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的赞美、说服、安慰暖人心
赞美是好事但非易事,恰当的赞美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说服是难事,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会易如反掌;安慰说易不易,说难不难,然而,要真能把人安慰得转忧为喜,也需要下一番功夫。无论是赞美,还是说服,抑或是安慰,都要把握一个准则——诚恳。然而,倘若没有一定的语言技巧,即使是真心的,也会把好事办成坏事。
恰当的赞美让人如沐春风
百老汇的一位喜剧演员有一次做了个梦:自己在一个座无虚席的剧院给众多的观众表演——讲笑话、唱歌,可全场竟没有一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即使一个星期能赚上10万美元,”他说,“这种生活也如同下地狱一般。”事实上,不只演员需要掌声。如果没有赞扬和鼓励,任何人都会丧失自信。可以这样说:我们大家都有一种双重需要,即被别人称赞和去称赞别人,真诚的赞美会触动每个人。
赞扬人也是一种艺术,不但需要合适的方式加以表达,而且还需要有洞察力和创造性。一位举止优雅的妇女对一个朋友说:“你今天晚上的演讲太精彩了。我情不自禁地想,你当一名律师该会是多么出色。”这位朋友听了这意想不到的评语后,像小学生似地红了脸。正如安德烈·毛雷斯曾经说过的:“当我谈论一个将军的胜利时,他并没有感谢我。但当一位女士提到他眼睛里的光彩时,他表露出无限的感激。”
没有人会不被真心诚意的赞赏所触动。耶鲁大学的著名教授威廉·莱昂·弗尔帕斯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夏天,天气又闷又热,他走进拥挤的列车餐车去吃午饭,在服务员递给他菜单的时候,他说:“今天那些在炉子边烧菜的小伙子们一定是够受的了。”那位服务员听了后吃惊地看着他说:“上这儿来的人不是抱怨这里的食物,便是指责这里的服务,要不就是因为车厢内闷热大发牢骚。19年来,你是第一个对我们表示同情的人。”弗心帕斯得出结论说:“人们所需要的,是一点作为人所应享有的关注。”
真诚地赞扬别人,能帮助我们消除在日常接触中所产生的种种摩擦与不快。这一点在家庭生活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妻子和丈夫最好的结婚保险就是双方能经常适时地讲些使对方感到高兴的话。
林肯有一次在写信时,开门见山地说:“任何人都喜欢受人奉承”。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
据一些权威人士表示,甚至有人会借着发疯来从他们的梦幻世界中寻求这种满足。一家规模不小的精神病院的住院医生曾经说过:“有不少人选择发疯,是为了寻求他们在正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受重视的感觉。”
人们为了自己能够受到重视,连发疯都在所不惜,试想如果我们肯多给人们一分尊重、赞美,它的影响会有多大呢?这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种施舍呀。
许多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完全是因为他懂得用人之术。史瓦布说过一番话,真的是金科玉律,值得大家铭记在心。他说:“我最可贵的一项资产,就是我具备了引发属下热忱与冲劲的能力,而要想鼓舞一个人善尽其材,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给他们赞美和鼓励。”
“天下最会使人颓丧不振、冲劲全失的,就是来自上级主管的批评、责骂,我从来不曾批评过任何人,我相信只有赞美和鼓舞,才能刺激他们向上,使他们努力工作,如果碰上我由衷喜欢的事,我会更不吝惜地予以夸赞、褒奖。”
感谢他人要掌握技巧
在社会交往中,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麻烦,面对这些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我们必须去解决,这就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
在得到别人帮忙和受人益处之后应该感谢对方,这样既流露了自己接受对方给予努力帮助的不安,也是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心理安慰和补偿,更是人际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基础。真诚的“谢谢”仅有两个字,却体现了人际关系的融洽与默契,这种魅力即使是长篇大论都无法替代。“谢谢”这个词不是一个单纯的礼貌用语,它还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倘若能够恰当运用,那么它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别人帮忙、办事,总要耗费一些额外的精力,有时甚至还不得不辗转求人托情,欠下一笔“人情债”。所以,对帮助我们的人一定要表示谢意,同时还要用含有歉意的语言来表示自己的不安之心,如“麻烦您了”、“实在不好意思”、“让您费心了”,等等。
感谢的话要先说出来。千万不要存有“感激之言留着以后再说”的心理,只有懂得适时表达感谢之意的人,才能受人欢迎,别人也乐意去帮助你。
