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气度
39773200000015

第15章 做人要胸怀天下,勇于担当(1)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这时候就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主动承担责任。智者从来不会逃避责任,在他们看来,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主动承担责任就是更早地接近机遇。他们认为只有心怀天下,有责任心,才能够万事有所成。的确,大丈夫当胸怀天下,勇于担当。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远离懦弱、逃避、胆小,并培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否则很难获得成功。

为人淡定,心胸豁达

如果把“********,大象无形”比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那么淡定和豁达则是做人有气度的重要表现。豁达,代表着一种超脱自我的精神解放,它体现出的是一种虚怀若谷的无限宽容。倘若一个人能真正做到“大肚能容,容天下可容之事”,那他就是为人淡定、心胸豁达的智者,是有气度、有涵养、有水平的聪明人。即使风吹雨打,他的心中总是充满着阳光。

豁达的人比较宽容含蓄,执心恬然,可谓是无染纤尘。他常常能够十分自觉地尊重他人的不同看法、思想和行为。即使与别人的观点或做法相左的时候,他也会对别人的选择表示理解,给人以“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尊重。

有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比大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的确,人的心胸可以无限宽广,正如人的气度可以无限大一样。心胸宽广、豁达、有气度的人,是深谙人生智慧的人,也是人生的成功者。

从前,有一个裁缝师傅打发一个年轻的徒弟去镇上买布料。晌午时分,这个徒弟回来了,一脸地沮丧。师傅很纳闷,就问徒弟:“你究竟怎么了,为何不开心啊?是不是把进布料的钱给丢了?”

徒弟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道:“哎呀,不是。我刚到镇上,大街上的人都怪怪地看着我,并嘲笑我。”

“他们为什么嘲笑你呢?”师傅问道。

“他们笑我的个头太小。虽然我的个子不高,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的心胸很大呀?”弟子生气地答道。

师傅听完弟子的一席话后,一个字也没有说。他取出一个脸盆带着弟子来到了海边。师傅先在脸盆里盛满水,接着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子。这时,水从脸盆里溅了出来。随后,他又捡起一块较大的石头丢进了前方的海里,大海却没有任何反应。

“你不是自诩自己的心胸很宽广吗?可为什么别人说你两句,你就如此生气呢,就像水盆中丢进颗小石子一样,水花四处飞溅?”

就像故事中的徒弟一样,很多人自诩心胸宽广,然而一遇到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非议,就原形毕露,显示出自己没有气度、心胸狭窄的一面。做人有气度、心胸宽广是说,我们就应该有大海般的胸怀,而不只局限于水盆一般的气量。只有心胸似海,才能容纳天下江河;只有气度恢弘,才能坦然释怀人生中的艰难坎坷,笑对生活。简单来说,为人淡定,学会豁达,放飞心情,不为生活所累,我们才会活得轻松和惬意。

三国时期的曹操就是一位胸怀天下、宽容、淡定的人。袁绍有一位叫陈琳的手下,他曾经撰文辱骂曹操的祖宗,这件事在曹操的军营中传开之后,整个军营的人都以为陈琳这下死定了!因为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句话:“百善孝为先。”对于古人来说,孝道可谓是“天下头等要事”。一般情况下,侮辱他人的父母、祖先就是最大的挑衅,甚至可以说是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后来陈琳被曹操俘虏,但心怀天下的曹操并没严惩他,他原谅了陈琳,甚至还重用了他。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豁达啊!实在令人叹服。而曹操之所以能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完成对中国北方的统一,与他的这种超人的气度是分不开的。

心态的好坏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事情的成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淡定、豁达也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体现,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一个乐观的失败者必将成为一个成功者,同时他的乐观情绪还能感染其他人奋勇向前;相反,一个忧心忡忡的成功者必将会成为一个失败者,他不值得别人去效仿。

面对困境,豁达者不仅会本能地接受事实,及时调整心态摆脱自我羁绊,他还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强烈反弹,越挫越勇。他们可能看起来不太开朗奔放,然而他遇事时却从不焦躁紧张,相当淡定。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他只是如释重负地一声叹息。比如,小偷偷走了他的钱包,他发现后会自嘲地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紧接着他就去补办钱包里丢失的证件。如此种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本能思维方式,也就是承认并接受事实。

