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40093000000013

第13章 用典型说话——读报告文学《滚动的冲击波》

(1997年5月30日)

刘贵贤同志的报告文学《滚动的冲击波》(《十月》杂志1997年第3期)写得很好。它不仅详细介绍了邯钢这几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而且从介绍邯钢入手,讲到了一批典型。在整篇报告文学中,都是用典型来说话,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具体来说,我感到这个作品有三点写得很好。

第一点,就是从头到尾描写了邯钢适应市场的需要,“推墙入海”,在内部坚持把成本作为重要的否决条件来进行深层管理的经验。企业要模拟市场核算,成本总要低于市场的售价,这是搞好企业经营、搞好经济工作最起码的一条。如何适应市场的需要,把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这就是过去咱们常说的那句“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在新时期的科学演绎。“模拟市场核算”,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牢固地树立市场观念,也就是要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需要。假若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上不需要,就说明这个企业的生命已经终结。邯钢的经验是社会主义企业进入市场拼搏的成功典型,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成功典型。转变观念的关键是领导班子。刘汉章同志是邯钢的带头人,他转变了观念,才能带动一级一级领导转变观念。无数企业的经验证明,有了带头人观念的转变,有了领导班子观念的转变,才有全体职工观念的转变。当然,全体职工观念的转变,是又一个艰苦的过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介绍过的上海三枪纺织公司兼并另一个企业作为其第二车间的事说明了这一点。开始时,被兼并企业的职工适应不了三枪的严格管理,有人说过去干活没有这么累,“日子”也过啦,现在一下子搞得这么紧张,又不多给工资为的是啥?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职工们慢慢认识到,不转变观念,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不仅国有资产流失,企业全体职工也只能是“坐吃等死”。三枪的经验很有说服力。看了《滚动的冲击波》,再对照三枪经验,我们对于企业转变观念之重要,认识会更加深刻。

第二点,邯钢的领导班子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我们党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观点的具体体现。前年,我在《求是》杂志社召开的座谈会上有一个发言,题目叫作《依靠全体职工办好企业》(《求是》杂志1995年第10期);去年我在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也有一个发言,题目是《依靠全体职工办好企业的再思考》。两次发言都公开发表了。不想今年1月在一家行业性报纸上,读到一篇署名文章反驳我上述两篇文章的这一观点。反驳文章的主要论调就是企业职工不能做企业的主人。这听起来令人吃惊。刘汉章同志讲,还是咱们工人力量大,做了主人的工人力量更大。这也是对上述谬论的有力反驳。邯钢领导班子全心全意依靠全体职工,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担负起振兴邯钢的指标任务,最后,小数目加起来,就会积少成多、滴水成河,就是了不起的事情。一张记录纸,指标是4分钱,对于一吨钢来说微不足道,但是小姑娘李梅就从这个地方打主意,结果是6年节约了2万元。所以,一个企业的振兴关键是要把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人人都做企业的主人,人人都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包括家属。作品中没有忽视家属对企业振兴作出的贡献。四轧钢厂厂长夫人李莉莉,自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使丈夫更放心,这些写得非常好。

第三点,领导班子的工作、思想状况写得真实。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副经理、副书记,包括办公室主任、总会计师和分厂的厂长、书记以及其他干部,都为把邯钢搞上去同心协力地奋斗。而领导班子之所以能团结战斗,因为带头人刘汉章同志能以身作则。大庆有句老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汉章同志严格地要求自己,住的是48平方米的旧房子,办公室是过去部队留下来的12平方米的小房子。有人对此不理解,报告文学作了回答,那就是刘汉章和他的同志们有强烈的事业心。他们的事业心,来源于崇高的理想,来源于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这部作品的结尾,讲到了这股“冲击波”定会冲击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我想这是必然的。对于“冲击波”的物理作用,过去我不大了解,以为枪弹打在玻璃上,把玻璃钻个洞,是子弹钻的。最近听专家解释使我耳目一新。原来玻璃上的洞不是子弹钻的,而是子弹头前的压缩空气,即冲击波的冲击作用压出一个洞来。这就是冲击波的力量。一个典型、一个先行者所起的作用,所产生的“冲击波”,是巨大的。我相信,这些“冲击波”一定有助于把国有企业改革这一“老大难”问题冲开,把我们国有企业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把我们国有企业巨大的潜力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