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38239600000006

第6章 明朝(6)

东林书院

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是北宋学者杨时创建的,因为他十分喜爱庐山的东林景色,故以此命名书院。明代的东林党即得名于东林书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名联,就是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明万历年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争“国本”和荐“阁员”触怒神宗皇帝和内阁首辅王锡爵,被革职后回到家乡无锡。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等资助下,他修复了被废弃的东林书院,偕同高攀龙、钱一本、史孟麟等人讲学其中。他们发表政见,揭露腐败,甚至干预朝政,影响极广。

万历三十二年十月,他们制定《东林会约》,发起东林大会,被反对派称为东林党。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体的政治集团,主张革新政治,挽救明王朝的统治。他们反对矿监税使对商民的掠夺,反对贵族大地主垄断朝政,主张开放言路,要求参与时政,遭到贵族大地主的嫉恨。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因弹劾魏忠贤被捕,与黄尊素、周顺昌等都遭杀害。魏忠贤使人编《三朝要典》,打击东林党,更唆使其党羽造作《东林点将录》等文件,想把东党人一网打尽。明天启七年,思宗(崇祯皇帝)即位后,逮捕魏忠贤阉党,起用被禁锢(禁止做官)的东林党人。但此时国事日非,东林党人纵有救世良策,也无力回天了。现在的东林书院房舍,是1947年时,吴敬恒、唐文治等30人发起重修的。

魏忠贤权势熏天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是嘉靖皇帝的孙子,1572年至1620年在位。他10岁即位,初年由张居正执政,成年亲政后不视朝30余年,大兴土木。朱翊钧爱财如命,是个有名的大财迷,特别贪爱财宝。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是明神宗的长子,他在万历年间得到东林党人帮助,好不容易才当上太子,登上帝位更是又等待了20年。可惜他仅在位1个月,就一命呜呼,由他15岁的儿子朱由校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天启。38这时在辽东战场明军屡败于后金(清),白莲教在山东揭竿而起,而朱由校尤好声色犬马,宠信乳母客氏和太监魏忠贤,纵容其大肆打击屠杀东林党人,错误干预辽东军事战略。朱由校从小就贪玩,后来又由太监魏忠贤教唆,整天斗鸡走狗,还特别喜欢做木匠活,盖房子,对国事懒得管,全让魏忠贤一帮阉党操纵,他自己则盖了房子又拆,拆了又盖。皇帝这样,国家的事怎么好得了?魏忠贤(?-1627)是河北肃宁人。小时候是一个无赖。万历年间因为赌博输光而自宫,改名李进忠,入宫当了宦官。因为在宫中认识皇长孙的乳娘客氏,而互相勾结。光宗死,皇长孙朱由校即位为熹宗,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进忠也被提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复魏姓,赐名忠贤,从此和客氏狼狈为奸。1623年,魏忠贤兼掌东厂,明朝政治更加腐朽黑暗。东林党人杨涟首先发难,上疏弹劾其二十四大罪,魏忠贤因此痛恨东林党人,仗势先后罢斥大学士叶向高、吏部尚书赵南星等数十人,又在朝廷和地方遍置死党。1625年,魏忠贤逮捕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章等六人,牵入名将熊廷弼案中处死。

第二年,又捕杀东林党人高攀龙、周顺昌等人。在残酷镇压的同时,魏忠贤又指使他的党羽顾秉谦等修撰《三朝要典》一书,极力诋毁东林党人及正直朝臣。又下令拆毁全国书院,禁止讲学,压制言论。朝中大权都落到魏忠贤手中,皇宫内有王体乾等30余人为左右拥护;朝廷外有文臣崔呈秀等“五虎”、“五彪”,还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大小爪牙。地方的党羽爪牙为取悦魏忠贤,争相为之立生祠,其生祠竟然遍布全国。他又诬杀边将,在边境重地安插亲信,伪冒边功。朝廷百官的章奏须经他允许方可办理。每次外出,随众万数,所到之处,都有士大夫跪拜,献媚者甚至高呼魏忠贤为“九千岁”。1627年,明熹宗病死,其弟信王朱由检即位,这人就是明思宗崇祯皇帝。崇祯平素知道魏忠贤之罪恶,即位后,嘉兴贡生钱嘉征上书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明思宗下诏贬魏忠贤去凤阳守皇帝的祖陵,然后下令逮捕治罪。魏忠贤行至阜城,畏罪自杀。明思宗下诏将其磔(把肢体分裂的一种酷刑)尸,悬首河间(今河北河间市),又处死客氏,结束了明代政治史上宦官专权最黑暗的一页。

