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的就是好听:滴水不漏的口才术
39746600000050

第50章 演讲和辩论口才——激情四射、稳操胜券(4)

赫鲁晓夫的事例留给人们非常深刻的教训,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所以演讲的时候如果需要尽情倾诉,便可打开情感的阀门,让感情如潮般倾泻而出。但是高潮过后,需要立即进行调节,千万不能放纵自己的情感,信马由缰。

辩论者要紧抓对方的“小辫子”

在辩论过程中,论辩双方往往是唇枪舌战,互不相让,力求在观点和语气上都不亚于对手。这时,如果能够及时抓住对方话语中的漏洞,即我们经常说的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便可以据此夺取到主动权,从而制服你的对手。下面这个事例就是通过抓住对方的话柄,并据此驳倒对方,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A是日本一家电视台“人生问题”栏目的节目主持人,同时他也是一名心理学家。有一次,一位妇女M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丈夫每天很晚才回家,好像是在外面有风流之事,但她不知道该用什么对策。最后她气愤地说:“只有丈夫才能在外面随便胡来,真是让人十分生气的事情……”

A马上抓住了她的话柄,接着问道:“您刚才说‘只有丈夫’,到底是指什么意思呢?”

M夫人说:“我是说,大家都觉得,风流是男人的本性,但我认为这种观念很传统。”

A紧接着又追问:“您说那是比较传统的观念,那么依您的观点来看,现代的女性是不是也能很风流呢?”

M夫人立刻辩解:“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这不是在讲风流是对或者错的问题,最令人生气的事情是他竟然瞒着我在外面风流。”

A穷追不舍:“这么说的话,只要他不瞒着您,您就可以允许他在外面风流吗?您的意思是如果做丈夫的可以在外风流,那么做太太的同样也可以风流,对不对?”

最后,M夫人勉强承认了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可能,她也想风流。A就这样抓住了对方的小辫子,接着步步紧逼,层层追问,让M夫人承认了内心潜在的欲望。这个实例从另外一个角度很好地说明了应该怎样抓住对方的话柄来进攻他。

精妙结尾,引人入胜

如同一篇演讲的开头一样,结尾部分往往也是能显示出演讲艺术水平的重要环节。结尾在一场演说中是最具战略意义的。一名优秀的演讲者在退席以后,他讲的最后几句话,仍然会回响在听众的耳边,并将被保存为最长久的记忆。“余音绕梁”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结尾也需要精心设计。结尾是通向成功的最后一步了,讲好了能给听众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没有做好的话,将功亏一篑,还会使人感到无比地失望和扫兴。因此结尾的地方也是演讲中最有必要讲究策略的部分。

究竟怎样才能作出一个成功的结尾呢?一般来讲,演讲的结尾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1.总结观点

演讲者常常会有一种不正确的想法,他觉得自己讲的内容在脑海中就像水晶一般清楚,因此认定听众也同自己一样清楚。事实却并不尽然,因为所有的演说者对自己的讲演内容肯定已经考虑过很长时间了,但这些观点对于听众来说却是全新的。它们仿佛许多丢向听众的弹珠,可能有的会落在听众身上,绝大部分则是零乱地掉在地上。听众可能“记住好多事情,但却没有一样能记清楚”。所以在演讲临近结束时对你的观点进行一下总结非常有必要。

下面这段演说词是美国芝加哥的一名交通经理所做的。他做的总结就非常成功。

“诸位,简单地说,根据我们自己在后院操作这套信号系统以及在东部、西部、北部使用这套机器的经验,它操作起来简单,使用效果很好,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地阻止撞车事件发生,因而还能够节省出大量的财力。此刻我怀着最急切、最坦荡的心情提出建议:马上在我们的南方分公司推广使用这套机器设备。”

究竟是哪些方面促成了他的成功呢?关键就在于即使我们没听到他演说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推论出那些内容。这样的总结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你不妨在实际运用中加以借鉴。

2.借用名句结尾

在众多的结尾方式中,最理想的莫过于找来一些合适的短句或诗句作结尾。它能制造出最适合的气氛,同时也可以体现你独特的风格,从而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世界扶轮社社长哈里·劳德先生在结束他的演说时就曾使用过这种方法:“当各位回到自己的国家以后,在你们中间,可能一些人会给我寄一张明信片过来。即使你不给我寄,我也会给你寄去一张的。你们一下便能看出是我寄的,因为上面不贴邮票。但我会写一些东西在上面:春去夏来,秋去冬来,万物枯荣都有它的道理。但有一件东西永远如朝露般清新,那就是我对你永远不变的爱意与感情。”

这首小诗与他演说的气势很相配。所以,这个结尾对于他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

3.以赞扬结束

“伟大的宾州应该领先迎接新时代的来临。宾州是钢铁的大生产者,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公司之母,是美国第三大农业州,是美国商业的中心。她前途无限,她身为领导者,机会光明无比。”

史兹韦伯在纽约宾州协会演讲时就是用上面这几句话结束演说的。他的演说使听众们感到快乐、高兴,对前途也充满了信心。这样的结束方式就是比较完美的。可是,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演说的人一定要带有非常真诚的感情,不能阿谀奉承,也不应夸夸其谈。假如缺乏诚意,会给人虚伪的感觉,自然无法收到好的效果。

