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降伏其心(下册)
39679000000038

第38章 根本智与后得智(1)

“根本智”与“后得智”这个问题我曾经讲过。如果用100%来形容修行圆满,得到“根本智”只是获得了30%,还有70%是属于“后得智”。

后得智是从哪里得到的呢?也是在禅定中得到的。但是后面70%的禅定功夫,不像前面30%的禅定是与世隔绝修来的。罗汉已经得到了根本智,但没有得到后得智,所以不敢,也没有资本出来弘法。

为什么许多修行人得到根本智以后,不愿意要后得智呢?既然还有70%的后得智没有证得,为什么他不要呢?他是不敢要!因为如果你没有定力和智慧,想要获得70%的后得智,可能连30%的根本智都会失去。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某某老修行修得很高,明心见性了,出来度众生,结果反被众生度了!最后连自己见到的那一点点根本的东西也一去不复返,一别永不再见了!

过去许多祖师、禅师明心见性了,得到了根本智,还要出去行脚几十年。为什么?说明他们知道后得智的重要性。如果把整个修行过程比喻成十年,你花一年时间可以得到根本智——明心见性;而后得智,你还要花九年时间借事炼心才能获得圆满。

何为“根本智”?何为“后得智”?明心见性就是根本智。“后得智”指的是世间的学问。实际上世间的学问也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世间法。不通“世间法”,就不会使用“佛法”,佛法的“用”是世间法。你得到了出世间法,不通达世间法,根本无法把你的出世间法推销出去。佛法是以出世间法为体,以世间法为用,世出世法互为一体,是一不是二。

我们经常听到,甚至看到,有些人很有文化,学历很高,可是开口说话人家却听不懂,做起事来一塌糊涂!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有些高中文化的人讲的课,比大学毕业的人讲的课更容易懂,更能让人接受。按理讲,一个文化低的人怎么会讲得过一个文化高的人呢?可事实就是如此。

不过你们会问,一个真正得到根本智的人,在语言般若、文字般若上是不是无碍的?答案是肯定的,绝对无碍!既然无碍,为什么还要学习后得智呢?佛菩萨既然证得法身,为什么还要修报身、化身呢?不修化身,得不到后得智,无法生大妙用。

何为“报身”?我们的肉身就是“业报身”。佛菩萨度众生,完全可以用化身,根本不需要业报身。但是如果他没有肉身,就感受不到众生的喜怒哀乐,他只能理解而无法感受。要度众生,就必须和众生在一起,才会有众生的感受。

过去许多修行高的人临终时,四大一样有病,一样痛苦不堪。很多后生就疑惑:为什么一个得道的人也会生病,四大也会不协调呢?因为他要度众生,就必须和众生有相同的经历和体验,才会有众生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度众生。

大家必须知道,理解和感受是两个概念。有相同的经历,才会有共同的感受。否则,你只能说“我能理解”,而不能说“我能感受”。

你们都听说过赵州和尚八十岁还在行脚。为什么他要行脚呢?通常大家都说是“与众生结缘”。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结缘呢?真的是与众生结缘吗?你说修行修的是这颗心,“心”怎么修呢?靠什么修呢?你们会说靠定力修。定力是怎么来的呢?你觉得坐在山洞里,与人隔绝,与事隔绝,内心很清净,如如不动,这就是定力?何况学佛修道不仅是自己受用,还要让他人受用。

闭关修炼,从表象上看是离开了社会,实际上短暂地离开社会,离开人群,是为了更快更久地深入人群,深入社会。真正的出世是为了入世,真正的入世是为了出世。

大家来到这里都想修行,都想闭关,如此说来你们都想积极地入世?实际上你们都颠倒了。你们认为这样做是为了积极地出世。真正积极地出世,应该体现在积极地入世上。只有积极地入世,才能把我们的定力修出来,把智慧修出来,把心修炼好。

一个人不接触人,不接触事,定力和智慧根本不会出现。即便你认为出现了,也只是小定小慧,根本不堪众生一击!这就是罗汉和独觉佛不敢度众生,不愿意度众生的原因。

我曾经讲过,罗汉不能续佛慧命。别看他已经证得了罗汉果,他也无法续佛慧命,弘扬佛法,只能自己短暂地受用,还不能长久地受用。要想长久地受用,必须回小向大。罗汉就像一棵长在花盆里的花木,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要想长成参天大树,必须从花盆里移栽到大地上。

发大乘心的人虽然还在修行的过程中,虽然定力和智慧比不上罗汉,但他发的是菩萨的心,是佛的心,他就像在田地里培育的一棵小树苗,假以时日,就能成长参天大树!

