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升修养的118种现代礼仪
38785700000033

第33章 社交礼仪(1)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仪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实用的效果。了解并很好地应用社交礼仪,不仅有利于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更能使你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称呼一定要得体

称呼,就是对他人的称谓。怎样称呼他人,既能体现出个人的礼貌修养,又能体现出对待他人的态度,同时也反映出两者间关系的远近。一个得体的称呼,会令彼此如沐春风,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可能会令对方心里不悦,影响到彼此的关系,乃至社交的成功。所以,在交际中一定要重视称呼的礼仪。

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1)同志。在我国,同志这个称呼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这一称呼不分男女、长幼、地位高低,除了亲属之外,所有人都可以称同志。但是现在,这一称呼的使用逐渐减少,对军人和国内的普通公民,都可以使用。但对于儿童,对于具有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国家的人,应尽量的少使用或不使用。

(2)先生。在我国古代,一般称父兄、老师为先生。在现代,先生一词泛指所有的成年男子。在西方国家,对成年的男子一般都称呼先生。但在美国,对12岁以上的男子就可以称先生了,而在日本,对身份高的女子也称先生。在我国知识界,也喜欢对有学问的女子称先生。

(3)老师。在现代社会,这一称呼一般用于学校中传授知识的老师。但目前,这一称呼在社会上也比较流行,尤其在文艺界比较常见。

(4)师傅。这一词原指对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的一种尊称,后来泛指对所有艺人的称谓。因为师傅这一词大多用于非知识界的人士,所以一般不用于称呼有职称、有学位的人,否则可能会产生误解。但是在我国北方这一称呼使用比较频繁,人们对不认识的人都称为师傅。

对熟人称呼的礼仪

依照关系的密切程度,可按照亲属的性别、年龄、身份等来确定称呼,可用“姓加亲属称谓”、“名加亲属称谓”、“姓名加亲属称谓”。在正规场合,可称呼熟人的职务、职业。

对于长辈来说,如果直呼其名就不太礼貌了,亲属间的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要用亲属称谓去称呼他们。但对平辈来说,可互称姓名或用亲属称谓,年龄稍大的可直接称年少者的名字。夫妻间,可互称姓名,还可以用昵称,但要注意场合,在父母、孩子面前和公开场合最好不要使用,称呼晚辈,可称其亲属称谓,当然直呼其名也是可以的,这样显得更加亲切。当晚辈成了家并有了自己的子孙后代时,再直呼其名就显得有些失礼了。

对陌生人称呼的礼仪

陌生人之间的称呼,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1)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位称其为“同志”、“朋友”、“先生”或“小姐”等。对男人可称为“先生”。对未婚女性可称为“小姐”,已婚女性可称为“夫人”、“太太”。

(2)对陌生人可以互称亲属称谓。根据双方的亲属关系、双方的年龄差距、性别可互称亲属称谓。如“大伯”、“阿姨”、“老爷爷”、“叔叔”、“大嫂”、“大哥”“大姐”等。

称呼对方的技巧

在交谈中,称呼对方时要加重语气,称呼完了停顿一会儿,然后再谈要说的事,这样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他会认真地听下去。如果你称呼的很轻又很快,不仅让对方听着不太顺耳,还会听不清楚,就引不起听话者的兴趣,让人感觉你不太注重对方的姓名,而过分强调要谈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把对方的完整称呼,认真、清楚、缓慢地讲出来,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

称呼的不当用法

(1)使用错误的称呼。念错被称呼者的姓名,或对被称呼者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此要入乡随俗。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而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3)使用过时的称呼。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若再采用,难免贻笑大方。如“老爷”、“大人”。

(4)使用不当的行业称呼。这样让人感觉不尊重。

(5)使用绰号作为称呼。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听来的绰号去称呼对方,更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6)使用庸俗低级的称呼。如“哥们儿”、“姐们儿”等此类的称呼,就显得档次不高。

中国古代亲友间的礼貌称呼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自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自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别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别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

不失分寸地进行自我介绍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根据社交礼仪的具体规范,进行自我介绍,应注意自我介绍的时机、自我介绍的内容、自我介绍的要求等方面的问题,才能使自我介绍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自我介绍的时机

(1)因业务关系需要相互认识,进行接洽时可自我介绍。

(2)第一次登门造访,事先打电话约见,在电话里应自我介绍。

(3)参加大型聚会时,与不相识的与会者或同席的人互相自我介绍。

(4)在出差、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可适当自我介绍。

(5)初次前往他人居所、办公室时,要自我介绍。

(6)应聘求职时应先做自我介绍。

(7)利用大众传媒,向社会公众进行自我推介、自我宣传时。

(8)应试求学时向主考官进行的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类型

1.工作式自我介绍

它又叫公务式的自我介绍,工作式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工作中。它是以工作为自我介绍的中心。工作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应当包括本人姓名、供职的单位及其部门、担负的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三项,缺一不可。其中,姓名应当一口气报出,不可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供职单位及其部门,最好全部报出,但具体工作部门有时也可以暂不报出。另外,有职务最好报出职务,职务较低或者无职务,把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报出即可。

2.交流式自我介绍

也叫社交式自我介绍或沟通式自我介绍。交流式的自我介绍主要是为了达到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希望对方认识自己,并有可能与自己建立关系的自我介绍,主要适用于社交活动中。交流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应当包括自我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以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等等。但有些时候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而应按具体情况而定。

