,整顿企业劳动组织和财经纪律,恢复、建立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实行经济责任制。对企业领导班子则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要求进行了初步整顿。在这个阶段,与改革开放同步,人们逐步澄清思想认识,以管理的两重性为理论基础,开始学习、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学习管理科学知识。在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学习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经验的十六字方针,即“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这期间,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密切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开展了经济干部与企业管理干部的培训,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关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推荐国外的管理经验,进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宣传与试点,建立了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第二,探索阶段。1984年至1987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全面地推开。其间,为探索解决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试行了两步“利改税”,但由于当时与之有关的体制改革不配套和某些历史条件的局限,出现所谓“鞭打快牛”现象,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走了一些弯路。试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为探索企业改革道路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一些地方在落实扩权让利措施的基础上,对小企业试行承包或租赁经营。与此同时,在企业的领导体制上改革也有重大突破,开始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并提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要求。企业管理方面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提高,在全国开展了以经济与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厂长(经理)统一考试。在企业内部大力贯彻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五项重要内容,即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组织现代化、管理方法现代化、管理手段现代化和后来增加的管理人才现代化。在总结探索中,于1986年推出了“七五”期间《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在这个阶段,企业管理协会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普及推广工作,如普及推广18种现代管理方法等,中国企协的业务工作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先后成立了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企业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和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建立了管理咨询队伍,国际交流更加广泛深入。

第三,承包与企业管理升级阶段。从1988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在1987年试点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承包制在全国范围推开,一些小型企业实行租赁经营,一些企业还试行了股份制。为明确企业的法律地位,1988年国家颁布了《工业企业法》,突出了企业法人地位和责权利的统一。贯彻落实《工业企业法》,企业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政企职责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也提上了日程,并加强了企业的行为约束。以破“三铁”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改革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以实行承包制为重要形式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面向市场。企业改革工作重点在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并围绕这个重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各项配套改革的力度。与此同时,为强化企业管理工作,在全国开展了“抓管理,上等级”的企业管理升级活动,管理工作从普及和一般号召及管理方法的单项应用转变为制度化、指标体系化和整体优化。管理达标和晋升国家级企业成为热点。不少企业大胆探索,创造出不少行之有效的管理新方法。这一阶段,企协任务加重,在巩固充实已形成的培训、咨询、研究、信息、出版、国际交流等主要功能的基础上,企业管理协会和企业家协会自身也开始向“自立、自治、自养”方向起步。

第四,深化改革阶段。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这期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公司法》出台,企业全面推向市场,从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上看,承包制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转机建制成为这一时期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试点,一些企业在海内外上市,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办法吸收社会资金(包括一部分外资)扩大再生产,大大推进了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在深化改革中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出现产品积压、企业濒临破产、职工下岗等问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对传统产业结构进行改组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全国范围内的学邯钢为标志,加强企业管理,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成为管理的工作重点,不少企业在学习应用现代管理方法手段、创造新方法和推行整体优化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实际和深化内部改革的要求,进行管理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管理成果,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科学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随着政企、政资的逐步分开,企业经营者的作用日益突出,培育企业经营者队伍,加强自身修养,加速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市场化,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提上了日程。在这一阶段,《破产法》出台,解决了企业长期以来只能生不能死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管理协会和企业家协会在巩固充实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更新为企业服务的内容,更加充分地发挥智力合成的优势,并使“三自”方针逐步到位,加强了内部机制改革和自身建设。

第五,新的历史阶段。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企业的改革与管理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即将走向新世纪之时,要在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同时,大力推动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在企业改革上要从靠政策调整解决表象问题转向通过制度创新解决深层次矛盾,并重点改善宏观环境,为企业改革铺平道路。要大力实施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工程。

二、我国企业改革与管理的基本经验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企业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场大革命,挣脱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为增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20年历程,集中起来有下面一些主要经验:

