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说谎是欺骗人的行为,它意味着不真诚、不诚实,与我们所提倡的“诚信”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善意的谎言并不是失信的表现。出于美好愿望的谎言并不能说是欺骗,因为一般欺骗是带有功利性目的的。而人们说善意的谎言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人更好地活着,是为他人着想,是为了让他人不再痛苦和忧伤。而且,善意的谎言有时候也会成为人进步的阶梯。所以,在生活中有时多一些善意的谎言并无不可。
在工作和其他方面善意的谎言同样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每个人都不愿意招惹麻烦,但迫不得已的时候也要去面对麻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麻烦,就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来维护自己。适时地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可以使事情不向坏的方向发展,使人免于麻烦的困扰。那么,善意的谎言又该如何去说呢?
我们在生活当中会经常碰到类似的现象,如因为睡过了头,跟人约会时你迟到了,你可以说“我起来得很早,可没有想到路上堵车”、“手表没电”、“路上有人求助”等,这样说总比你说实话更容易让对方心里平衡,也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原谅。在为人处世中,倘若能够懂得灵活变通,那么麻烦就会自己消失。
在工作中,有时对于别人的问题,我们很难做出回答。这时就需要巧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使自己脱身。当你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对方的问题时,你可以跟对方说一些与他问的问题没有什么联系的话,你可以说“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谈一下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事”、“今天天气不错”……让对方感觉你是在答非所问,暗示对方你不想说这个话题,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假如对方所问的问题涉及你的个人隐私,你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表明你的态度:“这件事太复杂,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或者“这个问题改天再说”。
以上种种都可以说是善意的谎言,可以使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通常情况下,人们待人处世都讲究真诚,不能说假话。但是倘若你心怀善意,讲究“说谎”的尺寸和艺术,“假话”不仅不会给任何人带来伤害,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说好善意的谎言最关键的是假戏要真做,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不要触犯对方的忌讳。如果你用漫不经心的态度,向对方说一些听起来舒坦愉悦的话语,就算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让对方认为你这个人虚伪。诚恳认真的表情会让善意的谎言听起来更真实、可信。
总之,善意的谎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适时说一些善意的谎言是必要。需要注意的是,说善意的谎言也需要讲求心理策略,要把谎话说得恰到好处,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弄巧成拙。
“假话”不可多说,真话不可全说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饭可以多吃,话不可以多说。”所谓“是非皆因多开口”,少说话,多做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与人交往中,说话需谨慎。在无法把握对方的心思之前,一定不能把自己的所有真话都和盘托出,因为一旦对方心存恶意,他从你的话中了解了你的软肋,你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婉婉大学毕业之后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她性格开朗、直率,是个心里有话憋不住的直肠子。原本她一直觉得自己有话就说的性格没什么不好的,至少自己活得真实、坦荡,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事。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她的想法。
因为工作需要,婉婉被借调到出版社下属的发行部工作。因为之前没有做图书发行工作的经验,她不知道很多关于发行方面的具体数据是不能跟客户说真话的。一次,她跟一个大客户谈业务上的事情时,聊到了一本畅销书的销量问题,婉婉特别热心地把出版社自己的私有数据告诉了客户。客户看到这份数据之后,发现出版社发给他的书籍批发价明显高于其他客户,客户一气之下跟出版社终止了合作合同。
因为婉婉把真话一股脑儿的告诉了客户,使出版社流失了一个大客户,婉婉被辞退了。
的确,真话不可全说,因为你无法确定自己的真话能够换来对方的真心实意。一旦对方是“假意”,甚至是“恶意”对你,你就危险了。不可全说真话,才能更有效地自我保护,那么“假话”呢?
