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38015300000036

第36章 弟弟的来信

于心亮

幽谷拾光

乡亲们对孩子的期望,对知识传播者的尊重,让弟弟终于做出不回去的决定。让我们震撼、钦佩、感激。

春天到了,许多花都开了,而且将常开不败,因为那育花人心中有一片沃土……

蛟龙出海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屋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被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砸断你的腿!”

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本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似的瞧上眼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块红红白白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蛇肉和耗子肉,又全部呕了,呕得很多。”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郑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三年灾荒时期。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抖出来,原来是一件毛皮坎肩。

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不容易。”弟附信送来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与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门坎上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爹终于大开金口了:“勿牵挂。”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弟弟后来卖了,换来一点儿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然后再洒上尘土,黑板上就显出字了,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还别说,这反倒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就贴哪儿!”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情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寄封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还能有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最后不仅找回学生,还找了一车学习用具回来。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决不让儿女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提他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名次提前啦,谁谁考了满分啦,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回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在村头提个红灯笼站着望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把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的车票钱,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啊呀——是爹!”

这以后,爹就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菜,抓钱!”

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去山上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舞,很美丽……”

诗文并茂

烛光闪烁

谁曾背叛漆黑的夜里那一点烛光

谁曾拒绝迷途中那一声呼唤

一座红房子的歌是不知疲倦的

为着一种皈依心窗不会关上

驮着黑夜奔跑的灵魂

永远是无数心灵之野中耸立的圣碑

从不凋谢的心花

正如不灭的烛光灿烂在心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