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心理健康也是你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两种健康就像是一对好兄弟,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在中学时代就坚持洗冷水澡,爬山游水更是不在话下,这铸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同时,他更注重读书,并以此来修正自己的品性,陶冶自己的情操。这些都为他在今后漫长的革命岁月中能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身体健康会给你的事业添砖加瓦。
良好的健康状况会带来愉快的情绪,这是人生幸福的最好保障。失去了健康,你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终会随风而逝!所以健康是自然给予我们最公平、最珍贵的礼物。
身心失调后果严重
当一个人极度烦恼或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时,就会不自觉地出现反常的思想和行动,其具体的症状有:
1.叫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在大街上,我们经常会看见一些穿着西装的人冷不防用力踢飞街上的空罐子;穿着时髦大方的小姐,突然用力猛甩头发。这些不期然的下意识行为,正是沉重压力下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察觉的压力症状。大声吼叫和拍打桌子也是许多人的发泄方式;另外,也有不少人喜欢把车票或纸张折成细方块形,或手中不断转动着笔杆,又或者唉声叹气等这些无意识的行为都属于此类症状表现。
2.反常的行为举止。因压力而引起的情绪或心理障碍经常表现在个体的反常行为举止中,这一类人在情感上的变化,不是过于低落(郁期),就是过于高昂(躁期),或是两者交替出现。不过,这些都是有器质上的起因的。在躁期,个体的心还必须处于激昂、兴奋、急躁、狂放的状态。具体的现象如:进行一些无休止的活动,似乎只是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非常喜欢讲话,且一般声音很大,常常滔滔不绝;联想力加快,思潮澎湃;食欲增加;本来性格很内向很害羞,经常沉默寡言,这时也会突然变得非常热情,能言善辩;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肯入眠;性格急躁,没有耐心去聆听别人的批评甚至建议,也不愿接受束缚和限制;常常不切实际地空想,并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同于常人;过度乐观,会去冒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往往给出过多的承诺,计划一大堆等。
相反,处在郁期状态下的人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丧失了兴趣。伴随着忧郁的情绪持续存在,常常会出现沮丧、忧伤或不满、消极的感觉。另外还经常会产生诸如以下的一些症状:感觉自己毫无价值,常有罪恶感;说话显得平淡而机械;思考和行动的速度均表现得很缓慢;忧郁、哀伤、失望,几乎对所有的平常活动失去热情和兴趣,即便是自己平时很喜欢的;食欲不佳,体重显著减轻;失眠或睡眠过多;常常会有忧郁的倾向,甚至会萌发自杀的念头;缺乏活力,行动迟缓,常常坐着发呆,自我责备,整个人毫无生机可言;富有消极、悲观、虚无的色彩,注意力涣散、很难集中,记忆力也开始减退,常常丢三落四,忘这忘那等。
另外,由于压力,所引发的反常行为还有记忆混乱、精神无法集中、语言混乱、逻辑不清、采取一些不理性的行动、思想刻板以及因错误评估造成的恶性循环。这个时候的人,往往会因为担心压力的后果而花费过多不必要的精力,这就致使精神无法集中,经常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表面上似乎是在认真听,却根本听不到朋友在说些什么;如果个人因过分紧张,而导致记忆力混乱又模糊的话,往往会在一个重要的演讲场合,忘了拿自己好不容易才准备好的稿子;个人会因为压力而思维混乱,语言组织缺乏逻辑、杂乱无章,这就会导致含含糊糊,长篇大论地把话说完了,但听众却往往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云;个人会因脑中解决事务的机制失去控制而发生不合乎常理的冲动行为。
不管是处在躁期还是郁期的个体都没有足够安静的思考空间,这就使得他们的思想转来转去,但怎么转都走不出那条思维的死胡同,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缺乏弹性,整个人也会固执而刻板。这样的人当然也就很难提出明确且又有建设性的策略,相反,他所拥有的是令人无法沟通的困境和僵硬的态度。个人会因为高估了事情的难度而低估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使得原本很小的问题变大了,原本简单的问题也变得繁杂了,而这种错误的评估将会使得问题越来越恶化,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自己难以自拔。
3.愤怒或采取攻击行为。在受到极大压力的情况下,个人往往会表现出一种破坏一切的本能行为。当大多数人受到失望、挫折以及侮辱时,都会产生紧张、不安和焦虑等情绪,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反应,但当这种反应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如决堤的江水般汹涌奔流。这些情绪很多时候会使得人的脾气变得暴躁,而难以与人相处,但有时也会令自己怀疑,感觉到自己好像很不明白自己的感觉,或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些感觉一般令人觉得思维混乱以至于产生愤怒的情绪。
不过,在多数情况下,愤怒的对象并不仅仅针对自己,也常常包括了其他人;有时不仅有愤怒的情绪,很多人还会伴随着攻击性的行为。在人类研究动物时发现,当动物面临着如隔离、过度拥挤、电击或吗啡中断等各种压力时,它们经常会出现攻击的行为反应。也有一个这样的动物实验:把两只动物放在一个它们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当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随即就会打起架来。而如果在那个笼子只放一只动物,也同样电击它时,则是引起它过度进食,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我们随后会讲到。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经受的挫折往往会导致一种攻击行为。挫折是有机体被阻挠了通往目标之路时所存在的一种状态。如果个体有一个高度的目标动机,等到他即将达到目标时,突然在进展的过程中碰到一些阻挠,这个时候,他往往会受到更大的挫折。所以说挫折是对压力来源的一种反应。不过,它自己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压力源,当挫折导致了攻击反应时,这种攻击反应是外显的,也就是说,直接想要除去挫折的外在来源。当然,这种采取攻击行为的做法并不一定是明智的。这是因为攻击行为很有可能会从真正的目标转移到某些替代的目标上。这就像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如果有怒气的话,一般会选择在弟弟妹妹、玩偶等较弱小的人或物上发泄;或者一旦在外面受了点怨气,就会发泄到自己家人或很亲密的朋友身上,这是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家人或是很亲密的朋友一般是不会进行还击或报复的。
4.过度进食或厌食。在前面提到的对动物所做的一个实验中,我们说到被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动物且当它受到电击时,它的反应之一会过度进食。其实,在人类的生活中,许多人也会采用过度进食的行为来应付和消除日常的压力。对于这种行为,一个情绪抑郁的肥胖妇人这样说道:“有时候我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饿,我吃东西只是因为得不到某些东西而感到沮丧,于是我就拼命进食,因为食物是最容易得到并可使我感觉内心舒畅和开心的事物之一。”