有不少人天真地认为,谎话是绝对不能说的。这不能说是错误的认识,但绝对是不成熟的认识。在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说一些善意的“假话”是必要的。如今社会,老实人不好当,很多时候,实话实说不仅会得罪人,还会因为别人难以接受,使问题难以解决。也就是说,“假话”不可不说,但却不可多说,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也一样。
或许有的人会说:“说话又不上税,多说点让人高兴,能带来好结果的假话也不会少块肉。”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所说过的话负责任。我们都知道,一个谎言要用十个谎言、一百个谎言来圆。每说一个谎言,就等于给自己未来的生活埋下了一个不定时炸弹。“假话”总有被戳穿的时候,即使是善意的谎言,在被戳穿的时候也是令人难堪的。
有一个男孩从小就很喜欢打篮球,但是他身高不足180厘米,身体素质也不是很好,并没有打篮球的天赋。然而,这个男孩的父母和教练都不忍心打碎孩子心中的篮球梦想,每次男孩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而难过的时候,他们都说“假话”安慰男孩。而这些善意的“假话”让男孩始终驰骋在篮球场上,即使打得再烂也不舍得放弃,他总觉得自己的天赋还没发挥出来。
就这样,假话从男孩的小学说到初中,从初中说到高中,又从高中说到大学,直到男孩大学毕业之后的几年,男孩的家长和教练才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时候的男孩已经是一个近30岁的男人,可是因为整天忙着在篮球场训练,结果打篮球没成绩,他的学习、工作、婚姻也都耽误了,成了一个一事无成的“啃老族”。
男孩的父母试着劝男孩脚踏实地地找个工作,可是男孩却说:“从小到大,你们都跟我说我有打篮球的天赋。我现在才知道原来你们是骗我的。现在你们后悔了?晚了!我现在什么也不会,就会打球,你们就养我一辈子吧!”
“假话”不能多说,善意的谎言也是谎言,谎言说多了必然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很多时候,谎言只能起到拖延问题的作用,而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当谎言被戳穿,“假话”被发现时,不仅要解决原先被拖延的问题,还要解决说谎所带来的问题。谎言的代价是后患无穷的。
季羡林先生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这是季先生做人的原则。在做人上不掺假、不容假,这是必须的。但是在做事上却不可如此,因为社会是复杂的,实话实说的人,很难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主动,占得上风。
总之,要想把事情做得圆满,要想让自己少些麻烦,多些帮助,就要把握好说真话和“假话”的尺度。“假话”可以说,但不要多说;真话可以说,但不能全说。如此,才能拥有顺遂的人生。
由表及里,去伪存真
生活中,很多事情看起来很美好,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未必。表象,是指人们在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重新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表象和事情的本质不同,它往往看起来很美,但很容易使人产生错觉、误会,进而将人带入歧途,直至人追悔莫及。相反,如果能够透过表象看清事情的真实面貌,就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做事的尺度。
我们在思考事情的时候,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不会被事物虚假的表象所蒙蔽,才能够找到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明军统帅洪承畴在和清军作战时,兵败被俘。清军想要劝降洪承畴,奈何无论他们怎么威逼利诱,洪承畴就是不投降,一副准备为大明朝英勇就义的忠臣烈士模样。
负责劝降洪承畴的范文程很郁闷,他觉得洪承畴不可能没有求生想法了,但就是找不到突破口。百思不得其解的范文程走进牢房,准备再次劝说洪承畴,恰巧此时他有了重大发现。老房顶上的一粒尘土掉在了洪承畴的肩膀上,洪承畴皱了皱眉,立刻用手将尘土拂去。范文程会心地笑了,如果洪承畴真的准备舍生取义的话,他连生死都不在乎,又怎会在乎一粒尘土呢?由此可见,洪承畴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既不想死,又不想当叛徒。
在获知了洪承畴的真实想法后,范文程调整了对洪承畴的劝降策略,不仅晓以利害,还让他觉得自己投降是为了百姓。最终,自命清高的洪承畴成了清军南下的向导。
从一粒尘土洞悉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由表及里。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像洪承畴一样表里不一。这个时候就要仔细观察他的表象,找到突破口,然后由表及里,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把握了对方的真实意图,自然就能把握好做事的尺度了。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没有谁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意图、目的、想法等全部告诉别人,尤其是智商、情商都很高的聪明人,更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制造假象迷惑别人。因此,要想看透他人,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人的真假、善恶、美丑、优劣等,就要学会从细微处入手,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通过研究他人不小心遗露出的蛛丝马迹来推断他人的内心。如此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才能去伪存真,发现他人的真实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