努尔哈赤

明王朝政治越来越腐败,边防也越来越松弛,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的一支——建州女真趁机扩大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它的领袖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生于明建州左卫(今辽宁省新宾县)一个满族(女真族)奴隶主的家庭里。其祖父觉昌安,其父塔克世,都曾先后担任过明朝的官职,史籍中有的说是“都督”,有的说是“都督佥事”。明万历十一年,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带引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努尔哈赤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到消息,带着塔克世到古勒寨探望孙女。正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努尔哈赤痛哭了一场,葬了他的祖父、父亲,但是想到自己的力量太小,不敢得罪明军,就把一股怨恨全集中在尼堪外兰身上。他跑到明朝官吏那里说:“杀我的祖父、父亲是尼堪外兰,只要你们把尼堪外兰交给我,我也就甘心了。”明朝官吏只把他祖父、父亲的遗体交还他,但不肯交出尼堪外兰。努尔哈赤满腔悲愤回到家里,翻出了他父亲留下的13副盔甲,分发给他手下兵士,向士伦城进攻。努尔哈赤英勇善战,尼堪外兰不是他的对手,狼狈逃走。努尔哈赤攻克了土伦城,继续追击,趁机又征服了建州女真的一些部落。尼堪外兰东奔西窜,最后逃到了鄂勒珲(今齐齐哈尔附近),请求明军保护。努尔哈赤也追到那里。

明军看他不肯罢休,怕因此引起战争,就让努尔哈赤杀了尼堪外兰。努尔哈赤灭了尼堪外兰,声势越来越大。过了几年,统一了建州女真。这就引起女真族其他部的恐慌。当时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海西女真中有个叶赫部最强。公元1593努尔哈赤年,叶赫部联合了女真、蒙古九个部落,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听到九部联军来攻,事先做好迎战的准备。他在敌军来路上,埋伏了精兵;在路旁山岭边,安放了滚木石块。一切安排妥当,他就安安稳稳睡起觉来。第二天,建州派出的探子回报敌兵人数众多,将士们听了也有点害怕。努尔哈赤就解释说:“别害怕,现在我们占据险要地形,敌兵虽然多,不过是乌合之众,一定互相观望。如有哪一个领兵先攻,我们就杀他两个头目,不怕他们不退。”

九部联军到了古勒山下,建州兵在山上严阵以待,先派出一百骑兵迎战。叶赫部一个头目冲来,马被木桩绊倒,建州兵士去把他杀了,另一头目看到这情景也吓昏过去。这一来,九部联军没有统一指挥,四散逃窜,努尔哈赤乘胜追击,击败了叶赫部。又过了几年,基本统一了女真族各部。为了有利于作战和生产,努尔哈赤把女真人编为八个旗,即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分别以不同的旗帜颜色命名和作为标志。作为军队最高统帅,努尔哈赤还亲自统领黄旗、镶黄旗,其余六旗由其子、弟统领。同时在经济和文化上,也都有所建树,开矿冶铁、制造兵器,发展手工业,放养柞蚕,种植粮食,还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称为满文。1608年起努尔哈赤停止向明朝进贡。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原是建州县,在今辽宁新宾)建都,自称大汗,定国号为后金,年号天命。1618年,努尔哈赤召集八旗首领,商议如何对付明朝的大计,尔后与众将誓师,宣布与明朝为敌,说有七件事同明朝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这第一恨就是明朝无端挑衅,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因这最大仇恨,要与明朝不共戴天,决定出兵讨伐明朝。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开始向明朝宣战。他公布了《七大恨》的檄文,以示师出有名。八旗儿郎挥师南下,短短八九年间,抚顺、清河、开原、铁岭、辽阳、沈阳、广宁等明朝在辽东辽西的军事重镇先后落入后金军队之手。特别是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使明、后金之间的力量对比、战争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后金开始上升,而明朝则一天天转为守势。努尔哈赤所向披靡,马鞭几乎指到了山海关。但就在这时,68岁的马上皇帝努尔哈赤,在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市)遭到了明朝大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努尔哈赤中炮受伤,兵退盛京(沈阳),不久,忧郁成疾,死于背痈。这时是明天启六年,公历1626年。努尔哈赤死后第三年,葬于福陵。

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在他死后十年,便改国号为“清”,因此,努尔哈赤不仅是名义上的,也更是实际上的清朝奠基人,是清代“第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