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对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不屑一顾,甚至还带有一丝的嘲笑和讽刺。但事实上,如果在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碰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能解决,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但如果对此我们无能为力,且事已成定局,我们根本无法改变时,就该去承认现实,宽慰自己了,总不能把自己逼进一个永远走不出来的死胡同吧。
4.宣泄法。在心理学上认为,一个人在受到挫折的时候,经常会用自身的一种意志来尽力压抑自己的情绪,以使得自己能像正常情况下一样,表现得泰然自若。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焦虑,但它只能是缓解表面的一种紧张,无法按捺住内在的情绪纷扰,有时候甚至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陷入更深的心理困境,给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比如,如果一个人在万分悲痛时,刻意控制自己的感情,死命咽下要流出来的眼泪,抑制自己,这样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甚至还会有气绝身亡的危险。要走出心理困境,让心境晴空万里,唯有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而不是一味地压制。
5.幽默法。在解脱心理困境的自救策略之中,幽默法是其中非常有效的一种。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太太脾气非常暴躁。一天,当苏格拉底正与客人谈话时,他太太突然跑来大吵大闹,并端了一脸盆水泼在苏格拉底身上。面对这种情况,众人都目瞪口呆,都认为苏格拉底肯定会暴跳如雷,没想到苏格拉底却淡然一笑,说道:“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有大雨。”听闻此言,众人都笑了,他妻子也不好再发作。于是一场原本以为没法收场的尴尬就因为一句幽默而被巧妙地化解了。
在生活中,当你在交际中遭遇尴尬或僵局,或你的事业受挫时,幽默的行为和语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转化为轻松和自然,从而减轻了焦虑,使精神得到放松,从而摆脱困境。
困难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也是磨炼个人意志的试金石。一个人面对困难的心态和方式最终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向成功的结局。有的人对待困难意志坚强,充满能够克服的信心,有的人却对困难充满恐惧,心惊胆战、畏畏缩缩,没有克服困难和进取的勇气。同样,自信也是人生潜能最有力的控制者,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失败对一个人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对自己失去信心。这样的人才是个真正的失败者。
释迦牟尼圆寂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当我们被心理困境所扰时,首先应当学会自救,懂得怎样去调节好自己,才是当务之急。
戒除大喜与大悲
老子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指出了“上善若水”。他用水的特性来描述圣人美好的品格。老子认为,圣人努力学习水的品格,需要做到“七善”。其中之一便是要做到“心善渊”,也就是说,心胸要善于保持沉静,不可大喜,亦不要大悲。这样做也正符合养生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曾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由此可见,古人非常讲究保持平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又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平常心是一种气定神闲、恬淡洒脱的心态,它既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也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惬意。处变不惊、不随物而悲喜的超脱人生观,是我们在纷纭变幻的世事中所努力追求的,也是我们最难得到的。
《福州晚报》曾刊登过这样一则社会新闻,说的是:一位青年购买了彩票,幸运地中了大奖,可不幸的是他中奖后又破财了,这样一个大喜大悲间,他精神失常了。一个原本好好的青年突然遭到这样的厄运,不仅让人感觉惊讶,更令人为他而感到同情。医学专家对此解释道:对待买彩票时的中奖须持一颗平常心,否则,你非但享受不了那种幸运,还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原本不该有的悲剧。其实,岂止买彩票要有平常心,在做其他的事情时也一样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行。
这个事例足以警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努力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是何等重要。不管是取得卓越的成就,还是遭遇了惨痛的打击,都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去接受。在某些大起大落的情形下,更需要如此,保持一颗平常心方可消受得了大喜,化解得了大悲。
也许,我们从小就接受了一些颇有深刻意义的教育: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不能糊涂!但从心理保健方面来说,适当的时候糊涂一下却不失为一剂良方。“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得意之作。这四个字按照现在的理解,是指一个人在一些不丧失原则的问题上不要太过计较,在细小问题上不要过分纠缠,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佯装不懂,对危害自身的询问佯装不知,以理智的“糊涂”化险为夷,以聪明的“糊涂”平息一切可能发生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难得糊涂”不仅能解除许多心理压力,还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让僵硬的人际关系得到缓和。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都太过精明,都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想“糊涂”却难“糊涂”。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要么是借酒浇愁,吸烟解闷,要么以牙还牙,破罐子破摔,更有甚者,过分夸大自己的痛苦和困难,会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产生轻生厌世的心理,这简直就是近乎荒谬的。
