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锗邢亘古不变的圣湖之水,请你洗去我心中的烦忧!
大昭寺前的金色的高原夕阳,请你盈暖我麻木冷却的灵魂!
上一次来西藏,虽然是走的青藏线,却因为队长一意孤行,没有去成纳木措,成了心头一直的遗憾,这次虽然没有计划,却意外发现去纳木措已经不象当年那样困难了,从拉萨包车一天就可来回。
昨天一到吉日旅馆,就去看留言板,很快发现一个去纳木措的留言,很快联系到对方,一个曾姓年轻人和他的女友小周,还有一个北京来的男孩,刚好拼一辆丰田62。不过,到了晚上小曾来电话说北京男孩高原反应严重,去不了了,问我3个人拼车是否能接受,我很痛快地接受了,总比我自己去要好多了吧。
司机达琼师傅是很有经验的,那台丰田62估计车龄在10年以上,师傅的驾驶也是很保险的,总是觉得他开的太慢,如果是自己开车,早就一溜烟儿了。
青藏线已经和上次来时不一样了,路平滑的象缎子,新建的铁路路基总是伴随在旁,反过来走这条路感觉大不一样,大约季节不同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慢有慢的好处,一个转弯处,就见一辆Rodeo翻在路边,幸好是山的一边,不过是翻在排水沟中,人都没事,已经从车里爬了出来,在路边打电话,于是对我们的司机师傅感谢有加。
越往北走,天气愈加阴沉,原来的丽日被乌云遮挡,藏北草原笼罩在阴沉中,远处的雪峰也变的阴暗,乌云渐重,特别是西边一带,远处山边显然是在雨雪之中。达琼师傅说,可能看不见纳木措了。
带着沉重的心情到达了当雄在路边的简易厕所顶风如厕,滋味大不如在雪山上舒服。不少越野车争先恐后地超过我们,扑向通往纳木措的土路,冲向乌云密布的大山。比起以往曾经走过的路来说,现在去纳木措的路相当平整。过了收费口,开始上山,果然山上开始下小雪,风很大,但是安坐车中,丝毫没有恐惧,只是担心不能看到美丽的湖景。
翻过山口,眼前铺展开壮阔的风景,纳木措露出蓝色的一角,仿佛在召唤我们,湖边尚存白色的冰雪,即使很远,也能看出白浪滔滔,如同大海。其实,从看见纳木措到接近她,还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沿着纳木措湖边向南,绕行到扎西半岛。虽然天气不佳,但乌云已不再浓厚,狂风不断地把乌云吹走,而湖的另一边,乌云又继续生成,跟随狂风渐渐接近,逐渐又将湖边的雪山遮住,光线瞬息变幻,湖水的颜色也变换不定,忽深忽浅,天气不好另有不好的好处,比起晴空丽日下经典纳木措的样子,晦明变化中的纳木措更加神秘莫测。
遥想当年,斯文·赫定千幸万苦之后到达西藏,泛舟横跨大湖与步行绕湖半周的大队人马汇合,那经历谁人能比?他才是真豪杰。这湖如同天海般,望不见尽头,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湖边的确仍有残留的冰堆雪柱,狂风扑面,惊心动魄,人几乎站立不稳,这风景怎一个壮阔了得。
扎西半岛上巨大的合掌石令人感觉渺小,而雪山下那广阔的湖面,让合掌石也要自惭。猎猎风中,风马旗在见证着沧海桑田。
而半岛的另一面,背风处的湖面呈现出深邃蔚蓝,沉静而辽远,同样望不到边。纳木措变换的容颜,深深吸引着旅人,在这样的景色面前,每每要做的,是内心在割舍的剧烈斗争,自然美景只能欣赏,只能逗留,却不是让人类来占有的。
湖边的玛尼石是很特别的,浑圆的暗红色石头上,镌刻着白色的经文,密密麻麻的经文如同图案,赋予了石头新的质感,如此浓烈的色彩和这旷野上浩瀚的大湖相得益彰。
归程是困倦的,大约是高原反应的缘故吧,颠三倒四地坐着睡觉,却比躺在床上来的彻底,终于在一片冰雹中开离土路,驶上了平坦的大道。
简单功略:
行李包丰田62,3个人每人330元。这个价格可能是贵的。从拉萨出发大约4个小时到达纳木措湖边。当然自驾车时间另计。几乎什么车型都能去,见到不少别克凯悦,估计奥拓也可以,能开过青藏线的车都行。
食:纳木措边有食堂,几乎什么都能吃到,价格略贵,也可选择方便面,或自带食品,能喝到热的酥油茶。
衣:5月初天气还挺冷,尤其是遇到坏天气,羽绒服当然最好,至少要有抓绒衣裤,风很大,即使天晴也是如此。
住:湖边能住帐篷,有人专门在此过夜,体会月黑风高的日子里电闪雷鸣的恐怖感觉。自带帐篷一定要抗的住大风大雨,湖上气候变幻不定。
PS:纳木措边没有厕所,以天地为屋吧,或者干脆少喝水。
