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博弈是一场由最终的目标或结果倒推选择策略的博弈。蜈蚣博弈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未来的人生规划更加清晰明确,让我们远离迷茫,不再徘徊。了解蜈蚣博弈、具有蜈蚣博弈的智慧,将让我们如哈佛人一样在人际博弈中取胜;反之,则会短视、迷惘,失去理性判断,进而在人际博弈中失去主动权,惨败。
蜈蚣博弈悖论
杰克·米亚,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前院长,任职15年,他天才般的管理方式和战略为哈佛大学带来了巨额的资产。截至2005年底,哈佛大学的资产从47亿美元暴增到260亿美元,排名居全美国第一。
米亚性格温和低调,不过这和他做事的雷厉风行和强大的竞争力并不冲突。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牛市,米亚采取与众不同的投资战略,即不和股市的其他资产同步,这一战略不直接带来利润,但是风险性小,这种战略在金融危机时显示出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2000年到2003年期间,标准普尔指数从500下降到467,但是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却增长了9%。
米亚重视培养外部专业人才,特别是基金经理人。1998年股票处于牛市中,米亚想留住人才,希望哈佛大学管理公司可以兼营其他大学的捐赠基金,以便使米亚和经理人可以得到更多收入。但是经营公司委员会认为其中会有矛盾,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直接导致了大量人才流失。
与此同时,米亚的高额年薪问题也引起了众人非议。2004年,米亚年薪700万美元,这在华尔街非常正常,但是对于哈佛大学这样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来说,显然有损自己的形象。虽然哈佛校长知道外聘基金经理人也许比这个还要高,但是对于哈佛大学来说,形象更为重要。
2004年10月米亚离职,而且带走了30名精英员工——几乎是整个债券业务部。
哈佛和米亚的这场博弈恰好属于“蜈蚣博弈”,在这场博弈中米亚首先选择了背叛,因为他发现博弈对手与自己的目标出现了分歧,此时他背叛的收益要比继续留下的收益高得多;如果等到哈佛大学真的将“背叛”策略实施后再背叛,他会蒙受一定的损失。对于哈佛大学来说,它失去了一批有才华的管理人员,但是相比这些损失,哈佛大学的形象更加重要,这是哈佛大学的目标。因此,虽然哈佛蒙受了一定的损失,其选择或许称不上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的选择,但它朝着自己的目标行进,这是它需要也应该做出的策略选择。
那么,到底什么是蜈蚣博弈论呢?
在博弈论中有一种特殊的模型,即“蜈蚣博弈”,最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罗森塞尔。“蜈蚣博弈”是这样一种博弈:假设在一个博弈中有A、B两个博弈参与者,轮流在“合作”和“背叛”两个策略中进行选择。由A先做出策略选择,然后B再进行选择,接着又是A做选择,如此交替进行,当然A、B的策略选择次数是有限的,假设是100次,我们可以看出收益矩阵的形状非常像蜈蚣,这也是“蜈蚣博弈”名称的来源。
在这个博弈中,A会考虑,倘若B在第100步的时候选择“背叛”,它可以得到101的收益,这和选择“合作”相比,“背叛”的收益更大。按照人的理性的假定,B选择的策略应该是“背叛”,并不是“合作”。如此一来,A的最优策略就不是在第99步的时候选择“合作”的策略,而是选择“背叛”的策略;而B也同样有此考虑,他的最优理性策略应该是在第98步时选择背叛……按照这样推论,最后的结论就是:从一开始,A就选择“背叛”,B也选择“背叛”,这种情况下A、B的收益均为1。但是显然,这种推论得出的最优策略要比双方都选择“合作”时的收益100少得多。
根据现在的逻辑推理,即逆推归纳法的结论,双方一开始就应该都选择“背叛”,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最优策略是“合作”。因为如果一开始就选择背叛的话,双方收益都只能是1,而采取合作就可能得到100或是0,而0或者1跟100相比实在微不足道,这样看来还是开始选择“合作”的好。很明显,在“蜈蚣博弈”中,人们的实际行动和理论预测并不相同,两者之间有矛盾,这就是蜈蚣博弈的悖论。
实际上,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也会选择合作策略,而不会选择逆推归纳法得出来的背叛策略。但这并不是说逆推归纳法无效。虽然A、B一开始都选择合作的策略和逆推归纳法的结论相悖,但是这确实比一开始就选择背叛得到的收益要多得多。但是,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他们很可能在中间的某一步选择背叛,这时候逆推归纳法就产生了作用。米亚和哈佛大学的博弈就是这样,米亚觉得自己此时选择背叛策略要比继续与哈佛大学合作对自己更有利,所以他单方中止了这场蜈蚣博弈。
