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国谋术全书
38011300000006

第6章 谋夺天下——王霸谋略(5)

汉献帝刘协在许都虽然衣食无忧,却也无所事事,特别是虽然贵为天子,曹操也还算尊重自己,但他却时时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曹操不断地诛除公卿大臣,不断地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进驻洛阳,立刻趁张杨、杨奉兵众在外,赶跑了韩暹,接着做了三件事: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谓“讨有罪”;封董承、伏完等,谓“赏有功”;追赐射声校尉沮俊,谓“矜死节”。然后在第九天趁他人尚未来得及反应的情况下,迁帝都许,使皇帝摆脱其他势力的控制。此后,他还加紧步伐剪除异己,提高自己的权势。他首先向最有影响力的三公发难,罢免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其次诛杀议郎赵彦;再次是发兵征讨杨奉,解除近兵之忧;最后是一方面以天子名义谴责袁绍,打击其气焰,另一方面将大将军让予袁绍,稳定大敌。最后以汉献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号召天下各路诸侯讨伐袁绍,终于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消灭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奠定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谋略点评:

汉献帝虽然有名无实,但他毕竟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谁掌握了他,谁就能以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地方割据政权发号施令。这个道理虽然简单,真正明白的人却不多,袁绍就不懂。丧失了汉献帝这张王牌,袁绍才会处处受制于曹操。而曹操正是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得先机,夺取政治、军事上的主动权,才得以掌握了天下大权,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在这方面,曹操显露出了政治家、军事家非凡的雄才大略。

深藏不露,司马懿装疯卖傻积蓄力量

“醉拳”之厉害,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不堪一推,而其实呢,醉醺醺之中却杀机暗藏,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却挨上了“醉鬼”的狠招。装醉打拳乃格斗上乘技法,装疯卖傻不仅是人情操纵的一流功夫,更是积聚力量以成就大业的一种智谋,司马懿就是利用这一策略的高手。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打败了吕布、袁绍、马超等势力,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他招贤纳士,征聘地方名士出来做官。很多名士都积极响应,归顺在他的帐下。但在征聘司马懿时,曹操却遇到了麻烦。

司马懿(公元179-251年),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祖上许多人都做过西汉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司马懿年轻时,就已经显露出才干。冀州别驾崔琰非常欣赏他,对其兄司马朗说:“令弟聪明果断,有胆识,有才干,非您所及呀!”曹操当时刚打败袁绍,急需人才,听说司马懿有才干,便征聘他出来做官。司马懿得知消息后,一时拿不定主意。他知道曹操是个英雄,将来很可能扫平天下。但他又觉得曹操是个宦官之后,出身低微,自己乃名门之后,实在不愿意屈节侍奉他,考虑再三,决定再观望一下。但他又不敢公开拒绝曹操,便假说自己患有风痹症,起居不便,不能出来做官。

曹操向来机警,马上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托。于是,曹操秘密地派人在夜间前去察看。司马懿事先得知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夜深人静时,那人悄悄地潜入司马懿室,果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把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然患了风痹症,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要司马懿做官的事,这才暂且搁在一边。

有一天,司马懿发现家中的藏书发霉,就叫人把它们摊在庭院里面晾一晾。不料突然乌云密布,顷刻间大雨倾泻下来。司马懿惜书心切,一时忘了自己还在装病,马上从床上跳下来,去抢收书籍。正在手忙脚乱时,不巧被家中一个婢女看到了。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怕这件事透露出去,会招来大祸,一狠心,亲手把那个婢女杀了。

公元208年曹操当了丞相。他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曹操也多少听到一些司马懿装病的风声。这次他决心再也不让司马懿愚弄了。他对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应召,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知道,曹操虽然爱才,但对于恃才傲物、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孔子二十世孙、大名士孔融因瞧不起曹操,就被他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处死了。以家世文才自傲的杨修,也因“恃旧不虔”而被曹操处死。司马懿害怕被杀,只得乖乖地离家应召。

司马懿应召后,被任命为丞相府的文学掾。司马懿亲眼看到曹操有非凡的军事、政治才能,并且有了异常雄厚的实力,他也就施展自己的才智,努力做好与自己职责相关的事情,所以深得曹操的赏识。不久,曹操任命他担任总管相府一切事务的主簿,并让他和其子曹丕游处。司马懿和曹丕相处很好,私交甚厚,深为曹丕所倚重。

