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39764000000009

第9章 正确思维,高效沟通(1)

人际交往不仅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一个人的精力、心力、能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不可避免地需要他人的帮助,因此,要想成就事业,就要善于沟通,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效率不只是做好个人的时间管理与工作规划,做好沟通同样重要。

在生活、工作中高效地进行沟通,会为人们获得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能够减少与他人的误解,获得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沟通,我们还能够获知更多的信息,使自己做起事来畅行无阻。你是否还对效率沟通心存怀疑?如果是这样,没关系,本章将为你详细解读“正确思维,高效沟通”的秘密。

这样去思考,一分钟就与人有效沟通

一般人在说话时,时常会在进入主题之前发表一段很长的开场白。例如“大家好!很高兴认识大家……”、“今天突然被要求演讲,实在是没有什么准备……”等。这样的开场白固然很重要,但迅速沟通似乎就会变得很难。

今日的社会,人人行程紧凑,时间有限,太多太长的前言或铺陈,会让听众不耐烦。因此,要有“一分钟沟通”的思维概念,这种思维要求的是在任何发言中都务必在一分钟内迅速完成。许多人听到“一分钟”,都觉得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想说明的内容表达出来,但日本教育家斋藤孝认为,借由整理、练习和检查,实际上每个人都能在一分钟内清楚表达一段完整的沟通内容。“一分钟沟通”不仅节省双方的时间,同时因内容已经过安排,对方接收的都是重点中的重点,不会有多余的信息干扰听众思考。如下的七个小习惯如果逐渐培养成功,那以后在任何场合,都能够想得快速又清晰,说得简单又精巧。

(1)说话前重新整理重点。无论是必须事前准备或突然被要求上台,开讲前都应花些时间重新梳理内容。先写下跟主题有关的文字,从中挑出几个非说不可的关键字,最后再从关键字中找出“唯一重点”作为沟通的核心概念。应特别注重“写”的动作,如果只是在脑海中演练内容,而未转化为文字,最终极有可能因为时间压力,而忘了某些该说的重点,影响内容的完善和逻辑性。

(2)配合秒表,做一分钟的自言自语。平时可借由自言自语的方式训练一分钟沟通术,先看完一篇文章,然后配合秒表,要求自己在一分钟内讲完文章大纲。接着检查自己在这一分钟内,究竟能够掌握多少重点,有哪些漏讲,有哪些可以精简,记录下来后重新挑战。经过练习一定越来越能够掌握一分钟的时间感,对于关键文句的筛选也会越来越有心得。在训练的过程中务必要念出声音。假如仅在心中默念就无法明确“听”到自己说了哪些内容,练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3)检查效果与技术,提升谈话品质。为了提升每次沟通的品质,养成每次检查说话内容的习惯相当重要。检查的项目包含两个范围:一、效果面;二、技术面。效果面的检查重点在于评断对方对于内容的反应,例如对方是否对主题产生兴趣或在沟通过程中感到烦躁等。技术面的检查,偏重在说话技巧,像是否简洁,有无口头禅,或是否在一分钟沟通完毕等。通过持续地检查听众的回应,以及自我审视表达的技巧,才能从每一次的沟通中不断得到回馈,然后进步。

(4)未曾谋面也一定要说见过面,人们对陌生人都会怀有莫名的戒心,但只要曾经见过面就很容易卸下心防。就是说,当与人初次见面或碰到曾经见过但不熟悉的人时,用友好客气的语气和态度,表示一下似曾相识的感觉,会为良好沟通做好铺垫。

(5)把正面词汇放在句尾,即使是同一件事情,也会因陈述顺序的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印象。当在表达难以启齿的话题时,一定要把正面词汇放在句尾,才能给人一种好印象。如“他工作效率很高,但个性很随便。”和“他个性随便,但工作效率很高。”仔细揣摩一下你或许就会发现,这两种说话方式给人的印象、语感完全不同。

(6)即使遇到与自己想法截然不同的人,也至少要表现出可以理解的样子。唯有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才能真正地面对问题,并将这样的情绪转换成想改变现况,想让某件事情发生的热情与行动。凭借此能够与他人更迅速地沟通。

(7)记得他人的名字,代表你有兴趣记住名字背后所代表的那个人。如果连这点兴趣都没有,那么记住名字就成为一种伎俩,仅仅证明我们记忆的本事而不是让他人觉得“他很重要”。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并且很流畅地叫出来是对他最大的恭维与关注。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助你牢记他人的名字:

聆听,专心记住对方的特征并留意他说些什么。

印象,设法在双方心目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重复,交换名片时先重复一下对方的姓名并在心中默念五遍对方的名字。

联想,以对方的职业、面貌、姓名的字面意义、音韵等各式各样的方法,迅速记住或记起对方的名字。

漏斗与双漏斗沟通法:与他人有效交流的方法

在人与人的沟通中,信息的传达是其重要的内容。然而一般情况下,因注意力不集中、找不到重点、知识文化水平等原因,导致信息传达不顺畅,不能达到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指的是信息传达者与接受者之间,没有信息隔阂,传达者所传达的信息完全被接收者获取,从而后者按照信息有效率地执行。沟通中,有两种特殊的互异的沟通形态,一个是漏斗沟通,一个是双漏斗沟通,一字之差,信息传达的效果迥异。

漏斗沟通

锻炼沟通力也是为了正确传达信息。在工作场合时常会碰到让人啼笑皆非的“传话游戏”,自以为已经告知对方,对方却没有正确地接收你所传达的信息。无论是口头答话或实际行动沟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对方有所回应。假如对方听完信息之后,却不知作何反应就代表沟通无效甚至会产生严重误会。适当地沟通首先应思考如何以对方能够理解的方式来陈述内容,并尽快进入主题方便对方预想事情的全貌,另外为了让说明更清晰也可利用图形、插画、表格等方式强化对方在信息内容上的理解程度。

