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启示录
38172100000023

第23章 做自己的健康顾问(2)

曾有一位高烧不退的病人,什么抗生素都用了,也不见好转,最后出现了深度昏迷,后来才知道病人刚从非洲回来,得的是非洲疟疾。本来疟疾治疗非常简单,不可能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可见一个善于倾听、善于询问的医生,对病人的康复是多么重要了。

这个世界上有不少愿意倾听、医术高明、真诚善良的医生,我们必须去找这样的医生。

令人误解的年度体检

年度健康体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误解。

误解一:体检结果正常说明身体健康

一般的常规体检大多首选三大常规(即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相关脏器检查,但是这种常规体检也并不十分可靠,存在着不少盲点。也就是说,即使常规体检结果很正常,也不能肯定就是健康的。

你知道吗,一般常规体检中的癌症筛查,检出率大约只有两成,有相当多的癌症病人被漏诊。很多癌症患者被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了,尽管他们也按时参加了年度体检。例如,目前在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中,有84%的患者已经到中晚期。

心电图检查只能发现处在发病期的心脏病,而隐形冠心病等早期心血管毛病则很难被发现,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体检结果很正常,不久却因心脏病发作突然猝死。事后身边的人回忆,患者死前的确有异常的表现,但因为体检指标正常,就疏忽大意了。体检数据正常,只表示该项指标目前尚未发现异常,有可能是身体健康,也有可能是疾病轻微,医疗仪器无法检测出来。

很多常规体检结果正常的人,事实上已经患了糖尿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常规体检中,一般只测量空腹血糖,这至少会导致60%的糖尿病患者漏诊,只有进行进行餐后血糖检查,才能最后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由于糖尿病在早期无任何症状,所以很难被发现,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已经给身体器官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了。

医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并不是被诊断为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时,才开始受到猝死的威胁。事实上,当一个人各项体检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时,随着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的上升,死亡的风险就开始增高了。尽管仪器检查非常流行,但其作用却值得怀疑,因为只有当身体出现明显病变时,仪器才能检测出来,许多慢性疾病的潜伏期很长,但是从发作到恶化的时间却很短,年度体检未必正赶上发作早期。

常规体检对亚健康和早期疾病的忽略,不能不算是一大遗憾。所以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加有针对性的检查项目,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注意身体上任何异常的表现,有时比体检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甚至能发现许多早期疾病。例如,有家族胃病史的人,可以做一个检查幽门螺旋杆菌的呼气实验。胃部出现剧烈疼痛或有大块黑便的人,应考虑做一次胃镜检查。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定期体检的人与从不做体检的人相比,在健康状况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别。加拿大的一项官方调查认为,年度体检不仅效率低,而且有时会造成潜在的危害,因为它可能会使人产生错误的自信。由于已经被宣布为健康人,很容易忽视身体上出现的某些疾病信号,这是相当危险的。

鼓励人们将健康交给年度体检,实际上是在鼓励人们放弃自己的责任,而将生命健康完全交给医疗产业。实际上,教会人们如何识别潜在的疾病信号,远比写满数据的体检报告要有用的多。

有时候,人体自身对疾病的灵敏度,远比那些高科技仪器要来的准确,由自己的感觉所捕捉到的身体变化,可能比体检数据可靠得多,亚健康状态就是最好的例证。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身体不舒服时,到医院去做体检,但是检测数据却在正常范围,于是医生会告诉我们一切正常。但实际上,我们此时可能正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已经是疾病早期了。那些身体的不适症状,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在提醒我们健康出问题了。

但是,由于完全信赖仪器和医生的判断,很容易使我们忽略这些微小的症状。此时,大多数医生都不会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因为体检数据正常,不能确诊为某种疾病,而医院的药物都是用来治疗疾病的。患者本人听到检查结果正常,也就放心大胆地继续原来的生活,绝对不会想到去做任何改变。其实,此时正是改变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时人体受到的伤害有限,如果能及时消除伤害的力量,完全可以恢复健康状态。

而现代医学的诊疗程序,总是先让患者做各种检查,只要拿不到代表疾病的数据指标,就什么也不承认。患者要等到明确疾病诊断时,才开始得到医生的治疗,才想到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但不幸的是已经错过了最好时机。