李女士为了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争执,血压突然升高,出现持续性头疼、胸闷气短的症状;刘先生因为所买的基金涨跌不定,情绪波动较大,结果导致心脏病复发;远来奔丧的李大妈由于极度的悲伤使得最初的受凉感冒发展为支气管炎……医生提醒,情绪不良极容易致病,大家都应当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以理性来领会世界就注定是个喜剧,以感性来领会世界就注定是个悲剧。”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曾经这样说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过于感情用事,就容易失之偏颇。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全感性或完全理性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感性与理性的复合体。过于理性的人,容易给人一种冷酷无情,无法靠近的感觉,而过于感性的人则太过情绪化,容易被外物所左右,这样的人很难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我们要努力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避免让自己的情绪走向某个极端。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火冒三丈;也会因为受到别人的一点赞扬而过分沾沾自喜……这从生理健康的角度去考虑都是很忌讳的。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感情上大起大落的冲动呢?还是那句老话:凡事保持平常心。具体点就是做到,面对成功,不要因为鲜花和掌声而高兴过了头,忘乎所以,要知道,鲜花不会永开不败,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一世的成功,我们都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再接再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成功持续得更加长久一些。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更要懂得调节自己的情绪。一方面,你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尝试着把内心的痛苦以及愤怒等对健康有害的情绪合理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让自己的情绪轻易地为外物所左右。
要学会让理智战胜情感,可以学学《孙子兵法》中著名的一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要能察觉到自己当时的情感体验,是悲,是喜,是苦还是乐?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焦躁不安,当然就不能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中,这自然没法冷静地想到处理问题的办法。然后,可以冷静分析一下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将问题解决,如此一来,不良情绪自然也就消失了。
让我们努力去营造一颗平常心,然后用这颗平常淡定的心态去品味和珍惜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并超越人世间的成败与得失,积极进步,努力前进,把我们的平凡人生过得不平凡,创造出人生不平凡的业绩,去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由此,快乐定会伴随我们一生。
“敌视情绪”有害心脏
美国心血管病专家威廉斯博士早在1958年就开始对25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了追踪研究。在25年以后,他发现这些大学生中“敌视情绪”很强或较强的人,有高达14%的死亡率,而性格宽容且随和的人死亡率为2.5%。而且在这批人中,“敌视情绪”强的那一批人患有心脏病的人竟然比其他人多出5倍。根据这个实验,他认为,“敌视情绪”就如同高血压和吸烟一样对人的心脏有极大的害处。
威廉斯博士给“敌视情绪”下了这样的定义:“敌视情绪”包括对他人的不信任甚至是厌恶感,拥有这种处世哲学的人非常容易生气,长期郁积会使身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心脏受损。在那些带有此种情绪的人身上,会发现较高含量的炎症蛋白,这种连续的、涉及整个心脏系统的炎症状况与引发冠心病有密切关联。
总有一些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持一种习惯性的敌视情绪,轻则心生抱怨,严重时会产生报复心理,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殊不知,这种敌视情绪是一种有害的情绪,它不仅会对别人对自己的情感和善意帮助造成破坏,还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即使生活处境和生活状况都相同的人,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人生,有的人生精彩,有的人生颓靡,这与他们的心态有很重要的关系。通常,乐观主义者比较健康,即使偶尔患病,也很容易不药自愈,这让天性悲观的人十分羡慕。相反,有些人长期带有“敌视情绪”,久久不愿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因此他们的身体也长期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而经常会感到不适,但又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排解方法去除忧愁苦闷。久而久之,快乐的人永远都能一切顺利,而悲观的人则只能埋怨上天对自己的不公平,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凄苦的生活。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不如意,带有“敌视情绪”的人常常还比较容易遭受病痛的折磨。美国科学家最近研究表明,如忧郁、焦虑和愤恨等,这些消极的心理情绪均会对男性的心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是引起冠心病。这项研究的对象是500名中年男子,耗费了长达三年的时间。结果表明,消极情绪是引起心脏病的罪魁祸首。
忧郁心情、情绪焦虑、悲观心理、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胡思乱想等症状,都是由“敌视情绪”引起的。这些因素每上升一分,患心脏病的危险就会增长6个百分点。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种“敌视情绪”长期郁积,不但会破坏身体的免疫系统,更会对心脏系统产生压力,甚至还会导致心脏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