我躺在吉日旅馆的小房间里,墙上是手工的彩画装饰,虽然房租比以前涨了20块,但是单冲这些彩画,就已经让我满足了。
我躺在吉日旅馆房间的床上,回顾自3年前第一次西藏之行至今的旅行经历,2001年5月或者6月的一天,刚刚学会上网不久的我在搜狐旅游上看到这样一条征同伴的启事:5个北京男士,年龄在30~40之间,计划在7月19日驾车出发去西藏,征年龄在25岁以上,有经济能力的女士2~3人为伴,费用AA制。
比起那些暖昧的征友启事来说,这个启事十分实际而贴谱,特别是对女伴年龄和经济能力的要求,更让我觉得可靠。从来没有和陌生人一起出去旅行的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给联系人偶得佳作打出了电话,因为我一直在等待一个驾车进藏的机会。
一次偶然心动造就了成功的旅行,更为我带来了几位知心朋友,虽然没有再和他们一起旅行过,但这次旅行的同伴后来都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朋友,这一次大胆的出行,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白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地以旅行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是蛰伏在我心灵深处由来已久的愿望。
3年来,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着工作和旅行的时间表,争取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多地看到我所想看到的,体验到我想体验的,旅行已经超越了业余爱好,工作仅仅成为了谋生的途径。回顾3年来的游踪:时间是那么有限,而目的地却一个接着一个。但是每个所到之处,都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出游,都力图深入当地人的生活,睁大我的眼睛,去探询新奇美丽的世界。
午后拉萨的阳光是那么灿烂,躺在吉日的小床上是那么的放松和舒适,刚刚回到藏地时的兴奋已经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平和安详的心情,就象这午后令人瘫软的阳光,但是我躺不住了,我要去八角街,在和js的斗志斗勇中,捕捉瞬间的虔诚,等待藏獒小分队的部分成员从珠峰归来。
这天早上一起床,就奔了扎基寺,坐落在北郊的财神庙。一下车,所见就如耳闻,庙门口都是卖白酒供品的摊子,花8块钱买了两瓶白酒,2块钱买了两条哈达,1块钱一捆煨桑用的树枝。树枝很多,由卖树枝的帮着拿到香炉边,由自己送上火堆,我比较喜欢香柏煨桑的味儿,曾经有一段时间一回忆起大昭寺门前的煨桑味就心驰神往,恨不得马上回到拉萨去,而我的好友风声就受不了那个味儿。卖煨桑枝的阿佳说:“柏枝是康巴用的,我们藏族喜欢这个。”她指着另一种类似山杜鹃枝的树枝说,我入乡随俗的各要了些,比大昭寺后门的阿妈给的多多了,心想拉萨人把自己和康巴划分得真清楚。高财神庙有个挺方正的院子,一间正殿和一间偏一点的殿,正殿中外间左边供奉着财神,不是黄财神,是个年老男子的样子,表情相当生动。随大家排队去拜,送上白酒,哈达和供养,执事喇嘛把白酒都倒在一个桶里,每天估计有很多装满混合白酒的桶运出寺庙。殿的内间供奉大量金碧辉煌的佛象,护法象等,不少是双修身,非常漂亮,中间有个师傅在念经,见我举起相机就很高兴地让我照相,我说你留下地址我可以给你寄过来,他用藏语表示不懂,让后面一个年轻些的喇嘛和我说,那个年轻喇嘛正在收供养钱,并给供养人发放相应的哈达和领巾。,他可以写一手好汉字,但是非常腼腆,被我照相的是强巴龙多大师,在寺里排在第三四位,而他本人甚至有点不好意思让我给他照相,照过之后送了我一条红色的领巾,嘱我戴在颈间,我很得意的整天戴着。
财神庙的院子除了两间佛殿以外,周围是两层的僧舍,彩画很鲜艳漂亮,有点象德格的那个佛学院的院子,干净,清雅,快乐。门口管开光法物的大叔根本是无为而治,一直念经不止,有想请法物的,只管自己挑选,然后举起向他示意,他报个价钱就继续念经,自己把钱放在桌上的纸盒里,然后自己找赎。全过程是自助性的。于是挑了一条马头明王的金刚杵,和几条毛线编的坠子,见到他们用来做钥匙链,里面装了青稞粒粒的。
