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盗:惊心动魄的海上劫杀
38245500000034

第34章 波斯湾的阿拉伯海盗(1)

1820年以前,从卡塔尔半岛东南端向东南方向延伸360英里的一段波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其间散布的众多海湾和濒海湖是海上船只最为理想的避难所,同时也被称为神秘的“海盗海岸”。

“海盗海岸”上古老的海盗部落——查瓦锡姆海盗集团

“海盗海岸”的称呼由来已久,“海盗海岸”曾经是阿拉伯海盗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当地查瓦锡姆部落的海盗集团曾经是当时最庞大的海上势力。他们专门针对欧洲侵略者以及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发动袭击,不论是土耳其的苏丹,还是英国等欧洲殖民者都对纵横波斯湾沿岸的查瓦锡姆海盗部落束手无策。

海盗行为总是伴随海上贸易的繁荣而生。造船技术的日益完善使波斯湾沿岸的居民很早就放弃了原来赖以生存的渔业和珍珠采集业,而开始从事更为有利可图的海洋运输贸易。

9世纪,马斯喀特(今阿曼苏丹国的首都和港口,位于阿曼湾南岸,其名称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太阳落下去的地方)的阿拉伯人就开始同遥远的中国、暹罗(泰国旧称)、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的商人开展贸易往来。他们通过海路将东方的香料、作料、丝绸及其他贵重布料等物品运到波斯湾各港口出售。运到这些港口的东方货物沿幼发拉底河向北可直达中东第一大都市巴比伦城。向南可以在东非卸货,然后再由骆驼组成的商队穿越茫茫沙漠将货物转运到地中海沿岸。当地的腓尼基人再从这里通过海路将货物运送到埃及各个富饶的城市。大约到了14世纪前后,红海才逐步取代了波斯湾在东西方贸易中所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

在波斯湾对外贸易繁荣的同时,波斯湾沿岸地区的海盗活动也日渐猖獗。从10世纪到到14世纪,“海盗海岸”上的查瓦锡姆部落的活动中心拉斯一埃尔一海姆斯城长期是世界奴隶贸易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所以,在当地的阿拉伯部落中,只有查瓦锡姆部落从事海上抢劫活动。14世纪以后,海上的主要商路从波斯湾转移到了红海,查瓦锡姆部落的海盗活动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

但是,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大规模入侵,该地区的海盗活动重新猖獗起来。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最血腥、最肮脏、最强大的海盗集团正是这些西方列强的海盗军队。18、19世纪之间,印度洋水域一度成为海盗活动十分猖獗的地区。海盗活动与亚非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是分不开的。因为这些老牌的殖民国家都把与海盗活动作斗争当作是进行殖民侵略的一个最好的借口,特别是英国。英国的东侵活动开始于16世纪末,当时英国就已经在盂加拉湾东侧的东南亚海域展开海上劫掠活动。1600年,英国在印度设立了东印度公司,从事贸易和海盗的双重活动。

1763年,布什尔市(在今伊朗波斯湾沿岸)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的下属贸易机构,欧洲人在波斯湾地区的贸易垄断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的查瓦锡姆部落为生计所迫,又开始从事非法贸易和抢劫。波斯湾海盗的“老祖宗”查瓦锡姆部落首先发起袭击欧洲人殖民者的大规模行动。

1778年,查瓦锡姆海盗舰队的六艘海盗船袭击了一艘由海外殖民地经波斯湾向本土传递政府公文的英国船只。

1779年,他们又接连袭击了两艘英国船只。

1797年10月,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当地的贸易代表应查瓦锡姆部落船队头领的请求,允许停泊在布什尔港的英国海军舰队“瓦伊佩尔”号船长向海盗们出售火药和弹药。可是火药桶刚刚被搬到海盗船上,翻脸无情的海盗们就立即向“瓦伊佩尔”号开了火。一开始英国人毫无防备,失去了先机。但他们毕竟是训练有素的海军士兵,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纷纷跑到了甲板上与海盗交火,双方进行了一场非常激烈的海战。尽管“瓦伊佩尔”号舰长不顾伤痛全力指挥战斗,但65名船员中仍有32人伤亡,舰长本人也壮烈牺牲。但“瓦伊佩尔”号全体船员奋勇作战,终于力保该舰没有被海盗夺去。