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够豁达。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他们的心里会自动产生波动来抗拒事实,产生强烈的逃避想法,迅疾转到别的事情的思路上去;而不是接受现实,着手去做补救的措施。

殊不知,对于那些已经发生的、无可逆转的事情,与其逃避、不面对,不如做些弥补的事情后赶紧转向,绝不可让这些事在情绪的波动中扩大它的阴影。

总而言之,唯有心境豁达、处世淡定的人,才能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挫折时处事不惊,并会用理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一位哲人曾经说过:通常来说,幸福的人是只记得个人一生中满足之处的人;而不幸的人,是往往只记得与此相反的内容的人。心胸宽广、气度不凡的人,才可能拥有完美的幸福人生。

做人要勇于担当,而不是一味逃避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称意,生活中不可能什么时候都一帆风顺。我们注定要面临各种各样的事情:好事、坏事、愁事、乐事、悲事、喜事。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逃避好事、乐事、喜事,但是却不容易面对坏事、愁事、悲事。然而,无论是什么事,发生后都得勇于担当,如果你选择逃避,那么你不仅会因为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而困扰,还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影响未来的生活、工作。

很多人在遇到问题时,会习惯性地选择逃避,他们不想去面对问题,更不要说去解决问题了。有的人喜欢幻想未来的计划,但却从不正视现在要做的事,以致错失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和机会;有的人总是抱着“再等等”的心态,把问题一拖再拖,希望通过不了了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致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这些逃避、拖延的坏习惯破坏了人们成功的机会,降低了人们成功的概率,因为他们没有勇气面对当下的问题,所以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往往得不到好的成绩。

举个例子,当你选择逃避自己的情感时,你就失去了生活的美好感觉,失去了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好时机,失去了享受情感滋润的体验,甚至失去了爱自己的人。想和家人亲近一点,但又有点不自在,当这种情绪出现时,你就离开房间或打开电视;想和心仪的对象更亲密一些,但又有些不好意思,当这种情绪出现时,你就故意疏远对方……这些逃避举动都会使你无法获得渴望的亲密关系。

有句话说得好: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很多时候,面对困难和问题,你必须勇于担当。比如说,你可以准备一个本子,把该做的事情记录下来,让它帮助自己确认近期和远期的行动,了解阻碍自己行动的消极、逃避情绪,并催促自己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观察自己的进步情况。

一般来说,逃避行为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改变话题

有人说了让你觉得不自在的事情时,你可以假装没听见,并且尽快地改变话题。这样一来,你就不需要直接应对那件事给你带来的不自在的感觉了。改变话题并不会改变情况和事情,只是把事情拖延下去,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我们的心里就会一直有阴影,而且随着阴影的不断扩散,我们的心理也会越来越敏感,越来越脆弱。

2.身体上的病痛

很多人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如果我们跟爸爸妈妈说肚子痛,爸爸妈妈就会很关心我们。而且有时候我们想留在家里,唯一的方法就是生病。只要生病,我们就可以逃避讨厌的考试。问问自己,是否生病都有一贯性或固定的模式?如果你总是在重要的活动前生病,然后以生病作为不参加活动的借口,那么,身体上的病痛可能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把身体上的病痛变成抗拒的方式并不容易看出来,因为大部分人真的生病了,而且还有生理上的症状可以证明。心理的力量相当大,在某些个案上,自我谈话会制造疾病,也会制造疗法。如果你每次在面谈一份工作或学校期末考试时就会生病,那么你或许应该看看自己是不是以身体上的病痛在逃避。很多学生承认,他们在考试之前就会生病,考试完了病也就“奇迹”般地痊愈了。

3.分心

你和别人谈话时是否会不看对方,以逃避自己的感觉或恐惧?当某件重要的事情被提及时,你的眼睛是否会在房间内四处瞟来瞟去?逃避他人是错失重要信息的一个方式。如果我们在对话中不能保持专心并敞开心胸,我们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会错失什么,而那些信息也许对我们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苏珊总是在说话时做一些分散自己注意力的事情。可能是擦口红、轻拍自己的头发或玩自己的耳环,她从来不会真正地专心和别人谈话,而别人也常常因为她不关心的态度而生气。有时她会漏掉老板的指示,因为她忙着玩计算机或翻阅杂志。大家都认为,苏珊不专心是表示她不关心别人说的话。

