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脏病中医诊疗与调养
38199700000034

第34章 肝,芮秘方验方精选(2)

6.疏利清肝汤

【药物组成】藿香(后下)、薄荷(后下)、五味子各6g,车前子(包煎)、龙葵、马鞭叶各30g,生川军3g(后下),飞滑石(包煎)、生苡仁各15g,云苓、枸杞子、白芍各12g。加减变化:黄疸显著者加用静滴茵栀黄注射液10~20ml,加入5~10%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肝大明显者加用肌注田基黄注射液2~4ml,每日2次。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2次温服。

【适应病证】急性甲型肝炎。

【方剂来源】王则琳等:自拟“疏利清肝汤”治愈急性甲型肝炎6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2):26,1989。

7.板莲黄芩汤

【药物组成】

板蓝根、半枝莲各30g,田基黄20g,猪苓,茯苓各12g。

加减变化:湿重于热型加苍术、白术各10g,制川朴6g,白蔻仁3g。热重于湿型加茵陈20g,山栀、制大黄各10g。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150ml,早晚2次分服。如有严重呕吐者,配合输液疗法。

【适应病证;急性病毒性肝炎(甲型)。

【方剂来源】何焕荣等:协定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31例临床分析。《江苏中医》(12):18:1990。

8.复方茵陈汤

【药物组成】茵陈蒿、玉米须、金钱草各3000g,山栀、生大黄、广陈皮各1000g。

【治疗方法】浓煎成每1000m1含生药1200g的合剂。每次20ml,每日3~4次,15天为1疗程。同时配以维生素c、维生素B1等保肝,恶心呕吐纳差明显者,短期内予以补液。

【适应病证】甲型急性肝炎。

【方剂来源】唐英等:147例甲型急性肝炎临床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6):8,1989。

9.茵黄汤

【药物组成】茵陈30~60g,黄毛草、板蓝根各30g,败酱草、栀子、茯苓各15g。加减变化:恶心欲吐者加陈皮、半夏、竹茹;有胁痛者加郁金、玄胡、柴胡;肝肿大者加丹参、当归;脾肿大者加鳖甲、牡蛎;胃肠有积滞,腹胀纳呆者加枳实、橘皮、神曲、草蔻、莱服子;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热重者加黄芩、连翘、车前草;湿重者加苍术。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取汁300m1,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服150m1。

【适应病证】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孙济民:茵黄汤治疗黄疸100例。

《湖北中医杂志》(2):9,1983。

10.茵板合剂

【药物组成】茵陈20g,板蓝根15g。

【治疗方法】水煎2次,将药汁一起浓缩至200m1,加白糖50克,即为“茵板合剂”。每次100ml,每日2次。肝功恢复照常后继续服20天,以巩固疗效。同时使用速尿20mg,肌注,每日2次,或双氢克尿塞25~50m1,口服,每日3次,至黄疽消失,胆血症消失(一般3~5日)停用。在使用利尿剂时补足血容量及电解质,一般静点10%葡萄糖1000m1,0.9%氯化钠500m1,复方林格氏液500m1

为1日量。短期静点氢化可的松100mg,每日1次,使用3天即可。

【适应病证1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王昌金:茵板合剂为主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48例。

《陕西中药》(2):80,1990。

11.肝炎I号方

【药物组成】茵陈、败酱草、金钱草、白茅根各30g,大黄、栀子、黄柏、龙胆草、郁金各12g,甘草9g。加减变化: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芩;恶心、呕吐者加半夏、竹茹;纳呆、腹胀者加焦三仙、鸡内金;大便不实者去大黄加黄连;黄疸指数特高或持续不退酌情倍增茵陈用量;谷丙转氨酶经治不降者加红花、五味子。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2次温服。

【适应病证】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王耀东等:中药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247例小结。《国医论坛》(2):26,1989。

12.木瓜冲剂

【药物组成】木瓜生药50g,加蔗糖制成粉末颗粒,包装成15g药品备用。

【治疗方法】每次1~2包,每日3次,开水冲服。小儿剂量减半。

【适应病证】急性病毒性黄疽型肝炎。

【方剂来源】郑智敏等:木瓜冲剂对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福建中医药》(2):24.1987。

