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38013200000022

第22章 荣与辱的权衡(3)

6.见贤思齐,结交成功人士

多与优秀的人交往,对于长远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因为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各方面能力很强,在他的身上可以散发出无限能量。和他们交往,能学到平时学不到的知识。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今的社会就像一个很大“染缸”,许多人都被“染”全身心,“染”黑了灵魂。纵观那些抢劫、强奸、盗窃等罪犯,无不是被“染”黑了灵魂的。他们天生就是这样的吗?不,不是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出生在书香门第,对《中庸》《论语》等我国传统名著朗朗上口,身边也有品德高尚的人让他耳濡目染,那他的品行也会不知不觉变得高尚起来;相反当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周围是有许多品行恶劣的人,那么他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学着这些人的言行,品格也逐渐低下了。这说明环境能改变人的一切。古时孟母三迁,正是由于深谙这个道理。

为此,我们应该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这样,你才能在朋友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与进步!

曾经有位老师对我说:“与快乐的朋友在一起,你的心境也是愉快的。”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与一个总爱唉声叹气的人在一起,那么他也会变得不开心。所以我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不要忘记了选择阳光心态的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做朋友。另外如果结交一个总爱搬弄是非的人做朋友,那么你的周围处处都是障碍,都是阻力。因为他就是你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他会变一副模样来对待你,希望你对这样的人加以小心。

当然,也许你会说:“我就近墨者未必黑。”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很少。如果你非得要坚持这样说,那只能奉劝你好自为之了。也许你还会说:“我就专门喜欢结交比自己差的人。”那我只想告诉你,你是个很虚荣的人,喜欢在别人羡慕的眼光中获得满足与快感。但是聪明的人都不会这样做的,而且会为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羞耻。

多与优秀的人交往,对于长远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因为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各方面能力很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散发出无限能量。和他们交往,能学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为了与那些能够给你最大帮助的人交往,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并朝这一目标而努力。

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便能见贤思齐;反之,若结交程度远逊于自己的朋友,自己难免同流合污。当然,这里所谓的“卓越的人士”,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型:一类是立身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人们,另一类则是指那些有着特殊才华的人们,例如长袖善舞,对社会有着杰出的贡献,才能突出或是学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等等。此种杰出绝非凭一个人的喜好所界定,而需经社会上的认同方可获得。总之,希望你能结识这些人才。

(2)应掌握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方法。

至于怎样与这些人结交,没有成形的办法,也许是厚着脸皮毛遂自荐,或是经知名人士的大力引荐,当然也可以加入群英聚会的团体里去寻觅朋友。居于其间,仔细去观察拥有不同人格、不同道德观的人们,不仅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更对你有所帮助。

(3)保持判断力,不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投入。

几乎所有的年轻人,均渴望能和才华横溢的人物成为知交。如认为自己也小有才气,那更是如鱼得水。即使达不到此目的,也能满足自己与其共荣的心理。然而,即使是和这些才气横溢、魅力十足的人物交往,也不可不顾一切地全身心投入。不丧失判断力,才是最适当的交往方法。

7.以傲慢无礼为耻

谦虚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的架子会使人感到难堪。为人处世傲慢无礼,摆出让人仰视你的姿态,这样你会把自己逼上绝路。傲慢无礼的人可耻。

聪明人最容易凭借着自己的一点点成绩就傲慢无礼,其实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的行为,是不自量力的狂妄作用。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往往使你孤陋寡闻,而危害人最深。

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鄙视傲慢,崇尚平等待人。一般来说,知识越多,学问越广的人就越谦虚;文化越低,气量越小的人就会越傲慢。被奉为千古宗师的孔子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傲慢至极,凡人不理。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带一点儿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杨万里则不慌不忙地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

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后悔自己为人不该傲慢。

傲慢是无知的。它庸俗浅薄,狭隘偏见,表现出夜郎自大的心态,是虚荣和一知半解结合的怪物。为人处世傲慢无礼,摆出让人仰视你的姿态,这样你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张说是唐玄宗时的宰相,既有智谋,又有政绩,很得唐玄宗的信任,他也因此就恃宠而骄,傲慢无礼,目中无人,朝中百官奏事,凡有不合他意的,他便当面叱责,甚至加以辱骂。他不喜欢御史中丞宇文融,凡是宇文融有什么建议,他都加以反驳。中书舍人张九龄对他说:“宇文融很得陛下恩宠,人又有口才、心计,不能不加以提防!”张说轻蔑地说:“鼠辈,能有什么作为?”

偏偏张说自己也不是无懈可击的人,他贪财受贿,终于被宇文融抓住了把柄,向皇帝奏了他一本,朝廷派人一查,还真是那么回事。这一来张说神气不起来了,吓得在家待罪。当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去看望他时,他蓬头垢面,坐在一块草垫子上,一只粗劣的瓦罐中,盛的是盐水拌的杂粮,算是他的饭食,等待着朝廷给他的处分。唐玄宗知道了这个情况,倒颇为同情他,想起他毕竟是有功之臣,便只撤掉了他的宰相职务,并没有另加惩处。

一个大臣恩宠正隆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常表现为三种形式:对君上越发恭顺,以保其宠;对同僚排斥倾轧,以防争宠;对下属盛气凌人,以显其宠。这其实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这样一来势必树敌太多,使自己陷于孤立。这种人又常常只是将职位相同、权势相等的人视做对手,小心加以防范,而对职位比自己低的人往往不大放在眼里,如张说所说的那样,“鼠辈,何能为!”这更是一种缺乏远见的做法,殊不知过了河的小卒还能治老将于死地,下属们造起反来往往最能击中要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位权势者都有自己薄弱的环节,不要因为一时的恩宠而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一尊打不倒的金刚。

要做到不傲慢需要注意如下两点:一是认识自己,二是平等待人。防止傲慢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要么自以为有钱财而不可一世,要么自以为有权势而压人。殊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还有能人在前头。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从不傲慢的人。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可以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傲世,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儿,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虚心自知,才是医治傲慢的一剂良药。

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一视同仁。待人要切忌“势利眼”。古人言“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就是告诉我们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有钱财的人,而怠慢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和心理深深地附着在人的身上,并时时加以维护。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

如果你不愿意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么就要在做人上多下点儿工夫,切勿傲慢无礼和过分强调自我,要注意加强品德修养,谨防傲慢无礼,那你的人格魅力自然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