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38013200000010

第10章 说与做的统一(2)

这时许多人都劝他不要再干下去了,其实他们说的也不无道理。那时中山市有一家公司也看上了这一块地,愿出400万元接手,如果罗忠福以此价出让,再加上他自己的企业黔海公司的200万资本,即使他洗手不干,也可净获600万。在珠海几年,赚了几百万,他似乎照样可以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自居。

然而,罗忠福却并不这样想。他不甘心被眼前的困境拖垮,他更不甘心被命运所压倒。他不愿意做一个半途而废的人,他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标。

罗忠福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看得很清楚,也分析得很透彻。他相信中国的改革还会进行下去,他相信他的企业和他的事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前景。

不仅如此,罗忠福还不失时机地利用当时经济不景气和地产被低估的机会,用黔海公司和典当行的收入,陆续买进了珠海白滕湖西区的750亩土地。几年以后,这一片以每平方米100元买进的土地真的升值到了好几亿元。

罗忠福苦熬了整整两年,到了1991年,经济形势好转了,政策也有了新的变化,他的酒楼又可以继续施工了。罗忠福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大展身手了。罗忠福决定投入更多的资金,将酒楼从原计划的17层加到21层,还在楼顶上建造一座高达18米的巨型报时大钟楼。

如今,罗忠福建造的这座大酒楼巍然屹立在珠海拱北海关口,成了珠海市的象征。

热情洋溢地去做一件事,这已经预示着成功的开始。但如果仅仅是一时的激情,即使幸运地得到一时的成功,胜利也会冲昏了头脑,而使自己连续换动工作或是转行。这对于你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

成功是一条铺满荆棘的漫长道路,只有在做的道路上坚持下去,才能到达彼岸。

4.会说也很重要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会做,把事情做好就行了,不需要说了,甚至错误地以为说没有做重要。其实当你真正这样做下去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到会说也很重要。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会做,把事情做好就行了,不需要说了,甚至错误地以为说没有做重要。其实当你真正这样做下去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到会说也很重要。

初涉职场的毕业生小华最近有点儿烦,“好不容易自己找了份喜欢的工作,可工作没到两个月,却在新的环境中屡屡受挫、备遭冷落,真不知自己到底哪儿做得不对,落得如此下场……”

带着这样的疑惑,小华找到了职业顾问。职业顾问耐心地听取了小华的讲解,并给小华讲了一些职场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向小华要了她办公室和老板的电话。

当小华怨天尤人的时候,让我们听听同事和老板是怎样评价她的。

同事张姐:“一次我买了件新衣服,穿上同事们都夸漂亮,我说那是啊,想当年咱也是美女一个呢!谁想她当场接了句‘现在人老珠黄了’,还嘻嘻地冲我笑。我当时就生气了,强压怒火,当着这么多同事,竟然不给我留面子!”

刘经理:“刚开始聘小华的时候,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冲劲、有激情。可我给她分配任务的时候,她却经常回绝,有时竟然回答说‘这个从来没做过,我不会’,对于新人,不会可以理解,但是她不能够勇于承担任务、谦虚地去学习,让我很失望。”

俗话说,祸从口出。嘴巴是人之利器,也是人祸害之始。无论你是吃硬饭还是吃软饭,嘴巴能帮你也能害你。所以,管好自己的嘴巴,就可以避免很多祸害。

有些人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爱四处传播,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这样做,很可能在无形之中伤了很多人,与很多人结下怨仇,做事也就会遇到很多障碍。当然,人长了嘴巴就是要说话的,但说话一定得看场合,看时机。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不考虑结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

我们先看看这样三则笑话:

第一则:有一主人请客,四位客人有三位先到,还有一位迟迟未到。主人自言自语道:“咳,该来的还没来。”一客人听了,心中不快:“这么说,我就是不该来的了?”告辞走了。主人着急,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客人也不高兴了:“难道我就是那该走又赖着不走的?”一生气,站起身也走了。主人苦笑着对剩下的一位客人说:“他们误会了,其实我不是说他们……”还没等这句话说完,最后一位客人说:“不说他们就是说我了。”主人的话未说完,最后一位客人也走了。

第二则:一剃头师傅家被盗。第二天,剃头师傅到主雇家剃头,愁容满面。主雇问他为何发愁,师傅答道:“昨夜强盗将我一年积蓄盗走,仔细想来,只当替强盗剃了两年的头。”主人怒而逐之,另换一剃头师傅。

第三则:在寿宴上,客人同说“寿”字酒令。一人说“寿高彭祖”,一人说“寿比南山”,一人说“受福如受罪”。众客道:“这话不但不吉利,且‘受’字也不是‘寿’字,该罚酒三杯,另说好的。”这人喝了酒,又说道:“寿夭莫非命。”众人生气地说:“生日寿诞,岂可说此不吉利话。”这人自悔道:“该死了,该死了。”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说话时不加注意,就可能伤人败兴,引起误解。我们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气氛,不要口不择言,想说就说。

当然,在某些特定的场合,特别是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爱说敢说,如果不注意控制,就更容易因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长期下去,最终害了你自己。