“你送我的那条领带,我爱人看了,赞不绝口,连我女儿都说很适合我。到了办公室,总经理都直拿眼睛瞟!”“谢谢你的礼物,既实用又美观。”无论是以口头还是书信的方式表示,或是接受礼物或受到恩惠时,都要立刻致谢,其间流露的真切和热情都会令对方欣慰和喜悦。
道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倘若你的道谢反而让施惠者觉得窘迫,那就违背了初衷。所以,道谢的时候也一定要把握时机,要考虑时间、地点以及对方的特点。比如,被谢者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帮了你,那你就应当尊重对方的意愿。倘若正好在大庭广众之下遇见对方,那就应该含蓄致谢,或者小声耳语,或者借握手之机,用热情的力度和含笑的眼神来表示,或者找个借口说有点小事想同他单独谈谈,借此离开人群,找个合适的地方再坦诚相谢。
有时,道谢者在口头表示谢意的同时还会附赠礼物。这时,你可以随口说一句:“小意思,不成敬意。”或者说:“随便买了点小东西,也不知道您是否喜欢。”许多人习惯在告辞的时候这么说,这样避免宣扬的方式更便于对方接受。这样也可以避免物品冲淡了人情。倘若有意张扬、反复提及,就难免会有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降为金钱关系之嫌了。
道谢者一方,一定要知恩图报,一旦有了机会,就需要在行动上回报对方。所以这种心愿有必要适当表露给对方。你可以说:“今后,能给我一个回报的机会吗?”“以后有用到我的地方,定当效犬马之劳。”“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为您出点力,也表示我一份小小的心意。”“有什么我能为您做的,尽管说一声,不为您做点什么,我会心中不安的。”等等。
说服并不等同于批评
说服与批评之间,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有相异相悖之处。批评常辅以说服,批评离不开说服;说服有时也带有批评,但说服不一定都带批评。
如推销产品,一般都是向对方大讲好话,几乎没有批评顾客的。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缺点或错误。而说服不一定是因为有错误或缺点。被说服者放弃的主张与接受你宣传的主张之间,不一定有正误之分,也许只是在全面和完美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说服人接受你的主张,总要或多或少能给对方带来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好处。而说服的过程,就是宣传这种好处,从而使对方信服的过程。
一位父亲说服儿子的技巧让我们不得不佩服:
太太拿着电话账单跟丈夫说:“看看,儿子在我们去欧洲这段时间打了多少长途电话。”她指着其中一项说:“单这一天,一个电话就打了一个半小时。”“什么?”丈夫准备立刻上楼去说。可是站起来又坐下了,他想自己正在气头上,还是应该先冷静一下。况且儿子已经大了,说话也应该讲究点技巧。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父亲笑着对儿子说:“你马上就要回学校了,查一查资料,找一家长途费率最低的电话公司。”然后,又说,“咳,其实你上学挺紧的,估计也没时间打,我是多操心了。”
“是啊,是啊,”儿子有些不好意思,“您是不是看到了我上个月的电话账单?那阵子有一大堆事急着联络,确实打多了。”
这位父亲就很高明,他把要说的“省钱、少打电话、别误了功课”这些话,统统换了个方式说出来了,没有造成丝毫的不愉快。
批评的态度比较严肃或严厉,说话的语气也比较重、比较强硬;相对而言,说服的态度较温和,说服的语气也较轻、较委婉。批评的话语,贬义词比褒义词多,否定词比肯定词多。而说服的语言,褒贬都行;由于说服的对象与内容有所不同,有时褒多于贬,有时贬多于褒。倘若进一步仔细分类,说服还可分为批评性说服与赞美性说服两类。接受批评,有时是自觉自愿,但有时可能是不得已,多少带点勉强。但接受说服却完全是心甘情愿的,不带任何勉强。
虽然说服与批评皆不可少,但我们希望在社交场合中,说服多一些,批评少一些。遇有矛盾分歧,尽可能多采用说服手段。
“将心比心”才更具说服力
生活中说服的最佳结局是双方达成共同认识,而启发对方进行心理位置互换,让对方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心理,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将心比心”术。
有位营业员非常会做生意,他的营业额总是最高的,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的秘密武器是把顾客当作自己人。”
一天,一顾客站在柜台前看了半天,还不时地用手摸摸摆在柜台上的布料,却没有买货的意思。凭经验,营业员判断这位顾客是想买块面料,于是他忙迎上前去说:“您好,想买这块布料吗?这块料子不错,不过您要看仔细,这块布染色深浅不一,要是我,就不买这一块,而买那一块。”
说着,营业员又从柜台里抽出一匹带隐条的布料,在灯光下展开接着说:“如果没看错的话,您是机关里的干部,咱俩年龄相仿,这种料子做成的衣服美观大方,看上去会更好些。至于价钱嘛,这种料子比您刚才看到的那种每米贵三块多钱,做一身衣裳也就才多七八块,您仔细看看,好好衡量一下哪个划算?”
