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40093000000012

第12章 营造社会主义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营造社会主义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为1997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而作

(1997年4月21日)

自1994年开展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以来,我对“造就企业家队伍”问题先后谈了一些意见,1995年我发表了题为《论企业家的修养》的10条意见,1996年发表了《关于企业家修养和健康成长的若干再思考》。这些讲话主要是提醒企业领导人加强自律。当然,这些意见多数同志能接受,也有些同志接受不了。为了使企业家健康成长,这方面的问题还应当继续研究探索。今年我想还是从什么是企业家谈起。

目前,社会上对于滥用企业家称号很有些看法。我有同感。但我也认为,中国确实有一批名副其实的、在国内外都知名的企业家,而且是一批国外不曾有的社会主义企业家。这些人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当然,从目前情况看,在广大企业领导人中称得上是社会主义企业家的为数还不多。我多次讲,厂长(经理)不都是企业家,合格的企业家不都是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家也不是终身称号。那么哪些人可称得起社会主义企业家呢?我在《论企业家的修养》一文中提出了10条。我认为,这10条是我们的企业经营者都应该做到的,这是做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家的起码标准。所以,“企业家”称号不应滥用。

关于企业家,西方经济学家有不少论述。他们认为:“企业家是推动企业生产发展、推进企业这部大机器运转的心脏。”“企业家是革新者,是为了开拓市场、谋取利润,并为此而承担风险的人,是一批独具匠心、与众不同的人,是厂长(经理)中少数出类拔萃的人物。”说法虽然不一,但他们都认为企业家应该是富有创造精神、创业精神的创新者,或者说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创造革新者,是生产方法和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实现者。也就是说,真正的企业家必须担负起创业兴家的责任,承担起持家有道、经营有术的重担。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把“创新”列为《论企业家的修养》10条中最重要的一条,并把这作为企业家应具备的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要素作用的才能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所需要的已不再是循规蹈矩的计划执行者和生产组织者,而是具有竞争意识、开拓能力和战略头脑的现代企业家,即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专家。当然,评价社会主义企业家不仅要看他创业兴家的业绩,还必须看他是否具备必要的政治素质,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所以在《论企业家的修养》一文中,我把政治标准摆在了第一位。

中国有没有企业家?回答是肯定的。在目前的企业经营者队伍中,我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来,这些企业有国有的,有集体所有的,也有私营的。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包括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就是一批佼佼者。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这样一批社会主义企业家。厂长(经理)们要把成为这样的企业家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必须有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企业家,他们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经营的推动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拓者。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们尤其要关注广大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所处的境遇。

目前部分企业,尤其一些国有企业的处境比较困难。一是许多国有企业在转轨期间处于困境,企业领导人的负担重。历史的包袱、债务的包袱、大量富余人员的包袱都压在企业领导人的肩上,一些老企业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包袱更重。作为一厂之长,他们背着这些包袱不但不能趴下,还要负重前进。二是在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中真正转变了观念、彻底抛开了“等、靠、要”思想的,比例数还不是很大。也就是说,相当多的厂长(经理)思想观念还跟不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习惯听命于上级主管部门,没有真正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和独立自主地把企业办好的思想准备,还没有树立起依靠自己救自己走出困境的经营思想。正是由于国有企业没有完全从政府附属物的地位中解脱出来,所以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还没有强烈的危机感,遇事还是依靠政府,还是不找市场找市长。而政府的“帮助”,有时更助长了企业经营者们对政府的依赖。经过这几年宏观体制的改革,财政、金融、税收、价格等方面已发生了很大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正在深化、正在加速,不可逆转。企业如果在思想认识与实际工作中不从已经改变了的现实出发,仍以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处理问题,就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三是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目前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空气还相当浓厚。四是企业要参与的社会活动太多。企业领导人一天到晚陷到繁忙的日常事务中,每天要应付上面开会,应付当地的各种活动,应付各方面的检查,而且许多活动又指定必须厂长(经理)或书记参加。同时,来自各方面的摊派也应接不暇。五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开放的扩大,客观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急需知识的更新,否则就难以适应新的情况。企业领导人如果对补充知识缺乏紧迫感,不能自觉地挤时间去学习,或者由于大量的社会活动而挤占了学习时间,仅凭自己原有的知识或经验办事,就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六是现在企业经营者精神上的压力很大,思想上的弦绷得紧,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上班有人找,下班有人等。开除一个人,即使职代会作了决议,他还去找厂长,甚至和厂长玩儿命。厂长处于这种境遇中,他的合法权益谁来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有《劳动法》、有工会来保护,厂长的合法权益以及人身安全谁来保护?

