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博弈论:掌控绝对优势的交际策略
39763000000034

第34章 处世博弈:于方圆之间进退的处世之道(2)

对抗时刻如何博弈

陈俊龙,哈佛大学医学院牙医博士,哈佛大学客座教授,2010获得“大本钟奖美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陈俊龙创办的拉斯维加斯植牙医学中心和哈佛大学牙医学系合作,被授权可以直接颁发哈佛大学植牙课程证明书。

2010年4月6日,中国台湾媒体爆出这样一个消息:陈俊龙去年参加中国台湾牙医医师考试,因为一题只差没有通过。根据中国台湾《联合报》的报道,陈俊龙在4月5日接受专访时说,不考虑以后再考。他很快会和“考试院”打行政官司,针对考卷中有问题的考题提出行政诉讼。他认为很多考题都存在着问题,比如考卷中有一道题“就牙齿美学,门牙宽度高度比例为何”,标准答案是80%,但陈俊龙发现书中的答案却是75%。陈俊龙原本打算2010年在台北成立分院,并且亲自出诊,由于医学学历、证照都是在国外取得的,陈俊龙要回台执业须先通过台湾的牙医医师考试,但很遗憾,陈俊龙未能通过。这意味着他将无法在中国台湾合法执业。

陈俊龙和台湾“考试院”的博弈,就属于一种对抗博弈。哈佛大学对学生坚持真理和诚信的教育可以说深入了陈俊龙的意识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这种跟管理部门的直面对抗,弱势方往往很难取得预期的结果。因为这本身就是一场地位不平等的博弈。那么面对这种不相容的情况,博弈的最佳策略是什么呢?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是个人性格、价值观、为人处世标准等主观原因,我们经常处在对抗博弈之中。那么如何进行对抗博弈,才能既保护好自己的利益,又不至于和对方起冲突,打得头破血流呢?

我国古代是封建集权制度,清官很难做。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的故事就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海瑞为人非常正直,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一生大起大落,非常坎坷。海瑞每到一个地方任职,几乎都会得罪那里的朝廷大员。他中举人之后到浙江淳安做知县,当时他的上司是浙江总督胡宗宪——严嵩的同党之一。

胡宗宪的儿子是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有一次这位公子哥途经淳安,住在县里的官驿里,本来海瑞就嫌他过于招摇,结果这位公子还因为驿吏送的饭菜不合心意而吊打了驿吏。海瑞决心教训一下这个小子,于是他说这个小子是假冒的胡公子,没收了他随身带来的几千两银子,并且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然后将他及其随从赶出了淳安县。

等到胡公子回到杭州跟总督父亲抱怨的时候,海瑞的报告已经送到了总督府,说是有人冒充胡公子,招摇撞骗,非法吊打吏驿。胡宗宪知道自己的儿子受了委屈,吃了大亏,但是这件事还牵扯到自己的声誉,如果事情闹大了,反倒让自己没面子,虽然心里恨得牙痒痒,却只能忍了。

在这次博弈中,海瑞把握了胡宗宪顾及脸面的心理,所以占据了主动权。

后来没多久,严嵩的干儿子鄢懋卿来浙江视察,这也是个纨绔子弟,却装出一派清廉的样子,派人通知各地一切从简。海瑞本来就讨厌严嵩一派的腐败奢靡,于是他故意假戏真做,给鄢懋卿去了一封回执,信中说:“你通知我们一切从简,但是据我所知,您每到一地都要花天酒地、大摆筵席。这让我甚是为难啊!要是按通知从简,一定会怠慢您,但是要是铺张浪费,又违背您的通知,请您赐教!”鄢懋卿看后非常气愤,但又无可辩驳,只好对这个问题暂时回避了。在博弈中,海瑞虽然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得罪的人太多,而连累自己的仕途。

后来,严嵩倒台,明世宗继位,海瑞重新被启用。但是他又重复了类似的大起大落,他大骂皇帝的不作为,虽然皇帝顾忌自己的面子没有处决他,但却开始厌恶他,他一直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他提出重典反贪建议,使得他和同僚之间的关系彻底进入紧张的对立状态,不久便遭到众多同僚的联合弹劾。万历皇帝后来给了海瑞一个闲职,海瑞一生清贫,就连死后的办理丧事都是靠同僚的接济。

