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气度
39773200000009

第9章 做事要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1)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真正的智者不会在乎一时的屈服,他们能够放下身段,虚心向别人求教,面对屈辱也能够冷静对待。他们懂得低头做事的智慧,知道一时的“屈尊”是为了日后的抬头,面子远不如里子重要。他们知道如何把握做事的尺度,说话、做事懂得绕弯的智慧,所以他们总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圆满。

放下身段,虚心求教好做事

人生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得意时,昂首阔步、意气风发,这很简单;但失意时,却很少有人能够心甘情愿地弯腰低头,向别人求教。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都放不下自己的身段。他们觉得放下架子、低头求人,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其实,向别人求教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放下身段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做事别太骄傲,也别太低卑,把握好做事的尺度,拿捏好做事的分寸,我们就能从别人身上学到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以弥补我们的不足。

真正的智者不会把放下身段当成一种困扰,他们在抬起头与弯下腰间进退有度。

张丹每天都早早地到单位上班,她到单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到传达室拿报纸,第二件事是打开热水器的电源,第三件事就是清扫办公室,把每张办公桌都仔细地擦拭一遍。张丹不是一名清洁工,她是北京某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从大四下半学期开始,她一直在这家单位实习。

刚开始来这里实习的时候,她工作很清闲,做的也基本都是看报纸、拿文件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开始她不甘于做这些小事,也曾跟自己的父亲抱怨过。她当时想:“我好歹也是一个中文系的研究生,实习工作不应该就是看报纸、拿文件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啊!”她想做一些重要些的工作,可是却没有员工愿意把事情交给一个没有经验的人去做;她向老员工们请教一些问题,别人也很少认真地回答她。

然而父亲的一席话让她改变了。父亲说:“虽然在学习领域你是佼佼者,但是在工作领域你还是初学者。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熟悉工作流程,虚心地向那些比你有经验的前辈学习。没人教你,你就要多观察,自己学习。想当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每天做的事情也都是些小事,比如给同事打水、打扫卫生、发报纸、送文件什么的。”

父亲的话让张丹豁然开朗,她心想:“我现在的确什么都不懂,根本不应该端着研究生的架子不肯低头。既然没人给我事情做,我就自己找点事情做。”就这样,张丹开始每天早早地到单位去,帮同事们打热水、清理桌面,做一些自己能做的小事。

慢慢地,当同事们发现张丹做的这些事之后,都觉得张丹勤快、懂事,对她好感倍增,对她的态度也比原先好多了。有时候那些不着急的工作,也尝试着交给张丹去做。事实上,很多工作张丹做完之后,其他同事还要返工修改。可是因为张丹勤奋好学、懂事乖巧,大家也都不嫌麻烦地主动教她一些工作上的知识、经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即将走上社会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摆不正自己位置,放不下自己的身段。他们自以为是、爱面子,不懂装懂,殊不知这样做是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有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才能尽快地成长,才能尽快地成熟起来。为了所谓面子、虚荣心而摆架子的行为是幼稚的,也是愚蠢的。

人们很容易陷入角色定位之中,无法忘记自己现有的身份、地位、荣誉、成就,殊不知抛不开这些外在因素的限制、困扰,就很难放下身段,继续虚心求教他人,继续进步。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只有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学习,我们才能够完善自己,才能够成为更优秀的人,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完美。

李明原本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CEO,不幸的是在金融危机中,他的公司破产了,公司、别墅、汽车等,一切都化为乌有。起初,他接受不了自己破产的事实,整天把自己关在租来的小房子里,不愿意出门。

李明的妻子王莉是一个中学教师,自李明破产之后,家里的一切开销都依靠她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王莉觉的自己肩上的压力非常重。为了省钱,她每天中午只吃一个馒头,下班之后还出去做家教。由于太过劳累,一次上课的时候,王莉晕倒在了课堂上。

妻子劳累生病这件事刺激了李明,他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妻子。自从自己破产后,自己一直放不下身段、面子,不愿意外出工作,这种逃避行为实在可耻。想通了之后,他带着自己的履历出门找工作,每天挤地铁、吃便当,重新过起了打工族的生活。依靠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虚心向他人求教、不怕吃苦的精神,没过几年,李明又为自己开创了一片新事业,也让家里的生活重新富裕起来。

失败不要紧,只要能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放下身段重新来过,成功还会回来的,就像歌词里唱的那样:“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入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至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总而言之,只有肯放下身段,虚心向他人求教,才算是握好做事的尺度,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面对屈辱,应冷静对待

现实生活是残酷的,谁都不能避免遇到屈辱、不公的事情。面对屈辱,很多人都不能冷静自持,他们埋怨自己遇人不淑、遇事不顺,甚至心生愤恨、自暴自弃。其实屈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无法理智地面对屈辱,无法把握好做事的尺度。

屈辱是一把利剑,聪明的人会在利剑向自己逼近自己的时候,躲开剑锋,并握其把柄,使其成为自己的利器。

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王宁,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学校时,他学的是英文专业,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王宁十分自信。在他看来,英语的听、说、读、写,都不过是雕虫小技。怀着这份自信,他寄了很多份英文履历到不同的知名外企去应征,他对自己应聘的职位都很有信心,并且深信自己会很受欢迎。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又一个星期过去了,王宁投出去的那么多应征信函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任何消息。渐渐地,王宁的自信心开始一点点消逝了。他的心情开始忐忑不安。

