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新梢管理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葡萄植株常因保护地内的温度管理不当、氮肥施用过多、湿度过大、光照不足等原因,而使新梢发生徒长。徒长的新梢易与花器分化争夺营养,而这种争夺又往往是枝梢占优势,结果是花穗因养分不足而分化不良,坐果率下降。尤其是像巨峰等落花落果较重的品种,更是如此。据国外试验证明,巨峰葡萄开花前的新梢生长量超过60厘米的,其坐果率都明显下降。因此,为了控制新梢花前生长量,促进花穗分化,提高坐果率,除了对保护地内的温、湿环境,氮肥施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管理外,还要正确动用抹芽定梢、引缚、摘心等技术措施,来达到调节树势、控制新梢徒长、提高坐果的目的。
一、抹芽、定梢
可以节约营养、调整新梢整齐度及其留量,使架面通风透光良好。在保护地栽培时,抹芽定梢主要用来调节树势,控制新梢花前生长量。因此,抹芽定梢的具体操作,要根据树势情况而定。树势弱的要早抹早定,树势强旺的要适当晚定。
一般于新梢能明确分开强弱时,进行第一次抹芽,并要结合留梢密度,抹去过强过弱梢,以及多余的发育枝、副芽枝和隐芽枝,使留下的新梢整齐一致。
当新梢长到2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抹芽并按照留梢密度进行定梢,去强、弱,留中庸,在棚架栽培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架面一般可保留8个新梢,在篱架栽培情况下,新梢间隔距离以20厘米为宜。
当新梢生长到40厘米左右时,结合整理架面,再次抹去个别过强的枝梢,同时进行引缚,以使架面充分通风透光。
二、引缚
具有理顺枝梢、整理架面,使之通风透光,调节树势的作用。特别是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引缚对调节树势,尤其是改变新梢伸展方位与角度,调节枝势具有很大作用。引缚时期最好是在新梢长到40厘米左右时进行,过早容易折断。对于已经留下的弱梢,可以不引缚,任其自然,对于强梢可以先捻后引或使其呈弓形引缚于架面上,以削弱其枝势。
三、摘心
理想的新梢生长状态是,发芽后新梢生长较快,临开花前,伸长生长逐渐变慢,临开花时梢尖生长呈一时停滞状态。这种生长状态的枝梢,一般坐果较好,而徒长枝梢的生长状态是发芽后新梢生长较慢,临开花前,生长逐渐变快,临开花时伸长生长更加旺盛。这种枝梢,一般坐果不良。
对于徒长枝梢的控制,根本的措施是靠综合管理。但是,对于已经发生徒长生育的枝梢,摘心和喷布生长抑制剂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应急措施。
摘心就是于花前将新梢的梢尖剪掉,以暂时缓和它与花穗对贮存营养的争夺,使贮存养分更多地转向流入花穗,以保证花穗分化、开花和坐果对营养的需要。
摘心时期,以花前2~3天为宜。摘心的程度一般说来是越重越好,花上留1片叶摘心,对提高坐果率效果最好。但摘心后因为叶片数不足,对幼果生长发育将带来严重影响。因而,一般以花上留7~8片叶为好,并同时将花穗以下的副梢全部抹掉,以增加摘心效果。
四、副梢处理
随着新梢的延长生长,新梢叶腋里的夏芽萌发成为副梢。在葡萄的年生长周期中,可发生多次副梢,这是葡萄新梢发育的特性之一,处理得当可加速树体生长和整形,也可以增补主梢叶片的不足,增加光合产物,提高果实品质。利用副梢多次结果,进行既促成又延迟果实成熟的栽培。相反处理不当则会形成较多的生长点,造成架面通风透光,大量地消耗营养,不利于生长和结果,使果实品质下降。
副梢的处理按两种新梢类型区别对待。一个是结果枝,这类枝上的副梢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主梢摘心后,果穗以下的副梢从基部抹除,顶端1~2个副梢留3~4片叶反复摘心,其余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使果枝上的叶片数最终达到12~15片;另一种方法是主梢摘心后,只保留顶端一个副梢延长生长,其余副梢一律从基部抹除。一个是营养枝,根据其用途进行不同的处理,做预备枝培养结果母枝时可在主梢摘心后,其上的副梢除顶端一个留1~2片叶反复摘心外,余者全部从基部抹除;作为延长生长用的梢可将其上副梢各留1~3片叶进行摘心,以后发出的副梢可保留1片叶反复摘心。