在现实生活中,逆推归纳法失效的情况有两种:第一种,逆推结果不符合双方最大利益,因而博弈双方放弃逆推归纳得出的策略;第二种,跟博弈双方的彼此信任程度有关:博弈双方彼此信任程度和默契程度越高,逆推归纳法就越难产生作用;相反,博弈双方信任程度和默契程度越低,逆推归纳法就越容易产生作用。
在员工和公司的蜈蚣博弈中,当公司的待遇不能满足员工需求的时候,员工就会选择背叛策略,跳槽到对自己更有利的公司。而在员工与员工的蜈蚣博弈中,当彼此不再信任的时候,他们也会选择背叛策略。
逆推归纳法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它只在特定条件下才有效。所以我们不能抛开特定条件,笼统地谈逆推归纳法的有效性,同时也不能因为某些时候逆推归纳法与实际不符而彻底否定它。总之,在蜈蚣博弈中,适当的前提和条件下逆推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实际可行的方法。
博弈启示录
在“蜈蚣博弈”中,人们的实际行动和理论预测并不相同,两者之间有矛盾,这就是蜈蚣博弈的悖论。在人际交往中,当博弈双方彼此不再信任或是其中一方选择背叛可以得到更多利益的时候,逆推归纳法就奏效了。
不要忘记你的目标
竺可桢,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开拓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学系,也是最早研究台风和季风气候的学者。
竺可桢,祖籍浙江绍兴,他自幼就了解气象对农业以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小就立志从事气象事业,为祖国做贡献。
1910年,他公费留美,因为考虑到我国是农业大国,他选择进入美国伊利斯诺大学农学院读本科。
1913年夏天毕业后,他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门研究气象,1918年夏他获得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同年秋,他回到祖国,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气象学和地理学教授,并筹建了东南大学,建校后任地学系主任。此后他又在南京北极阁创建了气象所,1920年他出版了中国近代第一本气象学专著,一直到1936年4月,他一直致力于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和广播等事务,积极推动了我国气象学的研究和发展,并且培养了大批气象人才。
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多次迁移,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他的儿子和妻子先后病逝,尽管如此,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没有中断气象研究。1948年他被选为中国研究院院士,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的职务。
自1917年开始,竺可桢就养成了写气象日记的习惯。但是因战乱,只有他从1936年到1974年7月2日逝世那一天的日记得以保存,38年零37天,他一天也没有中断这种习惯,直至死亡!数年如一日的记录日记对一个常人来说都很难坚持,何况是竺可桢这样一个工作繁忙的科学家!选定自己的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放弃的人少之又少,但竺可桢却做到了。
在人生博弈中,有一件事是不能忘记的,那就是你的目标。“蜈蚣博弈”中的倒推法,其最大效用就是可以帮助你记住你的目标,它让你清晰地记住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不会轻易迷失方向。
当然,你没必要时刻使用倒推法,但是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不让人生的船偏离航向,否则你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你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一位老师常常给学生们讲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树林里,三只饥饿的猎狗将一只土拨鼠定为晚餐目标,他们不停追赶,这只土拨鼠逃到一个树洞里。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后来从树洞里跑出一只小猪,小猪看到猎狗吓得疯跑,后来小猪爬到一棵树上藏了起来,但是紧张没坐稳,摔了下来,正好砸死了树下观望的三只猎狗。最后小猪跑了。”
故事讲完之后,这个老师问:“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们说:“小猪既跑不过猎狗,小猪也不会爬树,还有,一只小猪怎么可能砸死三只猎狗?”