顾客见这位营业员如此热情,居然帮自己选布料、挑毛病,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营业员推荐的料子。
这位营业员用了将心比心的战术顺利地做成了这笔生意。站在买者的立场上替顾客精打细算,会大大降低对方的戒备心理,一旦产生了一致的认同感,做成生意便顺理成章了。
将心比心术,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谋划和考虑,只要对对方的心理、需求以及困难都有所了解,就很容易使对方接受,达成统一共识。
一个女出租车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后,男青年却掏出尖刀逼着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很害怕的样子,交给歹徒300元钱,说:“这是我今天挣的全部的钱,这里还有一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她又拿出20元零钱,见她如此爽快,歹徒有些迷惑。女司机见自己说中了他的弱点,便说:“你家住哪儿?我送你吧。这么晚了,家人会担心你的。”看司机是个女子而也不反抗,歹徒便收起了刀子,让司机送他到火车站。
趁着气氛稍微缓和,“的姐”又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原来也很困难,自己又没有什么技术,于是就学开车,干这一行虽然挣钱不多,但日子过得也还可以。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也不怕别人笑话!”见歹徒沉默不语,女司机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什么都有出路,只是一旦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完了。”
到了火车站,见歹徒要下车,女司机又说:“我的钱算帮你的,用它干点正事吧,以后别再干这种事情了。找个地方学一门技术,自食其力吧!”一直默不作声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起来,他把300多元钱往女司机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再干这种事了。”说完,低着头就跑了。
女司机将心比心,把话说到了对方的心坎里,而且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不仅自己没有任何损失,还使让浪子回头。可见,将心比心有着多么大的说服力。
规劝他人的语言要好听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重复多了,人们就会形成错觉,规劝别人的话必须难听,不难听的话不配称“忠言”。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事例告诉我们良药何须苦口,忠言未必逆耳。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比干丞相为了江山社稷,多次进谏,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遭到剖心处死的下场。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忠臣都得到比干那样的下场。战国初期,齐国的邹忌用诚恳而委婉的语言和极具说服力的事例使得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并且还发出了一条公告:“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头等奖赏;书面规劝我的,得二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得三等奖赏。”所以说,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会说的人会让忠言不再逆耳。
无论是哪个时代,领导往往都比较自信,甚至自负,独断专行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当你发现他的错误时,要怎么才能把忠告说到他的心坎里呢?
1.突出你的诚意
为别人献忠告,最重要的是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意,让他知道你是出于一片好心。如果你的指责让对方感觉到你并非出于关心,而是另有所图时,他不但不会接受你的批评,反而会把你当作他的一个敌人,马上与你针锋相对。
为别人提出忠告时一定要体谅人家。尽管对方某些方面还不完善,还需要改进,但是在献忠告时,最好高呼理解万岁,讲结果也要讲过程。
2.用事实说话
事实胜于雄辩。一切语言在事实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向别人提出忠告时,一定要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而不能捕风捉影、无中生有。只有在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才不至于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