13.茵陈平胃汤

【药物组成】茵陈50g,栀子、黄柏、苍术、茯苓、陈皮、川朴、炒神曲、炒麦芽各15g,生甘草5g。

【治疗方法】以上药物水煎2次,滤液合并,浓缩至150m1,每次服75m1(小儿酌减量),日服2次。同时服用维生素B1l0mg/次,维生素c200nlg/次,酵母片1.2g/次,均每日服3次。以上中西药均15日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每1疗程后复查1次肝功能和I_113sAg。

【适应病证】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陈治水等:茵陈平胃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0例;《中医杂志》(9):33,1988。

14.阳黄茜草汤

【药物组成】茵陈20~50g,山栀、茜草5—10g茅根10~15g,鸡内金、枳壳5~15g,金银花5—30g,茯苓5~20g。(注:根据年龄大小、病情轻重决定用量,一般小剂量为小儿用量,大剂量为成人用量)。

加减变化:偏热者,兼身热烦褐、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宜加大黄、川连;偏湿者,兼食少纳呆、肢重便溏、苔腻等,宜加白术、泽泻;阳黄重证,兼高热烦躁、谵语神昏,或伴有出血者,宜加清营凉血之品,或加服“三宝”(牛黄安宫丸、至宝丹、紫雪丹,任选一种);表证末清,加菊花、羌活;头痛头重加芥穗、苍术;恶心呕吐加半夏、藿香;食欲不振加白蔻、木香;肝大、肝区痛,加赤芍、玄胡等等。

【治疗方法】水煎2次,取汁100~300m1,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日1剂。连服3周一1个月左右。

【适应病证】急性黄疸型肝炎(包括甲型、乙型)。

【方剂来源】邹华林:阳黄茜草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黑龙江中医药》(1):24,1985。

15.肝炎解毒汤

【药物组成】茵陈30~50g,苍术10~15g,木通、山栀各6~10g,赤小豆、板蓝根、厚朴各10~20g,车前子、银花各15~30g,石菖蒲、青皮各3~6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适应病证】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罗飞:肝炎解毒汤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200例。《浙江中医杂志))(11):150,1991。

16.活血解毒汤

【药物组成】泽兰、郁金、丹参、桃仁各15g,虎杖、白茅根各20g,扼子、贯众各12g,生大黄9g。

加减变化:黄疸重加茵陈、金钱草;纳差甚者加草蔻、焦楂、神曲、麦芽;恶心较重加藿香、竹茹;腹胀明显加莱服子、佛手、厚朴;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等。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2剂。

【适应病证】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黎志远:活血解毒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3):20,1989。

17.丹芍虎参汤

【药物组成】丹参、赤芍、板蓝根、滑石,泡参、炒谷芽各30g,虎杖、茵陈各60g,金钱草20g,栀子12g,丹皮、大黄各10g,红花6g,琥珀9g(冲服)。

加减变化:正虚邪盛者加白术10g,去大黄;湿盛胃肠道症状重者加苡仁、佩兰各20g,鱼腥草30g,去大黄、栀子;肝阳上亢者加钩藤20g,龙骨、牡蛎各30g;热盛加瓜萎仁20g;小便黄少者加茯苓30g;有出血者加鲜茅根60g,或三七3g(研末冲服)

【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煎2次,分3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

【方剂来源】邱素兰等:丹芍虎参汤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84例《四川中医》(7):21,1988。

18.茵芍桃花汤

【药物组成】茵陈30g,赤芍15g,栀子、丹皮、桃仁、红花、丹参各10g。加减变化:湿偏重者加茯苓15g,车前草30g;热偏重者加大黄10g,黄连3g,黄柏、龙胆草各6g。

【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煎2次,取汁150~200ml,分早、晚2次空腹服。2周为1个疗程。儿童为成人量的1/2或1/3。

【适应病证】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张桂芝等:活血化瘀药治疗黄疸型肝炎100例。(《四川中医》(3):12,1987。

19.解毒退黄汤

【药物组成】大青木根、白马骨、白茅根、虎仗、栀子根(均鲜品)各32g,下菊田(鲜品)16g,砂糖32g,阴行草、蒲公英各16g,秦艽、白癣皮各9g。

加减变化:热重于湿者,加黄芩、龙胆草、寒水石、芦根;湿重于热者,加藿香、厚朴、蔻仁、茯苓、半夏、苡仁、陈皮,减栀子根、蒲公英;热毒炽盛者,加安宫牛黄丸、寒水石、芦根、葛根、龙胆草、生地、玄参、黄芩、天竺黄、夏枯草;尿血或便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地榆炭、旱莲草、侧柏炭;水臌或下肢浮肿者,加猪苓、车前子、茯苓皮、地龙、厚朴、川楝子、郁金、桃仁、白术、枳实。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适应病证J急性黄疸型病毒肝炎、重症肝炎中医辨证属阳黄患者。

