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不闲居集
38242200000067

第67章 书生意气赤子情怀

徐子芳先生,一位活跃在散文、新诗和报告文学领域的新作家,近年来频频在报刊上发表那平仄押韵要求绝对严格的旧体诗,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惊叹。如2000年5月23日,中国现代文学新馆在北京举行隆重的开馆典礼,他正在北京出席全国文学院联席会议,有幸被邀请参加。散会归来不久,《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出版专刊》和《文摘周刊》等报刊都先后用大篇幅登载了他的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开馆试笔》十四首旧体诗词新作。这个例子足以说明他旧体诗词创作数量之多、速度之快了。他的诗词内容取材面宽,不拘一格,不仅为人而作,为事而吟,更是寄情抒怀,袒露心扉。朋友的成功,也是我的幸福。我为之喝彩。子芳兄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我俩相识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那时他任****安徽日报社党委委员,主持文艺副刊,常约我为其副刊服务,搞装帧设计,尽管那时他为人作嫁衣忙得不亦乐乎,可他手中的那支笔从没有停息过,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报告文学集《陶铸生命的最后四十三天》,近20万字;1986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集《散花集》,10多万字;198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诗集《******诗传》,2600余行;1988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报告文学集《歌女.天涯》,23万字,此书被列入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丛书”,还有散文集《旋转的世界》、新诗集《青春有约》等。其成果仅为他已出版过的专集,散见报刊的新诗、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作品不在其列。由此可见他是极其勤奋地笔耕着。他曾说过:“我写得毫不轻松畅快。

这不仅仅是指艺术性来说的,它还包括时间和环境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不否认有人能倚马千言,大笔如椽,但也得承认时间和环境对于成功者的孕育之功。……莫嗟叹时间和环境的无情,须知流水向东也复西。要紧的是争分夺秒,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用之以勤,是能补拙裁曲的。”(徐子芳《散花集》后记)

子芳兄与我同龄,他的天赋比我聪颖,受故乡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所特有的美德及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受故乡朴素纯洁的乡土民间文化精华的洗礼,直面人生,感悟出那清词隽语,寄至性至情于生花之妙笔,咏叹苦难的过去、坎坷的往日,讴歌灿烂的今天和辉煌的明日。他的经历就是一首波澜壮阔而又荡气回肠的好诗。他把清新、优雅、典丽、和谐的美学思想化为最敏感,最丰盈,也最能把握和传达真情的文学语言,大展才智,撩拨读者心弦,唱出或委婉或激越或高亢或壮阔的美妙动听的生活之歌,走在洒满阳光和鲜花的文学大道上。同时,子芳兄又在诗的国度抒发喜怒哀乐,向诗的沃野更有激情地喷洒彩雨,滋润枯竭,催发灵苗。于今,他在悄悄地停下新诗、散文和报告文学创作之时,竟钟情于旧体诗词的创作,这不能不说他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前苏联哲学家彼得斯在他的著作《发挥您的潜能》中明确指出:“至少可以从理论上说,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是不可穷尽的。我们绝没有在任何地方达到了我们能力的巅峰状态。大脑的潜能从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我认识的诸多师友中,就有很多人证明了他这一论断的正确。可以举文学艺术界中艺兼众美的并获得很高成就的大家,二十世纪中的有李叔同、丰子恺、徐悲鸿、钱君匋、曹辛之、王森然、冯骥才等为例。眼下,子芳兄虽不能和他们比肩,但他正在拓宽自己的文学领域,充分发挥自身才智的潜能,以展示自身能力的巅峰状态而努力拼搏。这不,他不断发表的旧体诗词正向人们展示自我,真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学创作潜力是无限的,更是无穷尽的。写诗难,写旧体诗更难。写旧体诗词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子芳兄原本写新诗,他的诗作是灵魂的投入,抒真情实感,曾打动过多少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锲说他的新诗“确实有不少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能使人感到欣喜的好诗。”那么,子芳兄的诗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地奉献给人们,我以为除他扎根生活源于生活外,更重要的是他博览群书,熟读深研古典名著,在批判中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兼融民间文学加以发展。有人认为子芳兄是突发性的创作旧体诗词,我以为并非如此,这是他积累所致。所以他的诗词就不枯燥乏味,而是平中出奇,朴中有巧,语庄意深,厚重殷实,极富理趣。总之,他的旧体诗词创作态度是很严谨的。据我所知,他的诗词在报刊公开发表后,这次收进集子时,又几经推敲修改才付梓的。

综览子芳兄的文学作品,我惊喜地发现他在创作的进程中,不仅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而是在不断探索寻求中国古典美学关于文学审美本质理论的指导意义,极力把散文写得纯美些,让报告文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特别是在涛词创作中,他深谙******关于“有情而后著之于诗始美且雅”(《讲堂录》)论断的真谛,极力把诗词在记事议人述景等方面写得恬淡冲穆,含滋蕴彩,清隽典丽,生意盎然;让人读起来清气扑面,雅洁淡远,清朗疏快,颇饶余味。我以为这就是徐子芳的美学追求,更是他把审美的理念和感知想象,融汇一体的理解并赋予文学创作实践中去。天道酬勤,徐子芳先生晨诵夜读,夕煅朝磨,笔耕不辍,当期诗词自树高格,一展书生意气,赤子情怀。对此,我深信不疑。

2000年9月10月于舍肥不闲居

(原载《徐子芳诗词选》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