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不闲居集
38242200000054

第54章 寂寞无声苦攀登——议女画家张继平其人其画

天地是无私的,它把明山秀水、千丘万壑、虫鸟禽兽、群芳树木,统统奉献于人类,为人类的生活增添几多情趣,是那般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又是那么争妍斗丽、姹紫嫣红,真可谓韵致丰采,精妙绝伦。而我们勤劳聪颖的先民们,未敢一刻忘怀天地无私的馈赠,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地诞生画家,泼墨戏彩,描绘出无数自然画像,世代相传。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真情。”(《文选.鲁灵光殿赋》)在人类历史上,绘画始终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时代的进步,是推动绘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客观规律。由于绘画发展的历史继承性,这就又有了绘画的自身规律。

古代的绘画对今天的绘画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时代的进步,如今也不知有多少画家为之苦思冥想,变革创新,乃至超越自我去开拓新路,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语言,在宏伟的艺术殿堂寻觅一方属于自己的位置,那怕很小甚至很不起眼一方属于自己的位置。谈何容易,难啊!

一批又一批的艺坛同仁,不畏艰辛,不懈拼搏,勇敢探索,苦苦追求着。喜看其问卓然有成者正昂首阔步地迈进艺术殿堂门前那高高的台阶,我为之欢欣鼓舞,高声喝彩和鼓掌。也就在其间我看见了她的身影。此时,她并没有刻意去打扮自己,衣着朴素,似乎裤腿还沾着寻访名山大川写生时的尘土和露水,与同道的艺友们携手并肩地用一步一个台阶那稳健的步伐前进着,她就是刚过不惑之年的我省女画家张继平。我问她,在登阶而上的时刻有何感想,她淡淡地笑着告诉我说,她苦苦寻着这条通向她最为向往的艺术殿堂的路,不仅寻得很累,而且找得十分艰难,她还说她一直是在满山的荆棘中摸索着前进的。天啦,说得轻松,哪里是在摸索前进,分明是在那坎坷弯曲而又长满荆棘的山道上坚韧地挣扎着。美学家郭因先生看到她,带有长辈的口吻心疼地说,继平很累,人累得很憔悴,心累得很痛楚。她是在挑着家庭与工作两副重担,在平平庸庸的现实生活中去苦苦追求艺术的不平庸的。

我听了这番话颇有同感。

张继平,1953年出生于上海,因为父母都是革命军人,住居不定。仅一岁她就随父母来到山东曲阜。刚四岁又跟父母来到科尔沁草原。或许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给了小继平以灵气,草原的旷野又给了她“豪气”,在军营里她成了一个出名的“假小子”。她很讲义气,爱打抱不平,谁弱她就主动去帮助谁。直到十二岁,她又随父母南下,在古庐州安营扎寨。辗转的军旅生活,艰苦的生活条件,竟使得她养成了一种不畏艰辛,不怕苦累的韧性,为她后来在艺术事业中奋斗打下了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小继平原本想长大了当一名医生去解救人世间被病魔纠缠的受苦难之人,而事与愿违。十年****时期她因为多病,免去下放,留在父母身边,无趣而又无奈地生活,逼使她走上书画这条当时很不景气的路。意外的是字画竟医治好了她的病,父母为之高兴,小继平也来了个全身心的投入。1972年,她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美术科,开始较为系统地接受艺术教育。1975年毕业后,分配在安徽幻灯制片厂从事美术工作。别看这个单位小,但条件并不差,特别是对搞美术工作非常适宜,在较宽松的环境里,你可以背着画夹去亲近生活,投入大自然中写生,收集素材搞创作。继平如鱼得水,和画友们结伴而行,攀登、徜徉、流连于自然山川之中。说来有趣,继平今日专攻山水画创作,纯属偶然。她原本学的是中国画人物,一次进大别山去作人物写生,她竟神使鬼差般地迷上了山水画,画了一小摞山水写生稿。回到合肥她竟如痴如醉地练起了中国画山水。得知省图书馆有傅抱石先生山水画册,她就一头扎进图书馆着迷地临摹先生画稿。