司马懿的才能在曹操在世时就已显露出来。他根据当时战争的需要,建议曹操改变屯田的方式,实行“且屯且守”的军屯。曹操采纳他的建议以后,屯田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此,“务农积谷,国用丰赡”。公元219年,蜀将关羽围攻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操欲迁都以避其锋。司马懿认真分析了吴蜀联盟中的矛盾,认为“刘备与孙权,外亲而内疏。关羽之得意,是孙权所不愿看到的”。他建议派使者联络孙权,请其抄关羽后路,樊城之围自然可解。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马上派使者前往东吴,请孙权袭击关羽后路。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孙权派大将吕蒙偷袭关羽,关羽被迫败走麦城,为孙权擒杀,襄樊也转危为安。

曹操虽然很赏识司马懿的才干,却并不信任他。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觉察到他有雄豪之志,不禁深感忧虑。据说,曹操曾“梦三马同食一槽”。有人为曹操解梦:槽即曹氏,马即司马氏,食槽则预示着司马氏将侵夺曹氏政权。因此,曹操对司马懿甚为反感,每欲加害。他曾对其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将来一定会干预你的家事。”然而,曹丕与司马懿的关系甚好,并未把父亲的告诫当回事。他对司马懿总是多方保护,才免其被害。

司马懿看出曹操对他多有疑虑,于是做出满足现状之态。曹操对其功高不赏,他毫无怨言。虽然官位很低,他还是勤奋工作,好像对权势漠不关心。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之策,蒙混了老奸巨猾的曹操。曹操见他素无野心,也就消除了对他的怀疑和警惕。

曹操进封为魏王后,在公元220年病死,他的长子曹丕继为魏王。同年秋,汉献帝刘协被迫禅让帝位,曹丕做了皇帝,他就是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司马懿的地位逐渐提高,官至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参与了曹魏统治集团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成为曹丕的重臣。公元226年,曹丕死。按照他的遗诏,由司马懿和曹休、曹真、陈群等辅政,太子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魏明帝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后又迁骠骑大将军。公元231年曹真死后,司马懿总管军事,同东吴、蜀汉对峙。他老谋深算,深谙用兵之道,连智谋过人的诸葛亮也无可奈何。他所采取的拖延战术成功地遏制了蜀汉的进攻,致使诸葛亮北伐中原接连失利,含恨病死五丈原。东吴的孙权对他的顾忌更大,曾对人说:“司马懿用兵,可谓变化若神,所向无敌。”在频繁的用兵之中,司马懿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兵权,成为最有权势的大臣。这时曹魏政权日益腐朽,魏明帝大修宫室,广建园苑,频繁役使民力,致使农桑失业,国库空虚,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这样,就为司马懿控制曹魏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公元237年,割据辽东(今辽宁西部大凌河中游地区)的公孙渊叛魏,自立为燕王。次年,司马懿奉命率40万大军远征,历尽艰险,平定辽东。公元239年正月,他胜利班师,军至河内(今河南泌阳)时,遇到了皇帝派来的特使,要他火速赶回京师。司马懿疑京师有变,快马加鞭,疾趋入朝,直奔内宫。原来,魏明帝自上月病重,此时已在垂危之际。见了司马懿,魏明帝就拉着他的手说:“我病得很厉害,把后事托付给你,希望你和曹爽一起辅佐幼主。我还能见到你,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说着,魏明帝让8岁的儿子曹芳和司马懿相认,并让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和他亲近。司马懿急忙跪下磕头,表示效忠幼主。魏明帝当天就咽了气。曹芳继立为帝,由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二人共同执掌朝廷大权,官位同样是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每人各领兵3000,轮流护卫皇宫。

