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39674700000006

第6章 为人处世,方圆有道(5)

然而,我们并不是说凡事都得模糊表态。该明确表态也含糊其辞,那是十分错误的。那么,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用模糊表态的方式?

当事态不明朗时,宜用模糊表态法。任何事情的发展变化都有个过程,有的还得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当事情处于发展变化初期,实质性的问题尚未表露出来,这就难于断定其好坏、美丑、利弊、胜负。这时,就需要等待。观察、了解、研究,切不可贸然行事,信口开河。倘若迫于情势,你不能不有所表态的话,最好还是采用模糊表态的方式。例如,你可以说:“这件事比较棘手,让我看看再说。”这样给自己以后的态度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经验丰富的人往往用幽默话语,如引用一则寓言故事或一则笑话,不作直接的回答,留给对方去思考、寻味,这可说是模糊表态中的高招了。

当与对方处于初交时,宜用模糊表态法。就拿谈恋爱打个比方,有正、反两例,可资借鉴:小王和小李平时性格都内向,且接触异性的机会少,经人介绍,他们俩相识了。初次见面,双方都有了点意思。接下来是两人交谈,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试探。幸好他们俩都还聪明,懂得初次交往的表态艺术。

在分别时,小王对小李说:“我对您的印象总的来说不错,不过还是初步的,有待以后进一步了解。”

小李也微笑着回答:“我和您的感觉一样。”

这里双方的表态都是模糊的,既表达了愿交朋友的意向,又为自己留下了回旋余地。双方都高兴,也为以后的进一步交往打好了基础。

然而另一对青年却非如此,小张和小丁也是经人介绍认识的,初次见面,小张就把嘴一翘,冲着小丁说:“我对你不感兴趣。”弄得小丁掩面而走,大哭了一场,埋怨起介绍人来。小张的表态无论是方式、场合,还是语言的选择都太缺乏艺术性了。

弹性许愿法

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是很准,就应把话说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愿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通常弹性许愿多用在上司、朋友与亲戚中间。因为当这些人向你提出一些请求,或是希望你对某些事情表明自己的态度时,你往往不可以当面给予消极的回答:“这种事我办不到。”或者说:“你们再找找别人好吧?”为了给出让双方都容易接受的表态,最好的方式就是“假积极”,即一方面态度要显得积极,另一方面说话要保持弹性。

一次,经理找到财务处小赵,经理就孩子上学、老婆生病……与小赵聊起来没完没了,从直观上看双方并没有谈实质性问题,但机敏的小赵还是从经理的话中感觉出一些名堂来——经理想涨点工资,却又不好意思向老板张口,于是想通过小赵给老板捎个口信。于是小赵很知趣地说:“说起工资,是该调整了,单位上次调整还是两年前的事,这事我尽可能向老板反映反映。”听小赵这么一说,经理会心地笑了。

事后,小赵只是向老板简单地反映说:“这月工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增加了。”老板也不是很在意他的话。下次,经理见到小赵后急忙打听工资的事,小赵装出一副无奈的样子:“我都跟老板反映两三回了,老板说现在不是调工资的时候,我也只能帮你做这些了。”听后,经理对小赵表示了感谢。

如果小赵不采用弹性许愿法,而把话说得太死,其结果就大不一样了。试想一下,当听到经理想涨工资时,小赵这样说:“这事我可做不了主。”想必经理一定会非常没面子,并且对小赵会产生其他的想法。

所以,弹性许诺在许多场合都可以让你轻松避免别人给你带来的麻烦,同时,还可以让你尽可能多地去获得别人的信赖。

隐含条件法

对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愿。也就是说,如果你所做的承诺,不能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或是需要别人对你做出什么承诺时,那么你在许愿时一定要把这个限定条件讲出来。

高先生生性懒散,办了一个废品收购站多年却没挣到一分钱。正在他愁眉不展时,恰巧他的表哥刚调到一家钢铁厂负责废旧钢材回收。

于是高先生一合计,找到表哥,要求表哥答应自己一件事:“能不能以高于标准的价格收购我的废旧钢材?”表哥没有直接告诉他:“厂里有规定,自己必须按规定办事。”而是笑着对他说:“当然,这也是有可能的,价格高低主要取决于废品的质量。如果你事先能对废钢进行分类,同样的废钢,每类我肯定会给提高价钱。”

高先生也觉得表哥说得在理,所以也就不说什么了。表哥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为表弟设定了条件——废钢分类。因为他知道,这对于一向懒散的表弟来说,他肯定是不可能做这些事的。

所以设定条件许诺,就必须要对自己许愿的内容做必要的限制,这样既可以表示自己的诚意,又显得话语灵活,分寸适当,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

打鼓听声,听话听音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个穷人患了病,由于没有钱及时治疗,以至于病情渐渐加重,医生说他没有治愈的希望了。病人祷告众神,说如果能治好自己的病,他一定会设百牛祭,送礼还愿。他妻子正站在旁边,听他这么说,便问道:“你从哪儿弄这笔钱来还愿呀?”他回答说:“你以为神让我病愈下床,是为了向我要这些东西吗?”

