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给人生加点包容
39760000000021

第21章 包容即忍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1)

人生中不仅有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也有暴风骤雨、电闪雷鸣。当我们陷入压力、争吵与怨恨的争斗漩涡之时,不如学着暂时忍让一番,给别人让开一条路,笑对人生。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适时的忍让就是化解矛盾的办法,它能让一场争执立时烟消云散。

给别人让路,是给自己留路

包容并非退缩,而是一种默默的克制。给别人留余地,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理智地退却,大度地忍让,将会赢得一片海阔天空的灿烂天地。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所谓退一步也便是为以后的进一步留下余地。就如同在走一条狭窄的道路,若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前行,谁也不肯谦让,那么这条路就会越发狭窄,结果谁也不容易过去。然而你停下来,方便别人先行一步,那么,你自己也会在这条道路上得以轻松而安闲地通过。

《菜根谭》里有这样几句极富哲理的话:“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意思是说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不为难别人,也是不为难自己,这便是让三分、留余地的妙处,也是处世交往的诀窍。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古贤之语解释了包容的真谛。包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期待。它源于丰富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具备包容的智慧,造就一颗包容之心,才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试想,一个不懂得包容自己的人,生命的“弦”时时刻刻都紧绷着,终究会伤痕累累甚或断裂;一个不懂得对别人包容的人,因不懂得退让,终究会堵死自己的出路。

一个人待人、处事能够真正做到包容并非易事。因为,包容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积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是不想包容,而是由于面子或冲动一时难以克制自己,让自己丢失了包容。

有时候,双方积怨已久,都心存戒备甚至处在敌对状态,主动示善和解实在难以做到。这时候,倘若有一方能够退让,或给对方一个友善的信息,或为对方做一件事情以示友好,则很可能从此化干戈为玉帛。

人与人相处若能做到以诚相待,相互忍让,彼此包容,那么,各种不愉快就会避免,如此在我们生活的天空中,阳光便会多于风雨,彩虹便会多于乌云。有这样一副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忍让本身就是一种包容,体现了一个人的心胸是否开阔。斤斤计较和争强斗胜只会百害而无一利,给别人让一条路,自己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一个小村子里有一位智者,他正月初一一大早开门发现,他家门口放着一个装骨灰的陶罐。他知道这是一个和他有过节的邻居故意使坏。然而,智者并没有怒气冲冲地找邻居兴师问罪,只是拿着那只骨灰罐,去田里弄了点土,在罐里种上了一颗百合花……

花开的那一天,他偷偷地把这盆花放在邻居的门口。邻居看到后,主动到这位智者家里做客了,羞愧地说:“我太对不起您了!”

这就是包容的魅力所在。它以美好祝福和宽容厚道打动了邻居的心,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僵局,让邻里之间长久的矛盾雪逝冰消。一个骨灰盒带来的是怨气与愤恨,一颗百合花带来的是理解与宽容。所以说,让他人看到芬芳,闻到花香,自己也会收获和善与友谊。

世间的事情没有绝对的。既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也不存在绝对的谬误。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认知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想法。有时候,一味地执著未必就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给别人或自己留下一点回旋的空间,给别人或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生命方能更加流光溢彩、星光闪耀。

【包容术】

包容是坚强,而非软弱。包容是以退为进、积极地防御。事实上,包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并不是盲目地无原则地退让,而是有目有计划,这样会让主动权时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包容的最高境界是对众生的怜悯,但无奈和迫不得已不是包容。

包容是生活的一种艺术,不仅对别人做出了善举,而且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了充实和肯定。理智地退却,大度地谦让,将会为自己换来一片海阔天空的灿烂天地。

忍耐也是化解矛盾的好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压力无法避免,而解决的方法就是要学会忍耐与化解。不该斤斤计较的就应该去忍耐,该化解的就不要揪住不放。包容与忍耐是一种化解矛盾的好办法。

季羡林在《季羡林谈人生》曾说:“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季羡林把待人之道归结为“真”、“忍”两个字。这里所谓的“忍”就是包容。

唐代有个官员的家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四字,也就是说万事忍为先,家和万事兴。近代思想家胡适先生也说过:社会容忍度的缺失不但会导致许多悲剧的发生,还会使一些人产生思想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政治体制上的极权****,这对社会进步、发展是极大的障碍。如今,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要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容忍的氛围,“学会宽容,善于容忍”,这才是积极的处世之道。

宋朝的宰相富弼曾教训他的子弟说:“这个忍字,是众妙之门。如果在清廉和节俭之外,再加上容忍,有哪一事办不好呢?”

