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按摩大全
38236100000012

第12章 穴位按摩的辅助用具(7)

祛风泻火、利胆明目。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目痛、眼睑下垂、面瘫、迎风流泪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方向可由内向外,也可由外向内。每日2次,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近视、夜盲、面神经麻痹等疾病。

头临泣

取穴方法

在头部,目正视时瞳孔正上方,入前发际0.5寸头维与神庭连线的中点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泻热祛风、清脑明目。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头痛、目眩、流泪、鼻塞、鼻渊、小儿惊风、癫痫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结膜炎、鼻窦炎及慢性鼻炎等疾病。当意识模糊不清时,可刺激此穴位。

风池

取穴方法

耳朵后下方靠近发际的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祛风解表、清头明目。属足少阳胆经,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癫痫、中风、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出血、鼻渊、耳鸣、咽喉肿痛、感冒、颈项疼痛。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由下往上的运动。每日2次,每次2分钟。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高血压,半身不遂,脑动脉硬化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现多用于治疗视神经萎缩和胃炎等疾病。

(2)突眼症。配合天柱、足三里、三阴交同时使用,力度适中。

太阳

取穴方法

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左右各一。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头明目。属经外奇穴,可治疗头痛、目疾、鼻炎、口眼斜、鼻渊等疾病。还可以减缓眼睛疲劳,促进血液与淋巴液的循环,能使肌肤美容。

按摩保健

用手指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1分钟左右,每个方向各做1次。每日可以做10次左右。力度逐渐加强。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结膜炎、眼睑炎、视神经萎缩、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治头痛时可配合印堂使用。

鱼腰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在额部,目正视时瞳孔正上方,在眉毛中。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头明目。属经外奇穴,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眼睑下垂、眼睑蠕动、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视网膜出血、面神经麻痹、近视等疾病。

印堂

取穴方法

在额部,在两眉头之间。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热散风、镇静安神。属经外奇穴,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塞、鼻渊、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塞、高血压等疾病,尤善于治疗头痛。

腰背部穴位

大椎

取穴方法

人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防风解表、清热通里。属督脉,可治疗疟疾、咳嗽、气喘、癫痫、小儿惊风、感冒、风疹、头项颈痛、呕吐,还可治疗湿疹、青春痘、荨麻疹等疾病。兼具美容的功效。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每次按压2分钟左右。平常按压大椎穴,也可以增强人的性功能。

疾病治疗

(1)感冒。按摩此穴5分钟,力度以感到疼痛为宜,用温灸效果较好。

(2)荨麻疹。按摩此穴、时间、力度同治疗感冒一样。

(3)疟疾。按压此穴,力度一定要重。在疟疾发作前1.5小时左右放血可改善症状。

身柱

取穴方法

在背部,身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宣肺止咳、宁心安神。属督脉,可治疗咳嗽、气喘、身热、癫痫、脊背强痛、抽筋、疔疮等疾病。按压此穴还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神经衰弱等疾病。

至阳

取穴方法

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宽胸理气、健脾调中。属督脉,可治疗黄疸、胸胁胀痛、身热、咳嗽、气喘、胃痛、脊背强痛等疾病。是改善肝功能的特效穴位之一。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压此穴,做环状运动。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炎等疾病。

命门

取穴方法

在腰部,身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培元固本、强健腰膆。属督脉,可治疗腰痛、遗精、下肢痿痹、阳痿、早泄、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尿、尿频、泄泻等疾病。能增加血液循环,瘦腰紧臀。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2)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配关元进行按摩,能迅速缓解此病。每日1次,每次30分钟,20次为1个疗程。针刺效果更好。

(3)精子减少症。配合肾俞、关元、中极同时使用。

腰阳关

取穴方法

在腰部,身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壮腰补肾、疏利关节。属督脉,可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等疾病。

按摩保健

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痛、类风湿病、小儿麻痹、盆腔炎、心肌梗死等疾病。

(2)腰扭伤。配合承山使用,力度适中。

长强

取穴方法

在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与****连线的中点处。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热利湿、调理下焦。属督脉,可治疗痔疮、脱肛、泄泻、便秘、腰痛、小儿惊风、尾骶骨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俯卧,双脚稍稍分开,用手指按、揉压此穴,每次按、揉4分钟,双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腰神经痛、癔病、泄泻、便秘等疾病。

