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加点包容
39760000000026

第26章 包容即成熟:斗气、生气不如大气、争气(2)

成龙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了澳大利亚。一年多后,母亲也离开他去了国外,两年才能回港看他一次。成龙一个小孩子被留在香港自求“生存之道”。成龙回忆说:“那时候跟着于占元师傅学艺,每天早上5点就要起床,练功练到半夜12点。”在童年时期,成龙受到了许多锻炼。于师傅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严师”,他奉行棍棒教育的宗旨,对每个学生都极为严厉,天天都打,只有赶上过年过节才好一点。

从8岁开始,成龙就以童星身份在电影圈里跑龙套,直到17岁才正式满师。成龙回忆说:“刚满师时,心里对父母非常不满,他们为什么到澳洲去了不管我?”这种潜意识的怨恨感、被遗弃感,足以让一个普通人产生自卑而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成龙没有被这些东西压倒,也没有怨天尤人。

相反,他养成了苦中寻乐的性格,让他“戏剧人生”般地发挥创造力,在《笑拳怪招》、《师弟出刀》等影片里,他将痛苦的童年戏剧化为受恶人欺侮,他苛刻的师傅演变为老顽童式的恩师——他将“酸柠檬”精心制成为可口的“柠檬汁”,这使他平地一声雷,终于,以他高超的演技,成为继李小龙之后最受欢迎的武打明星。

试想,成龙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那么他的表演天分也许就难以完全发挥出来,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巨大成就。

在生活中,要时刻都保持自信似乎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但这恰恰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不会因我们的态度改变,不管悲观厌世、牢骚满腹也好,还是自信百倍、踌躇满志也罢,我们都改变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

不过,不同的生活态度引发的结果却是不同的,甚至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一味地抱怨是困惑和烦恼滋生的根源,若这样下去终究会让我们与成功之路南辕北辙。

【包容术】

没有谁想在痛苦和失败中度过自己的一生,所以,拥有一颗快乐而不抱怨的心是改变自己人生的前提。如果你正处在黑暗中,与其抱怨无边的黑暗,倒不如用自己的行动点燃人生的蜡烛,照亮通往成功的旅途。即便生活给我们诸多困苦和不幸,我们同样将之踩在脚下,从而登上成功之巅。

讨论而不争论,是一种内心的成熟

懂得宽容的人知道,带着微笑发言可使人乐于接受,而咬牙切齿的辩论一开始便输了一半。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美国的罗宾森教授也曾说:“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指出他的错误,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甚至竭尽全力去维护自己的观点。这不是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忍受不了自尊心受伤的滋味。”从罗宾森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人都有自尊心,并有维护尊严的本能。

所以,为了有效地沟通,以达到交流的目的,竞赛式的谈话方式往往是不可取的,而采用一种随性、不具侵略性的谈话方式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样,当你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更容易被别人接受,而不会招致反感。

真正善于谈话的人都知道“放弃也是一种成功”的道理。有时候,如果你非要争个是非曲直,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让别人更加反感,达不到沟通交流的目的。争强激辩是不能消除误会的,只能靠技巧、协调、宽容以及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才会改变别人的观点。

新东方学校曾经组织了一场“谈人生、话留学”的大型讲座。主讲师为俞敏洪和周成刚先生。下午两点整,俞敏洪准时到场,他身穿休闲装,看上去自信而潇洒。

讲座开始了,主持人是一位女士。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她介绍到俞敏洪和周成刚的时候,忘词了!一连重复了5遍都没有继续下去。还好,听课的人都是抱着很虔诚的态度来学习的,要不然,肯定会有人起哄的。

见到这一情景,俞敏洪走上台,接过主持人的话筒,微笑并从容地对她说:“小雅,你太紧张了,来,让我们拥抱一下吧!”顿时,台下掌声一片。那位主持人更是非常感动。因为在她最尴尬的时候,她的老总给了她足够的宽容。

可见,俞敏洪先生对主持人的足够宽容,博得了主持人的感激,同时透过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人对俞敏洪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如果你常在别人的话里找漏洞,常为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或常当众纠正他人的错误,以显示自己知识渊博、伶牙俐齿。没错,你会让别人记住你,但肯定不是好印象。你让人记住的不是你的沟通技巧,而是你的尖酸刻薄与争强好胜。