有位外国朋友同我讲,中国国有企业厂长(经理)是最能干的人,在他看来许多不该厂长干的事情,厂长都担了起来。他说,干这么多事情,挑这么重的担子,还能使企业生存和发展,真是不可思议。我认为正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造就了我们自己的一批企业家,其中有的人被推荐为优秀企业家。在经济转型期间,体制还没有完全转轨,企业领导人所处的境遇迫使他们必须处理许多企业以外的事情。事情难办,厂长难当。我看我们的许多厂长都是称职的公关人员,上下左右四面八方都要应付到。在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中,的确有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贪污腐化、侵吞挥霍国家财产的所谓“穷庙富方丈”,但这是极少数人的行为。对此,社会舆论批评、揭露,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切忌“一个老鼠坏一锅汤”。我们的企业经营者就其整体讲,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者居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们,可他们的处境和遭遇有时往往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培养和造就企业家队伍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很多,但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要为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

李鹏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会议上,也强调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看来,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出路也在改革,关键是深化改革,配套改革。在这方面,一些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经营实践经验完全可以供我们参考。邯钢等一批企业主动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管理,成功地进入市场,走出了一条在新形势下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更应推广学习。当然,就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讲,除了加快外部的配套改革,还要着眼于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我认为,“三项制度”的改革仍然是个突破口,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企业内部领导体制“三句话”的落实,仍然是企业深化内部改革的关键所在。最近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央组织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以及全国总工会提出《关于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等,都是有利于企业经营者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真正企业家的脱颖而出。

前不久,我读了新华社记者一篇关于大连市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报道,很受启发。我看大连的做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条:其一,政府不去干预企业内部事务,而是集中力量进行宏观大环境的改善,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二,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减轻企业负担,让国有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企业一样,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政府则大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把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住房等5项工作一项项地搞起来,变企业办社会为政府办社会。其三,我认为更重要,就是鼓励亏损企业和小企业把国有资产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转化。比如大连染料厂,就从海港边的黄金地带搬迁到甘井子,得到了几亿元,用来进行技术改造,不但减少了污染,还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这些从市内迁到市郊去的企业,都不是原样复制,而是进行了改造提高,从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转变成技术密集型。比如大连冷冻机厂,80年代初只有4000万元的资产,近十来年,通过兼并及带动一些企业,现在资产已达到32亿元,成为大连的一个重要企业——大连冰山集团。大连这份材料很有说服力,说明政府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为企业创造更良好的外部环境上,那么国有企业的振兴是指日可待的。

由此我想到,为使企业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为使企业经营者健康成长,目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第一,政企分开。要加快政企职责分开的步伐。只有落实这一条,才能使国有企业真正拥有自主权,企业经营者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法人代表。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政企职责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我认为政企分开的落实,关键是要加快政府的改革。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已讲过多次。为使国有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政企职责不分,现在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第二,公平竞争。要为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公平竞争创造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多渠道增资减债”的方针,政府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轻债务负担。国务院还把治理“三乱”列为今年重点抓好的三项纠风工作之一。除此之外,我认为国有企业还有几个特殊负担要缓解。多年来,国有企业在承担富余人员的工资、在企业办社会方面是作出了特殊贡献的。据了解,1995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仅1100多亿元,可是为富余人员支付的工资额就达1000多亿元,为离退休职工支付保险福利费600多亿元,向银行支付贷款利息1000亿元左右。应该说这些沉重的负担是国有企业所特有的,也正由于国有企业承担起了这个代价,才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这方面国有企业功不可没。但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再不解决,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进行公平竞争仍是一句空话。

第三,配套改革。要加快各项配套改革的步伐,特别是要尽快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只能是由内部消化,或叫内部“待业”,这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负担,也影响了兼并破产、结构调整的推进。改革不配套,致使企业改革踏步不前,这是我们几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