一月之余,颇有收获。就在这时,她又意外地被邀请为图书馆贵宾厅作画。这一偶然的机会,使继平崭露头角。她画的《大别山中》不仅挂在了省图书馆贵宾厅墙上,而且还刊登在《安徽日报》上。这结果让她自己也感到突然,就是这么一幅画竟成了她艺术道路上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她就把为祖国锦绣河山造像当成了一生最神圣的目标。为打下坚实的中国画笔墨技巧,她没日没夜临摹石涛、渐江、八大山人、黄宾虹等众多先贤佳作,从中感悟风气韵度及心源意境,在提高技法的同时,她更注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孩提时代,母亲把自己读到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改为故事讲给继平听,那融汇在故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她得到潜移默化的教益。天赋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学的补充,张继平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到处寻找可以湿润的琼浆。她一边潜心习画,一边苦心读书,为了勉励自己她给画室起名“衔石小屋”。那“衔石小屋”外的她,一扫“衔石小屋”内娴静而又沉着地刻意学画时的神态,显现出她那“假小子”的真相,少有女儿家花前月下的日子。只要一有机会,她就背着鼓鼓囊囊的行李、画具,匆忙外出了。在风景秀丽的黄山,在碧波荡漾的青弋江上;在险峻陡峭的华山之巅,在湍急奔流的三峡;在风景奇秀的峨嵋山顶,在宁静幽美的千岛湖……都留下她那纤弱却很坚强的身影。她用心记下了山川的倩影,她把发现的欣喜与惊叹,旅途的艰辛和愉悦,统统纳入笔端。

张继平很聪明,她“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会”(唐.李嗣真《续画品录》),使她“五岳储心胸、峥嵘出笔底”(《昂仲熊》)。

她凭着聪颖与胆识,以年轻人特有的敏感,把对生活的满腔爱恋转化为酣畅淋漓的笔墨情趣,创作出一批令人赞叹的中国山水画作品。1982年,她的三幅作品在美国加尼福利亚圣福西艺术博物馆展出。1984年,她的作品《山长青水长流》选刊在香港《文汇报》。1987年,她的二幅作品选人安徽现代中国画展赴西德汉诺威市展出。1988年,她的《乐山凌云寺》获国际牡丹杯书画大奖赛优秀奖。1989年,《大河奔流》入选建国四十周年安徽省书画展并获奖。1990年,她的作品《山亭文绘图》荣获安徽省第二届妇女书画展一等奖。1991年,她创作的《青松赞》被******纪念馆收藏。《寒江图》入选全国第一届当代中国山水画邀请展,在台湾展出。1992年,《山居图》入选中国当代女书画家作品大展,就在这年,她还荣获加拿大第一届枫叶奖(国际)中国书画创作展佳作奖。1989年3月和1992年3月,她与画友在安徽画廊和上海朵云轩画廊举办四人作品联展,均受到观众好评。近年来她不断有新作问世,美术界和美术评论界均有所反映。报刊经常刊有她的画作和美术理论文章,同时也经常刊有对她其画其人评述的文章。张继平并不为此飘飘然,依旧默默地奋斗着、思索着、寻找着、捕捉着、描绘着、书写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张继平用顽强的毅力为自我奋斗铺平道路,她战胜不时困扰的病魔,不顾劳累地为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尽责尽力,她默默地在年迈的双亲膝前力尽孝道,让老人欢心地安度晚年。她不愿重复自己所经历过的艺术之路而不懈地探索新路,她在艺术实践漫长岁月中从未放弃理论研究,她在潜心于艺术追求之时也从没有影响本职工作,一直坚持着业余创作。正为此,张继平“一步步臻于成熟,臻于完美。她付出了较男儿更多的体力和精力,终于走上了通往成功的路途。”