到了这个时候,即使花费再多的钱、使用最先进的手段、请最好的医学专家,也可能无法完全康复了,这与其说是医学的悲哀,不如说是认识的误区。

误解二:体检数据异常就是生病了

我们知道体检结果正常,不一定代表身体健康;同样,检验数据超出标准范围,也不一定代表生了病。那些检测数据只代表了身体在此时此刻的一种状态,也可能代表了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要一看见指标异常,就惊惶失措,恨不得马上吃药让它们恢复正常。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检查仪器精度越来越高,能够发现身体上细小的变化。在年度体检中,许多人的检测数据都会出现一点异常,这使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深感不安,因为他们对化验单上所谓的标准值深信不疑。

其实标准值只是一个大致的平均值,对每个人来说,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数值,它反应了我们体内正在发生的变化,但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有病。很多时候,这种指标异常都是暂时的、有原因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就能恢复正常。所以,我们在看体检报告时,需要分析这些异常数据的真正意义,并结合自身的感觉以及症状表现来作判断,不要草率作出有病的结论,从而导致误诊和误治。

很多情况都可导致化验指标异常。

例如,我们体检时要求空腹,医学上所说的空腹,不是通常认为的不吃早饭,而是有时间界定的,要求在头天进餐后8—10小时,最多不超过12小时抽血,如果超过12小时,化验数值就不准确了。

此外,服用维生素也可能导致化验结果失真。研究发现,维生素c对血糖和尿糖检测就有很大干扰。

过量运动也可使体内的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小张在体检后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接着又化验了一次,指标还是不正常。难道真的得上肝炎了么?医生建议他休息几天再去复查,结果指标又恢复正常了。原来前两次他都是骑车赶去医院的,是运动过多导致化验数据异常。

我们的身体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如果化验指标在不大的范围内波动,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影响它们的因素很多,除了人体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医院设备、检验人员水平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当然,对这些异常指标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很可能会危及我们的健康,最好的态度是,既要重视它们,又不能心理负担过重。

误解三:体检只是为了知道是否有病

人们普遍认为,年度体检的完成是以拿到体检报告为标志,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其实,此时只完成了体检的第一步,最重要的部分是接下来的工作。人们大多对体检过程比较重视,而很少重视体检之后的事情,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后,一看各个项目都正常,没什么大毛病,就把报告随手一扔,这是很常见的情形。

有两兄弟同时去体检,40多岁的大哥和30多岁的小弟都患有中度脂肪肝,大哥拿着体检报告去问医生,之后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不再喝酒,而且坚持每天运动;小弟却将体检报告扔在一边,继续原来的生活。第二年体检时,大哥的脂肪肝有很大改善,小弟却出现严重的肝纤维化,医生警告他说:“再这样下去,下一步就是肝硬化,甚至肝癌!”

其实,体检报告上的数据,不仅是我们身体状态的反应,更是我们调整生活方式、改变心理习惯、防治疾病的重要依据,如果只是简单地用正常或不正常来看待它,就太草率了。我们需要对体检数据进行解读,还要与从前的体检数据进行对比,尤其要对那些接近临界点的数据和异常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数据能帮助我们预测未来5—10年内患上某种疾病的风险,促使我们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包括饮食、运动、情绪、心理、药物等一系列治疗行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体检不流于形式,真正达到监测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王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最近感觉不太舒服,去做了体检,结果甲胎蛋白指标超过200,最后确诊为肝癌。王先生不解地问医生:“我去年体检时,甲胎蛋白指标是20,后面写着‘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医生说:“虽然0~20都属正常,但20是临界状态,应该引起警觉,采取相应的治疗,否则会很快恶化的。”

年度体检是比较初步的检查,可以发现某些疾病,如较严重的肾病、高血压、乙肝、肿瘤等等,不过却很难发现一些早期疾病或尚未成形的疾病。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那些体检数据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因为慢性病的形成,要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我们可以从体检数据中看到这一变化过程。通过生活方式、压力水平、心理习惯以及体检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能大致预测一个人在未来几年的身体状态,甚至可以更早地发现某些致命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