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不闲居集
38242200000088

第88章 茬《当代学者自选文库》

前些日子我较为认真地读完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学苑英华”,眼下我已购读了庞朴先生的《蓟门散思》、季羡林先生的《朗润琐言》、李亦园先生的《人类的视野》、金克木先生的《文化栀言》、杜维明先生的《一阳来复》、李学勤先生的《失落的文明》、汤一介先生的《昔不至今》、******先生的《论士衡史》、张岱年先生的《宇宙与人生》、周策纵先生的《弃园文粹》、任继愈先生的《天人之际》、林毓生先生的《热烈与冷静》、许倬云先生的《历史分光镜》、程千帆先生的《俭腹抄》及萧篷父先生的《吹沙纪程》、饶宗颐先生的《澄心论萃》等16本。这套书好就好在它的编纂方式比一般学术著作要独特些,它荟萃了海内外华人学者在学术研究成果中的华彩乐段。一卷在握,可含英咀华,探无穷意蕴,领略学苑之中光彩照人的大家风范,获益得惠无穷。我这里还要非常郑重地介绍一套由安徽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这套书选收了我国当代人文社科领域内著名学者,如季羡林、张岱年、钱仲联、周振甫、王利器、张中行等80岁以上的老一辈学者,也有汤一介、戴逸、吴小如、周汝昌、王运熙、唐振常、庞朴等70多岁的一代学者,还有傅璇琮、金开诚、袁行霈、李学勤、叶秀山、谢冕等60岁左右的晚一辈学者。我有幸先得两册已读过,说句心里话,这套书库编辑的确是精心策划的,比如这里面的季羡林、张岱年、汤一介、庞朴、李学勤等诸位先生,“学苑英华”丛书中就已收入,此文库的精选文章,首先不可雷同,编者注意到了这一点,特请学者自选文稿,把自己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重要章节选出,使读者阅读后备感亲切,走近学者,聆听教诲。如我曾认真地拜读过亦师亦友的叶秀山先生的大著《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82年版)、《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版)。坦白地说,限于自己的浅陋学识,在读这两本书时我是很艰辛,很难得要领,而这次《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叶秀山卷》,由叶先生本人遴选其中精辟的章节,领我再去拜谒苏格拉底,探研他那深奥的哲学思想,的确免去许多劳累。无疑,这套文库的确以学者严谨的治学作风将自己多年来学术研究之精华展示在人们面前。我曾拜访过这套书的责任编辑唐元明先生。他说,这套书的出版首先得钦佩社内领导群体的胆识,再次感谢众学者给予的支持。我们在策划和组稿中是很顺利的。特别是学者们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作风和虚怀若谷、平易谦和的态度感人至深。当我们收读那一篇篇充满思想、理性和学术魅力的文章,往往沉潜往复、吟味再四,更使人击节赞叹,不能自已,有时甚至浑然忘却具体编辑劳作的繁屑之苦,视为含英咀华的赏心乐事、快慰己任。这套文库最大的特色我认为不论从哪方面看,它全方位的注重了每位学者思想的创新、意蕴的丰赡、学理的规范和影响的深广,以求能够跨越时空,传诸久远。

它的可读性无须我再多言。

我是从不爱说过誉之词的。但这套文库我无法不多谈几句。它不仅把学者们那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学术精华展现在读者面前,责任编辑还特邀请诸位学者撰写自序、自传和主要著作目录,以便让读者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诸位学者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和学术风貌。自序、自传的文字都不长,特别自序文章,还有着一种导读的意味,讲述着所选文章的要旨。如叶秀山先生的自序,不仅详细地讲述其文集要旨,还自谦地讲述他自己有关学术工作的话:“哲学无他,学以致思也。上智者小学而大思;下智者大学而小思;得乎其中者以学养思。唯不学不思者无救。余中庸之材,读书不敢懈怠,若有所思,不亦乐乎。”此话何等好啊,足可当作我从事学习与文史研究工作之座右铭,我更以为“读书不敢懈怠”乃是诸位学者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学术上丰硕成果的真经也。

(原载1999年12月18日《新闻出版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