就在他灰心失望之际,突然收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回信,王宁心情很激动,他的手甚至有些颤抖,他想终于有伯乐发现自己这匹千里马了。然而,打开信以后,王宁却被气得火冒三丈,原来信中是非常刻薄的内容:“感谢您对我公司的信任。但是很遗憾,我们公司并不缺人。不过,我想说的是,就算我们公司有空缺的职位,也不会雇用你,从你的求职信中可以看出你对自己很有信心,你认为自己的英文能力很强,但是从你所写的履历中却可以看出你的英文写作能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很差,即使是成绩稍好些的高中生,都不会出现那些常用的语法错误。”

王宁看完这封回信,心中的怒气久久不能消退。他想自己好歹也是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怎么可以任由他人将自己批评得一文不值?越想越气的王宁马上提起笔来,准备立即回复一封信,也痛骂对方一番,以解心中之气。

他一边写一边思考,慢慢地冷静下来了。他想虽然对方刻薄了些,但是相信人家也不会无缘无故就批评他,也许自己真的有些过于自以为是了,以至于无法觉察到自己的缺陷。想到这里,王宁的怒气平息了。在进行了一番自我反省后,他将原来的信纸撕掉,又重新提笔写了起来。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回击对方的刻薄,而是为了表示感谢。信中尤其对对方指出的自己的不足表示十分感激。用字遣词都诚恳真挚,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而后便把信寄出去了。

没想到,没隔几天,王宁又收到了这家公司寄来的信函,结果很出人意料——他被这家公司录用了。原来那封内容刻薄的信是那家公司考验应聘者心理素质一个测试,王宁冷静地面对屈辱,并从屈辱中自证,赢得了工作机会。

证严法师曾说:“一般人常说,要争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大多数人往往只能看到别人的过错,却对自己的过失视而不见,因此面对别人的指责,常常针锋相对,而不是进行自我反省,其实,这正是自己心虚的表现。争一时之气是幼稚的意气之争,而能够忍受一时的屈辱,理智把握做事的尺度才是智者所为。

麦金莱在任职美国总统期间,曾因一项人事调动遭到众多议员政客的指责。在接受代表质询时,有一位脾气暴躁的国会议员,上来就对总统恶言相加,议员们都感觉这些辱骂的语言太让总统难堪了。但是麦金莱却像没事人一样,他一声不吭,听凭这位议员大放厥词。最后,等那位议员发泄完了,麦金莱才用极其委婉的口气说:“好了,先生,你现在的怒气应该消除了吧?事实上,你并没有责问我的权力,不过,现在我还是愿意详细解释给你听……”等麦金莱冷静的说完,周围的人都对其赞许不已,而刚才那位气势汹汹的议员也羞愧地低下了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被别人指责或抱怨的事。遭人指责或抱怨的确会让人感到非常不愉快,有时甚至会让人感到屈辱,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指责,更会让人不堪忍受。但是,你应该用理智把握好做事的尺度,应该做到无论遇到何种情况的指责,都从容不迫。很多时候,一时的忍气吞声并不是懦弱,相反,还会显示出你的涵养和大度,从而为你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使你日后做事更加顺利。

屈辱是一把双刃剑,关键要看你怎么对待它。屈辱是坏事,但同时也会变成好事。它既可以泯灭一个人的理想之火,也可以鞭策一个人发奋成功。我们随时都可能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决不能在责难面前自暴自弃,而应冷静面对,把屈辱转变成对自己的激励。

美国鼎鼎大名的销售大王史坦雷16岁那年曾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当小店员,每个月领着极其微薄的薪水,但是他从不抱怨,仍然非常卖力地工作着,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创出一番伟业。因此,他在做事的时候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力求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他想只要自己兢兢业业,总有一天会获得经理的赏识,这样他就可能被提升为推销员,可是,没想到,经理对他的印象恰好相反。

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遭到了一顿训斥。经理说:“老实说,像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不过,你倒是有着健硕无比的臂力,我奉劝你还是去当一名钢铁厂的工人吧,那种活是不需要大脑的!我这里用不着你了。”

“是的,经理。”他说,“您当然有权辞退我,但是您无论如何都无法消磨我的意志。您说我无用,我也不反驳,因为我想您肯定有您的理由,但是这却丝毫不会减损我的能力。我们走着瞧吧,迟早有一天我也会开一家公司,公司规模会比您的大10倍。”

经历了这次受辱后,史坦雷更加努力上进了,没过几年,果然像他当初在那位经理面前所发下的誓言一样,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屈辱是一种鞭策,是一架梯子,只要用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将其踩在脚下,并奋力向上爬,你就会发现成功和美丽正在不远处等着你。因此,面对屈辱时,切忌自乱阵脚,要冷静对待,把握好做事的尺度,进而创造一番事业。

低头做事,适时屈服不丢人

在风中低伏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似渺小,实则坚强;而把头颅抬得高高的玫瑰花,经不起风雨,随便一场雨就能将它摧折。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低头做事,懂得适时屈服的人,往往做事很有尺度,生存得很好;而那些眼高手低,凡事总想出头的人,往往做事鲁莽,结局悲凉。

俗话说:“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过于强硬、尖锐的人虽然力量强大,可以伤人,但是自身也易受到伤害。我们应该像小草一样学会适时低头弯腰,学会以柔克刚、灵活变通的做事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谁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艰难、失败、阻碍是生活中常见的,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地低头、屈从。虽然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但是,若是自身能力有限,却非要以卵击石,只能是做无谓的牺牲。低头做事,能够让人更好地把握做事的尺度、拿捏做事的分寸,而适时屈服则能够让人更好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民间流行这样一句谚语:“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意思是说,越成熟、越饱满的稻穗,头垂得越低;而把头抬得高高的,到处招摇的,只有那些穗子里空空如也的稗子。

有人曾问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笑着说:“三尺!”“瞎说,人都有四五尺高,要是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天不会被我们戳出许多窟窿吗?”

苏格拉底还是微笑着说:“所以,身高三尺以上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学会低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