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38013200000023

第23章 忍与争的进退(1)

只忍不争是孬种,只争不忍是傻蛋。忍与不忍,争与不争关系着一个人的成就,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1.唯善忍者成大业

人的一生,一半是事实,一半是愿望,愿望只存在心中,事实才在脚下。然而,无论是事实还是愿望,人都要忍耐。为生活,为理想,为志向,甚至为了日常的闲言碎语,人都忍受着。忍辱负重固然苦,但人总是只有长久地卧薪尝胆,才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人的一生,一半是事实,一半是愿望,愿望只存在心中,事实才在脚下。然而,无论是事实还是愿望,人都要忍耐。为生活,为理想,为志向,甚至为了日常的闲言碎语,人都忍受着。忍辱负重固然苦,但人总是只有长久地卧薪尝胆,才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六度万行,忍为第一”是多么精辟!为了使大家进一步理解“忍”的内涵及奥秘,下面再让我们看一看先哲们对于“忍”的经典论述。

孙真人曰:“忍则百恶自灭,省则祸不及身。”谚曰:“得忍则忍,得戒则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我们可见,无论是对人对己,忍与不忍,事关重大,忍则心平身安,不忍则祸及身家。所谓“一忍百事成,百忍万事兴”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他人欺侮时,你是以牙还牙呢,还是忍让为先呢?

某些人无法忍受一些琐碎的烦恼,而那些烦恼可以充斥生活的大部分,如果允许他们那样生活的话。他们错过火车时雷霆大发,晚餐烧糊时恼怒不堪,火炉漏烟时大失所望,洗衣店未把机器洗好的衣服送回时便对整个工业界赌咒要报复,这种人在琐碎的烦恼上所浪费的精力,如果较明智地利用的话,足以建设大企业。明智的人不会注意女仆不曾擦去的灰尘,厨子不曾烧好的土豆和不曾扫除的煤灰。这不是说,他如果有时间补救这些事,而不去设法这样做。而只是说,他对待这些事不是掺杂情绪的。忧虑、烦躁、愤怒均是毫无作用的情绪。大凡强烈地感受到这些情绪的人,会说他们无法加以克制。可以肯定,如果他们缺少上面所讲的基本忍受,就没有其他方法可用来控制这类情绪。

忍让是一种修养,一种德行,一种度量。如果我们人人都具有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美好,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肯定会变得更和谐。

麦金莱做美国总统的时候,在某次一种本来可以发怒的情况下,制止了自己的愤怒,这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能够自制的人。他有一种很聪明而极简单的方法,以制伏那发怒的对手。

有几位代表,因总统指派某人为收税的经纪人而来抗议。其中领头的是一个议员,6.2英尺高,性情很粗暴。他用愤怒的口气骂着总统,差不多用的是一种侮辱的词汇。但是总统毫不做声,任他去宣泄他的精力,然后很平和地说:“现在你感觉好些了吗?”继而接着说,“照你所说的这种言辞,你实在是无权晓得我何以要指派某人,不过我还是告诉你。”

那议员的脸马上红了,急忙道歉,但是总统又用一副笑脸说:“无论什么人如果不了解事实,总是容易被弄得发狂的。”然后他解释其中的原委。

麦金莱总统这种冷静而带讽刺的答复,就足以使这位议员觉得自己用这种粗暴的语言是错了,而这次的指派或许是对的。他的这种聪明的应对,使那位议员完全无所施其力了。

这个议员回去报告他交涉的结果时,只能说:“伙计们,我忘了总统所说的是些什么,不过他是对的。”

对于无关紧要的事发脾气,可以在面对大事时保持镇静,而这时的耐心是极重要的。

曾经在民众煤气公司做过30年总经理的比利兹有一种怪脾气,便是对小事极易发脾气,而对于重大的事却能若无其事。有一天他把一盒雪茄烟遗忘在四轮马车里,过了一会儿他记起来了,便回头去找,但是却已不见影踪。

他非常恼怒,大声吼叫起来,旁边站着的人以为他掉了很贵重的烟,但事实上却是5分一支的雪茄烟,一共不过2.5元。

他这次的情形,与某次他损失一笔大款项时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正是经济恐慌时期,比利兹先生因卧病在床,有几天没出去。可就在这几天里,银行因几笔款项而损失了大约3万元,而且没有担保的。当别人把这一损失告之他的时候,他却只用手摸着头发,想了一想,然后说:“算了吧,如果不打破几个蛋,总做不成软煎蛋的。”

如果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干扰了你的情绪,使你烦躁,发泄一下心中的怒气也好,这样会使你的心情平衡下来,心平气和地去应付那些举足轻重的大事。

在中国,“忍”字更成了众多有志之士的人生哲学。越王勾践也罢、韩信也罢,都曾忍受过他人无法忍受的屈辱,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大业。清·金兰生《格言联璧·存养》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攻。”战国时期,有一位出生于魏国的范雎,因为家境贫寒,开始时只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当门客。有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前往。到了齐国,齐襄王迟迟不接见须贾,却因仰慕范雎的辩才,叫人赏给范雎十斤黄金和酒,但范雎辞谢了。须贾却由此产生了疑心,认为范雎是把秘密情报告诉齐国,才得了赠送礼物。回国后,须贾将自己的疑心告诉了魏国宰相魏齐。魏齐下令把范雎传来,用竹板责打他,打折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雎假装死去,被人用箔卷起来,丢在厕所里。接着魏齐设宴喝酒,喝醉了,轮流朝范雎身上小便。后来,范雎设法逃离魏国,改换姓名,辗转到了秦国,当上了秦国的宰相。

