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师无可奈何,便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说道:“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这样自己就可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了。
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就敲开了他的房门,手中拿着那份拼得完完整整的地图。牧师对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他问道:“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
“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儿子2角5分钱,对他说:“谢谢你!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会是正确的。”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世界,改变你的生活,首先就应改变你自己。因为,只有将自己的位置摆放正确了,你的世界才可能是正确的。如果你的心理态度是积极的,你的生活也会是快乐的;如果你心理态度是消极的,那么,生活也会是忧伤的。在生活中,你可能一直尝试作些改变,可是却一再失败,那一定是你所希望的改变跟你的自我认定不符所致。自我认定只是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可以改变和扩展的。
改变和扩展自我认定,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然而,如果你不满意当前的自我认定,并下定决心去改变它,那么,你的人生将迅速而奇妙地得到改善,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己。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居里夫人
作真实的自己
人活得虚伪容易,活得真实难。活得虚伪累,活得真实轻松。
模仿是上帝赋予我们的秉性,也是我们的能力之一。在学习、工作之初,特别是从事艺术职业的人,在从业之初,模仿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造物生你,是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千差万别、各具特色面孔的本身,就说明上帝是以多样性来塑造这个世界的。任何雷同,都会使其中的一方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所以,你可以模仿别人,但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别人,你就是你自己,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独特之处,造就自己、显示自己。
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别人,那么,他就会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看不到独立的自己,那他就永远也不可能找到自信。
自然界到处充满多样性,而人类自身更是千差万别。前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主席、古人类专家亚瑟·凯斯爵士说:“没有任何人曾经或即将与另一个人度过完全相同的人生旅程……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错,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我们的本质都由相同的材料组成。
要获得成熟的智慧就必须认识并理解这个事实,这是一座跟我们的同胞沟通的桥梁。在我们尊重对方是个“个体”,一如我们知道自己是个“个体”之前,我们无法跟他沟通或建立任何有意义的关系。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事实上是一天比一天难。我们已经被分类,然后被归纳于某一个群体中。在生活中,我们的方方面面都在受调查,社会调查员对我们再熟悉不过:我们喝几杯咖啡,多少人拥有汽车及什么牌子的车,听什么广播或看什么电视,过得怎么样等等。
大家都在强调“调整适应”、“群体整合”和“社会机动性”,削弱自己的个性以顺应所属群体可敬的行为。绝对的个人主义已经不复存在了。难怪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失去独立性,如果思想和行为与他人出现差异时,心里就会感到很不舒服。
事实上,每个人还是希望自己能独一无二地生活。分类的压力、认同的压力并不能阻止人们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他人不同。而这种渴望一旦通过外在表现挣脱出来,我们也就有机会躺进精神病医生办公室里的长椅、住进精神病院、沉迷于酒色和毒品。但是这样就永远也无法找回迷失的自我了。
在一个男人看来,最让他们感到滑稽可笑的就是见到一个老女人穿着紧绷绷的少妇装束、染着一头假发、蹬着3英寸的高跟鞋、戴上瞒不过任何人的假乳招摇过市了。在那些看上去令人感到悲哀的景象当中,拒不接受成熟的女人可能是最可悲的了,她固执地相信女人的魅力全在于年龄,只要肯努力,没有人会知道她已超过39岁。看到这样的女人扭捏作态,以早已失去的性感魅力向男人献殷勤,真叫人不寒而栗。
不仅于此,有的看起来文静谦逊的女孩突发奇想,自以为可以借着超出常规的怪诞举动来显示其不拘小节的魅力。其实恰恰相反,男性可没有那么笨,他们知道怎么判断,分得清泥刀和手锯。许多表面上很聪慧的女人,都不成熟地相信,女人可以通过“偶尔改变性格”——装扮,把男人弄得神魂颠倒。
本性难移,上帝赐予我们现在的性格有什么不好?我们只需剥去伪装,让它重见天日。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特性,做真实的自己,戒除导致自己不吸引人的那些缺点,就可以使自我达到最佳状态。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做到这一点,不管男人还是女人。
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寻找心理平衡点
知道在适当的时候自动管束自己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心态平衡,也才可能拥有幸福。
我们生活的不幸多是由于我们自己的不满足造成的,我们发现别人的生活总是过得比我们好,而自己却看上去一塌糊涂。我们的不快多是来自于心理的不平衡。
兔子的胆小是出了名的,经常受到的惊吓总是像石头一样压在它们的心上。
有一次,众多兔子聚集在一起,为自己的胆小无能而难过,悲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了危险和恐惧。
它们越谈越伤心,就好像已经有许多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而这也就是它们之所以成为兔子的原因。到了这种地步,负面的想象便无止境地涌现出来。它们怨叹自己天生不幸,既没有力气和翅膀,也没有牙齿,日子只能在东怕西怕中度过,就连想要抛弃一切大睡一觉,也有什么都听得见的长耳朵的阻扰,赤红的眼睛也就变得更加鲜红了。
它们觉得自己的这种生活是毫无意义的,这又成了它们自我厌恶的根源。它们都觉得,与其一生心惊胆战,还不如一死了之好。
于是,它们一致决定从山崖上跳下去了结自己的生命,结束一切烦恼。于是它们一齐奔向山崖,想要投河自尽。这时,一些青蛙正围着湖边蹲着,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如临大敌,立刻跳到深水里逃命去了。
这是兔子每次到池塘边都会看到的情景,但是今天,有一只兔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它大声地说:“快停下来,我们不必吓得去寻死寻活了,因为我们现在可以看见,还有比我们更胆小的动物呢!”