曹爽是曹真的儿子,与司马懿的精明能干、富于谋略相反,曹爽是个毫无政治、军事才能的庸才。当中书监刘放等人推荐曹爽辅佐朝政时,魏明帝问他:“你能担当这个重任吗?”曹爽不知如何回答,急得满头大汗。后经刘放在旁边轻声提示,才回答了一句:“臣愿以死报效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庸才,却与何晏等人结成死党,组成以曹爽为首的政治集团。何晏崇尚玄学,与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都是有声望的名士,魏明帝生前,“以其浮华,皆抑黜之”,曹爽掌权后,把他们引为心腹,委以重任。何晏等人则怂恿曹爽排斥司马懿,独揽朝廷大权。他们经过一番策划,于公元239年2月以小皇帝曹芳的名义颁发诏书,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品位尊贵,但无实权。这实际是给司马懿一个虚名,剥夺了他的实权。与此同时,曹爽以何晏、邓飏和丁谧为处理朝廷政务的尚书,毕轨为管理京师及其周围地区的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曹爽的几个弟弟或是统率禁军,抓住兵权;或是以列侯侍从皇帝,出入禁中。这样,曹爽一伙就完全排斥了司马懿,独揽了军政大权。

起初,曹爽因司马懿德高望重,对其非常尊敬,遇事经常请教,不敢过分专行。自从何晏、邓飏、丁谧等人弄权以后,表面上还客客气气,处理政务却不再找司马懿商量,双方的隔阂也日渐加深。面对这种形势,司马懿极为不满,但一时又无能为力。为了等待时机,聚集力量,以清除曹爽集团,他作了暂时的退让。公元247年5月,司马懿上书曹芳,请求告老养病。获准后,他一面在家装病,一面暗地联络心腹,以待时机。

对司马懿告老还家,曹爽并不放心。这一年冬天,曹爽的心腹李胜由河南尹调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以告辞为名,前去察看司马懿的动静。司马懿得知李胜要来,便将计就计,披头散发躺在床上,装出重病的样子。

李胜来后,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扶着出来,有气无力地倚坐在床上接见客人。在同李胜谈话时,他有意装聋作哑,说话显得语无伦次。婢女侍候他穿衣服,他哆哆嗦嗦地抓不住,衣服也掉在地上;婢女服侍他喝粥,只见他难以下咽,粥都从他嘴边流了下来,洒满了前胸。

李胜说:“当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赖明公。听说明公的旧病复发,没想到如此严重。如今我承蒙皇恩,回本州(李胜是荆州人,所以称荆州为本州)任刺史,特来向您告辞。”

司马懿故作气喘吁吁状,说:“我年老病重,死在旦夕。你去并州,并州靠近胡地,可要好好防范。恐怕我们再不能相见了。”

李胜纠正道:“我是回本州,不是去并州。”

司马懿又假装糊涂,说:“您要到并州,请努力自爱。”

李胜又重复一遍:“我是回荆州,不是去并州!”

司马懿装做刚刚明白的样子,说:“我年老糊涂,没有听懂您的话。您调回荆州,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最后,司马懿表示推心置腹地拜托李胜,请李胜好好照顾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司马懿这场表演非常出色,李胜竟都信以为真,他回去将其所见所闻详告曹爽,并说:“司马公言语错乱,口不摄杯,指南为北,已经形神离散,不过是一具尚有余气的尸体,不足为虑了。”

曹爽等人听后,非常高兴,更加肆无忌惮了。

他们做梦也未曾想到,“重病在身”的司马懿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一场政变。

司马懿迷惑了曹爽集团后,便积极进行政变的准备工作。当时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任中护军,统领着一部分京师禁卫军,但他还觉得力量不够,于是暗中结纳、畜养心腹死士3000人,分布在洛阳城中,准备随时集中使用。司马懿还看到,曹爽集团的独断专权,也引起一些大臣的不满,于是又暗中联络太尉蒋济等人,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司马懿的行动非常机密,具体行动计划只和长子司马师商量策划。发动政变的前一天晚上,他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么样?”那随从看后回报说:“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曹爽兄弟按照早已安排好的日程,陪伴魏帝曹芳到洛阳城南90里的高平陵(魏明帝陵墓)去祭祀。过去,曹爽兄弟多次一起出城游玩,其同乡、大司徒桓范曾规劝过他:“总理万机和统率禁军的人,不应一起出游。倘若有人关闭城门,谁来接应你们进城呢?”但曹爽不以为然,并自信地说:“谁敢这样做!”结果,不幸而被桓范言中。这次曹爽外出,司马懿看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政变。