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OL的职场修炼法则:女人不可不知的办公室哲学
39756100000019

第19章 会做人:发现人际关系的巨大潜能(2)

毕业了,大家都在忙着投简历、面试的时候,他的妹妹却不慌不忙,因为那家名企已经给她Offer了,并且职位还不错。企业方说了,因为他妹妹在这里工作这么久,一都很积极主动,职业素质很好,工作很出色,而且长久的相处让大家都有了感情。既然公司也要招人,何不找一个这样知根知底,自己也很满意的人呢,并且,企业方将按老员工给起薪。几年后,他妹妹以中国总代表的身份回到国内,开办了中国办事处。

可能这个女孩子真得很幸运,但是这不仅因为她的自身素质相当好,更重要的是她有一个好的“指南针”,那就是她哥哥,哥哥的远见让她少走了许多弯路。也是在哥哥的指点下,进一步找到了知名企业这个更好的“指南针”。这使得她从大学打工开始就受到良好的职业风范和氛围的熏陶,让自己的职业之路有了高于同龄人的起点。

在现实生活中,“指南针”让你不会迷失方向。在职场里面,“指南针”让你可以用一年时间学到别人花几年时间才能学到的东西,让你得到的不仅是升职加薪的好处,更可以让你快速地成长。许多女性抱怨说:“说得那么轻巧,不可能谁都那么好运,有个那样的‘指南针’哥哥?我身边根本没有那样的人,我的老板对我更是没有兴趣。”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应该是在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为什么身边没有可以做“指南针”的人?为什么不去寻找可以做“指南针”的人?老板为什么对自己没兴趣?是不是自己的工作心态、为人处世的角度有问题?

机遇是需要自己去发现、去创造的。而“指南针”型的贵人,也如同机遇一样宝贵,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的。

初来乍到,需要“前辈的指点”

在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道理,不管你是新到一个学校,还是新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初来乍到,你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要低调,在职场中,这就是一种处事态度了。作为初来乍到的“晚辈”,必须把“长幼尊卑”的资历排行榜在心里仔细盘算好。

不要以为这是在教你如何“谄媚”,跟前辈们“套瓷”能让你得到很多实惠的建议和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不仅能让你少走弯路,而且这些“宝典级”的点子,很可能就是你以后平步青云的独门绝学。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谓“闻道有先后”,就是让你多看看“前辈”们走的路,给自己找一个“参照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都要多听从前辈们的指点。

前辈,我们又可以分其为“师傅”和“师兄”两种。“师傅”是告诉你如何掌握竞争对手的动态,如何判断潜在的生意增长点,是给你大方向的那类人。而“师兄”则是会具体地告诉你类似通过什么途径可以获知竞争对手的销量,通过分析哪几个指标可以判断出谁是我们的目标客户,教你是走陆路合适还是走水路合适,并一路陪伴,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予以帮助的人,这种帮助,也许是专业上的提点,也许是精神上的支持。

你这个“小徒弟”或者说“小师妹”有了师傅或是师兄这些强有力的靠山,有了他们的指点和庇护,想要在职场里面扎根当红花,当然也就相对容易很多了。我们在前面不止一次地说过职场“潜规则”这个东西,它就像是藏在水底的冰山,看是看不见的,可一旦撞上了,也就为时过晚了。所以,你需要与公司里的前辈们搞好关系,让他们告诉你那些你看不到的东西。

比如在工作体系中,掌握大权的除了那些真正的领导人以外,还有一些职称不响亮,却掌握特殊权力及信息的“隐形掌权人”,他们通常是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秘书、助理、配偶,还有那些在公司里人人尊敬的老大哥、老大姐等。又比如不论你所在的公司内部关系有多么复杂,你的上司和财务总管有过节、你的总经理和行销部门主管是大学同学、某某主管曾是某某经理的手下败将,某某经理又是董事长的侄子……这些东西要是没人告诉你,你是怎么也不可能想到的。万一哪天不小心犯了谁的忌讳,或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直到被辞退你可能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就需要前辈们的指点。