4.离开

离开和改变话题很相似。让我们有压力的事情发生了,与其开诚布公地沟通,我们宁愿选择离开。而离开并不会让问题消失,只是把事情缓一阵子,可能还会让事情变得更严重。

莉莉刚开始参加聚会时,觉得很不自在,而且很害怕和陌生人说话。每次休息时间一到,她就到厕所去,虽然她并不是真的想上厕所,只是为了避免亲近任何和他不熟的人。

如果你正在训练自己,以逃到另一个房间的方式来面对不自在的情况,那么你跟大家的距离就会越来越疏远,甚至会产生隔阂。

5.坚持目标

有些逃避行为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或什么都不说,这样做只会让问题变得比原来的情况更为严重。隐藏自己的目标可能会让我们更容易将目标延后,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没有贯彻自己的目标,没有人会知道。而这样一来,我们也因为缺少了监督机制而使自己的目标成为空想和泡影。

6.间接沟通

间接沟通会有几种结果。如果你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别人可能无法了解你。或许还有人会误以为他们了解你的意思而采取行动,然而结果让你感到更失望,进而让你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苏菲总是生戴维的气,因为当她说“厨房很乱”时,她是希望戴维能够了解她真正的意思,那就是:“我需要帮忙。”戴维觉得很烦,而苏菲觉得压力很大。如果苏菲直接要求戴维帮忙,她可能会获得戴维的协助。但是她却选择了间接沟通,也就是逃避,结果她不仅得不到戴维的支持,还使两个人都压力倍增。

你是否意识到自己也有上述逃避行为?你知道逃避不是办法,可就是无法强迫自己去勇敢面对,这让你的内心十分痛苦。其实,面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做人要勇于担当,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勇于担当是一种做人的气度,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原则。有些事情如果无力完成,我们可以寻求帮助,朋友和家人是支持的来源,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渡过困难的时光,帮助我们一起去解决问题。你想要改变自己的逃避习惯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勇敢地面对现实吧!

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俗话说,人生在世不称意。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件事都如理想中完美。许多完美主义者对此耿耿于怀,他们不愿意接受生活中的艰难、坎坷,不愿意看到生活中有缺陷的一面。其实,不完美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不完美,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你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人生,你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完美生活。

小镇上生活着这样一个小女孩,她长得很漂亮,精致完美到无可挑剔的脸蛋让人过目不忘,更令人羡慕的是她才华横溢,拉得一手好琴,小镇上的人们都很喜欢她。每天傍晚时分,镇上的人们就会准时守候在街心花园听她演奏小提琴,小女孩那温柔如诉的琴声可以安抚人们疲惫的灵魂,使人们心灵宁静。人们都认为,用不了几年,小女孩就可以在某个金碧辉煌的音乐大厅的舞台上展示她的艺术天分了。

小女孩演奏的时候,总有母亲在一边陪伴,看着过往的人们羡慕的眼神,母亲的脸上有掩饰不住的骄傲,眼里充满了对女儿无限的温柔和怜爱。小镇上的人们总是能轻易被这温情脉脉的一幕打动。“假如我们有这样的孩子该多好啊!”一些母亲羡慕地说。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意外的事故在小女孩的脸上留下了一道无法消失的伤疤,于是,她天使一样的美丽成了人们永久的记忆。从此,小镇上的街心花园没有了那悠扬的琴声。小女孩从此不再走出家门。

就在人们感觉缺少了什么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人们又听到了琴声,不过这琴声并不悠扬,因为拉琴的不是小女孩,而是她的母亲。母亲站在女儿曾经拉琴的地方,笨拙地拉着小提琴,断断续续的琴声让人不忍去听。不过,人们还是听了,而且人们发现,在这位母亲的脸上,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悲愁,显然,她是在用琴声同屋中的女儿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