3.应酬式自我介绍

应酬式的自我介绍,适用于各种公共场合和一般的社交场合。它的对象,主要是进行一般接触的交往对象。对自我介绍者来说,对方属于泛泛之交,或者早已熟悉。进行自我介绍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更明确身份而已,因此,这种自我介绍内容要短小精悍。应酬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一般只包括姓名与供职单位。

4.礼仪式自我介绍

礼仪式自我介绍,适用于报告、演出、仪式等一些正规而隆重的场合,它是一种表示对交往对象友好、敬意的自我介绍。礼仪式的自我介绍的内容包含姓名、单位、职务等项,但是还应多加入一些适当的谦辞、敬语,以表示自己真诚交往的态度。

5.问答式自我介绍

问答式的自我介绍,讲究有问有答,一般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在普遍性交际应酬场合,也会出现此类方式的问答。

自我介绍的要求

注意时间。进行自我介绍一定要力求简洁,尽可能地节省时间,所用时间越短越好,以半分钟左右为佳,如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长于一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在作自我介绍时,还可利用名片、介绍信加以辅助。自我介绍应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进行自我介绍的适当时间指的是对方有兴趣、有空闲、情绪好、干扰少、有要求时。

实事求是。进行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各项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真实可信。没有必要过分谦虚,一味贬低自己去讨好别人,但也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辞,在自我介绍时掺水分,会得不偿失。

讲究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态度务必要自然、随和。应显得落落大方,不要矫揉造作。在作自我介绍时,要充满信心和勇气。千万不要因胆怯而临场发挥失常。在进行自我介绍时,一定要显得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这样做,将有助于自我放松,并使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之中,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这对自我介绍的成功将大有好处。

要懂礼貌。在引发对方做自我介绍时应避免直话相问,这样显得很没有礼貌。因此,应尽量用敬词,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

自我介绍的禁忌

(1)不让别人说话。

(2)语言的反复。

(3)确定性的两个极端。

(4)语言呆板、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

(5)随便扩大指代范围。

(6)口头禅和伴随动作。

(7)言行虚假。

正确地利用介绍广交朋友

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介绍他人认识,是人际沟通的重要组织部分。良好的合作,可能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他人介绍,又称第三者介绍,它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见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为他人介绍都是双向的,即第三者对被介绍的双方都作一番介绍。有些情况下,也可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向另一方介绍。但前提是前者已知道、了解后者的身份,而后者不了解前者。在他人介绍中,为他人做介绍的人一般有社交活动中的东道主、社交场合中的长者、家庭聚会中的女主人、公务交往活动中的公关人员等。

他人介绍的时机

他人介绍的时机包括:在家中,接待彼此不相识的客人;在办公地点接待彼此不相识的来访者;与家人外出,路遇家人不相识的同事或朋友;陪同亲友,前去拜会亲友不相识者;本人的接待对象是不相识的人士,而对方又跟自己打了招呼;陪同上司、长者、来宾时,遇见了其不相识者,而对方又跟他们打了招呼;打算推荐某人加入某一社交圈;受到为他人作介绍的邀请。

他人介绍的顺序

(1)介绍长辈与晚辈认识时,先将晚辈介绍给长辈。

(2)介绍年长者与年轻者认识时,先将年轻者介绍给年长者。

(3)介绍老师与学生认识时,先将学生介绍给老师。

(4)介绍已婚者与未婚者认识时,应将未婚者介绍给已婚者。

(5)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6)介绍同事、朋友与家人认识时,应先将家人介绍给同事、朋友。

(7)介绍社交场合的先至者与后来者认识时,应先将后来者介绍给先至者。

(8)介绍来宾与主人认识时,应先将主人介绍给来宾。

(9)在公务场合,要先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

(10)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时,应该谦虚地说出对方的名字,这不仅是出于礼貌,而且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也比较的方便。

他人介绍的类型

(1)标准式。内容以双方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为主,适用于正式场合。

(2)简介式。其内容往往只有双方姓名一项,甚至可以只提到双方姓氏为止。接下来,则要由被介绍者见机行事。适用一般的社交场合。

(3)引见式。作这种介绍时,介绍者所要做的是将被介绍者双方引导到一起,而不需要表达任何具有实质性的内容。适用于普通的社交场合。

(4)强调式。其内容除被介绍者的姓名外,往往还会刻意强调一下其中某位被介绍者与介绍者之间的特殊关系,以便引起另一位被介绍者的重视。适用于各种交际场合。

(5)礼仪式。是一种最为正规的他人介绍。其内容略同于标准式,但语气、表达、称呼上都更为礼貌。适用于正式场合。

(6)推荐式。多是介绍者有备而来,有意要将某人举荐给某人,因此在内容方面,通常会对前者的优点加以重点介绍。适用于比较正规的场合。

他人介绍时的细节

在进行他人介绍时,介绍者与被介绍者都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态度与反应。介绍时的细节包括: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作介绍之前,要先征求双方被介绍者的意见;当被介绍者在介绍者询问自己是否愿意认识某人时,一般不应加以拒绝或扭扭捏捏,应欣然表示接受。如果实在不愿意,应向介绍者说明缘由,取得谅解;当介绍者走上前来为被介绍者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均应起身站立,面带微笑,并恭敬地目视介绍者或者对方;当介绍者介绍完毕,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并且彼此使用友好的语句问候对方。不要在此时此刻有意拿腔拿调、硬端架子,显得瞧不起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