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不闲居集
38242200000060

第60章 他留住永恒的瞬间——记摄影艺术家张恣宽

张恣宽,我是先知其名后识其人的,在报刊上我见过他许多摄影作品,有新闻图片,也有摄影艺术作品,不说幅幅臻美,那还是相当不错的。他的作品涉及面很宽,山水、人物、花鸟,那真是人间万象、市井民俗、凡人壮举、明山秀水、奇花异草等等等等,生活中的真善美瞬间百态都逃不过他那双敏锐的目光,由他快速的举动而变成永恒。我原本也是一名报刊社的编辑记者,也曾揣过17年照相机,我深知一名摄影记者的甘苦,每幅作品都来之不易。它不同于绘画,把平日里搜集来的第一手资料加以理解后,可以关门在家进行再创作,而摄影就必须身临现场,亲近生活、仔细观察、耐心等待、抓住瞬间,否则是无法创作出任何一幅感人的新闻图片,摄影艺术作品更为难得。由于张恣宽的摄影作品,不管属新闻性的还是属艺术性,给我的感觉是质朴真诚、构图纯美、用光独到,确实高我一筹,让我咋舌惊叹,使我误认为他是一名资深的老摄影家。当我八年前参加省政协每年一届的全会时,我在友人的介绍下认识了他。他相当年轻,壮实的身材、黝黑的脸膛,唯有他那双眸告诉我,他所具有的才智和热诚。只见他在会上端着相机忙里忙外地采访着,他所拍的新闻照片频频发表在会议期间省内报刊上。当时都忙,只是认识而已,缺少了解,但见他默默地工作,毫不摆谱、拿势地表现自我,给我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也可能是前世有缘、今生有约,很快我俩成了朋友。尽管平日里不过多交往,但相聚时是无话不谈,我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朋友,张恣宽是可交的,相处间无须设防。记得有一次,他的一幅《养鹊姑娘》,这是我省唯一的一幅入选第六届全国新闻影展作品,我向他祝贺并询问情况时,他没有炫耀张扬自己,而是递给我一本1994年9月号《大众摄影》,告诉了我一切。他应约为该刊写了一篇题为《我拍灰喜鹊》的文章,发表在刊物上。无疑这篇文章又让我重新认识了张恣宽,他不仅照片拍得好,而且文章写得也美。这就难怪他的摄影作品的内含底蕴是如此深邃耐看,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他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美学思想,及其较好的悟性与灵气。

张恣宽没有较高的学历,更没有投师名门,而是凭着不辞辛劳、不懈拼搏、刻苦自学、执著追求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出生于1953年5月,舒城县一个极其普通的工人家庭。初中毕业后下放农村参加劳动锻炼,1974年经推荐入淮南电校,毕业后分配到电力试验研究所,1978年开始与摄影结缘,没料到自1980年发表第一幅摄影作品后,一发而不可收,迄今已发表作品3000余幅。1984年调入省新闻图片社,供职于《安徽画报》社当记者。他热爱摄影事业,正如他自己调侃所言,他特别喜欢按动快门的那一瞬间,一声“咔嚓”如同美妙的乐曲使自己激动不已。要知道那清脆的一声是他在完成一种创作思想,体现一种美学情趣,展示一种才智积累,表现一种瞬间永恒。眼下,张恣宽正年轻,由于他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他一定会在默默的耕耘中获得更好更大的成就,我期盼着并祝福他。我为朋友的成功而光荣和骄傲。

(原载《安徽民进}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