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38013200000004

第4章 成与败的分寸(3)

信念是力量的源泉,是胜利的基石。据说有一年,在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上,一支探险队在那里负重跋涉。

阳光很强,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探险队员们没有了水。

水是队员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动力,甚至是苦苦求索的求生目标。

正在这时,探险队的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在穿越沙漠之前,谁也不能喝。”

那水壶从探险队员们手里依次传递着,沉沉的。一种充满生机的幸福和喜悦感在每一个队员濒临绝望的脸上弥漫开来。

终于,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沙漠。当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壶带给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

拧开壶盖,汩汩流出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在沙漠里,干燥的沙子有时候可以是清冽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这是著名的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的名言。

纵观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在其起步时都是信誓旦旦。巴甫洛夫曾宣称:“如果我坚持什么,就是用炮也不能打倒我。”高尔基指出:“只有满怀信念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信念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事实已经反复证明,自卑,就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许多人的失败在于,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而信念,则是成功的基石。道理很简单:人们只有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这种事业应该是构筑在科学的基础上,能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才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没有行动,再壮丽的理想也不过是没有曝光的底片,一幅没有彩图的镜框而已。

信念既然是成功的基石,那么,怎样才能树立起人生的信念呢?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整个古希腊世界的戴尔波伊神托所。据文献记载,在它的入口处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字,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认识你自己”。这正是信念赖以建立的前提。认识自己,谈何容易。现在,有许多青年想跻身于文学之路,可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连最起码的文学素养与生活积累都不具备,怎么能登上文学之山呢?要知道一个人在不适于自己走的路上屡屡摔跤以后,自信心就会渐渐磨灭。当然,承认一条路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这是痛苦的,需要有点儿勇气,但倘若一生都不敢正视它,踉踉跄跄走在完全不适合自己的路上,那不更痛苦吗?正确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际的可能及时转向,使自己的长处得以发挥,就会感到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你有不及别人的地方,而别人也有不及你的地方,胜利的信念便会由此产生并不断得到加强。

正确地选择了事业上的突破口,并对此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并不意味着成功便唾手可得了。

信念来自精神和成功,又对成功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信念可以排除恐惧、不安等消极因素的干扰,使人在积极肯定的心理支配下产生力量,这种力量能推动我们去思考、去创造、去行动,从而完成我们的使命,实现我们的心愿。

(2)面对充满诱惑和多变的世界,面对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信念的人,能执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不动摇,从而按自己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和卓越。

(3)信念产生信心。信心可以感染他人,一方面激发他人对你的信心,另一方面使更多的人感染到信心。这样容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具有良好的人缘。而人缘好,机会就增多,这样成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成功学家希尔说:“有方向感的信念,令我们每一个意念都充满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创业者若抱持着无比的信念,就可以缔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所以,要想让人生过得美好,须将信念之旗举得高高的。

7.为自己立一个鸿鹄之志

有了目标和信念之后,志向是人生的第三个关键词。志向基本上决定了你的人生。志向越高远,一个人的才华才能发展得更快,生活也才能更有质量。没有理想的人注定会碌碌一生。

有了目标和信念之后,志向是人生的第三个关键词。志向基本上决定了你的人生。志向越高远,一个人的才华才能发展得更快,生活也才能更有质量。没有理想的人注定会碌碌一生。爱因斯坦曾说:“我从来都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立志也要高于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能出人头地。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安于平庸舒适的生活的。他们将“爬得高,摔得狠”奉为至理,对理想远大的人排斥、嘲弄甚至打击。有志一飞冲天者,大可不必理会庸人的微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在特定的年代,一个人想站得高看得远,还必须具有勇气。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追求理想,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火刑柱上,刘和珍被打死在集会的人群中,张志新被割断了喉管……但是,他们仍然高喊着自己的理想。在政通人和的时代,高瞻远瞩不必付出如此代价,还会带来超值的回报。因为知识经济成为万人瞩目的运作手段,在衡量人的时候,这是非常客观同时也是非常理性的。一个人有没有未来意识,直接决定了对他事业的估量。事实已经千百遍地证明了这个朴素的道理。

如果你有了高瞻远瞩的目光,胜利至少可能提前十年来临。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决定要跑5000米的时候,自然就进行着长跑准备。哪怕你跑到4000米的时候坚持不住了,也不必妄自菲薄。因为你已经把别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为他们只确立了1000米的目标,如今还在900米那里徘徊呢!所以,立什么志就有什么样的目标。但是,前者实现的时间要大大少于后者,这就令一部分“聪明”人执著选择。最初,他们确实立竿见影,那时候,“傻子”们还在刻苦努力,可是,几年之后,一切都不同了。“聪明”人还是“聪明”人。“傻子”却逐渐开始领导“聪明”人了。这是不折不扣的黑色幽默。当然,你们可能不服他们,这也难怪,你们最初的差别确实不大,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个望远镜,只是你们站在了地平线上,而人家已经登上了最适宜眺望远方的山顶。

