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在正常情况下以一定范围的频率发生有规律的搏动,促成心搏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右心房内一块特殊的肌肉组织),而以一定的程序传布于心房与心室。“心律失常”又称“心律紊乱”,是心脏跳动的频率与节律、冲动的起源部位以及传布等方面任何一项的异常。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有室上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等。
各种心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水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或低血钾)、某些药物过量或毒性作用(如洋地黄类)、情绪激动、吸烟过度、饮浓茶或酗酒,以及运动、发烧都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暂时的窦性心动过缓和偶发的过早搏动也常见于正常人。但对老人来说,心脏本身疾患导致心律失常(即器质性心律失常)要比其他年龄组的人高得多。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老年心瓣膜病、心肌病等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心脏疾病,尤其是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时。
【主要症状】
心慌、胸闷、头昏、乏力、自觉心跳不规则是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晕厥、休克。
心室扑动或颤动处理不及时很快心跳停止而死亡,但心律失常未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无不适感。老年人心律失常自觉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仅有乏力、易疲劳、情绪不稳,易被误认为是由于年老所致的生理功能减退的表现。另外,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疾病症状复杂,发生心律失常时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有时候几种心律失常同时存在,易漏诊。老年人发生急性心律失常可使心脏的血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加之老年人血管的舒缩功能减退,调节血压的能力降低,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抽搐。有时则出现口眼歪斜,肢体活动不灵等脑血管意外的症状。
【检查项目】
临床检查发现动脉搏动不规律,有异常的心率、心音的强弱不一,异常的颈动脉搏动和血压的改变,均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
1.心电图检查简易方便而又常能明确心律失常诊断。
2.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间歇发生,或者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往往不能记录到能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3.为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常酌情作以下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血脂全套、血糖、电解质、肾功、肝功、胸部x线检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杏等。
【治疗措施】
由于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不同,症状表现各异,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因此是否抗心律失常治疗及选择治疗方案须医生指导。抗心律失常药有一定毒副作用,老年人更敏感,选药、改变剂量及停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大部分病人,经服药治疗症状一般都可以恢复。一些非心脏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要消除诱因就可以恢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或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常能终止发作。某些频繁发作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性室速等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治愈。有些严重的心律失常病人如心房纤颤、重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还须做诸如电除颤、电转复及安装心脏起搏器等特殊治疗。
【家庭护理及预防】
1.饮食宜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戒烟忌酒。
2.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选择适合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保健操、太极拳等。
3.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
4.积极治疗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疾病。定期复诊,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5.患者及家庭护理人员要熟悉所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用法及副作用,并应按照医嘱,坚持服药。
6.缓慢型心律失常应避免重体力活动,避免登高、爬梯等活动,以防眩晕摔跌。
7.发生心律失常后要冷静,有反复发作病史的,可以根据以往经验及医生建议服药,并马上就医;晕厥者,应让病人取头低足高位静卧,松开领扣和裤带,指掐人中穴使之苏醒,并立即送医院救治;意识丧失伴颈动脉搏动消失时,立即拳击心前区2~3下,如无效,马上开始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同时呼叫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