老师继续说:“你们都注意到土拨鼠了吗?土拨鼠到哪里去了?”学生们这才意识到因为小猪的出现,大家都忙着想它的问题,竟然忘了猎狗的晚餐目标是土拨鼠。土拨鼠从学生们的脑海里消失了。
是的,人总是容易迷失目标,但目标是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做策略决策的主要依据。目标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调查,调查显示只有27%的人没有目标,同时只有3%的人有长远而清晰的人生目标。25年后,这些没有人生目标的人生活得很糟糕,而那些有明确人生目标的人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精英。事实上确实如此,开始就没有目标的人很少,但是开始就有明确目标并坚守到最后的人更加少。
在这个调查中,还有60%的人开始时有模糊的目标,但是在实现的过程中被各种困难或者问题扰乱后,都偏离了最开始的目标,以至于25年后的他们早就忘记年轻时的理想和目标。
另外,10%拥有短期目标的人,不断实现短期目标,从而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
很明显,唯有不惧困难、始终坚守目标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最终理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博弈结果。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嘴上刚说完要上网查工作资料,但是转眼就去看八卦或者体育新闻,等一个小时后再问他资料查完了没,他才像从梦中惊醒似的记起自己上网的目的。这样的人工作效率很低,常给人一种不踏实、不认真的感觉,以致聪明的人都不愿意和他交往。而那些说到做到、总是能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走的人,往往工作效率很高,他们经常能够帮助别人,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大家都愿意和他们做朋友,他们的人际关系也会特别好。
在人生的博弈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不放弃自己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反之,那些随便一些琐事都能吸引他的注意、使他偏离目标的人,则很难成功,甚至会经常陷入琐事中无法脱身。
偏离目标的后果非常严重,所以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不理会那些无关的琐事,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主要的事情上,并且朝着目标的方向前进。
博弈启示录
在人生道路的博弈中,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唯有矢志不渝地坚持目标的人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而那些随便一些琐事都能吸引他的注意、使他偏离目标的人,则很难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分清主次,不理会无关琐事。
“强盗分金”模型
据2006年国外媒体报道,在最佳雇主调查中,微软位于首位。比尔·盖茨非常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微软公司每年都会拿出数亿美元来改善员工待遇,以激励员工的士气,留住人才。
微软公司总部是355公顷的园区,园区内设有乒乓球、橄榄球、X-box游戏机、棒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各种娱乐场地;有包括星巴克在内的25家咖啡馆,当然员工饮料都是免费的;园区内配备接送员工的车;此外,还有办公室电影日等休闲放松时间,爱好演出的员工可以加入微软的剧团。在微软工作的员工可以享受优厚的福利政策,其中标志性福利是有薪假期。员工可以在公司的淋浴室免费获取毛巾,还可以在员工食品部获得美味的食物,包括伴有腌制橄榄的烤鸡、玉米浓汤、烟熏火腿、奶酪螺旋意大利粉等。此外,微软每年奖励员工的股票数量为15%,这是一份很丰厚的年终奖。
哈佛出身的比尔·盖茨将“强盗分金”的方法运用得非常好。事实上,相比微软员工每年为微软创造的上百亿财富,微软在员工身上投入的不过是九牛一毛。微软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不仅赢得了最佳雇主的美名,还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微软和员工的博弈就是“强盗分金”模型,在这场博弈里,微软公司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叫做“强盗分金”的模型。其内容是:假设有5个强盗,共同抢到100枚金币,在分赃问题上,他们按照抽签的结果决定提方案的顺序(1,2,3,4,5),首先由1号强盗提出分配金币的方案,然后5个人举手表决,当该方案有等于或超过50%的人同意就被通过,否则1号强盗就会被扔进大海喂鲨鱼。当1号强盗死后,由2号强盗提出分配金币方案,4个人进行举手表决,当有等于或超过50%的人同意时方案被通过,否则2号也将和1号一样被扔进大海喂鲨鱼。以此类推,直到找到一个大家都同意的分配方案,按照这个逻辑推理的话,对5号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前面四个强盗都被扔进大海,他一个人独吞100枚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