(2)痔疮。配合承山使用,用力较大,时间较长。

天宗

取穴方法

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与第四胸椎相平。

穴位功效、适应证

疏风活络。属手太阳小肠经,可治疗肩胛疼痛、乳痈、气喘等疾病。也可以治疗乳腺炎,还可促进分泌乳汁。

按摩保健

患者俯卧,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面部浮肿、胸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2)乳腺炎。治疗时,一定要按照右病左取、左病右取的原则。也就是说左边有病,要按摩右边。一般要用三棱针放血,再加上拔罐吸脓。很少只用按摩的方法。

附分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二肋骨与第三肋骨之间,距中线约3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祛风散寒、舒筋活络。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颈项疼痛、上肢麻木、肩背拘急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肺炎、颈项部肌肉痉挛、肋间痛等疾病,另可配合大椎治疗颈项疼痛。

魄户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三肋骨与第四肋骨之间,距中线约3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止咳、平喘、利肺。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咳嗽、气喘、肺结核、肩背疼痛、颈部肌肉痉挛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炎等疾病。

膏肓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益气养血、补脾润肺。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咳嗽、气喘、阴虚盗汗、肺结核、健忘、遗精等疾病。也可以消除背部脂肪,达到瘦身的目的。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炎、健忘症等疾病。

神堂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宽胸、理气、宁心。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咳嗽、气喘、心痛、心悸、胸闷、背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但切记,按摩者一定要注意力度,因为此穴与心脏比较近,用力较重,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心脏负担。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心脏病、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膈关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宽胸利气、降逆止呕。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呕吐、呃逆、嗳气、厌食、颈背疼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胃出血、肋间神经痛等疾病。

大杼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疏风、清热、坚筋、益骨。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咳嗽、发热、头痛、肩背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颈椎病。

风门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祛风、清热、解表。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伤风、咳嗽、发热、颈部肌肉痉挛、胸背痛等,也是治疗感冒的特效穴位之一。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按摩此穴可预防疾病,尤其可预防感冒。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等疾病。

(2)支气管炎。配合大杼、大椎、肺俞使用。每日2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肺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宣肺、平喘、利气。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咳嗽、气喘、咳血、鼻塞、阴虚盗汗、皮肤瘙痒等疾病。当内脏有病时,按压此穴,患者会有痛感。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肺炎、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疾病。

厥阴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宁心止呕。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心痛、心悸、咳嗽、胸闷、呕吐等疾病。也可缓解精神紧张。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心脏病、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疾病。

心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宁心安神、调和营卫。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遗精、癫痫、狂症、咳嗽、吐血、阴虚盗汗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膈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理血、宽中、和胃。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呃逆、厌食、便血、咳嗽、气喘、吐血、盗汗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贫血、胃炎、肠炎等疾病。

肝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疏肝、利胆、明目。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黄疸、肋痛、脊背痛、目赤、视物不清、夜盲、吐血、鼻出血、眩晕、癫痫、狂症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1)多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胃炎、胃痉挛、神经衰弱、精神病、月经不调等疾病。

(2)眼睑下垂。配合脾俞同时操作。每日2次,每次3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胆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清肝利胆、理气清热。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黄疸、口苦、呕吐、厌食、肺结核、阴虚盗汗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等疾病。

脾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健脾、和胃、化湿。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消化不良、水肿、背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下垂、肝炎、糖尿病等疾病。

胃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健脾、和胃、降逆。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胃痛、呕吐、腹胀、肠鸣、胸胁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胃下垂、胃痉挛、胰腺炎、糖尿病等疾病。

三焦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调三经,利水道。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水肿、小便不利、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腰背疼痛等疾病。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尿不尽、胃炎、肠炎、肾炎、神经衰弱等疾病。

肾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穴位功效、适应证

补肾健腰。属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疾病。也可瘦身、瘦腿,改善肤色。

按摩保健

患者卧位,用两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压此穴。每次2分钟左右。

疾病治疗

多用于治疗肾炎、半身不遂、尿路感染等疾病。治疗尿毒症也有一定效果。

大肠俞

取穴方法

在背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