(第二节)二茬果催芽技术
葡萄具有一年多次结实的习性,在正常情况下,对其副梢进行反复摘心处理后,即可开花、结实。但如此得来的花穗一般较小,所获产量仅仅是一茬果产量的部分补充。在保护地条件下,进行促成兼延迟栽培时,为了使二茬果能获得足够的产量,一般是采取于6月中、下旬在主梢果穗上方未成熟的节上进行短截修剪,并同时摘去其下的所有副梢,以逼其剪口下冬芽萌发,抽生冬芽副梢结第二茬果。如此处理一般都能获得较高的萌芽率和果枝率。
一、二茬果生育期安排
在实行促成兼延迟,一年两熟时,其二茬果的营色,成熟期间,正处于外界气温急剧下降的晚秋季节,因此,各种保护设施内的气温也要随之下降。而过低的环境温度条件,对二茬果的后期肥大生长及成熟必然带来不利影响,使二茬果的果粒变小,含糖量下降,含酸量增加,风味变劣。因而,二茬果生育期安排,主要是成熟适期的安排,这是非常重要的。
据熊岳果树所在熊岳地区观察,塑料大棚巨峰葡萄的二茬果,在其夜间平均气温低于10℃,白天平均气温低于25℃,日平均气温低于18℃的10月18日以后成熟的,其果实品质显著变劣,果粒大小较正常的缩小了32%,含糖量降低了5%,而含酸量却增加了0.52%。
因而,以塑料大棚为保护设施进行促成兼延迟栽培时,其二茬果的成熟适期最迟不宜超过10月末。
二茬果的成熟适期确定之后,再根据品种的总生长日数做逆行推算,所算得的日期即为二茬果的催芽适期。如此,二茬果的生育期就得到了正确的安排。
二、二茬果的延迟采收限度
二茬果成熟后,一般可不立即采收,而是利用当时的自然低温条件,继续留在树上延迟一段时间再采收上市,以利调节市场供应。但是,这种延迟采收并不是无限度的。过度延迟不仅会造成过熟落粒,而且还有突然遭到低温袭击的危险。因而,一般应以保护设施内的最低气温降至0℃时为其延迟采收限度。
(第三节)花果管理
一、保花保果
B9是一种生长抑制剂,对抑制新梢生长具有良好效果。在露地栽培时,其提高坐果率的效果远远超过摘心,效果稳定,无副作用。在保护地栽培中,因其内部环境易引起新梢徒长,为提高坐果率,除花前对新梢实行摘心外,花前喷B9是十分必要的。喷布时期最好是在新梢展开6~7片叶时进行,浓度为0.3%~0.5%,每百平方米用药30克左右。当树势特别旺时,可在第一次之后10~15天再喷一次。但要注意喷布前、后一周时间内,不能喷布波尔多液,以防产生药害。
二、调整结果量
保护设施内的栽培环境与露地栽培环境相比具有高温、多湿、通风不良以及光照时数减少、光照强度减弱(减少20%~30%)等特点。葡萄的植株容易发生徒长,叶片大而薄,叶色发淡,光合能力差。高温多湿的环境又使植株呼吸激烈,增加了营养消耗。在这种情况下,结果量稍一过,就会出现着色不良,延迟成熟的现象。还能导致树势衰弱,在不换苗的情况下,影响下年产量。特别是像巨峰等增产潜力不大的品种,为了保证果品质量、维持树势,更应严格控制其结果量。
1.结果量的确定结果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而又困难的问题。首先它与品种、树龄和树势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一定的果实产量,需有一定的有效叶面积来保障才能实现,而1米2架面能容纳的合理的叶片数量(即叶面积指数)是一定的,过多会造成叶片重叠,互相遮盖,不仅不能增加光合产物,相反会因叶片增多而增加消耗。保护地内因为光照强度低于露地,留叶量还要小。大多试验资料表明,发育正常的成龄巨峰品种,1米2架面合理的叶面积为2米2(即叶面积指数为2)左右,而保护地内则以1.5~1.6为宜。
若一个结果枝梢留15片叶子(副梢上叶片4个顶1个),一片叶子平均按0.015米计算,一个结果枝梢拥有0.23米叶面积。露地栽培时,每平方米留9个新梢,产3千克葡萄比较适宜;保护地栽培时,则以每平方米留7~8个新梢,产2.3~2.8千克,合亩产1 500~1 750千克为宜;在实行促成兼延迟栽培时,两茬果如没有交叉,头茬果可照常生产,如有交叉,则每平方米架面新梢留量可安排为5~6个结果梢,产2千克果,两茬合产葡萄4千克左右。合亩产2 200~2 500千克比较适宜。