富弼处理事务,事无大小,都要反复思考,由于他太过小心谨慎,遭到了一些人批评和攻击。一次,他无端遭人谩骂。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富弼听后回答说:“大概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是指名道姓地骂,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想了想回答说:“恐怕有人跟我同名同姓吧。”之后,因误解而骂富弼的人深感惭愧,借机向富弼道了歉。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富弼确实有宰相的度量,所以才能够忍得了批评与攻击,也因此才会得到他人的悦服。

包容里蕴含着忍让。倘若有人说忍耐是智慧不可或缺的条件,那么包容则是一个人智慧的最充分体现。

曾经有人提出,倘若诸葛亮能够在马谡失街亭以后宽容他,给马谡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诸葛亮便不会失去一位虎将,或许能够挽回伐魏时的败局。其实,不是诸葛亮不够聪明,而是他在处理马谡事件时缺少了宽容,从而他的智慧和涵养便显得美中不足了。

包容就是忍耐。在面对别人的批评和误解,选择争辩甚至反击是不可取的,冷静、忍耐、谅解更为重要。倘若你是正确的,批评与误解改变不了事实的真相,真相总会大白的。如果你是错的,你还有什么怨恨可言呢?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人贵在能做到人在事中,心在事外,退后一步海阔天空,宽容和忍耐并不代表着怯懦,但也不是一味地逆来顺受,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大度与忍让,以此避免矛盾激化,从而客观解决问题,这是成熟的表现,是完美人格的体现,是处理问题的最好办法。

有个叫白隐的人,他一心修行,道德高尚,是位受到乡里居民称颂的禅师,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值得尊敬的圣者。白隐禅师附近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有一天女孩的父母突然发现女儿怀孕了。夫妇俩勃然大怒,逼问女孩到底是谁干的?女儿支支吾吾说出“白隐”二字。夫妇俩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然而白隐禅师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回答:“就是这样吗?”

孩子呱呱落地,被送给白隐。这时候,他已经声名狼藉,然而他并不以为然,只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别人的白眼或冷嘲热讽自然少不了,不过他总是泰然处之,就像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孩子的母亲知道后羞愧难当,终于把事实真相告诉父母:孩子的父亲是鱼市的一个年轻后生。

她的父母马上带她给白隐道歉,并祈求得到原谅。白隐依旧淡然如水,还是那句淡淡的话:“就是这样吗?”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自此,白隐超乎“忍辱”的德行,被广为传颂。

白隐禅师的忍辱德行令人不禁感慨无限。想想平时我们因一点挫折或委屈就抱怨、消沉和迷惘,实在感到汗颜。与白隐相比,我们遇到的挫折与委屈又算什么呢?白隐淡定自若,泰然处之的气度,不仅源于他的极高的品德、修养,更是禅师无限智慧的体现。高深的智慧让恒久的忍耐化为无形的坚毅,最终使干戈化为玉帛,白隐禅师的忍耐功夫来自于修行,更来自于包容的心灵。

【包容术】

在生活中不如意甚至遭受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当你的面前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忍耐是化解矛盾与突破困境的好方法。因此,生活需要我们有包容之心。

一个微笑能使一场争执烟消云散

遭人误解时,你可以选择暴怒,也可以选择微笑。不过,微笑的力量大于愤怒。所谓“一笑泯恩仇”,有时一个微笑也许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矛盾在顷刻间溶解。