(《万水千山总是情——访衔石小屋张继平》)她不仅画作屡屡获奖,而且在《安徽新戏》杂志社任编辑部主任、美术编辑之时,她责编的封面设计在省期刊评奖中获奖,个人荣获“华东田汉戏剧奖编辑奖”。我真为继平高兴。此时此刻,我格外赞同郭因先生对她的评说,“我不想对她今天的作品打满分,因为她的文化底蕴在不断深厚,她的艺术构思在日趋新奇,她的表现技巧在日趋成熟洗练并在不断变化。因为明天的她一定会超越今天的她。”这番话是何等中肯和带有预见性。

也就是近两年的事,耳闻张继平在“赶新潮”,画出的画与过去判若两人,开始我不信。在去年一次大型画展上,我看到了她的几幅新作,确实令我耳目一新。我不同意某些人所言的这是“赶新潮”,这分明是一个画家在继承传统之后而又不囿于传统的一种探索精神,她仅仅用脑子“迁想”了一点而已。这番道理古人都曾明示过:“凡画入门,必须各家指点,令理路大通,然后不妨各成一家,甚而青出于蓝,未可知者。”(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传授》)那么,张继平在作画过程中采用了一点新的构想和技法,凭借名山大川赋于她的灵气,大胆地在传统绘画的技艺法规中摆弄了两笔凝重的色块,这又能算作什么呢?她是把中西方文化融汇,把具象与抽象结合,努力把握画外那种格外重要的东西,并增进自己的学识、修养和素质。《三山半落青天外》是她1997年创作的,画正中一块是她依传统的技艺精心勾勒出的山水屋云,而左右以对称陈设了一个黑色的三角形和一块黑色的不等形,乍看很扎眼,但如果你能耐下性子静观此画,就让你感到画面是那般和谐,给观者一种美感。这可以说她以意胜而造境,在描绘的景物措置上争取了更大的自由,来充分而又强烈地抒发主观的“情”与“意”,营造着一种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这就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艺术意境不仅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

这是一种进步和升华,值得庆贺和期待。庆贺她不再泥于古拘于今,如果是那样,她的画只能停留在1987年所创作的《山形依旧枕寒流》或1990年所画的《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那种风格上,满纸师痕,难以找到属于她自己的笔痕。张继平聪明就聪明在她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她仰问高山,巍巍高山依旧,“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涌,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她问长者,石涛日:“我于古何师而不化之有?”董其昌日:“集其大成,自出杼轴。”白石翁一言蔽之,“似我者死!”

于是,她很快从困惑中冲出来,以“迁想”求“妙得”,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沉稳的心境,甘于寂寞,一边不停息地研磨中国传统绘画技艺的诀窍,一边忙里偷闲研读画史、画论、文学名著等,以求让更多的文艺界大师领她步入一个新的境地去深造一番,去体悟他们的苦心匠意,寻求与他们心灵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并用其升华的学习心得撰写论文见于报刊,无形地给自己加压,逼自己去闯她理想中的路,营造出那怕极小范围属于自己的领地。

峰高无坦途,艰辛苦登攀。凡有事业心的人都在为之努力,张继平亦如此。明知面前横着的高山只有坎坷的、长满荆棘的、似有非有的小道,并无早已铺就的石阶可拾级而上,而她无所畏惧,自打登程之时,她就作好了一切思想和心理准备,她只有一个信念,为了感谢天地的无私,她要凭借自己拥有的才华去描绘大自然,让那温馨的春光,金黄的秋色,浪漫的夏日,寂静的冬意,通过她的画笔留住而永不消逝。她要为艺术而无私地奉献。

因为有了这个信念,她顽强地坚定地与艺友们携手并进,昂首向前。我打心眼里佩服她的毅力与勇气。尽管张继平已卓有成就,但她尚属年轻,前程是远大的,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她今后的艺术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仍然会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我深信,不凡的张继平依旧会勇往直前,为搏得辉煌而继续不懈地拼搏和奋斗。

我真诚地祝福她,并期等着她那辉煌的时刻早日到来!

(原载《安徽新戏》199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