第四,健全法制。一是要加强经济立法,加快制定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和相关的配套法规、规章,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使企业经营者有法可依。在立法过程中,要多听取作为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职工代表的意见。同时,要在企业经营者中进行普法宣传,企业要知法守法。二是要维护企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合法权利和人身安全等。同时要规范执法监控部门的行为准则,建立一整套企业领导人合法权益保障体系,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

第五,人才市场。人才流动,对企业经营者成长有利,要鼓励人才流动,建立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现在人才流动困难重重,很多方面和环节都对人才流动制造障碍。要真正为企业经营者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就要通过人才流动使有才能的企业经营者脱颖而出,使其找到发挥才能的用武之地。为此,要改革目前的干部管理制度,要把国有企业经营者与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彻底脱钩,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经营者人才市场,由市场来选择企业经营者和相应的任免制度。企业经营者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公开信息、公开竞争和公正执法的经营者人才市场,才能促使经营者在竞争中不断涌现和成长,逐步形成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

第六,制衡机制。要强化企业内部各方面对经营者的制衡机制,即约束机制,以及必要的监督制度。各个企业应依据自身的实际,除强化职代会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外,还应建立和健全符合企业需要的内部监督机构,如监事会、工厂管理委员会等监督形式。企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无数实践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好的企业,最优秀的企业家,也不能失之于监督。强化制衡机制,有利于防止一些消极因素的产生,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减少失误,也有利于企业家的健康成长。

第七,培训制度。给企业经营者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习进修的机会非常重要。各方面应当为他们提供方便,让他们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提高的机会,如让他们参加各种知识培训,包括必要的政治培训。我们反对公款旅行,游山玩水,但确实为了企业的发展走出去,包括走向国外,参观、交流,打开眼界,很有必要。要企业进入市场,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观念首先要进入市场。闭关锁国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的。这方面也要建立健全制度。对那些借出国“学习”之机,到处乱跑,结果两手空空,无所获而回的人,必须有相应的处置办法。现在的问题是,对企业经营者往往限制较多,没有给他们走向世界的便利,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当然,建立培训制度的重点还是应放在经营实践中边干边学,边实践边丰富自己的知识。现在,企业经营已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只靠原有知识已大大落后于形势,我们企业的领导人必须学会相关的知识,如学会通过全球互联网络,更多更及时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此,国家经贸委提出了“关于开展1000户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的意见”,各方面应积极配合实施。

第八,理解万岁。社会上应该有一个公正评价企业家的舆论氛围。我认为社会舆论应提倡关心企业经营者,尊重企业经营者,爱护企业经营者,理解企业经营者,支持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经营者中的败类必须曝光,对一些企业家因某种失误犯了错误,也要批评,以教育他人,但不能因此而损害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整体形象。要树立企业经营者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地位,承认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经营者和知名企业家的功过得失,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当然如果是犯罪则另当别论。一位卓有成绩的知名企业家曾对我说,他饱尝了“六味”(酸甜苦辣香臭),体会了“六情”(喜怒哀乐惊恐)。我很同情他。知名企业家也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叫作“理解万岁”。

如何评价企业经营者的作用?我很赞成吴邦国同志最近在一次会上说的一段话。他说:“企业搞得好坏,关键在于领导班子。俗话说得好,‘大将无能,累死三军’。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关键取决于他们的自身素质……经营者责任心强不强、自身正不正、本事大不大,直接关系企业的兴衰成败。人们常说,在依靠广大职工共同努力的前提下,一个班子、一个人能把濒临倒闭的企业救活,一个班子,一个人也能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搞垮。”我认为的确是这样,当前,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比较困难的状况下,我们还是有一批优秀企业走在了前头,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个责任心强、自身正、本事大的好的领头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说过,如果我们党有100个到200个精通马列主义的革命家,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大大加快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进程。发展经济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就需要一批合格的企业家,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先驱者,是发展经济的中坚力量。翻开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人们也不难发现类似说法。美国80年代末经济处于低落时期时,艾柯卡就说过,美国如果有50个真正的企业家,美国的经济就可以振兴。造就一支合格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是企业兴衰的大事,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大事,这同依靠广大职工办企业是相辅相成的,人们千万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最后,我热切地期望企业经营者和企业家们振奋精神,克服困难,为实现我国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和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再接再厉,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