通常而言,无谓的争论都是毫无意义的,不过徒增争论者的烦恼而已。我们争论的目的,不过是想让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但是这样争论的结果会导致双方比以前更坚定自己的立场。即便你能将对方的论点攻击得千疮百孔,在你洋洋自得的时候,却深深伤害了别人的自尊,他对你的胜利也会心生怨恨。这样的辩论只会让对方口服,而不能让对方心服。

有个爱尔兰人叫欧·哈里,他没读过几天书,但是很爱抬杠。他曾做过汽车推销员,后来由于推销失败来向卡耐基求助。听他讲述了几个例子之后,卡耐基就发现他总喜欢跟顾客争辩。如果遇到对方挑毛病,他马上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

欧·哈里承认自己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辩论,却失去了顾客。他说:“我每次走出别人办公室的时候,总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个混蛋一次。可是虽然他被我整了,我的推销却失败了。”

后来,经过卡耐基的点拨,欧·哈里成为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这样说:“现在倘若我走进顾客的办公室,对方说:‘怀德卡车?不好!你要送我我都不要,我喜欢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确实有眼光,何赛确实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这样他就会无话可说了,我不与他争辩,他也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喋喋不休说地‘何赛车子最好’之类的话吧。接下来,我就转移话题,开始介绍怀德汽车的优点。要是在过去,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和他抬杠了——或者挑何赛的错,这样的结果就是我越说何塞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这样争执下去,争辩越激烈,对方只能更坚持自己的观点。现在回忆起来,竟然花了那么多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业绩也上来了。”

争论与抬杠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欧·哈里推销东西才会总是失败。而一个态度的转变就让他成为了销售明星,这就是不与人争论、不抬杠的妙处。

宽容的人很少露才扬己,他明白人各有所长,从不轻易地否定一个人,而是尽力去欣赏别人的长处,而对自己的优点,又如含羞草般的善于掩藏。聪明的人知道如何在不伤及别人自尊的情况下让别人改变想法。

【包容术】

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所以,与人言论要注意方式。你的话也可能是别人毁灭的开始,也可能是别人成功的起点。唯有宽容大度,才能超越自身的局限,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

给他人的过错找个理由

古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须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会包容他人的错误,不仅让人有悔悟改错的机会,也让自己得以释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见的人有的谦和有礼,也有的充满偏见、傲慢和虚荣。在人和人相处中,因生活态度、工作习惯、个人涵养以及观点的不同,相互之间产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

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不妨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他人,给别人找一个合理的理由,然后原谅他们,那么我们便会得到宽慰、尊重,更有敬仰与忠诚。

有一次,拿破仑带着部队驻扎在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盛产葡萄。夜里,一个士兵感到口渴,又没找到水,就偷偷地来到葡萄架下,顺手摘下一串葡萄吃了。次日清晨,葡萄园主发现地上的葡萄皮,马上想到是拿破仑的大兵偷吃了他的葡萄,便气冲冲地找到拿破仑说:“你的兵偷吃了我的葡萄,你必须查出那个人来。也必须赔偿我。”

一开始,拿破仑还不相信,于是来到葡萄架下,果然看到满地的葡萄皮,拿破仑急忙向主人赔罪,并拿出钱给葡萄园主。

拿破仑对此非常生气,他想马上查出那个士兵,好好教训他一顿。但转念一想,他很快又冷静下来,因为他觉得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处罚一个人不要紧,但这样做会影响到全军士兵的士气。而且,他站在士兵的角度考虑,长年累月的战争,苦头吃了不少,看见诱人的葡萄想吃也很正常?于是,拿破仑决定放过那个偷吃葡萄的士兵。

助手不明白拿破仑为何这样宽容地问:“你为何不处罚那个偷吃了葡萄的士兵呢?”拿破仑回答道:“士兵现在正是出生入死的时候,他们一向都很优秀,如果以一点小事去衡量一个人的功过对错,实在没有必要。”

这件事后来传到军营中,士兵无不感动。那个偷吃葡萄的士兵最后竟然勇敢地站出来,向拿破仑行了一个军礼,主动请罪。

拿破仑见此情景,打心里往外高兴。他从中也明白一个道理,做一位出色的领导者就要有容忍和宽容之心。倘若当初真的处罚了这个士兵,军队中的气氛肯定会变得很糟,这样的话,作战计划就会大打折扣啊!

