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40093000000042

第42章 再论企业家的修养——为1998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而作

(1998年4月21日)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自1994年开展以来,到今年已经是第五次了。1994年第一次活动日,我着重讲了企业改革方面的问题;1995年第二次就企业家队伍的建设问题,特别是修养问题我谈了一些看法,题目是《论企业家的修养》,提出企业领导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996年我讲了《关于企业家修养和健康成长的若干再思考》,强调了企业领导人要加强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及自觉接受监督,同时提出了建立企业领导者的选拔机制、培育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1997年我在《营造社会主义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讲话中,提出从八个方面努力,为企业经营者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现在看来,四个机制和外部条件保证了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与企业家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在当前企业改革愈益深化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强调这些方面。但从我们搞“企业家活动日”这项活动的目的来说,仅仅讲外部条件和四个机制是不够的。上个月,福州市召开了纪念本省55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松绑”发表14周年座谈会,与会的企业领导人已经就加强自身修养问题发出了倡议。从过去一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及企业担负的新任务来看,很需要强调企业领导人自身素质的提高。现值1998年活动日之际,我想就企业家的修养问题再谈些意见。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企业经营者队伍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江泽民等领导同志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建设多次发表重要意见,党的十五大也对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提出了要求。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组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按照两个《通知》的精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23个部委成立了负责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地、市及大部分县、市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据统计,截至1997年底,全年共考核了13万多户企业的领导班子,56万多人,大体上一个企业4个人;全国共调整企业领导班子成员86169人,其中降、免职31385人,包括不称职的8901人,违法乱纪的1030人。这违法乱纪的1000多人至少影响几百个企业。近几年出现了武汉长江动力的于志安、兰州铝厂的魏光前,特别是红塔集团的褚时健,对我们的思想触动很大,在震惊、愤慨和惋惜的同时,也引起我们更多的思索。加强企业领导人的自身修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政治素质,确实是当前保证企业家队伍健康成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当前,确有一些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也有些企业领导人的素质跟不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同时,还有些企业领导人的思想作风跟不上企业深化改革所面临的严重困难的要求。有鉴于此,我想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学习和监督三个方面讲些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信心

提高认识,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制定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其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今后几年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成立了新一届政府,形势更加催人奋进,特别是中央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全国上下都关注着国有企业改革,包括与国有企业改革相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再就业工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确实到了关键时期。现在国有企业改革遇到的都是既绕不开、又拖不得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矛盾,难度很大。过去我们讲企业背着三个包袱,即设备老化、人浮于事和办社会,这些都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现在的情况是,新的包袱又不断压在企业身上。特别是这些年来新的重复建设,造成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更加不合理,出现了许多新困难和新问题,如资金紧张、更严重的人浮于事、债务负担更加沉重等,致使有的企业竣工之日,就是面临停产之时,不少企业陷入困境。

另外,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过去我们是短缺经济、卖方市场,国有企业依赖于政府计划,无须深入研究市场变化;而现在是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很多商品供过于求,是买方市场,企业的命运决定于市场,决定于消费者。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第二个变化,是改革所带来的变化。比如金融体制改革,把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分开,同时加大了银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影响越来越小了。过去企业还可以靠地方政府取得银行贷款,可以吃银行的“大锅饭”,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就不行了。第三个变化是,过去我们是闭关自守,而改革开放后,很多国外企业到中国来“抢滩”,国内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甚至是不平等的竞争。

上述这三方面的巨大变化,对企业来说就是竞争更激烈,企业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尤其要看到,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对政府机构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只是部委数目的减少,更是要通过精简机构,改变政府职能,落实政企分开。这对企业来说将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深刻变化。企业都将被置于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而不可能再指望政府的政策扶持或倾斜。企业的前途命运将在更大程度上掌握在企业自己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就要更开阔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一点,观察更细致一点,思虑更周全一点,才能见微知著,心中有数,大胆实践,应变创新。同时,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宁肯把问题看得更严重一些。这样就能对困难和风险有精神准备,未雨绸缪,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企业领导人既要看到转型过程中的客观困难,同时又要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看到自己的优势,看到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的有利条件,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说到信心,大家知道,信心是建立在客观实践基础上的。当前客观实践对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有利条件很多,我曾在一次座谈会上归纳了六个方面:其一,理论上的突破。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其二,经济形势好,高增长,低通胀,实现了“软着陆”,为深化改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三,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机制的作用大大增强,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有序竞争的条件。其四,经济立法进程加快,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所需的法律陆续出台,为今后的改革奠定了法治基础。其五,我们积累了许多有说服力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今后的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央改革的决心很大,而且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这六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有利条件。实践证明了我们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实际的需要,也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完全可以相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新一届政府会带领我们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向胜利。