这故事是说,实际上不想做的事情,人们倒最容易答应下来,人有时候心口不一。由此看来,察言是一门很有学问的技巧。人内心的想法,有时会不知不觉在口头上流露出来,因此,与别人交谈时,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从谈话中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

话题映射心理

人们常常将情绪从一个话题里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话题的种类是形形色色的,如果要了解对方的性格、气质、想法,最容易着手的步骤,就是要观察话题与说话者本身的相关状况,从这里能获得很多的信息。

与中年妇女交谈时,她们的话题多是她们自己,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才是应该关心的对象。有时也谈论丈夫或孩子,那是她们把丈夫或孩子看成了自己的化身,谈论他们也等于在谈论自己。对于这样的中年妇女,你要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出现,承认她们是贤惠的妻子、伟大的母亲。

年轻人谈论最多的话题是车子、房子。例如关于车子的话题,几乎会涉及车子的品牌、行程、速度等各个方面,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暂时买不起车,但是却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他们之所以热衷于车的话题,无非在表示自己将来有能力购车,或者是一种自我虚荣心的炫耀。因此,你要聚精会神地听他们神侃,最好不要摆出讨厌或不耐烦的表情,你的耐心就可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语言习惯表露内心秘密

语言除了社会的、阶层的或地理上的差别外,还有因个人的水平而出现差别的心理性的措辞。人的种种曲折的深层心理就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在自我表现的手段——措辞上。即使同自己想表现的自我形象无关,通过分析措辞常常就可以大体上看出这个人的真实形象,在这种意义上,正是本人没意识到的措辞的特征比词语的内容远为真实地告诉我们其人自身。

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的人,独立心和自主性强;常用复数的人多见于缺乏个性,埋没于集体中,随声附和型的人。

人们总是认为是在用自己的话说话、交流。实际上无意中在借用别人的话,有自我扩大欲,反过来探寻这一点,就能窥见其人的内心深处。例如,对谈话者使用难懂的词和外语的人多是将词语作为掩饰自己内心弱点的盾牌。择业时,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必要的,但若过分矫饰,反而画蛇添足,让别人如坠云雾之中。这种情形常常不过是反证了对自己的自卑意识,将词语作为盾牌,掩饰自己的自卑感。

说话方式体现真实想法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感情或意见,都在说话方式里表现得清清楚楚,只要仔细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从说话的帘幕下逐渐透露出来。

(1)通过说话节奏破解深层心理。如果对于某人心怀不满,或者持有敌意态度时,许多人的说话速度都会变得迟缓,即便想表达什么,中间也是不间断地暂停。如果有愧于心,或者说谎时,说话的速度自然就会快起来。例如,有一个男人每天下班都按时回家,而有一天他下班后却留在办公室与同事打扑克。一回到家,他就马上跟老婆说他加班了,而且还要诅咒,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活干不完等之类的话。他的说话语调也一定会比平常快,这样,他可以解除内心潜在的不安。遇到男人这样时,做老婆的一定要慎重,什么事一旦有了开头,就会有下次,不可掉以轻心。

(2)音调抑扬顿挫表明自我表现欲强。对于那种心怀企图的人,他说话时就一定会有意地抑扬顿挫,制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有一种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欲望,自我显示欲隐隐约约地透露出来了。例如,有位领导在台上讲话时,他会时不时地改变语速与音调,说到动心处,会慷慨陈词;说到伤心处,甚至会落下两滴泪。在生活中,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偶尔会表现得抑扬顿挫,那你一定要注意观察,他一定是有什么想炫耀的事情。

(3)听话方式决定为人态度。构成谈话的前提包括了两种不同立场的存在者,即说话者与听话者。我们可以根据对方对自己说话后的各种反应,来了解对方的深层心理。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地听话,他大致会正襟危坐,视线也一直瞪着对方;反之,他的视线必然会散乱,身体也可能在倾斜或乱动,这是他心情厌烦的表现。有些人仔细倾听对方的每一句话,等到讲述者快说完时,他也会透露自己的心声,这表明,他很尊重对方说的话;反之,不等你说完,就插一句其他的话,或是在你说完后,他也不当回事,这说明他对你的话不感兴趣。

所以,从说话的方式方法上也可以破解对方的心理密码。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说话习惯与方式,如果你能准确地把握他们的语言特点,并在沟通过程中认真品味对方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那么,即使对方刻意想隐藏什么,或是想表达什么,你都能从中找到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