刚进入职场的女孩子往往涉世不深,认为凭借着自己的一股青春热情就能成功,于是每天脑子里都是天真的想法,做的事也让人觉得不切实际。所以,她们很容易和那些年纪大一些、工作时间长一些的“前辈”们的意见相左,每当这时候,她们总是拧着干,不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不回头。她们哪知胳膊拧不过大腿,这样的争斗倒霉的肯定是新人。聪明的女性必须学会善待职场的“前辈”。

米娜大学学的是广告设计,她精通网络三剑客、Flash,还会影视制作,被朋友们公认为是未来的广告设计新星。大学毕业以后,米娜成功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工作,风华正茂的年纪,她当然希望自己能大展宏图。

公司将她分配到设计部,让一个叫纪飞的师兄带她。米娜发现这位纪“师兄”不爱说话,表情一直保持严肃,还有点“大男子主义”,跟米娜表示女孩子根本不适合做广告设计,顶多就能当个助手打打杂。米娜也是看都懒得看他一眼,她觉得这个男人都这个年纪了,还连一个主管都没当上,明明挺窝囊的,还自我感觉良好。这两个人就这么从第一天见面开始就暗中较劲。

可是慢慢地深入接触以后,米娜发现纪“师兄”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差,他不光设计水平超人一等,出些新创意、好点子时也是天马行空、信手拈来。自己和他一比,根本不懂广告设计应该如何运用到实际的商业宣传当中去,简直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文艺女青年。于是,她放下了成见,尽量去接近纪飞,不仅向他虚心请教,更是捕捉他做设计时的每一个小细节,增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几个月过去了,米娜在这位“师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再加上自己大学四年的扎实基础,她很快成为公司新招聘员工中的佼佼者,甚至比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做得还要好。

其实,纪飞对米娜的看法也一直在悄悄转变。他之所以认为女孩子不适合做这一行,就是因为之前的很多女孩娇气又骄傲,眼高手低。可是他没想到米娜非常“上路”,一点儿也没有“天之骄子”的超强自尊,而且谦虚好学,不明白的问题主动请教,悟性又很好,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好苗子。于是,这“师兄妹”二人,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不仅两人相处融洽,更联手为公司带来了不少好作品。

即使你不是米娜那样的职场新人,假如你刚刚跳槽到新的工作单位,那你仍旧是“新人”。因为工作环境是新的,人际关系也是新的,各种各样的“明规暗理”对你来说更是新的。所以就算你对专业已经非常精通了,但是这时,你必须向前辈虚心请教。不管是给你指点大方向的“师傅”,还是教你具体操作的“师兄”,你都得学会尊敬他们。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回忆自己刚进入职场的经历时说:“我至今都忘不了也很怀念那个严厉的前辈。一般的前辈在你稍微出错的时候通常会说:年轻人嘛,谁都会犯这样的错;或是说没事、没事,工作经验少,出错是难免的。可是我的那个前辈却会在我犯了哪怕一丁点儿错误的时候就大骂我是笨蛋,并且让我重新做,一直做到足够好为止。当时我很不能理解那位前辈,觉得他是故意跟我过不去。但那时年轻气盛,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无能之辈,我就暗暗发誓要干出点成绩让那个前辈看看,于是我每天都很拼命地工作。现在想起来,那个前辈的严厉对我来说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给予我们工作上提醒和警告的多是我们的前辈。不管他是出于好心还是恶意,只要你发现真的是自己的问题,或者真的是需要自己去注意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接受。还可以鼓励自己说,前辈能直接给予提醒实在很难得。

一个出色的职场丽人,一个想要自己有所作为的职场丽人,一定要记住这样的道理: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的性格,不管你有没有与人分享的习惯,在职场里面,你必须得学会跟你的“前辈”沟通。哪怕别人就早你一个月,他还是可能会比你多知道一些东西。所以不管你是多么优秀,你都要告诉自己“我经验是不够丰富的”。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处理问题,要向“前辈”们多多请教。当你把前辈们的绝活儿全掌握到自己手里,再加上自己的长处时,你在职场也就有一席之地了。