在中国的处世哲学里有一条“耿直万人嫌”,海瑞的一生都站在同僚和皇帝的对立面,处在对抗博弈中,虽然皇帝没有处决他,但是也没有重用他,他为人太过正直,也因此树敌太多,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他的仕途和利益,也使他没有机会真正为百姓做些大事。

在人际交往中,坚持原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过分坚持就是“过犹不及”,容易树立很多敌人,最终成为人际关系中的被孤立者,成为博弈中的失败者。

在对抗博弈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不应强硬地与强势方对立,要学会适应对方制订的博弈规则,从中寻找机会扭转局势,最终获得理想的结果。

博弈启示录

哈佛大学牙医博士陈俊龙之所以选择和台湾考试院进行对抗,是因为他太过坚持真理,只不过这种和官方的对抗博弈往往因为地位不平等很难取得胜利。海瑞的案例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坚持原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切记过犹不及。

用“宽容”策略取得博弈的胜利

在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

在美国有个富翁,他有三个儿子,当他年老的时候决定把财产留给其中的一个,但是他不知道要留给哪个儿子。于是他决定让三个儿子去周游世界一年,谁在这一年做了最高尚的事儿,谁就能得到财产。

一年过去了,三个儿子陆续回到了家。这个富翁让他们分明讲述自己的经历。

大儿子骄傲地说:“我在周游世界的路上,遇到一个陌生的先生。他很信任我,让我帮他保管一袋金币。后来这个先生因为意外去世了,我把金币还给了他的家人。”

二儿子自信满满地说:“我路过一个很穷的部落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掉进了河里,我立马跳进河里把他救了上来,还给了他一笔钱当生活费。”

小儿子颇为犹豫地说:“我旅行的时候没有遇到哥哥们说的事儿,我遇到一个陌生人,一路上他老是想方设法害我,想要得到我的钱袋。后来有一天我路过一个悬崖,看到他正在悬崖边的一棵树下睡觉,当时我只要一脚就能把他踢下去,但是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做,我想就这样走开,但是又担心他万一掉下去,于是又回去把他叫醒,提醒他注意安全,然后我就走了。”

这位富翁听了三个儿子的经历之后说:“见义勇为和诚信都是一个人应该有的基本品质,但是本来能够干掉敌人,但是却放弃仇恨,反倒帮助敌人的宽容之心,才是最高尚的。所以我的财产归小儿子。”

很显然,这个故事讲的是宽容之心。宽容不仅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更是对自己的敌人。在博弈过程中,对敌人抱有宽容之心,帮助对手,而不是针锋相对,最终感化对手,化敌为友,有利于扭转博弈的局面,促进双方的合作,最终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

在日常人际交往之中,我们应该拥有宽容之心,树立容纳对手的观念和意识,正确面对分歧和不同意见,宽容他人的缺点,谅解他人的小过错。但是,如果是博弈对手故意伤害我们,我们依旧要宽容对方吗?答案是肯定的。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主动侵害别人的利益,别人也不会侵害我们的利益,但是如果对方主动伤害我们,我们也可以直接向对方坦诚地表达我们的意见,提出忠告,让冲突和平解决,避免两败俱伤的结局。

在办公室人际冲突中,一个办公室主管很喜欢调侃,偶尔还会说一些不太健康的男女话题,这让办公室的另一个主管非常反感,于是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严肃地对那位爱调侃的主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一举动使得爱调侃的主管在部下面前很没面子。两人之间的关系顿时变得很紧张。老板知道这件事儿之后,批评了那位提意见的主管,这让他非常不解,明明是对方的错,这不是明显偏向对方吗?后来经理跟他说:“在职场中,拥有宽容之心非常重要。你这样当众伤害他的情面,明显就是让两个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恶化,这对于你们两个人的工作都是不利的。”

这种事情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有时候朋友之间、师生之间、夫妻之间也会发生这种冲突。有些性格直率的人往往在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缺点的时候,会忍不住义正言辞地纠正对方。当然他们的意见是正确的,但是这种当面指出对方短处的做法未免有欠考虑,尤其是语气和态度上略显尖锐的时候,就容易伤害被批评人的自尊心。其实,如果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容忍对方的缺点才是明智之举。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敌人多堵墙。与争得面红耳赤相比,维护好人际关系要重要得多。

博弈启示录

对敌人怀有宽容之心,救敌人于危难之中的小儿子最终获得了富翁的全部财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博弈中,要懂得化敌为友的智慧。在人际交往中,要对博弈对手怀有宽容之心,尽量不树敌或少树敌,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人际关系,最终制胜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