沟通中信息传达有一个很大的弊病:漏斗沟通。例如,上司在开会时,本来有100%的事情想说,但因没有记住重点或有些话不好意思讲等,而造成实际说出口的却只有80%。参加会议的人员因为文化水平、被打扰、没有记笔记等原因只获得60%、理解40%。三天之后信息量只剩下20%,而三个月之后仅剩5%。

这种弊病主要就是缺乏沟通造成的。这就要求在传达信息、命令等时,一定要详细明确,最好制订出计划表,以免有所遗漏。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地方最好进行一定的解释,以使执行顺畅。团队在解决漏斗沟通的问题上应认识到“沟通就是影响力”这个真理,对于有分歧的问题,及时地进行沟通,大事小事,及时进行讨论,如有必要,还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解决。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时向任务下达人进行回馈,如有偏离,及时纠正。团队每项工作都应有专人负责,对该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如遇问题,及时与有关人员进行沟通。除此之外,消除沟通屏障,及时向员工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另外,在工作执行中,应该有到位的监督,以保证行动或方案能够切实执行。

双漏斗沟通法

让他人接受你的意见,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碰到与他人意见不同的情形,一听一说之间很容易擦枪走火。究竟如何在兼顾对方面子的情形之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呢?双漏斗沟通法便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第一步就是不打断他人的发言,了解对方为什么这样说,并且为对方的想法找到一个证据,以示专心聆听对方说话。接着在发表己见前,先说缓冲的话再说支持自己想法的证据,将自己的想法放在最后才说。这个方法也适用于表达不同的意见。先以友善的态度了解对方在说什么,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切勿脱口说出“但是、可是、不过、虽然、然而”等带有转折性的字眼,因为这代表否定的意思,很容易引起对方情绪上的反弹。此外由于自己想说的是与对方相反的意见,所以千万别说“我同意、你说得对”等场面话,以免给人虚伪敷衍的感觉。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在听完对方意见后不妨说些缓冲句如“我了解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很深入、很积极”等,取代“我听到你说的、我知道”等含糊语句,一方面表示专心聆听对方,另一方面则针对内容予以友善地回应。

最后在表达不同于对方的想法前,先说出一个佐证自己想法的证据。例如统计数字、实例或展示品,接着描述“这个证据显示”的事实,最后再说“因此我认为”,以客观事实取代主观意见的开场白,通常可以降低对方的戒心与情绪反弹,也能在兼顾他人面子的同时温和地表达己见。

为了尽快与他人达成和谐的沟通,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1)要保持态度的稳定与和善。当面对复杂环境和他人的咄咄逼人时,要努力克制情绪与压力,不受其左右,能够临危不惧地保持稳定冷静的态度。同时保持一种友善的姿态,即使是发表不同意见,只要态度和善,也是很容易被人接受的。

(2)在顾及他人尊严的前提下,指正他人的错误。避免以攻击他人或可能引起愤怒的方式,指出他人的错误。最好在指出他人错误的同时,不至于引起对方反感和强烈的情绪波动,将反对阻力降到最低限度,进而有效地指正他人的错误,帮助他人改正过失。

(3)沟通中切忌说教。说教常常被认为是一种令人厌烦的谈话方式,尽管说教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一般情况下谈话对象是很难在心理上接受的。而代以询问、商量、探讨等的口吻,将会使谈话更加和谐,进而引发更多的共鸣,增进了解。

另外,沟通有三项述说自身的基本原则,即挣(earn)、兴(exciting)、享(share)。挣即挣得资格,从人生的学习与经验中为自己挣得现身说法的资格。例如,某人经历丰富,去过许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情,这样的人在沟通中更容易获得话语主动权,以其丰富的经验引导他人。兴即印象深刻,将自己人生经验中印象深刻且感到兴奋的题材和故事讲述给他人,能够更加吸引他人。享即愿意分享,对于某个故事或题材具有与他人分享的渴望。切记:在交往过程中,述说自己的故事永远比单纯的说教更具吸引力。

换位思维:用同理心促进沟通

同理心是情绪智力(EQ)理论里的专用名词,指的是人们在相处和沟通时,感同身受地体会他人的处境及感受,并可恰当地回应其需要,进而做到相互了解、关怀和促进情感上的融洽与和谐。由此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重要基石。

同理心也可理解为将心比心,在同样的时间、地点、事件面前,把当事人换成自己,设身处地地感受、体谅他人。这就要求你在日常生活中多一点“他人意识”,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避免无视他人的感受,忽视他人的情绪,从而杜绝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名叫罗伊的警察,在日常巡逻时总是去拜访一位老绅士。这位老绅士住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宅子,让人羡慕不已。从那栋宅子向外望,能看到一座幽静的山谷,老绅士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他非常喜欢那里开阔的视野——一眼望见茂密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流。当罗伊造访时,老绅士会请他喝茶,他们或坐着闲聊,或在花园里散步。有一次会面时,老绅士很是悲伤,泪流满面地告诉罗伊:“我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我必须卖掉这所房子,然后搬到疗养院去。”

瞬间,罗伊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要买下这座房子。但太不切合实际了,老绅士打算以3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座房子卖出去,可罗伊现在仅有3000美元,而且还要支付500美元的房租。虽然警员的待遇还算不错,但如此高昂的价格实在是难以承受。

这时,罗伊想起一句话:给予卖方真正想要的东西。他沉思了许久,终于想出了答案:老人最纠结的事情是以后将不能再在花园中轻松散步了。于是罗伊就跟老人商量说:“如果你把房子卖给我,我保证每周都能接你回到这里,在花园里尽情地散步,一切都和平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