在南京的多宝寺,弥勒佛旁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这副楹联便是对弥勒佛真实而形象的刻画。弥勒佛无疑在用另一种方式向人们解释包容的真谛。弥勒佛笑看天下事,他的笑可以让人心旷神怡,乍看之下,他的笑容好像带着一份天真无邪,细看他的笑容却含有一份慈悲之心,他悲悯地洞察世人,欣赏着人间的美,用笑容感化着世人的疏离丑恶。

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既不愚弄弱者,也不奉承强者。微笑没有确定的对象,没有功利心,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门卫,同样都是笑容。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是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微笑是有“回报”的,人际关系如物理学上的平衡,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对别人付出的微笑越多,也便获得更多的微笑。

飞机将要起飞,一位乘客想要吃药,请求空姐给他倒一杯水。空姐微笑着说:“先生,请稍等片刻,为了您的安全,请等飞机进入平稳飞行后,我马上就把水给您送过来,可以吗?”

一刻钟后,飞机早已进入平稳飞行状态。当乘客服务铃急促地响起来的时候,空姐忽然想起刚才的事情,心想:糟了,自己把给那位乘客倒水的事情给忘了。空姐来到客舱,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面带微笑地说:“先生,非常抱歉,由于我的疏忽,耽误了您吃药。”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着手表恼火地说:“怎么搞的,有你这样服务的吗,你瞧,都过了多久了?”空姐手里端着水,心里非常委屈,但是,不管她怎么解释,这位挑剔的乘客都没有原谅她。

飞行途中,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空姐每次去客舱给乘客服务时,都会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面前,微笑着询问他需不需要水,或者能给他做点什么。然而,那位乘客的气并没有消除,摆出一副不合作的样子,根本不领她的情。

飞机降落之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给他送过去,不用问,他这是要投诉空姐。虽然空姐心里满是委屈,不过还是显得非常有礼貌,并面带微笑地说道:“先生,请允许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不管您提出什么意见,对于您的批评我都会欣然接受的。”那位乘客脸色一紧,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他接过留言本,开始在本子上写了起来。

飞机准时到达目的地,所有的乘客陆续下了飞机,空姐本以为这次倒霉了。可出人意料的是,当她打开留言本,看到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写下的并不是投诉信,而是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挑剔的乘客最终放弃了投诉呢?在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整个过程中,你表现出的真诚的歉意,特别是你的12次微笑,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最终决定将投诉信写成表扬信。你的服务质量很高,下次如果有机会,我还将乘坐你们的这趟航班。”

微笑可以让仇敌变成好友,可以让敌意变成和善,也可以让气恼变成赞颂。这名空姐虽然有些委屈,但是她用自己的笑容得到了顾客的理解与赞扬。这就是微笑的力量。

相随心生,微笑是来自内心的,是伪装不出来。保持“微笑”的心态,才能让人生充满阳光。在人的一生中,挫折、失败、误解在所难免,要想超越这一切,首先就应清除心中的障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有时候过多的解释、争执显得十分多余。对于那些无理取闹、蓄意诋毁的人,不如抱之以微笑,剩下的事就交给时间好了。

有人曾经四处宣扬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误的,并且说有一百位科学家联合作证,事情传到了爱因斯坦的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说:“一百位?要这么多人?只要证明我真的错了,一个人出面便行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经住了时间的考验,而那些人也被爱因斯坦的微笑征服了。

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证,任何人都希望跟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交朋友。微笑不仅能给自己一种信心,还能给别人一种信心,从而使人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一个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不管是初次谋面,还是相识已久,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心理隔阂,令彼此之间的相处更融洽。

【包容术】

遭受别人的曲解时,可以选择暴怒,也可以选择微笑。不过,相对于愤怒,微笑更有力量。因为微笑会震慑心灵,显露出来的豁达气度足以让对方觉得自己渺小与丑陋。

人生之路并非坦途,要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就应坦然大度,笑对人生。面对人生的坎坷,不如让微笑成为我们的武器,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矛盾,填平感情的沟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