4.结尾激发高潮

激发高潮这种结束方法非常普遍。这通常是不易控制的,但处理恰当的话,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演说整体呈向上发展趋势,并在结尾处达到高潮,句子的分量也逐渐加重。

林肯就曾经使用过这种方法,在一次关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演说中,他是这样说的:

“这让我们想到了过去。当哥伦布首次发现这个大陆,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当摩西领导以色列人通过红海,甚至当亚当首次自其造物者手中诞生时,那时和现在是一样的,尼亚加拉瀑布早已在此地怒吼。已经绝种但其骨头塞满印第安土墩的巨人族,当年也曾以他们的眼睛凝视着尼亚加拉瀑布,正如我们今天一般。尼亚加拉瀑布与人类的远祖同期,但比第一位人类更久远。今天,它仍和一万年以前一样声势浩大。早已死亡,而只有从骨头碎片才能证明它们曾经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史无前例的巨象,也曾经看过尼亚加拉瀑布。在这段漫长无比的时间里,这个瀑布从未静止过一分钟,从未干枯,从未冻上过,从未合眼,从未休息。”

他的每一个比喻都要较前一个更加强烈,他拿他的时代分别与哥伦布、基督、摩西、亚当等时代做比较,从而累积了效果,使演讲达到高潮。

因此,精妙的结尾既是结束,又是高潮;既水到渠成,又戛然而止;既铿锵有力,又余音袅绕;既别开生面,又自然而然。

借力打力,胜利收工

有个商人自夸他的矛无坚不摧,接着又吹嘘他的盾坚不可摧。于是就有人问他:那么拿你的矛来戳你的盾,结果会怎样呢?那人顿时哑然。

对于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论点,假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对方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某些不合情理之处,便可借用对方的原话,然后指出其不能自圆其说的逻辑错误,让对方的观点不攻自破。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自然没有必要像上逻辑课一样,指出别人的逻辑错误,因为这样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但是遇到诡辩的时候或需要驳倒对手时,如果能将逻辑与机智并用,则会让反驳愈加有力、愈加有趣。

一次,古希腊的文学家欧伦斯庇格去一家饭店用餐,牛肉还没有烤好,他就已经很饿了,这时店主提出建议:“等不及正餐的话,可以随便先吃一些现成的东西。”于是,他吃了很多干面包。

吃饱后,他便坐到烤炉旁边,肉烤熟了,店主请他用餐,他随意答道:“你烤肉的时候,我闻味儿已经闻饱了。”说完躺在烤炉边打起盹来。最后,店主要收烤肉钱,欧伦斯庇格认为自己并没吃烤肉,因而拒绝付钱。店主说:“给钱吧!你刚才不是说闻肉味儿都闻饱了吗?你应该与吃肉的人付同样多的钱。”

这时,欧伦斯庇格掏出一枚银币把它扔到长凳上,问这个店主:“听到钱的声音了吗?”

店主说:“听到了。”

他却立即捡起银币,放回了自己的钱袋:“我银币的声音刚好付我闻你的烤肉味儿的钱。”

店主无奈。

上面这个事例中,店主人把“吃肉”的概念换成“闻肉”,聪明的文学家马上看穿了这种混淆是非的诡计,他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拿“钱声”来付“肉味”的钱,顺理成章。

以谬制谬,方为妙招

从前有个地主,他十分吝啬,雇有三个孩子给他做长工。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得几乎滴水成冰,孩子们便请求地主给他们一些干柴,以生火烧炕来取暖。

但是,这个狠心的地主却说:“怕冷?俗话说,小孩屁股三把火,还用烧什么炕?”便硬是让孩子们睡凉炕。

一天,地主家来客人了,他便让小孩去烧开水,可是左等右等,也没见开水烧好。地主急忙跑到厨房一看,只见一壶凉水放在地上,三个小孩用屁股对着水壶,坐着聊天呢!地主勃然大怒,大声喝问:“你们在干什么?”

“烧开水呢!”

地主听了,更是火冒三丈:“你们不点火,这是怎么烧开水的?”

这时,其中一个孩子不慌不忙地回答:“老爷,不是您说的吗?小孩屁股三把火,我们三个人一共九把火,怎么还是烧不开呢?”地主心中气恼,却又无奈,无法发作。

这里小长工巧妙地引用地主曾经讲过的话,机智地将地主驳倒,让他又气又恼,但又拿他们没办法。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见爷爷在后花园走来走去,还不停地叹着气。

“爷爷,您遇到难事了吗?”甘罗问。

“唉,是啊。我的孩子,不知道大王究竟听了谁的挑唆,一定要吃公鸡下的蛋,命满朝文武官员想办法去找,如果在三天之内找不到的话,全都要受处罚。”

“秦王也太不讲道理了。”甘罗生气地说。但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眼睛一眨,便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爷爷您别着急,我有办法了,明天我替您去上朝。”

第二天,甘罗真的替爷爷去上朝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向宫殿,给秦王施礼。

秦王十分生气:“一个小娃娃来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今天我爷爷来不了啦。他在家生孩子呢,所以让我代替他来上朝了。”

秦王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起来了?男人怎么能生孩子呢?”

甘罗说:“既然大王您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

这种“以谬制谬、以毒攻毒”之术,就是指在言语辩论中用对方的荒谬看法推论出更加荒谬的观点来驳倒对手,使对方哑口无言。让对方搬石头砸自己的脚,那么他荒谬的观点将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