有一次,小李去菜市场买肉。走到一位摊主面前,问摊主道:“师傅,你的肉多少钱一斤?”摊主似乎很不高兴,但想以和气为主,便笑着说:“年轻人,说话要注意呀!你的肉多少钱一斤?”年轻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做买卖的都想以和为贵,和气生财。于是,没有什么大动干戈。再看看下面的场景,似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一天,张先生到一家饭馆吃饭点了一盘香肠。过了一会儿,饭馆服务员上一盘香肠,说:“先生,这是你的肠子。”张先生大怒,说:“会不会说话小姑娘!怎么说呢?不会说就别说。”说完,就把经理叫来,训斥了一番。

当然,也许你会说这不是小题大做吗?不过生活中真的有很多类似的笑话。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嘴巴惹出的风波太多了。毫无根据的怀疑猜测,不负责任的背后瞎说,东拉西扯的闲言杂语,不经调查的轻信乱传,都会给许多人造成痛苦和烦恼,给人世间增添许多是非和不幸。所以,最好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由此可见,会说也很重要。如果会说,做也就容易多了。

5.改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改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1)表达尽量地要流畅、清晰、准确。

(2)要言简意赅,一定要记住勿冗长繁杂。

(3)讲话应该要注意场合、情境和对象。

(4)言从心出。

(5)得体表达。

说话是一种艺术,它所钟情的对象是那些猎取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生活等广博知识,并在某些方面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人。但不论是谁,自己要把话说好,除了多说,多练以外,还应当注意一些表达的事项。

(1)表达尽量要流畅、清晰、准确。

这是口头表达的基础。这一点,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的。

有些人很有才华和见解,但一开口,却语塞言滞,真是满腹经纶难以说清,说者费劲,听者着急;也有的讲起话来口头禅很多,打乱了自己的正常语流;有的抑扬不明、顿挫无序。这些都妨碍了思想的准确表达,使讲话效果大打折扣。

在纠正语病的时候,要提高表达的能力,只要下一番工夫都是可以办到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以雄辩的口才,劝服美国总统罗斯福提供援助。你可曾知道丘吉尔原来讲话时总是结结巴巴的,另外口齿不清。

他曾因口才不济,第一次在下院演讲时,只讲了一半儿就败下阵来了。而他却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诀窍,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总结出演讲“节奏、措辞、比拟和中心”四要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丘吉尔终于成为世界级的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2)要言简意赅,一定要记住勿冗长繁杂。

经常听到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某某来讲话。”这反映了人们对“一讲就长、没完没了、空洞无物”的某些讲话的厌烦,人们要引以为戒。

话在实而不在长,语言在精而不在多。要努力提高讲话的提炼力和概括能力,增强讲话的逻辑性、条理性和层次性,善于运用凝缩性很强的哲理、成语。在“时间就是效率”的今天,使自己的口语更加见解精练、详略得体、言简意赅,对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大有益处的。

(3)讲话应该要注意场合、情境和对象。

黑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然要产生一种好的实践效果,首先演说家要充分地考虑到演讲的场合和听众的理解能力,否则他的语调就会由于时间、地点和听众不适合而不能达到所向往的实践效果。”讲话的目的是让人接受,一定要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4)言从心出。

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言为心声,情真才能词切。有大部分的演讲词都是由演讲者自己去写的,为什么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强调一个“情”字。只有演讲者自己动情,才能打动听众。这是由于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举世无双的“这一个”。

一次成功演讲的全部魅力,首先要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进而强调自己的喜怒哀乐,强调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感受,而重要的一点是做到“我”就是“我”,要有勇气亮出一个活生生的“我”来。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没有个性,就没有魅力。

(5)得体表达。

有些人在讲话时表现得过急、过冲,容易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因此,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和工作对象的关系,给人一种平等、谦逊之感。

口才,其实是一个人的知识、气质、性格乃至思想观念的综合方面的反映。一个人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同时拓展眼界和知识,并且加深学识和生活的积累,进一步使口才与才干成为事业腾飞的双翼。

6.什么时候都不要只做不说

有些人总以为只要做了就行,说不说并不重要,甚至有人还以为做了别人就会知道,根本没有必要说。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只做不说。因为不说没有人会知道是你做的。

有些人总以为只要做了就行,说不说并不重要,甚至有人还以为做了别人就会知道,根本没有必要说。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只做不说。因为不说没有人会知道是你做的。

林林就是这样一个人,初入职场的她经常是自己干了很多,结果却得到很少,甚至自己的业绩被别人拿去领功。

有一次,林林追了几个月的大客户,终于要与林林签单了。那天上午,那个大客户便打电话找林林详谈签单的事情。但是凑巧的是林林刚好去了卫生间,这时林林的一个同事小美听见电话响便接了起来。那大客户便把签单的意向跟小美说了,小美一听,觉得很高兴,便随机就跟林林那大客户作了一下自我介绍,然后就故意说了一些讨好的话。最后,小美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单子给签了,拿了一大笔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