两间佛殿都有二层,而且是连通的,看到一个北京来的女孩在求签问婚姻,可是解释的喇嘛完全用藏语,有个当地的女孩翻译过来,只言片语中听说说的都是关于工作的事,并没有婚姻,只好又回去问,半晌才出来又有另一番解释,并说此签上吉,那个女孩一脸茫然,我看着她心想:还好,我还不想求签问婚姻。依愚见来看,在财神庙求签问婚姻本身即是不明智之举。不过,从二层可以望见布达拉宫,而且有二鹿听经做前景,虽没有大昭寺那么旺的香火,但清净舒展却也是不错的,加之头天晚上下了雪,周围山头都是白色,景色比起夏天来更加清朗。
出得财神庙来,刚好有去小昭寺的小巴,花两块钱兜兜圈子看看拉萨新面貌也是不错。小昭寺其实就在吉日斜对面大药房那条巷子里,不知为什么把路都翻成坑洼的土路,路边都是卖藏族老百姓日常用的东西,这是我特别喜欢的。
小昭寺门朝东,果然没有很多朝拜的人,虽然也有磕长头的,也没有什么广场,周围建筑很近,显的简陋和逼仄。随着稀稀拉拉的人进去,竞还是没有人来要票。大殿也分为两进,外间墙根竞有十来个看上去是台湾人的中年信徒在打坐,神色都很严肃,半闭着眼睛,煞有介事。看惯了藏传佛教僧众教俗合一的态度,见到这样严肃正经的场面竟然觉的很不协调。
跟随信众参拜美丽的佛象,应该是释迦牟尼8岁的等身相还是12岁的,记不住了,总之拜就是了,可以把头贴在他身体侧面的锦袍上,许愿。这样亲近佛是何等快乐的事,比打坐好多了,我喜欢,左边右边各贴了一次。
从小昭寺赶去西郊的空指取了机票,远远地看看哲蚌寺,真如米堆一般。回去刚好去药王山,在山南边加油站旁有个胡同,一个很慈祥的老爷爷席地在做红泥金漆的擦擦。
我凑过去看,就有个40来岁的汉子来当经纪人,让我每个出1块钱,我想给老爷爷拍照,他竟然挡着不让,老爷爷都没有意见,还笑嘻嘻地看着我呢,这让我很不受用,起身想走,其实心里很想照顾老爷爷的生意,一个转经的阿妈拉着我进了胡同,她汉语不错,说里面还有很多卖擦擦的呢。
这个老阿妈说的没错,进去不远,就有一家卖的,用纸盒子盛着,阿妈用藏语问价钱,人家说3毛钱一个,我买了10个打算回去镶在镜框里,又多买了一个,等会放在山上。阿妈一直看我把东西收拾好才陪着我继续往里走,这里是林廓******的一部分,每天有大量信徒川流不息,忽然有几个小伙子跑了出来,这种情景在当地是很少见到的,一般人很少奔跑。阿妈说好象他们是骗子,估计是抢了前面那些人的东西了,果然,前面有一群信徒,一看就不是拉萨人,看着象牧民,没有人躁动,只有一个阿妈追出来,不一会也回来了,哪里追得上小伙子呀,他们议论着,言语也不激昂,完全没有抢劫发生时的那种紧张气氛。不一会,阿妈说,抢了刚才那个阿妈200块钱,她一边谴责那些坏人,一边告诉我要小心,因为我是一个人来的,她不放心,于是沿途带领我上了药王山。
这个阿妈看来有70岁了,因为只能从她戴的大口罩上方,看见她满是鱼尾纹的眼睛,她穿着汉装,梳了两条花白的辫子,汉语不错,可能是退休的职员。我跟随着她走过药王山那些鲜艳的摩崖石刻,她没有省略任何一项朝拜的内容,每当我停下来拍照掉队时,她都会站在前方等待,默默地摇着经筒,看着我,就象一位守候的天使。尽管其实我并不需要她的帮助,但是她无言的关怀让我倍感亲切,仿佛她就是我的家人,似乎我们一直都相熟,无须更多客套的言语,药王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前有:不少人在磕长头,而旁边金字塔形的玛尼堆令人惊艳,象南美玛雅文化的金字塔那样没有尖顶,每隔几层平铺的玛尼石板就有一条雕刻着佛象的装饰带,各种佛象,菩萨,护法,形象生动,刻画精致,鲜艳美丽。
转过所有经筒,就到达了药王山的出口,依然没有人来要门票,阿妈告诉我,每天她都要转林廓,一圈有10公里,今天是10点出发,现在12点,已经基本转了一圈了。“习惯了。”她说,语气很平淡,并不在意我惊讶的表情。
出了胡同,已经转到药王山的北麓,阿妈在此继续向北进发,我们就此别过,她又嘱我要多加小心,就象我们来日方长一般。
沿着熟悉的路再次来到药王山麓那拍摄布达拉宫经典照片的经典位置,阳光有点暗淡,于是席地而坐,静看布达拉宫和山下的人流。在此居然巧遇藏獒小分队成员“偶得佳作”的父亲,拉萨太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