到了18世纪末期,由于贸易道路被欧洲人阻断,这也使得其他阿拉伯民族为了生计和报复的目的,也开始参与海上抢劫。继而由此发展成为之后绵延几个世纪的公开的海盗活动,“海盗海岸”的名号也逐渐名留史册。这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盘踞在霍尔一哈桑湾的海盗集团。这个集团是在18世纪末,由巴林一位族长的4个儿子组建的。在10年之间,这个以卡伊斯岛为主要据点的海盗集团发展迅速,很快便与查瓦锡姆部落的海盗集团分庭抗礼。在当时,无论是土耳其政府还是波斯政府都没有足够强大的舰队去彻底消灭这两股阿拉伯海盗,因此当地的海盗活动逐渐进入到了鼎盛时期。

接下来,这些横行于印度洋上的阿拉伯海盗遭遇到了对手。由于不堪忍受海盗们对本国的沿海地区不断地侵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剿匪活动的苏丹奥玛纳便成立了一支讨伐队,专门与查瓦锡姆海盗作战。1804年9月,苏丹奥玛纳再次亲自乘坐一艘阿拉伯船只驶往巴塞拉,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从那里直捣查瓦锡姆海盗集团的陆上老巢,一劳永逸地除去这些海上的祸患。但是苏丹奥玛纳对于自己的战斗能力太过自信了,他所制定的剿灭海盗的战略出现了明显的失误,使得另一支小型船队虽然在近岸地区跟随其后,但和苏丹的战船难以相互照应,这个失误被狡猾的海盗们把握住了。海盗们让过苏丹的战船之后,3艘海盗船突然从一个小海湾中杀出来,让苏丹奥玛纳的船队首尾不能相顾。不一会儿,苏丹奥玛纳及其手下就全部被杀。苏丹奥玛纳的死使查瓦锡姆海盗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们庆幸他们除掉了他们最大的也是最坚决的敌人。

此后,查瓦锡姆海盗气势更加嚣张了,他们频繁地袭击英国来往的船队,劫掠货物。这引起了英国政府和当地一些希望与英国人发展正常贸易的阿拉伯人的强烈不满。

西方殖民者与查瓦锡姆海盗集团的斗争

“如果贵国政府能够组织一支讨伐船队,我愿意亲自率队追捕查瓦锡姆海盗!”19世纪初,马斯喀特人戴维·锡通船长劝说英国政府。

这样,查瓦锡姆海盗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他们多次袭击英国船队的行动都以失败告终,反而损失了不少有生力量。

“我们可以进行和平谈判来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英国殖民当局趁机提出要求。

查瓦锡姆海盗虽然万般不情愿,但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同意了坐在谈判桌前。

孟买的英国殖民当局和查瓦锡姆海盗进行了长时间的艰难谈判后,双方于1806年在今天伊朗的阿巴斯港签订了协议。协议规定:

一、查瓦锡姆海盗将抢劫的英国船只悉数归还英国殖民当局,并支付赔偿损失,保证不再侵犯英国船只的利益。

二、作为报偿,英国殖民当局允许查瓦锡姆人在苏拉特和孟加拉之间的地区与英国商人进行正常的贸易。

英国人以为印度洋从此将会风平浪静。

然而,查瓦锡姆海盗集团只是在英国人的武力下不得不作出的妥协之举。

1808年4月,查瓦锡姆海盗集团又对一艘英国军舰“菲里”号发起了攻击。查瓦锡姆海盗们本来很自信,认为一艘仅装备了6门火炮的英国小舰船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大的威胁。然而结果却是查瓦锡姆海盗们被打得损失惨重。

为了报复英国殖民者,几个月之后,查瓦锡姆海盗们袭击了一艘从布什尔返回的英国驻波斯大使布里杰斯乘坐的“锡尔弗”号。当时,并“锡尔弗”号有两艘军舰护航,查瓦锡姆海盗们趁着“锡尔弗”号落后于护航军舰时,突然将“锡尔弗”号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战斗,英国船上的22名船员全部被打死,舰长格莱姆本人也身负重伤,被海盗们俘虏。然而海盗们却在返回的途中遭遇到了其中一艘护航舰“内雷伊德”号。刚刚经过激战的查瓦锡姆海盗已经没有力量继续作战,结果才抢到手不久的“锡尔弗”号及舰长格莱姆都被英国军舰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