第一,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我国,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20年来,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有思想解放,只有扫清思想障碍,才能够落实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企业的根本任务。在企业改革中,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由表及里,由点到面,选准选好突破口,不断推进。要以纲带目,注意对不同时期改革的内容有所侧重。通过不断改革,企业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附属物,逐步转变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组织和管理人才等方面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加强。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才能使企业管理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

第二,把企业改革同企业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经过20年企业改革的实践,企业体制的改革不断演进,最终确立了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通过企业制度的改革,使企业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在实践中看到,只有企业改革的孤军深入,往往难以奏效。这些年来,出现的“以包代管”、“以改代管”,特别是企业粗放经营,在结构上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企业改革同企业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改组,使现有企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通过改造,使企业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以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科学体系,开创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改革的深化,必须以管理为依托和载体,管理的创新,也必须以改革为保证。许多优秀企业的经验表明,加强内部管理对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十分重要。20年的实践使我们看到,搞活、搞好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积极推进与企业有关的外部改革,尽量避免企业改革孤军深入。从企业讲,则必须将“三改一加强”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健康地发展,才能有旺盛的活力。

第三,在搞活国有经济的同时,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的共同发展,并注意总结、推广这方面的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了以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最近宪法的修改,更进一步从法律上完成了这一重大的转变。

国有企业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然我们在搞活国有企业的同时,必须继续推动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发展。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一些行业中已成为骨干力量。多年来,我们强调国有企业要学习、吸收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取长补短。今后更要大力推动城乡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共同发展。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第四,大力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素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一支宏大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特别是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的经营者——企业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不直接面向市场,企业领导者一般都以行政公务员的身份执行和完成政府部门下达的生产计划,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和发展更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突出,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决策管理水平。所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造就企业家队伍”。20年来,对于企业家及其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我们是逐步认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建立健全培养教育机制,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济与管理知识水平和思想修养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建立健全选拔机制,逐步破除传统的政府委派任命制,探索实行公平竞争条件下的市场选拔,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向职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变;通过建立健全利益激励机制,逐步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其承担的责任和经营业绩相对称,并将物质利益的追求与人生价值的实现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使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化。总之,社会对企业家的作用在逐步认识;企业家队伍在不断扩大,素质在不断提高。企业要搞好,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好的带头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政治素质要高,经营管理能力要强,要讲政治,要公正廉洁。

企业的改革与管理,职工是主体,也是创造财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没有企业中广大职工的支持、理解与发挥作用,企业的改革和管理是难以奏效的。20年来,我们一方面注重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智慧与创造力,推动改革与管理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教育和组织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第五,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科学体系。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在企业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先进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企业向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的同时,始终强调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和科学的运行机制。在这方面,政府的有关部门,企协等民间经济团体和教育、科研、新闻出版机构,都是热心的宣传者。企业也积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各自实际,学习和运用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以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生产经营,并广泛采用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丰富和推动了管理科学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第六,按照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发挥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经过20年的努力,企业由政府的附属物逐步转变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由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一些管理与服务的功能在逐步由社会经济团体组织来承载;社团组织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作用不断为人们所认识,培育和发展社团组织成为实现政企分开的基本条件。社会团体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得到健康发展,为推动企业改革与管理做了许多有益工作。

20年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各地区、各行业企协,作为社会团体,始终秉承服务于企业、企业家和政府的宗旨,为推动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作出了积极努力,为国家、地方及部门制定和实施与企业相关的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相当完整的企协组织体系,拥有一大批热心于企协工作的积极分子,探索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作和运行方式。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我国的广大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经历了改革的艰辛,承受了改革的阵痛,承担了改革的成本,也分享了改革的丰硕成果,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业绩,将永远铭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前进的辉煌史册上。

新世纪即将来临,伴随着20世纪的结束,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也走完了20年的历程,将以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名义走向新的世纪。这是中国企业强化自己组织、扩大和完善自我服务功能,维护自身权益,加强自律功能,进一步走向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我相信,在政府的指导下,在广大企业的支持下,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让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促进企业深化改革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