2.结果量的调节按照上述原则,结合树体营养状况,先确定出预计结果量。树势过强的可适当多留,树势变弱的可适当少留。然后,在生育过程中,根据花穗发育好坏,坐果率高低,幼果生长速度,着色进程情况去判断树势,并通过疏花穗、疏果穗和稀粒等技术措施,随时进行结果量的调节,以使其顺应树势情况。
一般于开花前,视树势具体情况,疏去多余的花穗,原则上一梢一穗,个别强梢留两穗,全部疏去第三穗。同时掐去穗尖1/3左右,去掉副穗和上部的几个较大的分枝,留下15个左右的支轴即可。
坐果后,再根据树势状况,进行疏果穗和稀粒。并同时进行整穗,巨峰品种一般一穗果留40粒左右为宜。疏穗和稀粒时期一般是越早越好,这对促进幼果迅速肥大生长具有明显作用。
进入着色软化时期,如着色进程较慢,也表明树势与结果量之间不相适应,要进行最后一次疏粒,以促进果实成熟。
三、套袋
葡萄果实套袋可减轻病虫危害,减少裂果,防止药剂污染,提高其商品价值。
套袋要在果穗整形后立即进行,巨峰、藤稔等靠散射光着色的品种宜用纯白色聚乙烯纸袋,红瑞宝等靠直射光着色品种宜用下部带孔的玻璃纸袋。若对散射光着色品种用深色袋与直射光着色品种用白色袋或深色袋时需在采收前1~2周除袋,以促进着色。白色品种如无核白鸡心等可采用深色纸袋。
(第四节)葡萄无核化栽培技术
葡萄的无核栽培是指用赤霉素等激素或抗生物质,在葡萄开花期前后处理花穗,刺激有核果单性结实成为无核果,或使无核品种果粒增大,提高产量的栽培方式,也就是有核果实的无核化处理和无核果粒的增大。无核果实含糖量增加,成熟期提前,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因此,用于无核栽培的品种一类是自身无核品种,另一类是有核品种。
世界上葡萄无核栽培技术研究大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相继在诸多品种上开展了无核栽培技术研究,并很快在生长上推广应用。日本在葡萄无核栽培方面起步较早,特别是对先锋品种实行花序整形后进行无核处理,获得了大粒无核和提前成熟的“新先锋”,已成为岗山县的名牌产品。我国新疆最早进行葡萄的无核栽培,目的在于增大果个、提高产量。
促使有核果无核和促进无核果粒膨大最早使用的药剂是赤霉素,因其效果特别好,目前仍在广泛使用。喷赤霉素不仅在无核葡萄生产上已成为一项必要的丰产技术措施,在有核品种如巨峰群品种及其他一些大粒品种上也在大量应用,已获得了丰富的经验。一般赤霉素使用的浓度为25~150毫克/千克,PCPA(对氯苯氧乙酸)的使用浓度为15毫克/千克。使用时期为盛花前2~5周和盛花后2周内,使用方法为有核果用容器盛药液浸渍花穗和果穗,无核品种用喷雾器向花穗上喷布,也可浸渍花穗。但用赤霉素处理的果实存在着果梗僵硬,包装时易引起机械脱粒等缺点,这些有待于改进。
所谓无核化栽培包括以下内容:
一、无核化栽培的特点
(1)有核品种无核化处理后,果实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20天以上;坐果率高,巨峰花朵坐果率可达90%以上;果实含糖量高,品质好,商品价值高。
(2)无核品种果实经膨大处理后,果个可增大1倍左右,显著地提高产量。
二、无核化处理
葡萄果实的无核化处理是针对有核果而言的,有核果并非都适于进行无核处理,选择无核化栽培品种的原则是:对无核化药剂比较敏感,易形成无核果;果实品质好,商品价值高;无核果具有增大潜力,果穗紧密等。
适宜的品种有巨峰、先锋、黑奥林、红富士、伊豆锦等。
1.处理时期在盛花前2~5天。尽量接近盛花期,处理过早,则穗轴硬化弯曲的比例高。
2.处理方法用玻璃杯或透明塑料杯等容器盛药液浸渍花序。单用赤霉素时,浓度为10~15毫克/千克即可,不必过浓。但要使果粒赶上有核果大,赤霉素10~25毫克/千克与PCPA15毫克/千克混用效果好。也可用消籽灵、无核剂等药剂。
三、无核果实的膨大处理
1.处理时期于落花后10~14天对无核果实进行处理。
2.处理方法用玻璃杯或透明塑料杯等容器盛药液浸渍花序。单用赤霉素25毫克/千克处理即可,加入PCPA可增大果个,肉质好,风味佳,但对着色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