这么一说,兔子们的心情奇妙地豁然开朗起来了,好像有一股勇气喷涌而出,于是它们欢天喜地回家去了。
人们习惯了往上看,往上看的结果固然让我们看到了更美好的景色,可是也在无形中给心理产生了压力,失去了心理的平衡点。更为自己达不到那个高度而产生怨恨和不平。其实,人要过得快乐,有时候是需要向下看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或者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不如我们的,我们可以从那里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当然,我们向下看并不是要对不如自己的人产生轻视和怜悯,而是为了给自己的不平找到一个平衡点。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如果我们不能平衡自己的心态,沉浸在痛苦和失望当中,那么我们的生活永远不会有任何起色!
谁不知足,谁就不会幸福,即便他是世界的主宰也不例外。
——伊壁鸠鲁
不让热情耗竭
岁月使皮肤发皱,而失去热情却让灵魂出现皱纹。
我们的语言中出现一个新词:“耗竭”。字典给耗竭的定义是:一个喷射机或火箭引擎的操作停止,通常是燃料用尽。
这个词流行已久,但它被心理学和工业领域采用时,就有了新的意义。
“耗竭”用在事业上,是指你的工作不再令你感到兴奋或有报偿。换言之,一些碰到燃料用尽的人,他们变得无反应和无动于衷。
如果你是个年轻的主管,你也许会对这毫不在意。然而心理学家发现,耗竭的种子种于成年的早期。
当年轻人为生活设定目标,全力去追求时,就已种下筋疲力尽的种子。心理学家发现,很多人在二十八九岁和三十出头就已感到筋疲力尽了。
美丽的模特儿发现她才过30岁,事业已结束了,中年主管在他期望升任公司总裁时竟被开除了。对这些人而言,耗竭是很严重的事。
人们为何会耗竭呢?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未能达到目标,二是因为达到目标后,带给他们的却是失望。
人们未能达到目标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些因素是他们无法控制的,但有些则是可控的。
不管理由是什么,目标不能达到,就会使人感到情绪低落,筋疲力尽,一种意义和目的的失落感,一种热心和驱策力的丧失,一种无助和绝望的感觉。还有一些人达到目标后深感失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以下两种原因:
1.目标定得太低
一个人立志成为百万富翁,结果他才30岁便实现了这个目标。由于目标无法满足预期的需要。例如以事业作为解决个人问题工具的人,无论事业有多成功,他们还是无法满意。
2.目标定得太窄
一个将其所有精力和时间都投注在事业上的人,当事业过去后,他会发现生活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你是未达到目标,或是达到目标后感到失望,其结果是一致的——耗竭。
你如何避免耗竭?如果你已经感到耗竭,你如何处理?人们面对耗竭有三种选择:
他们可从心理甚至生理上放弃。
他们可以反抗使他们到这一地步的机构或人。
他们可以寻求一个复苏的目的。
心理上放弃的人会变得被动,没反应,漠不关心,或是退缩到一个幻想的世界。
选择反击的人,将他们的挫折和问题怪罪于他人,或者是他们服务的机构。这只会增加他们的痛苦和愤怒,有时会损及到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关系。
选择寻求一个复苏目的这种方式的人,常会发现他们的新目的比原先的目标更有意义。避免耗竭的最好办法,是及早学会重定方向的秘诀,重定方向意味着事业改变、居处改变或学习一种新的技巧。
俾斯麦死时83岁,但他最伟大的工作是他70岁以后才完成的;提善一直作画到99岁他死为止;哥德是在他83岁去世的前几年才完成《浮士德》的;格莱斯顿在70岁时还学习新的语言;天文学家拉布兰在79岁去世时说:“我们知道的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是无限的。”
所以,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的热情耗竭而停止成长,无论在精神和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
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须培养热忱。人们因你的热诚而更喜欢你;而你也得以逃离枯燥不变的机械式生活,无往而不利。
——约那桑·欧登·阿摩尔
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们对待生活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积极或消极,于是就有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的现象发生。
如果你想自己有自信,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用肯定的方式对自己说,这会给你带来你想不到的好处。
美国心理学家霍特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天,友人弗雷德感到意气消沉。他通常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掬,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的样子。
令他惊奇的是,不久他发现自己果真不再抑郁不振了。弗雷德并不知道,他无意中采用了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新原理:装着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他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有自信心,在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多年来,心理学家都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
心理学家艾克曼的最新实验表明,一个人老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结果这种情绪十之八九真会到来。一个故意装作愤怒的实验者,由于“角色”的影响,他的心率和体温会上升。心理研究的这个新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摆脱坏心情,其办法就是“心临美境”。
例如,一个人在烦恼的时候,可以多回忆愉快的时候,还可以用微笑来激励自己。当然,笑要真笑,要尽量多想快乐的事情。为什么“自卖自夸”的人会容易成功,这是因为他们用肯定的方式使自己变得自信,并感染了自己,使自己变得成功。
积极心态来源于在心理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反之,消极心态是经常在心理上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的结果。它是一种自动的暗示,沟通人的思想与潜意识。它是一种启示、提醒和指令,它会告诉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和怎样行动,因而它能支配影响你的行为。
一个人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动地把成功的种子和创造性的思想灌输到潜意识的大片沃土中。相反,也可以灌输消极的种子或破坏性的思想,而使潜意识这块肥沃的土地满目疮痍。
就是说,不同的意识与心态会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是形成不同的意识与心态的根源。之所以说心态决定命运,正是以心理暗示决定行为这个事实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