忍,实在是医治磨难的良方。忍人一时之疑、一时之辱,一方面是脱离被动的局面,同时也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炼,为日后的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事业有成奠定了正常情况下所不能获得的基础。

忍让是一种眼光和度量,能克己忍让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现。

“要是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就不要去理会他们,更不要想去报复。当你想跟他扯平的时候,你伤害自己的,比伤到那家伙的更多。”这话很耐人寻味。

欲制伏一个大发脾气的人,再没有比“忍气吞声”更好的了。

忍,真不愧为人们处世和处事的高招,不愧为人们做工作的杠杆和干事业的捷径。人生中有很多幸福的经历,也有很多糟糕的经历,唯有学会忍耐,才能游刃有余。

我们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忍第一个问题,你便学会了控制你的情绪和心志,以后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忍,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时机再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2.做人不必太较真

有位智者说,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回,他根本不屑于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很多,犯不着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所以,不必太较真。

如何做人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倾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其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不甘寂寞的人穷原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塑造出自己辉煌的人生。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明人生的全部内涵。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又总是局限在事件的启迪上,比如:做人不能太较真便是其中的道理,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烦累的原因之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太认真了,就会对万事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与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着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眼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那家伙罪不容赦、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不揉进半点沙子,过分挑剔,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争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极有胸襟,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如豆,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所以他们才能成就大事、立大功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伟人。

不过,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这需要有良好的修养,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维方式,需要从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和处理问题,多一些体谅和理解,就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和谐、多一些友谊。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属出半点儿纰漏,动辄捶胸顿足,横眉立目,属下畏之如虎,时间久了,必积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并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揽的,何必因一点点毛病便与人怄气呢?可如若调换一下位置,挨训的人也许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绪。

有位同事总抱怨他们家附近副食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二百吊钱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丈夫有外遇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每月只能拿二三百元的工资,一间12平方米的平房。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位同事得知原委后再不计较她的态度了,甚至还想帮她一把,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公共场所遇到不顺心的事,实在不值得生气。素不相识的人冒犯你肯定是别有原因的,不知哪一种烦心事使他这一天情绪恶劣,行为失控,正巧让你赶上了。只要没有侮辱人格,我们就应宽大为怀,不以为意,或以柔克刚,晓之以理。总之,不能与这位与你原本无仇无怨的人瞪着眼睛较劲儿。假如较起真儿来,大动肝火,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酿出个什么后果,那就更犯不上了。与萍水相逢的陌路人较真儿,实在不是聪明人做的事。假如对方缺乏修养,一较真儿就等于把自己降低到对方的水平,很没面子。另外,对方的触犯从某种程度上是发泄和转嫁痛苦,虽说我们没有分担他痛苦的义务,但客观上确实帮助了他,无形之中做了件善事。这样一想,也就容过他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里更不必较真儿,否则你就愚不可及。老婆孩子之间哪有什么原则、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都是一家人,非要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问题,分出个青红皂白来,又有什么用呢?人们在单位、在社会上充当着各种各样的规范化角色,恪尽职守的国家公务员、精明体面的商人,还有广大工人、职员,但一回到家里,脱去西装革履,也就是脱掉了你所扮演的这一角色的“行头”,即社会对这一角色的规矩和种种要求、束缚,还原了你的本来面目,使你尽可能地享受天伦之乐。假若你在家里还跟在社会上一样认真、一样循规蹈矩,每说一句话、做一件事还要考虑对错、妥否,顾忌影响、后果,掂量再三,那不仅可笑,也太累了。头脑一定要清楚,在家里你就是丈夫、就是妻子。所以,处理家庭琐事要采取“绥靖”政策,安抚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个笑口常开的和事佬。具体说来,做丈夫的要宽厚,在钱物方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越马马虎虎越得人心,妻子给娘家偏点心眼,是人之常情,你根本就别往心里去计较,那才能显出男子汉宽宏大量的风度;妻子对丈夫的懒惰等种种难以容忍的毛病,也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切忌唠叨起来没完,嫌他这、嫌他那,也不要偶尔丈夫回来晚了或有女士来电话,就给脸色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审个没完。看得越紧,逆反心理越强。索性大撒把,让他潇洒去,看有多大本事,外面的情感世界也自会给他教训,只要你是个自信心强、有性格有魅力的女人,丈夫再花心思也不会与你隔断心肠。就怕你对丈夫太“认真”了,让他感到是戴着枷锁过日子,进而对你产生厌倦,那才真正会发生危机。家里是避风的港湾,应该是温馨和谐的,千万别把它演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狼烟四起,鸡飞狗跳,关键就看你怎么去把握了。

如果我们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我们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们变得宽宏大量,人们就会乐于同我们交往,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事业的成功伴随着社交的成功,岂非人生一大幸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