别看花盆里的花木长得非常茂盛,能长一米多高,甚至几米高,但是长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继续往上长了,甚至会越长越矮,最后可能会腐朽枯萎而死。你们有没有见过一种长在花盆里叫做“千年矮”的花木?这种花木在前十年会长得非常茂盛,超过十年后,就会越长越矮。一方面是受花盆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它的本质就长不高。这与罗汉发心的道理一样,他没有回小向大,就像花木没有从狭小的花盆里移栽到广阔的大地上一样。

前几天我去看望一位老前辈,在座的很多人都见过,就是湖北大别山的那位老斋公。他在山上隐修了几十年,2000年出山,开始接触众生,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度化众生。前几天他圆寂了,弘法的时间只有三年。

他已经预知时至,来去自由了。可是在最后的三年,他还是出来度众生。虽然这三年中他度的众生不多,但他敢出来度众生,这一念之转,他就是菩萨了!如果他一辈子不出来度众生,他永远都是个罗汉。

度众生不在于度多少,你敢从花盆里跳出来,这一念之转,你就是佛菩萨!为什么在最后几年他还要出来度众生呢?刚才讲过,积极地入世,是为了彻底、圆满地出世。

知道大家都想闭关,我应该高兴才对,这说明你们都是为了将来积极地入世。可是你们并不是这样想的,你们修行的理念都错了,自己还不知道。你们以为用这种方式,现在积极地避世,将来就能积极地离开这个世界!

实际上你们用这种方式,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目的!没有得到“后得智”,你不可能彻底、圆满地离开这里。人生是一场经历,一种体验,修行也是一种体验,只有全然地投入去经历它,体验它,最后才可能彻底地超越它。你从来没有经历过,体验过,是不可能超越的。你不了知它,怎么超越它呢?

大家误以为得到了根本智就能弘扬佛法,这是错误的认识。菩萨道里有这样一句话:未成佛,先结众生缘。实际上与众生结缘的同时,就是在修炼自己,就把成佛、成菩萨的因种下去了。如果你不与众生结缘,埋头苦修,充其量只能修成个小乘罗汉。

为什么社会上很多人都说修行人自私自利呢?你们仔细看看身边的修行人,哪一个是不自私自利的?以这样的心态和修为,怎么出去弘扬佛法,说服信众呢?怎么让身边的人接受你呢?修行人最爱说一句话:怕背众生的业障!你开悟干什么?成佛成菩萨干什么?你成了佛,成了菩萨,就是要背众生的业障!否则你成一个阿罗汉就行了。

罗汉的修行应该是:短时间内把自己封闭起来,享受禅悦。过了这个阶段,再回小向大,把罗汉的“我执”像敲碎花盆一样敲烂,从中跳出来。如果不通晓这个道理,你是无法完成罗汉的修行过程的,菩萨的修行过程你更无法完成!

你越不出去接触人,接触事,就越不愿意接触;越不愿意接触,就越不会接触。假如你真的修得了一点根本智,证得了罗汉果位,那也应该恭喜你!可事实上你把自己封闭起来,连罗汉的智慧和定力也没有修出来,后得智你更没有得到。

修行,究竟是先修后得智,还是先修根本智?依因缘而定。我们在座的很多都是童贞出家,十五六岁就出家了,这种类型的人多数都是先修根本智,后修后得智。也有许多人四五十岁、五六十岁出家,应该说他们的后得智基本上修完了,这种类型的人就应该直接修根本智。

修行是一个反复、递进的过程,修完了根本智,再修后得智,修完了后得智,又修根本智,反复地体验,不断地提升。佛法的根本不是落在定力上,而是落在智慧上,也就是落在妙用上。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定力,有智慧,可是生不起妙用,可以肯定你的定力、智慧是有偏差的,也可以说你并没有把它们修出来。如果你真的得到了“根本”,再修“后得”,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不修后得智无法起用,没有根本智无法立足。

千万不要误以为佛法最后是为了定,为了慧,绝对不是,而是用!可是看看我们在座的修行人,哪一个会起用、会妙用呢?一个得到“出世间法”的人,如果不通晓“世间法”,是无法度众生的。不通晓世间法,就不了解众生,又如何度众生呢?

大家都听说过释迦牟尼佛第一次出来度众生就失败了,因为他讲的是大乘法,众生接受不了。后来他又讲“四谛法”,就有人接受了。而他临终时说的法,还是回到他最初讲的法上,讲人生、宇宙是常、乐、我、净。

许多老师出去度众生,都是众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众生认为自己是佛,这个老师就给他印证:“你就是佛。”甚至是“古佛再来”!这些学生听来听去,最后连佛祖都没有了,他就是佛祖了!如果我们真的是佛祖再来,罗汉转世,为什么会这么迷失、这么散乱呢?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闻到佛法,又出家修学佛法,不知是哪一劫、哪一世种了这个因,现在才会发芽。我们现在发芽都是通过外缘,很少是从自己内心萌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