为自己立一个鸿鹄之志吧!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8.勇于挑战

上帝给每个人的东西都不会太多,但他却给了我们挑战命运的勇气。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因为只有勇于挑战的人才会为自己赢得成功的机会。

王安石游褒禅山时,悟出这个道理:“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世人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也是这个道理。平坦之路,人皆踏遍,没有什么风景可言;而险远处了无人迹,自有旖旎风光等待勇者开拓。

开拓是一种挑战。为世间难为之事,寻找快乐和成就。没有挑战的人生,如同一杯白水,淡而无味。

勇于挑战的人,更要有准确的目标。假若目标不明,意志不坚定,就如只知道挑战却找不到方向的堂·吉诃德一样,只能给他人留下笑柄,甚至让自己得不偿失。

谁都知道关于堂·吉诃德的故事,但大多数人更多地是从这个整天沉醉于梦想,却没有多大本领,想要行侠仗义却处处遇到挫折的人物身上找到诸多笑料,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能从他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崇尚他具有的那种不断挑战的欲望和勇气的人,则少之又少。

现实生活中的人,对于这个世界有两种不一样的态度:安于现状和不断挑战。前者同样会吃饭、休息、工作,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活着。这种人一旦有了一定的成绩,他们就再也不会寻求突破,而是躺在原来的成果上过上一辈子。

喜欢挑战的人则相反,他们吃饭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他们终极的目标是实现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人一旦缺乏这种精神,就会失去创造力和生命的活力,历史缺少了这种人,就将是一片空白。

在历史上,意大利曾经有过很辉煌的时代,产生极大的创造力。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过决定性的贡献。古代希腊与意大利的城邦,尤其是雅典与佛罗伦萨,这两个城邦比现代都市小多了,但是在智慧与才能方面能人众多,且这些人又能不断挑战传统,形成了艺术、音乐、文学最繁荣的时代。

为什么这两个城邦会如此优秀呢?人们常以生物学、遗传学的观点来解释,或认为他们是智能特别优秀的种族,或认为是历史的巧合。但是实际上,让人们创造出最美好的事物、拟订优秀的计划,驱使人们向不可能的事业挑战的,应该是社会环境、文化以及人际关系,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人的努力来推动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贸易业者开拓新航路,建设新的殖民都市,人们则研究新的技术,并在所有的领域——运动、知识、艺术等,都接受竞争。所有市民都热爱美好的事物,凡事要求尽善尽美。科学和艺术的支持者彼此竞争,并且要求艺术家与科学家更上一层楼。知识上的成果源自于对知识的追求,天才的产生源自于对天才的期望,所有这一切,才造就了这两个城市辉煌一时,举世瞩目。

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也是一样。全世界在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大多出自于少数几所大学和研究所。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些大学和研究所里,形成一个不断挑战的科学群体,大家一起讨论、交换意见、互相激荡、合作、竞争,并不断向新的、陌生的领域发起冲击。

那是个毫不留情、稍有疏忽就会被淘汰的群体,每个人在此都必须有所表现,大家都要学习摆脱平庸、追求卓越。毕竟全世界都在注意他们,向他们提出最重要的问题,而他们也在学习如何提出适当的答复,找出令世人信服的答案。

电影界同样如此。甚至连黄金时代的好莱坞也勇于尝试各种脱离常规的做法,疯狂追求不可能的事,成为夸大妄想的群体。在那里,创新的理念激发出更大胆的创新。虽然那个群体混沌不明且玉石混杂,但却如同巨大的综合性有机体一样,能够发觉世界上所有尚未显现的需求,并以其辉煌的不断创新的成就吸引着全世界的注目。

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只凭一己之力创造出伟大的成就。

创造是集体的产物,而非个人的产物。

集体具备许多眼睛和耳朵,足以掌握瞬息万变、通向未来的信息。即使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的创造,其实也是由数个群体共同孕育出来的。因为每个人都好像站在各种道路汇集的路口,不断接收外界的无数信息,并从朋友和敌人身上学到各种事物。你即使待在密室之中,眼睛还是离不开人们固有的经验、学说和各种知识的基本规律。企业家和政治家巧妙利用数千人的努力成果,就这点而言,孤独的个人与他们并无太大的差异。

反过来,当团体的紧张对立与追求卓越的企图心软化时,创造力就会停止。

当人们的眼睛不再眺望远处,只看近处;当人们不再探知未来而安于现状;当人们不再仿效别人以制造出更好的东西;当人们不再梦想或变得踟蹰不前时,将导致大同小异、没有创新的结果。忘记谨慎、周密、迅速,就和某些有机体变得怠惰一样,完全无法感知、反应新的机会和可能性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