【方剂来源】胡安黎:以“解毒退黄饮”为主治疗587例阳黄的疗效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3):24,1984。

20.活血截黄汤

【药物组成】败酱草15~30g,绵茵陈15—24g,茯苓、丹参各15g,苡仁、滑石各18g,郁金6~9g,赤芍、山植各10g,生甘草3g。加减变化;发热者加黄芩、蒲公英;小便短黄甚者加车前子;呕吐者加半夏、竹茹;纳呆腹胀者加麦芽、谷芽、枳壳;胁痛甚者加白芍;大便秘结者加虎杖或大黄。

【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煎2次,早、晚分5次服。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赵伟强:活血截黄汤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215例。《四川中医))(4):20,1988。

21.茵陈丹参汤

【药物组成】茵陈、丹参、五味子、郁金、大黄、栀子、大枣。根据小儿年龄不同而剂量各异:茵陈、丹参卜3岁10g,3~7岁15g,7~12岁20g;五味子、郁金、栀子分别为3g,6g,9g;大黄、大枣分别为2g,4g,6g。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少量多次服用。连续服用8周。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

【方剂来源】高秉谔等: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疗效观察。《中医杂志》(12):32,1990。

22.茵陈三黄汤

【药物组成】茵陈50g,三棱、莪术、防已、黄芩、黄柏、陈皮、厚朴、牵牛子各10g,大黄10g(酒炒后入煎),萱草根15g。加减变化:腹痛、呕逆重者加元胡、白芍、竹茹;大便溏者去大黄,加藿香、泽泻;腹胀重者加木香、枳壳。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适应病证】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

【方剂来源】李贵满: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35例证治小结。《上海中医药杂志》(7):22,1989。

23.疏肝扶脾汤

【药物组成】柴胡20g,香附、当归、丹参、白芍、白术、茯苓各15g,党参、茜草根、甘草各10g。

加减变化:两胁胀痛重者加郁金、元胡各15g,川楝子10g;腹胀重者加木香、陈皮各10g;厌油纳差者加炒神曲、炒麦芽、炒山楂各20g,佩兰10g;便溏者加山药、苡仁各20g。五心烦热者加黄柏、知母、丹皮各15g;失眠重者加炒枣仁、五味子、磁石各25g。

【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煎2次,分2次服。

【适应病证】肝炎后综合症。

【方剂来源】******等:疏肝扶脾汤治疗肝炎综合症。《四川中医》(5):30,1991。

24.加减一贯煎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炙甘草各10g。小麦、大枣各20。加减变化:胁痛者加元胡索、川楝子各10g;腹胀者加木香、陈皮各5g;纳差者加神曲、山楂各10g,谷、麦芽各20g;恶心者加代赭石30g,旋复花10g;乏力者加黄芪30g,黄精10g;便溏者加山药、扁豆各30g;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5g;头晕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0g。

【治疗方法】水煎,每天1剂,煎2次,分2次服。病情好转后可改为隔日1剂,直至症状消失。

【适应病证】肝炎后综合征。

【方剂来源】刘治江:治疗肝炎后综合征49例。《四川中医》(1):20,1988。

25.燮枢汤

【药物组成】柴胡9~15g,黄芩、炒川楝子、白蒺藜、泽泻各9~12g,半夏、焦三仙、炒莱菔子各10g,红花、片姜黄、刘寄奴各9g。皂刺3~5g。

加减变化:气虚加黄芪、红参;湿邪困脾加草豆蔻、佩兰;肝区串痛加香附、佛手;肝脾肿大加丹参、鳖甲、炒山甲;低热不退加丹皮、白薇;黄疸加茵陈、金钱草;有出血倾向者红花减半,加白茅根、墨旱莲、茜草;纳差加炒白术、砂仁。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20剂为1疗程。

【适应病证卜慢性肝炎。

【方剂来源】高家亮等:型燮汤治疗慢肝142例。《辽宁中医杂志》(1):16,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