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培养音乐才能的途径
39080600000023

第23章 “摇头晃脑”时,可学雅马哈

——教师须知

本讲概要

★学生学琴的目的

★学生学琴的家庭氛围

★学生学琴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让学生学琴的目的

现在,随着家庭生活的改善和家长素质的提高,许多孩子参加了各种乐器培训班,如电子琴、小提琴、手风琴、钢琴等,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热潮。但有的家长却对自己孩子学琴的目的性、特点、家长的作用等认识不清,有很大的肓目性,甚至盲目相互攀比,给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学琴的积极性降低,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许多家长看到邻居的孩子上了电子琴学习班,觉得挺高雅的,很羡慕,就给孩子买了一架高档雅马哈电子琴,让孩子也去学习。有的家长对自己孩子抱的期望值太高,希望孩子早日成为钢琴家,几乎不给孩子玩耍游戏的时间,特别是一些父母本人就是音乐工作者,更是如此。

实际上,让学生学琴,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为了使学生成为音乐家,而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当然,并不排除发现学生出奇的音乐天赋,从而培养出音乐神童的情况。

学生通过学琴,可以掌握演奏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毅力;可以培养学生情感的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眼、耳、手、脑之间的配合、协调能力,增强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想象力,从而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学生逐步演奏一些无标题音乐之后,可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多次练习,熟悉、记住许多曲子的旋律、节奏,可以增强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并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学琴,对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教师起的作用

学生对各种音响是十分敏感的。教师要因势利导,逐步把学生引入音乐世界,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要给孩子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这样,可以使孩子沉浸在音乐氛围中,并得到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孩子在3~5岁时,接受音乐能力特别强。他们听到音乐会自发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还会随着音乐大声喊叫。当他们看到小哥哥或小姐姐弹琴(拉琴)发出美妙的音乐而向往时,正是教师鼓励孩子学琴的最好时机。在学生具有足够的兴趣时,可以让学生去学琴,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会被动地应付,就会失去兴趣,即使掌握一些弹奏技巧,也得不偿失,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育,在艺术上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对音乐真正的热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

儿童在三四岁即可学琴,如果条件不成熟,五六岁时开始学也不算晚,对于钢琴等演奏难度高的乐器,原则上说年龄越小越好。因为学琴与智力开发是同步的,年龄再大一些(如小学四五年级之后),则有些晚了,除非是让学生增加艺术修养,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专业化的训练。

学生学琴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不要急于显示学生的“才能”,没过多久,就让学生演奏歌曲进行“炫耀”。

学琴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边念节奏边打拍子培养节拍、速度相互关系的关联性和准确性。然后,增加对音高的理解,练习对曲子旋律的感受能力。为此,学生开始学琴时,教师要要求学生认真记下讲课的要点,并按要求指导孩子的练习。教师可以在孩子练习曲子时,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和意境描写进行想象,并启发学生积极想象,让学生凭记忆念出已熟悉的曲子的节奏、背唱旋律,提高记忆能力。

三、学生学琴注意事项

1.精力集中。学生学琴时,要精力集中,不能东张西望。

2.注意听录音。学生练习弹奏应与听录音相配合。对于某首曲子可以让学生辨别自己演奏的与样版录音有哪些差别,引导学生找出差距。

3.重视基本功的培养。学好姿势、指法、视谱能力,温故知新,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让学生过早演奏流行歌曲。

4.要持之以恒。学生不想学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多加鼓励,讲清道理,不要逼迫学生练琴。练完以后,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如玩一会儿等。

5.保持环境的安静。学生在练琴时,要保证环境的安静,不要打扰孩子的练琴,不能把电器的声音开得过大或无所顾忌地高谈阔论。

6.开阔眼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带学生去听音乐会,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7.老师要相对稳定。不要听信传言动辄更换老师(或培训班)。否则,一方面会损害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另一方面,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经常更换,哪位老师的方法都没有学到手,对学生的提高更加有害。

8.汇报时保持好的情绪。学生登台演出时,要保证学生情绪的稳定,要多鼓励学生,使之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可以经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亲戚、朋友、同学面前演出,一步步地适应陌生环境。

你至少可以知道:学生学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智力,提高综合能力,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学琴需要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学生学琴需要注意什么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