同事是职场中赖以生存的氧气

氧气看似平凡普通,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生存基础。空气中没有氧气,我们就不能呼吸;职场中没有了氧气,我们同样也在职场混不下去。空气中的氧气我们都知道是O?,那么职场中的氧气又指的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同事。是的,同事就是我们职场中的“氧气”。同事之间天天交流信息、互通有无。这些人看似和空气一样无足轻重,可实际上根本不能脱离这些人而单独开展工作,否则就会消息闭塞、孤立无援。在职场里面,很多时候需要团队合作,怎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就要看你和同事的配合怎么样了。

研究生安安大学毕业以后去一家企业应聘高层管理人员。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笔试、面试之后,安安终于和另外八个人一起脱颖而出,幸运地进入了最后一轮“实战测试”,这是由老板亲自把关的一轮测试,通过后就能顺利进入公司上班了。测试的题目并不是很难,老板在测试那天对他们九个人说:“你们都很优秀,我为公司能找到你们这样的人才感到很荣幸。只是你们九个当中,最后只能有三个人留下,希望你们好好表现,争取最后的胜出!考试的内容不难,就是做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我会让秘书把你们九人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的人去调查小学生使用我们公司产品的市场,第二组的人去调查中学生使用我们公司产品的市场,第三组的人去调查大学生使用我们公司产品的市场。相关的材料可以到秘书那里领取。三天之后我希望看到最让我满意的那份报告。”

三天之后,三个小组的成员都把自己的市场报告交到了老板手上。老板一份份看完以后,站起身来,和安安所在的第三组成员一一握手,然后说道:“希望我们以后合作愉快。”

安安说,其实他们每个人从秘书那里拿到的资料都是不同的,分别是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用品市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分析。安安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写论文的高手,她最擅长到处“收集资料”,只要听说谁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就会想方设法弄到手。这个习惯她一直保持到求职。所以在测试那天,她拿到资料后,首先就是跟自己小组的成员通了气,三个人很快发现了资料里暗藏的秘密,于是互相借用资料,使自己的报告做得很完整、很到位。而第一组和第二组的人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都是按照自己拿到的资料做报告,各行其是,所以做出的报告相比之下显得很不全面。

安安和她的队员正是赢在了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上。

事实告诉我们,没有同事这份平时我们感受不到的“氧气”,我们是不能在职场里存活的。懂得借人之力,跟同事互通有无,是我们在职场生存的基本技巧。在美国,曾有人做过一个向一千多位管理人员询问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理由的调查问卷,得到的答案惊人得一致,高达2/3的回答都是:因为他们和同事搞不好关系。由此可见,和同事搞好关系,并掌握这种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同事关系是职场中最直接、最方便利用的关系。一个不会利用同事关系的人,不但办起事来很费劲,而且通常都没有好人缘。

既然同事是我们职场当中的“氧气”,那么我们当然要善待每一瓶氧气。千万不可做一些让“氧气瓶”想要对你停止供氧的事。

第一,进出办公室的时候别忘了互相告知。就算你临时有事要出去个把小时,或是你已经请了假今天不去上班,都别忘了给你的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做,一方面有人找你的时候,让同事帮你有个交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和同事间的尊重和信任。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搞得神秘兮兮的,恐怕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第二,闲谈的时候可以聊聊自己能够公开的“秘密”。有的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无伤大雅。比如你的老公在什么单位工作、你的男朋友毕业于哪所高校、你的孩子今天怎么惹你生气了、你家的小狗快生宝宝了。这些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既能增进你和同事之间的了解,又让你们能相互信任。

第三,有事其实可以向同事求助。不轻易麻烦别人,不轻易求人,这没有错。只是有时候,简单的求助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你们的关系。像是你身体不舒服了,你可以问问同事,是不是有好的医生可以推荐。有时,你不愿求别人,别人也会不好意思求你;你怕麻烦别人,别人反倒会认为你是一个怕麻烦的人。要知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当然了,我们的求助也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让同事感到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