因拿破仑对士兵的容忍与宽容换来了士兵的忠诚与勇敢。后来,那个士兵跟随拿破仑南征北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用一颗包容的爱心处世待人,提高的不仅是人生境界,还有驾驭部属的艺术。当发现别人犯了错误时,我们用爱心来帮他改正,往往比责骂、教训更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因为爱是一种包容,是一种关怀,它最具有力量。对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耐心和爱心。

很多时候,有人伤害对方不过是潜意识指导下的自我保护。自我保护乃人之本能,人人都有。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宽容和爱心,即使人生的旅途中有再多的风雨,我们依然会撑起一把雨伞来坦然面对,等待明媚阳光的出现。

【包容术】

当别人伤害到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妨相信别人是无心之过,给别人的错误找一个理由,给别人找一个台阶下,不仅能使自己释然,也会让别人更加敬重自己。包容如一轮旭日,会让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阳光。

不要怕受委屈

也许我们都遇到过周围的人无端地对你满腹怨气的情况,面对这种情景,你可能是一头雾水,但对于这样的人,你又不可能直接去问原因,即便问了也不会有任何结果,今后的相处确实让人感到为难。虽然表面上看来相安无事,但实际上矛盾已经激化。有时候,为了顾全大局,大家不会将这些不愉快时时放在心上,但是这些无声的矛盾就像埋下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升温并爆炸。

梁文在公司中是一个项目的小组长。然而他的助手阿强对他颇有意见,至于为什么,梁文也不是很清楚。阿强主要是帮助协调梁文的会议和培训安排,每次梁文让阿强准备发言材料时,阿强就会显得极为反感。开会的时候,阿强总是偷偷议论梁文的工作能力不行,梁文问他一个数据时,他就说:“我不是给你提过好几次了吗,你怎么不记得了?”就这样,两个人的冲突终于爆发了。

两人的矛盾公开了,这时候再不解决,以后相处就更麻烦了。梁文和阿强作为同一小组的成员,合作还是要继续下去的。然而要解决矛盾又谈何容易呢?直接找他?阿强好像早就对梁文有了戒心,效果可想而知。那还是继续装聋作哑,等待事态能够好转,或者以牙还牙,利用一些机会给他穿小鞋?

显然,这样做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搞不好,关系进一步恶化,将会波及到所有的同事,影响工作的进程。

思考再三,梁文决定先装作没事的样子,然后私下里找另一位同事帮忙了解阿强跟他作对的真正原因。李刚是他俩共同的好朋友,这件事由他出面比较合适,起码阿强不会对李刚抵触。经过侧面了解才知道,原来梁文经常在阿强面前发一些无心的评论,阿强又是一个敏感的人,一不小心就伤了他的自尊心。虽然他嘴上不说,可是心里一直是有疙瘩的。摸清缘由之后,梁文让李刚做了这样的中间人,对症下药,改善了与阿强的关系。最后两个人关系终于恢复了正常,工作进展得也很顺利。

在工作中出现类似不和谐的音符时,最好在事态恶化之前寻找到化解的办法。如果亲力亲为效果不好的话,不妨找个中间人从中调和一下。在这一点上,梁文处理得就比较得当。

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时,千万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感受,有些时候受点委屈也没什么。毕竟以后的共事时间还很长,为了有个好的工作环境做点儿牺牲也是值得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也是无法避免的。面对别人的误解,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以牙还牙,他们不理你,你也不理他们。第二种是勇敢地面对这些误解你的人。身正不怕影子斜,乌云过后总会见阳光。对他们的误解付之一笑,时间会证明一切,到时候他们自然明白。

很明显,第一种办法是消极的,第二种办法才是积极的态度。第一种办法只会让别人错误的看法影响你的生活,直至改变你的生活。你的这种报复态度,只能证明你是一个生活的弱者。因为你没有强大的包容心,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使你内心掀起轩然大波。你常常会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你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