目前在企业里,“等、靠、要”的思想、“不找市场找市长”的思想仍普遍存在,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面对新的客观实际、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企业领导人一定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密切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开拓前进。领导者要提高认识,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继续保持开拓前进的创新活力。企业领导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所面临的客观实际,没有市场观念,没有竞争观念,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带领企业走出困境是不可能的。我赞成一些同志讲的,现在企业应唱“三支歌”:唱《国歌》(“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唱《国际歌》(要“全靠我们自己”,不能再“等、靠、要”了),唱《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全体职工来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自立,自主,自强不息,企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

企业领导人要保持头脑冷静,在顺境时,不忘乎所以,不放松警惕,能看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困难时,不惊慌失措以至丧失信心,能看到企业的优势所在,树立起搞好企业的信心,并利用有利条件、发挥优势走出困境。要记住毛主席的名言:在困难时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央提出实施“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再就业工程”,现在看来,完成这一工程、振兴国有企业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走改革之路。在困难的条件下,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只有加大改革的力度,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产品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总之,企业不甩掉包袱就不能轻装前进。

近来,企业经营者队伍中的个别人出了一些问题,社会上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议论,但从总体上说,我认为,我们的企业经营者队伍是一支健康的、廉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这些年来,我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实现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广大企业经营者功不可没。现在,在转换机制过程中,企业确实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作为企业领导人,一定要更加坚定、更加坚强地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抱着振兴中华的崇高理想,保持一往无前的锐气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信心百倍地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这样才能率领全体职工战胜困难,把企业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二、加强学习,严于自律

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这是信息化、高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许多大跨国公司早已在着手经营的全球化。而国际竞争的实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这场竞争的中心在市场,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素质的竞争,而企业素质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企业领导者的素质。

企业领导人要大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俗话说:“将帅无能,累死三军。”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要做有能将帅,必须不断学习。否则,就会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稍一松懈就会落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学习尤为紧迫、重要。人非生而知之,不知,就要学习,学然后知不足。不学习,怎能知?不学习,许多事情不懂,许多问题搞不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不清楚,如何领导别人?

当今是开放的世界,经济运行十分复杂,瞬息万变,要领导、管理一个企业并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难度越来越大。所以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学习,难免会出问题。特别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企业的领导人,不仅要具备现代经济、技术、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勤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真正学好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就会提高;真正有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工作水平也就会提高。要认真领会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善于学习,才能从容迎接面临的各种挑战,才能驾驭事业并使其不断发展。企业家修养源于正确的理论指导,也源于知识的积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总的说,是越变越好,但也有变坏的。有些企业领导人过去表现很好,工作很好,舆论也很好,最后却变坏了。最为典型的如长江动力的于志安、红塔集团的褚时健、兰州铝厂的魏光前等,他们都是从集荣耀于一身的功臣堕落成为党纪国法难容的罪犯,值得我们深思!

教训是十分深刻的。这里重要的是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要他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也难。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一个企业领导人,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家,要有原则性,不能随波逐流;是党员要有党性,不能丧失党的原则。办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党的原则、国家的法律和人民的利益,走的是不是正路。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周恩来精神概括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我们要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发扬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周恩来同志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严于自律是一篇大文章,包括对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冲击,企业领导干部更是首当其冲。如果不时刻警戒自己,增强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就可能在思想上发生蜕变。一个人,有了权一定要慎权、慎欲、慎微、慎独,一定要正确对待权力、地位、金钱。能否正确对待,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人自身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