反之,受情绪的影响也会使人产生一种与嗜食症(过度进食)对应的病症——厌食症。厌食症和嗜食症在心理学上的说明是截然不同的。厌食症患者的倾向是否定饥饿,且性格较为内向,并很少表现出外在的苦恼;嗜食症的倾向则是性格较外向、较有冲劲,且较常滥用酒精和药物,并会出现较强的忧郁、焦虑、罪恶感、自弃甚至自杀的念头。另外,心理学家也发现,有一部分嗜食症患者更容易有偷窃的倾向或行为。
很多人以为,患嗜食症的人迟早都会得肥胖症,其实,并非一定如此,患有嗜食症的人不一定肥胖,这是因为极大的压力会影响肠胃的吸收,造成肠胃吸收能力失常。当然,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厌食者的情况可能会更为严重些,厌食症患者除了消瘦之外,还常遭受贫血、血压低和营养不良的折磨,这些对健康都构成了很大的危害。再就是,食之无味也是心理重压之下常有的现象。这是因为种种忧虑分散了其他注意力,导致脑下垂体分泌失常,从而影响味觉神经的动作,导致食欲不振。
5.体型的变化。一个人受到一定的压力,就会有躁型或者郁型两种极端的倾向,不管是嗜食还是厌食,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相互作用之后,通常情况之下,也会使得形体发生过胖或者偏瘦的情况,从而导致体型的变化。
6.神经衰弱。一般情况下,如果个体遇到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就会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担忧某些因自己应付不了环境要求而失败的后果,有时,甚至会自我夸张失败的结果,而将精力消耗在一些与处理问题无关的思维或事情上。一旦精力分散了,就不能很好地去面对问题,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会连带地出现语言混乱、记忆混乱、不理性的冲动及许多错误的评估等神经衰弱的现象。
神经衰弱是极度烦恼和压力状态下的一种常见的病症。在现代社会,这种病症更是非常普遍。患有神经衰弱的人,常常会遭受眼胀、头痛、恶心、失眠、昏昏欲睡、耳鸣、肠胃不佳、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的折磨。当别人说话时,个体的接受力非常低,并且特别容易忘记前一段所说的话。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表示个体所受到的压力已超过正常的程度。就要注意去调节好自己。
7.高血压。科学研究发现,发达国家中由于过度进食大量的动物脂肪,加之运动量不足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血压盛行。在美国,和白人相比,有更多的黑人患有高血压。但这里所指的黑人并不包括居住在乡村的黑人,而是指居住在城市之中拥挤且脏乱地方的黑人。在所做的关于此的调查显示,居住在拥挤都市内的黑人得高血压的比例足有居住在城郊地带的中产阶级黑人的两倍之多。在前者的居住环境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找出许多值得考虑的情绪压力因素:焦虑、暴力、挫折、敌意、被排斥以及没有安全感等因素所带来的痛苦。但现在,这一情况已不只出现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也都已普遍存在。
学会进行自我调节
有一首诗里这样写道:“你要想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你要想活得长久些,你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想活得辉煌些,你就只能活得痛苦些。”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纵然不期望流芳百世,但也没有谁愿意一辈子碌碌无为,虚度一生。因此,我们都在辛苦地奋斗,为了那似乎并不遥远的成功和辉煌。如今这快速多变的现代生活节奏,也在不断激发着我们的进取心,锻造我们的忍耐力。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然要付出高昂的生理代价和心理代价。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会给我们带来比较大的前进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很可能让我们从此变得不堪一击,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健康状况,使得我们沉浸在痛苦的泥沼里不能自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远离消极因素的困扰,从而走出自己心理的困境。所以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人生。
一般情况下,人的情绪是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和控制的,这和其他一切心理过程一样,这就决定了人能够控制得了和调节得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要做到在陷入心理困境时进行自我解救,你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回避法。一个人在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就是回避法,也就是躲开或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眼不见心不烦”就正好说明了这个道理。比如,若家里的一些琐事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就到公司去上班;当失恋后万分痛苦之时,以一种大智大勇的态度来回避……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心理自救法,也可叫做客观回避法。除此之外,也可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强化人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其中,主观回避法中最简便易行的就是注意力转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痛苦愁闷时,就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去干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种做法自然就回避了令人烦恼的心理困境。
2.转视法。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客观现实都能够回避得了的。有时候,同是一件事情,若从这一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情绪,从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却可以发现其积极的意义。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转视法。通过这种转视法,我们可以让消极的情绪顺利转化为积极的情绪。
3.精神胜利法。有一则这样的寓言故事:有一只狐狸,它想吃葡萄,但吃不着,于是就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它能得到柠檬,就直夸柠檬是甜的。于是它就不为吃不到葡萄而感到苦恼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典故来源,同时这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自我安慰法。在心理学上,我们将这种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把恶性刺激变为良性刺激,以求得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之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尽管我们都知道,这样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甚至可以说是自欺欺人,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它确实能起到维持心理平衡并实现心理自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