追求物质享受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国家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富裕,全国还有5000多万人不得温饱,我们还不能追求享受,要耐得住清苦。艰苦奋斗的传统,任何时候也不能丢。目前企业的困难还很多,尤其是在深化改革、经济调整期间,企业领导人一定要和职工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一点很重要。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与职工同甘共苦,这样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战争时期那么困难的条件,我们都能坚持得住,而且取得了胜利,就是依靠了群众。

至于激励机制,过去我曾多次提出要多讲精神激励,要把精神激励同物质激励结合起来。现在看来,要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在物质激励机制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待研究。有人议论所谓“59岁现象”(指临近离退休前“捞一把”的现象),我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实质。我国目前企业经营者离退休年龄与政府公务员实行同一制度是不尽合理,我曾提过多次意见,建议改进,但这同物质激励机制无关,只说明在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至于对企业经营者实行什么样的物质激励机制,应根据我国情况逐步完善。国外有些办法可以借鉴。据说新加坡对干得好的经营者,在工资之外还给予奖励,而且是重奖。但这种奖励是在银行中建立账户,每年的奖金都存在银行,干十年八年离职后,才归自己支配。但是,如果该经营者在任职期间贪污哪怕一分钱,也就前功尽弃,什么也得不到了。这种办法值得我们考虑。要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化,研究出一套我们的激励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提倡艰苦创业精神,更要提倡以身作则、严于自律的精神。综观世界许多创业者,都是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一生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如同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这确实不容易。作为社会主义企业家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呢?国有企业领导人都要做到“少长脂肪,多长骨头”,永远保持一身正气、廉洁自律、明辨是非、艰苦创业的作风,永远保持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为企业领导人,要广交朋友。在职工中要有知心人,在社会上要有良师益友。一个企业领导人是否有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与交什么样的朋友也很有关系。《汉书·黄宪传》中记载的黄宪,就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他的朋友说,“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就说明了交朋友与做人的关系。企业领导人要尽量做到劳逸结合,阅读一些文学书籍,听些音乐,欣赏书画或自己作书作画。要进行一些高雅的、有意义的活动,切不可搞低级下流的东西。广交朋友,业余爱好,都能陶冶情操。

三、发扬民主,加强监督

真心实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充分发动群众,这是我们党办企业的根本工作路线。发扬民主,群策群力,也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建议企业领导人再学一学蒋一苇同志的“三论”(企业本位论、职工主体论和经济民主论),其中的职工主体论很重要。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主体是全体职工,只有依靠全体职工,才能办好企业。所以,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绝不能动摇、绝不能削弱、绝不能忽视。只有当全体职工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有了主人的权利,才能担负主人的责任,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发扬民主、依靠群众,企业就有凝聚力,就有活力,就有市场竞争力,企业才有可能战胜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经营者要自律,必须发扬民主,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中,作为群众的一员,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而不是高居于群众之上,也只有这样,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来。监督来自各个方面。作为一个党员,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要认识到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是企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作为企业领导一员,还要自觉接受政府监督、法律监督、财务审计监督和尊重社会舆论监督。当然,在企业内部主要的是自下而上的监督,即来自群众的监督。因为企业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的眼里,做得好做得坏,群众的心里最有数。现在一些企业推行群众评议干部制度很好,让监督真正发挥作用。但必须是真心实意发扬民主,否则就是搞了评议干部也会流于形式。一个真正头脑清醒的企业领导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时常查找自己的不足,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两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就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自律的重要性。无数事例告诉我们,企业领导人能否自律,能否自觉接受监督,是其政治觉悟、政治素质和政治修养的体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家,更要模范遵纪守法,自觉接受监督。

总之,改革在不断深化,新情况在不断出现,企业领导人一定要加强学习,增强自身修养。在50年代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毛主席讲过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现在我们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看来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培养什么样的企业领导人是个大问题。企业领导人只有时刻不放松自身修养,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伟大的现代化建设和前无古人的改革大业的中坚力量。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者队伍,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实现三步走的宏伟战略目标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最终要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素质比较高的经营管理者,如果这支队伍的整体水平更高一些,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所占的比例更大一些,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会更加迅速、更加顺利。古人说:“德,国家之基也。”德,也是企业之基。只要企业领导人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和品德,一切有利于振兴企业的政策、措施就能真正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